手动,涡轮,双门跑车,这样的奥迪你还记得么?

 

写在最前 ▼突如其来的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2003年的sars还历历在目那时,可能大部分的读者都还是学生17...

在最前 
突如其来的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2003年的SARS还历历在目
那时可能大部分的读者都还是学生
17年后,再次经历如此严重的疫情
心里面,又是另外一番滋味
很巧,本文的主角正是诞生于17年前
本是一个与这台17岁老车相守的故事
却意外发现,这台车的“车生”
恰好见证了这两次举国震惊的重大事件
大家都宅在家里
刚好可以静下心来看看帖子
几天前得知一代巨星科比去世的噩耗
作为一个看着他比赛长大的80后
在拍摄这组TT的照片时
还一心想着借此机会
多为大家回顾一下当年
以这一代TT为设计理念的THE Kobe 1
如今物是人非
这篇帖子也算致敬乔丹过后最伟大的NBA球员
 回顾历史 
时间倒退到20世纪90年代
由马自达MX-5引发了一场小跑车的风潮
各大厂商纷纷推出自己相对廉价的小跑车
为各自的入门级跑车拉开了帷幕
奔驰推出了第一代SLK
宝马推出了Z3
保时捷推出了第一代Boxter


(图为第一代奔驰SLK)

(图为宝马Z3)


(图为第一代保时捷Boxter)
其实奥迪早在1995年之前
便已经开始了自家小跑车的研发工作
新车型由大众集团的
加利福尼亚设计中心的强大团队操刀设计
感谢奥迪为这款新车型的设计
提供了足够大的发挥空间
TT不用受到任何奥迪“家族基因”的限制
1995年法兰克福车展
TT概念车的发布,引起了轰动
图为1995年法兰克福车展上发布的TT概念车
(图片来源:汽车之家)
“TT”的名字源于全世界最疯狂的赛事
英国曼岛TT(Tourist Trophy)
为什么用一个摩托车赛事的名字,命名一款跑车?
因为曼岛TT其实还有汽车比赛
当年一个名为NSU品牌在曼岛TT赛事中大放异彩
而奥迪TT,便是继承了奥迪创始成员
NSU从1963年开始推出的
1000TT 1200TT以及 TTS轿车
ps:(是不是第一代TT算是奥迪正儿八经的
第一款跑车?如果不是,欢迎留言区指正)
但直到1998年
奥迪经过长达三年的完善与宣传造势
才正式推出了量产版第一代TT
可见奥迪对这款车寄予了多高的厚望
而结果,当然完全对得起这三年的厚积薄发


一台几乎没有直线设计的小跑车
颠覆了人们对跑车的认知


设计采用了前后对称的灯组设计风格
这也是一个大胆的尝试
因为风格一致的前后大灯
容易造成审美缺陷
 Tips:
 过分的对称 
这种设计风格,小编记忆中仅有大众第二代甲壳虫
和奇瑞QQme采用过,前者极其成功,后者极其失败
虽然在2000年左右
奥迪还暂时没有收获“灯厂”的美誉
但这台TT上前后大灯的设计功力
依然非常到位,纯红的尾灯
以黄色转向灯作为点缀
是最耐看的一种搭配
由于第一代TT设计的成功
同时期的奥迪A6(C5)也采用了同样的尾灯设计
图为1997年发布的奥迪A6(C5)
别看它圆滚滚的造型,其实外观真有很多可聊的地方
首先是大灯
在LED光源还没有用于汽车之前,
奥迪已经通过灯具内部,的结构,
来刻画自己独特的个性了
看似形状普通的大灯
玻璃的内部再采用塑料灯罩
勾勒出立体感
把转向灯、近/远光区分开来
再看看现在各路品牌对灯具的设计
全靠LED实现各种造型与变幻
就如同那个年代手机的设计同现在的手机一样
以前全靠工业设计,现在全靠UI设计
(反正都是一块屏)
银色的灯罩展现出一种铝合金本色的质感
就像“银耳朵”一样,代表了高性能
大灯下方的一条横线,显得很别致


尾灯的内部造型,也同大灯风格完全一致
不过采用的另外一种平面化的手法
殊途同归,佩服佩服
虽然原厂外形圆润
但车主换装了后期3.2高性能版本的前杠
更加立体,侧面也多了两个刹车通风口
一改前期车型呆萌的样子
加上Audi sport(简称S)招牌的大间距进气格栅
多了几分性能车的味道。
quattro标是随着3.2前脸一并带来的
其实这是1.8T台前驱手动车型
但优势也很明显,动力响应更快,维修成本更低
最重要的,手动手动手动


另一个美腻的地方
就是略微夸张的叶子板
原厂自带小宽体的既视感,很不羁
但一点也不违和,恰到好处


后叶子板约等于前面的复制粘贴
当然,玩儿车,适当的改装是必要的
换装同品牌其他车型的轮毂
其实关于轮毂,车主走了弯路
(后面车主故事里面会提到)
再次表现出了良好的效果
这一次,换装的是A8 3.0上面的五福轮毂
只有17寸,没想到吧,妥妥的18寸既视感
一是归功于跑车低矮的车身(避震已换)
所带来的轮占比
二是无抛边五辐轮毂,真的显大。




这小小的尾翼
乍一看稍微破坏了车尾的圆润
但奥迪的设计师并非有意为之
在初期的TT上面,是没有这个尾翼的
由于TT刚上市不久,便发生了高速失控的事故
经过调查,是高速情况下
车尾无法提供足够的下压力保证稳定
所以在后来的改进中
增加了这样一个“保命”的小扰流板
(普通版本的尾翼要小一些,换装了3.2的尾翼
区别在于多了一个黑色的边)
铝合金质感的圆形油箱盖,质感爆棚
这也成为了后来每一代TT的招牌元素


排气和后唇改装过
双边单出一下子让尾部和谐了太多
再说说科比和TT的故事吧,
1999年,科比拥有了一台奥迪TT,
而科比正是开着TT同瓦妮莎认识的。
于是Adidas在为科比推出第一款签名球鞋时
便借鉴了第一代奥迪TT的外形作为设计灵感
看上去没啥联系对吧
设计灵感,不代表长的一模一样
从鞋身的曲线,能看到点TT车顶的影子
足弓的弧形,是不是挺像宽体轮眉呢
 内饰篇 
得益于奥迪给予设计团队超高的自由度
第一代TT的内饰除了仪表盘以外
几乎看不到任何家族车型的影子
相比同平台的高尔夫MK4
自然在设计与用料上高出整整一个层次
整个内饰突出了两个要素:
圆形、原始机械质感
 要素一: 圆形 
 设计师在内饰部分镶嵌了各种圆形元素
空调出风口、方向盘气囊盖、中控按钮
门把手、车门拉手、档位座、档把头等等等等
做工精致的铝合金质感空调出风口
后来也延续到了历代TT中






圆形铝合金搭配铆钉的元素,不停的被强调
 要素二:原始机械质感 


冰冷的机械质感
让驾驶者可以从相对呆萌的皮囊下
探索到纯粹的驾驶乐趣。
MQ-250(1.8t前驱用的是mq250 5前速
四驱用的是mq350 6前速
当然国内应该没有)波箱绝非浪得虚名
17年过去了,吸入感、清晰度,仍属上乘!


方向盘造型圆滚滚,手感也不错
要是直径再小一点,就更完美了


仪表终于没逃过奥迪家族的束缚
不俏皮,也没有科技感,贵在清晰
让驾驶者更加专注于驾驶本身


同样极具金属质感的TT logo盖板
下面藏着音响系统面板
平时盖起来让内饰更加简洁
在多媒体大屏还未普及的年代
对于的按键,常常采用这种办法隐藏起来
托PQ34平台的“福”
车内空间确实小的可怜
后排基本只能坐狗
不过酒后横着躺一躺,应该还凑活
(高尔夫MK4、宝来的后排座,也好不到哪去)
那个年代BBA座椅的皮质
说实话可能也就宝马稍微耐久一些
多亏了深色的内饰,褶皱看起来还能接受
冬日的黄叶反光进来
老车的味道一下子就出来了


忘了说,皱是皱了点,但包裹性还不错
 动态篇 
毕竟是跑车,上路溜溜!


虽然同为pq34平台的,前驱车型,性格类似
但质感差距还是比较明显
更加短小的车身、更加跑车化的设计
更加厚道的用料,换来的是更整的底盘刚性
更细腻的转向手感、更快的车身相应
看看车主脸上欣(yin)慰(dang)的笑容
充满了满足感,隔着挡风玻璃都能感受到

TT同样采用EA113 1.8T发动机
跟宝来1.8T相比,得益于奥迪的光环
选用的是同期宝来r和高尔夫GTI相同的k03s涡轮
加上自重不大,爆发力和涡轮迟滞
都要比宝来1.8T优秀
不知道跟当年的神车宝来R相比如何






拍摄的时间正值春节大假前夕
成都的街道异常拥堵
在这样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
谁会料到
几天之后会爆发如此严重的疫情
导致街上冷冷清清
谁又会料到
TT车主中最著名的一位
一周之后会突然离开人世
世事难料,珍惜当下,戴好口罩
 车主故事 
车主贾老师,80后IT男一枚
跟小编算是半个同行,重度老车爱好者
大约3年前,我跟贾老师因为BMW相识
他是E46,我是E53
后来才知道,他还有一台W204 C旅
而那个时候,我力狮瓦罐还没卖
顿时感觉臭味相投,相聊甚欢
这台TT是贾老师19年从外地收回成都的
他相册里只有一张刚刚提车的照片
平淡无奇的银色
不过好在钣金不错
内饰成色也可以接受
为什么只有一张原厂照片?
因为车子还在回来路上时
贾老师已经做好了全车大型翻新的计划
车一到,立马开工
最关键的,便是全车重新做漆,为了完美的效果
把能拆的部位全部拆空(除了前后挡玻璃)



交车的时候,挺有仪式感。
和ARTISTCLUB的硬地瓜一比较
从漆面光泽,到钣金平整度,
小编只能说“有钱真好”
其间也走过弯路,考虑到5x112轮毂孔距的通用性
大胆的选择了来自宾利的19寸锻造轮毂
结果发现“画面太美”,而且超低扁平比的轮胎
日常开起来完全是噩梦,果断放弃
17寸的原厂范儿,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网红豆腐店,和网红瓦罐来个合影


    关注 无敌汽车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