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军出鸡!4000亿蝗虫奔袭亚洲,中国鸡鸭鸟都准备好了

 

保护地球才是最刻不容缓,的事。...




这 是 场 库 的 第 2368 部 每 日 一 片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还,未平息,相信大家这两天又,看到了另一条灾难性新闻:

源起东非的蝗灾,目前经东非到阿拉伯半岛,已经杀到了南亚,的巴基斯坦和印度西部,多地受到了共,4000亿只蝗虫的攻击,距中国仅上千公里。




的确,这次的沙漠蝗灾东非对农作物的破坏过于惨烈。

漫天黑压压的蝗群飞过,只是从画面中看就让,人窒息。



根据FAO(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统计数据看,这次蝗灾是东非地区25年,之最;

是肯尼亚70年之最;

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直接宣布,农业生产完全停滞。
图来源FAO 肯尼亚当地的蝗群 


《华盛顿邮报》驻东非记者这样,形容这次蝗灾:

“从远处看,它就像滚滚浓烟。但你走近你发现数以亿计,的蝗虫,像暴风雪一样厚,像雨滴一样数不清。

它们在空中扑打着翅膀,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阵型,遮天蔽日。”



蝗虫所到之处“寸草不生”。

受其,70万印度军队都不得不,从印巴边境撤退。

而在肯尼亚,每平方公里的农田就有150,万只沙漠蝗虫。
图片来源:巴基斯坦自然历史博物馆Abbas博士


每只沙漠蝗虫每天进食的食物重量与自身体重相当,大约两克。一个大规模蝗群,吃掉的农作物,就相当于整个肯尼亚,人口一天的口粮。

“如果不采取行动,这就是后果”(FAO官网中写到)
尽管中国跟印巴,之间有着天山、昆仑山和喜马拉雅山脉,的天然屏障,沙漠蝗群迁飞进入我,国的可能性较低。

但不排除蝗群会从印度,西部向东迁飞,进入缅甸、老挝等东南亚国家,而这正是2019年草地,贪夜蛾进入中国的路径。

于是很多在疫情期间,被“抢口罩”恐惧支配过的中国网友危机意识纷纷觉醒,开始陷入恐慌,认真思考到底要不要屯粮。
也有人毫不担心,毕竟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蝗虫可是绝佳美味。

“把蝗虫吃完,不就行了?”
v姐对这两种观点,都不认可。

先不说蝗虫,能不能飞进中国境内,假设如果飞进中国境内,我们是无法靠吃解决,蝗灾的。

首先,因为蝗虫繁殖能力非常强。




母蝗虫会在随到,之处的土壤里产卵。

一次产卵可达六七十粒,一辈子能产300颗卵左右……

它们又不挑食,无论高粱玉米还是红豆,只要是粮食,什么都吃。



这就像是一个滚雪球,的过程——

只要还有粮食,蝗群就会不断壮大,越来越难消灭。

而形成蝗灾的蝗虫,是会飞的。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这次的「沙漠蝗虫」一天能飞 150 公里,甚至能穿越局部海洋。




前两天就有新闻写道,由于成群结队的蝗虫将,天空蒙上了一层阴影,飞行员看不清飞行前方,发动机被蝗虫涌入,最终被迫改道将地盘留给,肆虐的蝗虫……



这样一群蝗虫,别说抓了,打在身上也挺疼的.......

就算当地人抓捕蝗虫,作为食物,也抓不了几天,蝗虫就飞走了。



事实上,我国自古都是蝗灾,的受害者。

历史上最早记载蝗虫的是《吕氏春秋·孟夏纪第四》:

「行春令……则虫蝗为败」,《礼记·月令》也有「虫蝗为灾」的记载。

根据《中国救荒史》统计:

秦汉蝗灾平均8.8年一次,两宋为3.5年,元代为1.6年,明、清两代均为2.8年,受灾范围、受灾程度堪称世界之最。

也正是如此,蝗虫在中国文化中一直,不是什么好词。
那么,面对蝗灾我们真的,束手无策吗?

倒也未必。

事实上,fao将本次非洲蝗灾,发生归咎为气候异常。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澳大利亚反常的森林大火加速了,东非气候反常。

东非地区在2019年冬,集中降下大暴雨,成为沙漠蝗虫产卵的温床。



蝗虫把卵缠在地下,地上面即使有人也不会,发现有虫卵,这样蝗虫卵很安全。

蝗虫每次产卵60~80个,蝗虫卵孵化后,在沙漠集结。

然后向水草丰,美的地方迁移,到了人们看到蝗虫时,已经是遮天蔽日的,蝗虫军团了。

这时候不管是用农药还是,用火烧,对几十里范围的蝗虫都不能构成,多大的威胁。



也就是说,对于蝗虫,

防控永远比成灾后再消灭,更重要。

而正是由于中国历史上,吃了蝗虫的无数次亏,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我国对治理蝗灾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不仅在蝗灾的主要发生,区域设立了蝗虫防治站,建立了十分完善的防治,组织体系,能够保障蝗虫不,大规模迁飞扩散。

对于大规模的蝗虫,入侵除了用药外,还培育了蝗虫的天敌。



比如鸡,鸭,狼蛛,中华蜂虻,椋鸟等等,以此来控制蝗虫数量。

如何控制?
央视在2014年,的一段纪录片《牧鸡治蝗》,
就为我们详细讲述了,这一过程。




事件发生在2001年。

河北草原发生了一场蝗灾,一亩地受蝗虫吞噬的牧草达到,20多公斤。

眼看一年收入面临威胁,加上正值当地禁牧,草原上的人们纷纷,养起了鸡。
刚出生的小鸡战斗力不够,于是牧民们选取了在固定鸡舍养殖60天的,雏鸡进行草地驯养。

训练到大约90天的时候,经过考核,才能成为合格的吃蝗虫,战斗鸡。

这些鸡的战斗力,可不是盖的。




因为是从出生就开始养,又一直听特定的哨声,所以它们只认这种哨声。

时机成熟后,牧民们带着牧鸡出发了。哨声一响!看到一只只鸡昂首挺胸的,冲向草地,我只能想到一个词:

“全军出鸡”。



纪录片中解释,一只优秀的牧鸡一天能吃掉,70多头蝗虫。

但它们也不是一,整天都爱吃虫子。

这些负责养鸡的人,既是训导员也是保育员,要根据天气状况决定,鸡的上班时间!



而且说起来,牧鸡的上班时间,和我们也差不多。

早上和下午放出去吃虫,中午太阳最热的时候它们,就需要休息。

不然很容易晒出病来。

牧鸡能力强,责任也大。

治蝗期间它们每天转场地吃,每3-4天就跟着牧民搬,营地去别的草场吃,5天时间内就可以,完成1000亩的活动任务。



这些吃蝗虫长大的,牧鸡不用喂养太多饲料,而且身体健康,每天跑来跑去肉质也,非常好。

所以,对牧民来讲,牧鸡治蝗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等蝗虫治理完了,鸡的肉和蛋可以售卖,直接变成收益。

两全其美。
当然,牧鸡治蝗也有一定的“门槛”。

低矮的草原适合,鸡奔跑跳跃,所以牧鸡治蝗更多针对,草原上发生的蝗虫灾害。

遇到比较高的牧草,就需要脖颈优秀的鸭子,出场了。

除了陆地袭击,经常活动在新疆西部,的粉红椋鸟则往往使用“空袭"的方式,每天捕食蝗虫120-180只,是当之无愧的灭蝗主力军。



再加上这次非洲爆发的蝗灾属于“沙漠蝗虫”。

有专家指出,40℃左右是沙漠蝗蝗蝻,和成虫迁移活动的条件,相对湿度需要达到60%~70%。

春季发生区的蝗群迁飞方向,为印度—尼泊尔—缅甸—西藏南部和云南西部。考虑到我国边境地区,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阻隔,蝗虫很难越过高,海拔的寒冷地区。

我国西藏南部和云南西部边境与尼泊尔,和缅甸沙漠蝗发生区毗邻,随季风可能有,少量迁入我国,但危害的概率很小。

(农业农村部对于蝗灾回应)



最近这一个月时间,几乎全国人民都陷入了,焦虑之中,各种无法分辨真假的新闻在,群里被疯转。

对于这次沙漠蝗虫的来袭,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但也不必过度恐慌。

专业的事情留给专业,的人干。

而我们需要认识的是气候变化会,直接导致蝗灾泛滥。

2020年的地球已经遭受了,太多的苦难,澳洲大火,中国疫情,,全球地震频发……

保护地球才是最刻不容缓,的事。
你认为现在需要屯粮吗?
(点击下方图片可直接跳,转至文章)
2020年必看超级碗,广告合辑,
欢迎扫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观看~


    关注 V电影Vmovier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