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医生”张文宏自曝曾被欺负,关键靠这2件事应对

 

多一份觉察,多一份改变。...

点击上方 “武志红”,回复文字“情绪”
免费做一次「疫情心理体检」
作者 | 芥末酱

编辑 | 五花鹿

前两天,张文宏主任又上了热搜。

作为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他之前有好几个采访,传遍微博。

其中有一个采访中,他说暂时换下一直在一线苦守的医务人员,换上科室的其他党员,原因是——

这些医护人员很了不起,在不知道疾病风险多大时,就把自己暴露在疾病面前,我们不能欺负听话的人。

而这次接受采访,他进一步做了解释:

我们现在社会上,大家经常有一种感觉:老是被人欺负。事实上我也老是被人欺负。
来源: 澎湃新闻


当你被人欺负惯了,基本是做两件事情:

第一:

(通常来说)人家怎么欺负你,你就怎么欺负人家。

但如果你书读多了,(你就会知道)人家欺负你,你就不(再)跟这些人有关系,(看)他们怎么欺负你。

第二:

你被人家欺负惯了,你就知道这种欺负人的嘴脸,是什么样的。那你就要善待比你年纪低、权力小的人,那社会就和谐了。

看完视频,我开始明白为什么简单的几句话,能上热搜。

因为这种想法太可贵了。

它需要克制、自省,现实中很少人能做到。

我们日常生活中更,常见的是:

把自己的伤害延伸到,别人身上。

当然,从心理分析上,这些伤害不一定是恶意的,当事人可能并不觉得自己,可恶。

因为“被欺负之后去欺负别人”的行为,很可能是一种无意识的心理机制,在试图保护自己。

这种机制叫:受害者向施害者认同,把伤害合理化。

当我们理解了,这个心理机制,就像张主任说的“多读书”之后,我们可以更好克制恶意,不伤害别人。
01.


所谓的受害者向施害,者认同,说的是:

有些人在面对外来的“暴击”而又没有宣泄渠道时,为了减缓痛苦,于是选择把自己的,遭遇合理化。

他们的逻辑是这样的:

只要能证明那些无端,而来的痛苦并不是无缘无故,那自己的遭遇,也变得合理了。

这样的例子其实很常见:

校园里,有些低年级的学生被欺凌。

他们没有办法面对这种,被欺凌的羞辱,只能强行扭转自己,的内心想法,让自己认同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以大欺小的。

等到他们变成强壮,的高年级学生后,就会自动站在欺凌者那边,再去欺凌比他们弱小的人。

有的人在一段,情感里被背叛过。

他们不知道怎么处理这种,情感带给他们伤痛,只能强迫自己去认同“背叛”这一行为,认为朝三暮四本来就是,人之常情。

后来干脆把自己也变成,渣男渣女。

还有热剧《都挺好》里面苏明玉的母亲。
她以前也生活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家里的大部分资源都给了,她的弟弟,在她嫁人后还,要求她继续帮补弟弟。

于是在苏母的世界里,重男轻女是绝对合理的。

只有这样,她以前遭遇的不公平待遇,才能说得过去。

所以她接受了这项不,合理的设定,认为女性不该受到比男性更,强的优待,所以她也苛待女儿,不甘心把资源分给女儿。

在不知不觉间,受害者也成长为加害者。

因为受害者不甘受害,但又无力改变,只能把施害者的行为奉为,一种合理规则,甚至会把这套规则,加害于他人,以达到一种心理上的平衡。
02.


除了社会交往之外,这种受害者被施害,者同化的模式,也容易发生在亲子、恋人、夫妻等亲密关系中。

尤其是权利不对等的,亲密关系里。

一是因为亲密关系里“挟持”我们的人,经常看上去是个“好人”身份。

只是我们往往忽略了,“好人”有时也会伤害别人。

二是因为亲密关系里的,弱势方,会把自己的价值观依附于掌握,话语权的一方身上,所以不自觉认同了强势,一方,哪怕自己确实受到了伤害。

 

我朋友小秋在家庭,里就处于弱势方,在家里她常常饰演一个“热脸贴冷屁股”的角色。

小秋的妈妈就是这个“冷屁股”。

小秋妈妈是集市的小贩。每天都要很早起床赶,去集市卖鱼,不仅要跟其他商贩抢位置,也经常受一些客人的闲气。

生活的操劳导致,她情绪不好,常常对小秋没有好脸色,像是一种带着嫌弃,的冷暴力。

而爸爸又是沉默寡言,的性格,很少帮着小秋说话。再加上爸爸患有肝病,不适合高强度的劳动。家里的收入主要依赖妈妈,妈妈是这个家的权力核心。

小秋是个懂事的孩子,她知道谋生不易,哪怕妈妈的态度会让她,觉得心里难受,她也能够理解妈妈。

于是她每天晚上帮忙煮饭,周末要帮家里干活,尽量不让自己变成负担。

可尽管如此,她还是没办法让妈妈,温情地对待她。

她只能认同妈妈,把自己的委屈合理化,认为一个孩子对一个,家庭而言就是一个累赘。

但这些合理化都是,很隐秘的。

直到大学的一次对话,她才觉察到这些。

当时小秋和室友在宿,舍里聊天。

室友们都纷纷表示,自己以后想生个女孩,这样可以把女儿,打扮得美美的。

但小秋发现,整个宿舍里,只有她一个人没有想要给女儿好好,打扮的想法,甚至也没有和女儿相处,的憧憬。

她不知道怎么去爱女儿,只觉得女儿“麻烦”,不想生女儿,甚至嫌弃女儿,就像她感受到的妈妈,觉得她是个“麻烦”一样。

这时她才发现到,妈妈对她的冷暴力已经被她,合理合理化化成一种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式。

如果没有这个对话和觉察,很可能她以后真的,会疏离和嫌弃自己的孩子。
03.


那些长期处于不平等关系,里的人,也许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逆来顺受,也许是没有人帮助他们,也许是过于需要这些,关系了。

所以他们很难做到像张主任(张主任,)说的那样,离开这些关系。

相反他们一直会寻找,许多正面的理由,甚至是扭曲自己的感受,来让自己好过一些。

之前我老家有个,女邻居被家暴,其他邻居听到动静要帮,她报警,她都拒绝了。

等第二天丈夫上班时,女邻居还试图帮丈夫解释:他虽然打我,但平时对我挺好的,下班会给我带宵夜。

看到她不仅会帮丈夫辩白,而且对丈夫没有半点恨意。其他邻居都感到很惊讶。

的确,为了让自己能在这样不公平的,关系中维持下去,除了合理化对方的行为,之外,受害者还会不断给自己强化这,段关系(段关系)里甜蜜的一面:

比如丈夫给她买过东西;

比如小秋妈妈心情好时给,她的笑脸;

比如被领导欺负后,领导给的一点小肯定……

就好像有些人明明总在,关系里挨巴掌,但过后惦记着的,却总是那颗糖。

但这些“糖”可能都是自己强行给,自己找的心理安慰,只为了让自己在伤害中再,坚持下去罢了。

只有觉察到这,一颗糖只有一点点,并不值得我们失去,尊严地去争取,我们才有机会恢复理性。
04.


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大概知道:

我们之所以会站,在施害者这边,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需要把痛苦合理化,并且在痛苦里再加点糖。

 

这样我们才能去认同目前的,不平等关系,并且长时间地待在其中。

但我们需要进一步意识到:

在一段关系中,如果有一方不,时会感到痛苦,那就说明这段关系(段关系),可能出了问题。

这种痛苦是为了提醒我们,及时处理关系里的问题。

而不是让我们默默将自己,的委屈合理化,自欺欺人地掩盖了本该暴露,出来的问题。

在面对痛苦时,我们并不只有把痛苦“合理化”这一条路能走。

因为痛苦和委屈都,不值得被合理化。

一味地隐忍也算,不上一种美德。

不管怎样,在一段怎样的关系里,都必须先学会,有效地保护自己。

这样我们才不会,一直被欺负,更不会继续变本加厉,地欺负别人。

要想健康地保护自己,可以做以下几步:

第一、要清楚自己“被伤害”的底线在哪里。

给自己划出一条底线,就是要让自己有边界意识。

一旦被触及底线,就要想办法止损。

你可以自救,也可以对外倾诉,向外求救。但忍着痛苦不说,并不是自救,而是自欺。

第二、明白自己拥有平等的话语权,和谈判权。

每段关系(段关系)都是,建立在双方互相依存的基础上。

并不存在一方绝对挟持另,一方的关系,或者一方要依附,在另一方身上。

例如上级虽然打压你,但他其实也很需要,你来完成一些重要的事情。

因为关系互相依存,一方有麻烦,也会给另一方造成麻烦。

当你知道你在关系里也承担,着一定的份量,你也就知道自己拥有着,谈判的筹码。

第三、学会冷处理。

如果你意识到你们的关系,里有问题存在,最好是能找机会和,对方平等交流,倾听彼此内心,和对方一起找出,问题的症结。

但如果对方是个,不讲道理的人,那就唯有远离他们,不让自己被他们同化。

你可以等待时机离开旧时,的环境,让新的环境和新的,人去滋养自己,爱自己。

只有在新的事物里发现,生活的美好,你才能慢慢拿回对生活,的掌控权。

第四、绝对不做有意伤害,别人的事。

尽管我们都曾或多或少,受过伤,但这绝对不是我们,伤害别人的理由。

把伤害延续下去,是助纣为虐,让这个欺负的风气盛行,迟早有一天还是,会轮到自己吃苦。

而停止伤害,则能让这个风气弱化一些,甚至像张主任一样,影响更多的人去弱化,这个风气。

久而久之,大家都会从中得到平静。

人性的机制如此复杂。

但不妨碍我们多一份觉察,多一份改变。
作者:芥末酱,存在主义者、生活观察员  。

本文首发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
 生命的根本需求 
 是渴望被看见 
识别下方二维码,回复文字“情绪”
免费做一次「疫情心理体检」



    关注 武志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