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总降不到1g以下?会尿毒症吗?做好2点可及时防治

 

重视防治...



尿蛋白是反应,肾功能情况的“金指标”之一,对慢性肾病的,预后有着深远影响。尿蛋白的严重程度往往提示病情,的发展情况,一般尿蛋白越重意味着,肾脏肾小球受损较多,肾小球滤过率功能下降,病情出现恶化。



按照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多少,肾功能的情况也可分为,三个阶段:

定量低于1g,一般处于轻微的,炎症反应阶段;定量在1-3.5g,肾功能不全早期;定量超过3.5g,呈现大量蛋白尿,基本处于肾功能不全时期,甚至发生肾衰竭。

持续的大量蛋白尿会不断加速,肾小球的损坏,从而加速肾衰竭的进展。大部分类型肾病一般可以把蛋白尿定量,降到1g以下,对肾功能的影响会降,到更低,从而降低肾衰竭的风险。



但有些肾友在治疗,一段时间后,仍然难以降到1g以下,比较着急,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一方面,原有病理类型的影响。有些肾病病理类型较重,初期发病就存在,十几克的蛋白尿,比如膜性肾病、局灶阶段性肾病、狼疮性肾炎等等,因此给予激素干预治疗后,一般至少4周时间,会有好转,但要维持病情稳定一般需要至少,2年时间坚持治疗,蛋白定量低于3.5g后,是比较明显转折点。但只要治疗期间,不存在炎症反复的情况,慢慢的蛋白尿也可以,降到1g以下。

还有一些继发性肾病,比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本身有基础性代谢疾病,长期血压高、血糖高改变(高改变)了,体内血流情况,增强血管的压力,造成无法逆转的情况,因此一般蛋白尿的情况也,会受到血压、血糖等情况,而出现反复。

另一方面,日常护理工作不到位。比如反复的发生感染,小到一次小感冒,大到泌尿感染、呼吸道感染等等,都会导致蛋白尿的反复。每次反复都会对肾脏,造成进一步的损伤,加剧病情恶化,蛋白尿的控制也不如之前,好管理。

还有蛋白尿患者需要严格控制高蛋白,食物的摄入,且要注意劳逸结合,适当休息,不加以重视,都能会导致蛋白尿的加重。



避免蛋白尿的稳定,要重视2点:

  • 一、抑制炎症的治疗
肾脏炎症导致的肾小球受损,是蛋白漏出的根本原因。因此治疗过程中,必须长期重视炎症的抑制,才有利于肾功能的稳定,降低蛋白尿的风险。常规抑制炎症的手段主要,是激素、免疫抑制剂药物的合理,应用,还有一方面就是预防,感染的发生,从源头上重视起来。

  • 二、保护剩余肾细胞
部分肾小球细胞受损后无法修复,受损较轻的肾,细胞及时治疗,可部分修复,还要重视保护剩余,完好的肾细胞,是给剩余肾功能“续命”的关键。

保护剩余肾细胞,一抑制炎症的发生,二加速毒素的代谢,打通肾脏动脉血液流通,让肾脏内剩余细胞部分有充足,的血氧供应,就可以基本保证,剩余肾功能的发挥。促进血液流通,可以采取稳定血压、血糖、血脂的方法,还可以结合中医治疗,比如采取艾灸、药浴等传统方式,刺激穴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来保证肾脏内,的血液流通起来。

疫情期间,有些患者无法及时复查或,到院治疗,有肾脏健康或,遇到肾病相关问题,可以点“阅读原文”留言。

疫情期间,有些患者无法及时复查或,到院治疗,有肾脏健康或,遇到肾病相关问题,可以点“阅读原文”留言。
或者扫描下方二维码咨询!
有问题,点“阅读原文”找医生解答


    关注 石家庄肾病医院肾病之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