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前的这部电影,早已预言武汉的困境与转机

 

只有经历过黑暗, 才明白光明的来之不易。...

点击上方 “武志红”,回复文字“情绪”
免费做一次「疫情情绪体检」




作者 | Nico

编辑 | 五花鹿

2020年的这个春节,注定让所有,中国人刻骨铭心。

这场蔓延全国的疫情,冲淡了今年的年味。

置身这个特殊时期,我们大多只能待在家里,通过新闻获得部分近况。

与此同时,不少聚焦病毒题材拍摄的,影视作品,也开始重新走入公众视野,让人们通过光影,去重新审视灾难的可怕、人类的渺小以及人性,的复杂。

比如《流感》,比如《极度恐慌》,比如《感染列岛》……

其中我想给大家推荐一部:《传染病》



它是一部上映于9年,前的电影。

片方宣称,影片的创作灵感,主要来源于非典。

其中有不少故事情节和现实,很贴近,也给了我们不少警醒,和感动。
01.
当电影照进现实
影片故事,主要围绕一种新型致命病毒在,几天之内快速席卷全球的故事展开。

美国女高管贝丝是,人传人产生的第一例感染者,也就是我们所俗称的“毒王”。
出差途中,贝丝不小心感染病毒,然后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肢体接触,将病毒尽皆传播了出去。

没过多久,病毒便通过各种,渠道播撒至全世界,引发了可怕的疫情。

人类的社会秩序,由此走向崩坏与瓦解……
全片有不少细节,都与目前现实高度吻合。

病毒的最早发生地,就设定在了中国。

人类被感染之后,一般也会经历较长,的潜伏期(9天左右)。

电影中的病毒感染源,被设定成了蝙蝠。

因人类砍伐森林,一群蝙蝠惊散逃出,其中一只飞到了猪圈上空。

蝙蝠将啃食一半的香蕉掉落,给了猪,然后以猪为介质,将病毒感染给了人类。
疫情发生后,美国疾控中心在,病毒爆发地,紧急征用体育场,改造成临时医院。
这一举动,刚好与前不久出现的,一个微博热搜不谋而合——#武汉连夜开辟,三个方舱医院#。

立春当天,武汉将洪山体育馆、武汉客厅、武汉国际会展中心三处,场地,连夜改造成临时医院,来收治“新冠”病毒感染的轻症患者。



而电影中的警示和感动,也似乎是现实的重现。
 
02.
警示:人性和专业的权衡
看这个电影时,让我有点惊讶的是:

这部电影似乎预料到了“双黄连哄抢”的闹剧。

前些天,电影里的一张截图,在微博上被疯狂转发。



截图中,说“连翘是解药”的男性,在电影里的一位公知大V,名叫艾伦。

早在病毒传染初期,他便敏锐地觉察到了其中,所潜藏的商机。

于是,他利用自己强大的,网络号召力煽动民情,将普通连翘包装成神药,靠着炒作股票大发横财,足足赚了四百多万美金。
然而,其他听信谣言的普通民众,却因为人群聚集,造成了严重的交叉感染。



从这事我们可以看到:

在疫情面前,一旦放纵人性的阴暗,放弃恪守所在行业的专业,那后果常常不堪设想。

在现实生活中,抢购药的事情也有发生。并且凑巧的是,电影里所说的“连翘”,正是现实中我们,所抢购的药——双黄连中的一味必备药。
1月31日晚,有新闻说,双黄连可以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于是当晚不少人去排队,买双黄连,甚至有人因此被推挤摔倒。

好在不少医疗团队都,在第一时间进行了澄清:体外研究可抑制,但没有临床研究的成果。

与电影不同的是,这个是非人为的炒作,也因为及时澄清而,没有造成严重的感染,但的确也是一次对,专业和人性的考验。



这件事之后网上出现了,不少扯皮:大众觉得专业机构在误导,有些人说是大家自己,太着急、没判断力。

但在我看来,事件中处于被动的,大众的确是最无辜、最冤枉的一拨人。

因为在当下这样极端的,环境中,任何信息都可能掀起,一阵巨大的波动。

那些买药的人只是,希望保有一线生机罢了。

所以真正重要的,在于每个环节都克制人性、发挥专业。

 

不去追求噱头、科学地考虑到每个举动对,大众的影响,才能让社会更积极地运转。

 

就像我最近在网上看到,的视频。

居委会的人试图为,隔离的人封门。

从人性角度上看,大家都有被感染的恐慌,不想让任何风险出,现在面前,所以想要进一步地隔离。

但是从法律和消防安全,层面上,却是违规且不专业的,万一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在专业的前提下,去恪守道德底线,去限制自己人性,阴暗面的盲目推动,是非常重要的。

而越是这种时候,人性的高光也变得夺目。
03.
感动:人性高光闪耀


从电影《传染病》联系到社会现实,其中有苦涩的一面,同样也有温暖的一面。

影片在人性方面的呈现,可圈可点,颇具力度。

除了展现艾伦这样的反面,角色之外,还将几个正面人物刻画,得有血有肉。

也是这些正面人物的,人性光辉,给疫情带来了新的转机。
医生梅尔斯,是美国疾控中心派往明尼苏达州,的调查员。

刚到当地,她便着手召集会议,劝解当地政府防微杜渐,及时阻断疫情。





可当地政府,出于经济考量,并未采纳她的建议,导致最终病毒扩散,连梅尔斯本人,都感染上了病毒。

临死前,她用尽全身力气,将自己身上的羽绒服,扔给隔壁喊冷的患者。

这个微小的举动,成了她生命当中,最后的高光时刻。
看到梅尔斯,我们很容易联想到最近刚刚去世的,李文亮医生。

作为向外界发出新冠,肺炎的最早警示者之一,他的去世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击重锤。

去年12月30日下午5点,多,他在同学群发消息说:华南市场确诊了7例,sars,后来又补充道,说最新消息是“冠状病毒感染确定了,正在进行病毒分型”。

之后他一直正常工作,并在一次出诊中被感染,了冠状肺炎。确诊后,他很乐观,说会配合治疗,早日出院。

然而从那以后,他却再也没能走出医院。

离世时,年仅34岁,让人悲痛不已。

而这样无私奉献的,一线人员,《传染病》中还刻画出了很多。

由于病毒本身,危险系数极高,政府下达指示,规定只有在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BSL-4)内才能研究。

可当时很多研究一直,陷入困境,没有眉目。

多亏一位病毒学家,不顾个人安危,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内研究,才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经科学研究,他做出了价值连城的,科研报告,本可以凭此取得丰厚报酬。

可最终,他却以一盒雪茄为酬劳,分文不取地将这份报告送给,了政府。

此外,为了研制疫苗,片中的科学家还将自己当作,临床实验对象,冒着生命危险确认了,疫苗的有效性。
而疾病控制中心,的齐佛医生,在拿到内部分配的疫苗后,自己没有使用,而是将珍贵的疫苗,让给了清洁工的小儿子。
这些暖心动人的情节,无不渗透着人性大,爱与无私关怀。

面对灾难,人性可以扭曲,变得愈发阴暗;也可以崇高,变得愈发闪耀,带来一些改变和转机。

电影里如此,对照现实生活,同样也是如此。

武汉疫情,随时牵动着全国,上下所有人的心。

确诊人数不断增加,物资不断送往武汉,而医生们的任务,也变得越来越艰巨。

当我们这些普通人“不出门”来隔离疫情传播的同时,有一群逆行者,已经自发请愿,坐上了去往武汉的列车。



他们之中,有钟南山、李兰娟这样年事已高,毅然投入一线,和疫情搏斗的专家学者,

也有无数个冲锋在战“疫”一线,不舍昼夜的无名英雄。

是他们的存在,托举起了我们当下,的安稳与幸福。
92年小伙宋英杰因公殉职
深入疫区进行科研攻关的陈薇院士(图源:中国科学报)


摘下口罩的医护人员,被勒伤的脸
这些人性之光,被每个普通又不凡的,人点亮,也照亮了更多的人。

这两天,全国各地的医院员工,不断奔赴武汉,而全国其他省市的人呆,在家里安静隔离,许多企业推迟上班,鼓励在家办公。

多亏了前线和各地的,人们努力,目前全国各地的新增,病例一天天减少,而湖北的疫情也在,慢慢控制中。

相信我们的疫情会在,每个英雄和凡人的努力下,像《传染病》一样,有个平安的结局。

而这部像极了现实的《传染病》,既没有故意抹黑人性,也没有过度颂扬奉献。

它不过是透过险情,呈现出了灾难面前,的众生相,于光影间,传递出了一个深刻,又浅显的道理:

只有经历过黑暗, 才明白光明的来之不易

正因在黑暗之中,所以更要努力用专业和温情,去寻找光明。
作者简介:Nico,敬这个莫名其妙的世界。

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
 心之光-晚安计划

近日正值返工高潮,大家除了要做好,身体的防护之外,对情绪和心理的,健康也要更加重视。

从今天开始的一周里,看见心理x中国移动增强,信息,一起发起“暖心相伴晚安计划”。

每晚公众号后台回复“晚安”,你将会收到一条由武志红老师亲自录制的语音消息,帮助大家面对疫情,呵护自我,温暖他人,一起迎接春暖花开的日子。

点击“阅读原文”,抗击疫情,在线心理援助。


    关注 武志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