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陆林院士:前线心理援助力量需补强

 

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期,医疗救助力量不断增强,其中,心理援助作为其中一环,在平复公众情绪、给予患者心理疏导等方面...





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期,医疗救助力量不断增强,其中,心理援助作为其中一环,在平复公众情绪、给予患者心理疏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次心理援助的重点内容,有哪些?还应该将重心放置何处?记者日前连线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教授。
心理防护意识有所提升

新冠肺炎由于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不少人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与,2003年非典疫情类比。相比于非典疫情,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心理援助方面,取得了哪些进步?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表示,最大的进步体现为启动早,在医疗救援的同时,心理干预措施及时跟进。“非典疫情为我国心理,救援体系的发展积累了经验,每个省级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组建了,心理救援应急队伍且结构相对完整,储备了心理科,和精神科专业人员。”

但与17年前不同的是,公众所处的舆论,环境已经发生改变。如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任何一个细小的,事情都会无限放大,信息的准确性、科学性有待确认。往往刚出现的“爆款”新闻,随后就被辟谣。陆林表示,新冠肺炎本身就是,一种新发传染病,对其正确认知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除了对疫情的恐慌之外,心理援助工作还要向科普,教育渗透,普及新冠肺炎和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减少大家的焦虑、恐慌和挫败感。

“令人欣慰的是,不管从政府层面还是,公众层面,大家对于心理防护的,意识有了明显的提升。”陆林介绍,大家逐渐意识到,不管是自然灾害还是,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所造成的次生伤害对人的,心理情绪影响很大,需要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及,相关学术团体和机构陆续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关于设立应对疫情心理援助,热线的通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心理援助,热线工作指南》等,从顶层设计上,制定了特殊时期的工作指南,为心理救援工作指导方向。

心理援助热线是此次疫情防治工作,的一项创新之举。据统计,截止到1月底,各地公立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和精防机构共开通了,361条免费的心理援助热线。“线上咨询的方式,丰富了公众获取心理援助,服务的途径,同时也可以避免,发生交叉感染。”陆林介绍,对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心理问题,如情绪失控、睡眠紊乱,如果程度较重,可以通过心理援助热线、网络平台等手段开展干预。线上方式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可以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就诊,寻求专业帮助。

重点是分类施策

陆林表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生突然,传播很快,对老百姓和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从表面上看,公众原有的生活,及工作秩序被打乱,春节旅游、走亲访友等各种计划被迫,取消,情绪会受到影响。疫情地区人员生活上面临,诸多不便,易出现精神心理健康问题。疫情地区一线医护工作者不仅需要,高强度地工作,还面临被感染的风险,同时可能不被病人所理解,压力很大。“国家及有关部门,包括国家卫生健康委、专业学会、专家工作组,需要制定分层分级的心理,干预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干预,和救援,解决群众精神心理上的问题,帮助他们回归日常生活和,工作,甚至是疫情防控岗位。”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将人群分为了四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疾控人员和管理人员等为,第一级人群;居家隔离的轻症患者,包括密切接触者、疑似患者、到医院就诊的发热,患者为第二级人群;与第一级、第二级人群有关的,人为第三级人群,比如家属、现场指挥、志愿者等;受疫情防控措施影响,的疫区相关人群、易感人群、普通公众为第四级人群。

“针对不同人群要分类施策。”陆林介绍,具体而言,针对一般个体,可给予安慰、教育及认知上的科普;针对存在明显负性情绪者,可开展个案层面的,心理治疗及团体心理治疗;针对更严重的病人,可能需要采用药物治疗,或精神科其他的治疗手段,甚至住院治疗。简言之,精神科干预需要按层级,从健康教育到心理疏导,再到精神科的综合治疗。

“前线医务人员也是重点,人群。”陆林强调,抗击疫情一线的医务人员,压力很大,一方面是救治工作,另一方面来自于社会舆论。医务人员前赴后继奔往,一线,但同时医务人员也是,普通人,担心被病毒感染,担心自己对患者的,治疗措施不及时。除了给予他们生活用品和防护用具,等物资保障,更多的应该是来自,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创造爱护支持医生的,良好氛围。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期,让医务人员能够信心百倍地充分,发挥奉献精神、职业精神、创新精神,对抗疾病。

地市级力量稍显薄弱

记者了解到,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派遣的医疗援助,人员约6000余人,但心理救援人员所,占比例不高。“虽然前线已经有,心理援助人员,但力量仍需加强。”陆林建议,在派遣医疗救援队的同时,应该与心理救援人员,搭配成组,一方面对当地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另一方面也要对医疗,救援队员开展心理支持和疏导。

陆林介绍,国家每年会对各地开展,心理援助工作的指导和培训,各省级精神卫生中心绝大部分能够,承担当地的心理援助工作,但在地市级层面上,心理援助力量还稍显薄弱。湖北省是此次疫情的集中,暴发地,武汉市心理救援力量基本,可以维持,但黄冈、孝感等湖北省其他疫情高发地区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心理援助力量还需要,向下延伸。

“目前,我们最主要的,任务仍是控制疫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我们应很好地分析整理,相关数据,希望能从中吸取一些教训,以及总结成功案例和政策,以采取更好的措施帮助,国家和社会应对未来的类似事件。”陆林说,除了解决精神心理问题之外,精神科需与其他机构合作,通过平时开展有效的,公共卫生教育,从根源上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在公共卫生及政策制定,方面,在整个社会由于大规模公共卫生事件引起,的心理恐慌方面,精神心理科要努力,更好地发挥作用。

文: 健康报记者杨金伟

编辑:彭艳

审核:陈会扬 曹政 闫龑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


    关注 健康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