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给孩子看某些瘟疫片了!这些纪录片适龄、不恐慌、还能救命

 

教育不是恐吓,可惜很多父母做错了。...




作者:霍霍

来源:积木育儿(ID:jingguanyuer)

昨天一个妈妈说,她家6岁的儿子这,两天连着夜里做噩梦,原本早就分床睡了的,结果现在突然就不敢了。

原来,前两天夫妻俩带儿子看了,一部最近网上热推的瘟疫主题电影《传染病》。

这部影片大人自己,看是还不错,但是,电影里头的恐怖镜头和气氛吓,到孩子了。

父母的初衷是希望让孩子了解我们当下,到底发生了什么,以及学会珍惜身体健康,可惜弄巧成拙了。

我们到底要不要帮孩子,了解疫情,了解疾病与健康,了解生死有关的残酷真相?

答案当然是“要”。

孩子不该生活在真空里。假如我们什么都,不告诉孩子,孩子却能够敏锐感受到外界,的变化,于是在他们的小脑袋里,就会展开各种没边的猜测、幻想。也许现实并没有那么糟糕,孩子的想象,却会让他们内心不堪重负。

我们要去帮孩子了解正在,发生的一切,但是,这不意味着父母,能不做过滤、不加选择,就让孩子接触到所有信息。

我身边一个朋友,最近为了给4岁的孩子,做科普,顺便让他能乖乖宅在家,就把网络上传播的,特别悲惨的视频播放给孩子看。结果孩子真的开始“惜命”,再不闹着出门了,只是,他开始动不动就哭,很反常地粘妈妈。

朋友错在哪里?

一开始,她只是希望孩子试,着去理解健康的重要性。她给孩子看的那些信息,多半也都是真实发生的。但是,这种一股脑把所有信息,都传递给孩子的方式,非常不妥当。

教育不是恐吓。给孩子看可怕的场景,更多的是唤起,孩子的恐惧心理。

通过这种让孩子恐惧,的方式,阻止孩子从事有风险,的活动,当下看可能管用。可是,孩子的未来呢?

恐惧心理很容易会让孩子,心中充满不安,甚至丧失对他人、对外界的基本信任,严重的还可能,引发心理问题。朋友家孩子之所以,忽然变得粘人,就是因为心中的安全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内心无法消化外部信息,的刺激而充满了焦虑。

所以,如果你希望借助一些科普片子帮,孩子解疫情、了解疾病、学会照顾和爱惜我们,的身体,到底该怎么选呢?

今天,我们结合孩子的不同年龄,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推荐。很多片子固然好,但合适更重要。

01《像我这样的小可爱》
适合2岁+




这是来自法国的,一部纪录片,有中文配音,所以小孩也能轻松看懂。

一上来,片子是这么介绍,5个小主人公的:“阿加特、安娜、玛艾、亚力克西和马克桑斯,都是脊椎动物,属于哺乳纲、灵长类、人科、智人种……”这么可爱的叙述方式,大人看也不会觉得枯燥。



对于低龄宝宝来说,很多科普知识其实超出,他们的理解能力了,但是这部片子讲的,却几乎都是他们所熟悉、所关心的事,包括:如何出生、怎样吃奶、和小朋友一起玩、不想穿袜子、发脾气、尝试各种新事物、逗狗狗、踩水坑……

总之,2、3岁的小宝宝会,很容易对片子产生共鸣。3岁+的孩子看,则能解答“我从哪来”“我是怎么长大的”等问题。

父母还可以在旁边当解说,自然地回顾你的孩子出生后得到了,多少的照顾和爱,告诉孩子一个生命有,多么宝贵,爸爸妈妈有多么爱他。说这些时,顺势把你的宝贝抱在怀里。

对小宝宝来说,这就是非常棒的,身体健康教育、生命教育。
02《生病是怎么回事》
适合4岁+


这是一个ted出品的5分钟,科普小动画。故事把一个人如何生病、又如何凭借抵抗力痊愈的过程讲,得很清晰。

动画里头很多知识点,都很新鲜,大人看着都觉得很,有吸引力:

原来生病时的各种不舒适,都是身体在启动警报。咳嗽、没胃口、烦躁表示免疫系统,开始工作了。



发烧,可以帮助免疫系统摧毁,病原体;多睡觉,让我们积蓄更多,能量对抗感染;不吃东西,肝脏则可吸收更多的铁,这样以铁为生的细菌,们就会“饿死”。



所有这些不适,其实都是在帮我们,尽早恢复身体。

唯一的问题是,这个动画片是英语的,需要父母翻译给孩子听。

优点是,它的科普部分非常,通俗易懂,每个知识点都配合很,详细的动画片段来展示。所以,若孩子有不懂的地方,父母完全可以把,动画截图下来,当做绘本慢慢念给孩子听。
03《工作细胞》
适合6岁+


这是来自日本的科普动漫,播放量过亿,是部现象级的科普动画。

在这部动画里,人的身体化身为一座井然有序,的现代化都市:肺是通透明亮的机场,心脏是华丽大气的宫殿,血管是城市里纵横的,交通枢纽。



城市中,37兆2千亿个细胞,各司其职:

女主角红细胞是个,可爱的粉红妹子,负责往身体各处,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男主角中性粒细胞是随时冲在,战斗最前线的勇士,负责与外来的细菌、病毒战斗;

萌萌的血小板,肩负着修复城市的重任,也就是止血……

总之,围绕着日常生活场景来讲述人体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同时赋予不同特性的细胞以鲜活,的动漫形象,很容易让学龄期孩子对,自己的身体发生兴趣。



所以,陪孩子看看这部片子,并且告诉孩子,人一生中,体内会发生无数次战争。我们现在的健康,其实是体内细胞们,每天拼死维护的结果,所以,亲爱的小孩,为了你身体里37兆2千亿个,努力工作的细胞,也要好好照顾好自己!
04《对抗致命传染病》
8岁+




对于马上步入青少年,的大孩子来说,简单的科普知识其实,不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了,他们还希望从更丰富,的社会层面去了解自己、了解他人。

discovery频道出品,的纪录片《对抗致命传染病》就非常立体、全面。

它从生物学角度,讲述了病毒如何绑架,正常细胞里的机制,感染活的细胞,寻找宿主,以及快速、大量复制自己的过程;

也从历史学角度,讲述了人类社会经历过的,各种大规模流行病;

还从医学角度讲述了人类抗击,传染病的科研历程。

这部纪录片很好地告诉我们,的孩子,当世界放大100000倍,在另一个世界里,各种各样的细菌和病源,时刻准备着向,我们发起进攻。

现在,它又来了。

保护自己的前提,就是了解我们的敌人。而关于健康,请告诉孩子,能健康的活着就很了不起,你的健康,是最重要的事。
05《下一场流行病什么时候来?
适合10岁+


即将步入青春期的孩子,他们思考问题会更有高度,和情怀,也会更加关注“我们是谁”“将去往哪里”之类的大命题。

所以,我们再推荐这部纪录片《The Next Pandemic (下一波流感)》,关于疾病,关于科技,关于未来,都能带给我们的孩子更多,思考和启发。



片子还带领我们思考这么,一个问题:

所有可能导致世界灭亡,的方式是什么?可能从天上来,也可能从地下来,也可能是自取灭亡。但科学家认为,有一样东西永远排在最有可能导致,灭亡的方式前面,那就是瘟疫。

对人类来说,瘟疫从来是最大的风险。

6世纪时,一场瘟疫毁灭了全球一半,的人口。14世纪,一场瘟疫毁灭了,欧洲半数的人口。20世纪,一场瘟疫消灭了全世界,几乎50%的人口。



纪录片还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科技发展,与瘟疫的关系。

每一次大范围的疫情传播,都离不开科技的发展。比如黑死病在14世纪通过船只,抵达欧洲,而如今发达的交通,能在几天之内,通过火车、飞机、轮船将疾病传到全世界。

但我们也因此发,明了显微镜,让我们第一次看见,病毒的样子;我们发明了抗生素,让细菌传播不再那么致命;天花的出现,导致了疫苗的发明;抗病毒药物,让艾滋病致命性和,传播性下降。

事情的发展总有其两面性,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思考未来:社会在发展,但是对于自然要永远,心存敬畏。

所以,这不仅是一部科普片子,更是一部能够教会,我们的孩子关于生命、关于敬畏、关于如何更好地,生活的片子。


除了上面的纪录片外,我额外还想推荐一位医生,的演讲视频。

他叫张文宏,是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在这次疫情中数次,上过微博热搜。

他在疫情爆发,前的演讲视频《张文宏的公开课》,会帮助孩子认识到,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公民?我们可以怎样为社会,做贡献?



张文宏医生在公开课上,这样说:

“岁月静好,就一定有人在负重前行,谁在负重前行?就是我这样的人。我就是一个焦虑的人,每天都在为人类而焦虑。”

听到这样的话,你会一愣,然后又很感动。他们带头干实事,内心装着大爱。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孩子才是未来社会的主人,他们需要从这些大,爱中提前获得浸润,习得品格。这便是这段居家的日子,在另一个层面给我们,和孩子留下的馈赠。

最后,张文宏医生的这,段演讲(段演讲)视频,分享给大家。愿年少的你,历经这场意外和灾难,心怀感恩,珍惜日常,不丢希望。



本文转载于积木育儿(ID: jingguanyuer),最贴心的科学早教公众号,转载已获授权。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哦 


    关注 新东方家庭教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