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道歉了,就算了吧!”

 

教孩子负责任从小事开始。...

有养今日话题:

虽然今年的寒假很特殊,特殊到大家都大门不出。但跟娃宅在家里的,这一个月来,少不了与娃的“斗争”,有时候是我们心情不耐烦,有时候也的确是因为孩子,太淘气。

尤其是小一点的孩子,玩起来根本没有分寸,也不知道什么是对错。一旦做错了事,难免会被我们教训:“快道歉!“

问题来了——

孩子们学会了道歉,就等于万事大吉?

昨天我们刚复工,同事就跟我讲了一件事:

某一天早上,外婆端着很烫,的粥从厨房走出来,准备给孩子放在茶几上。她经过沙发的时候,被坐在沙发上的孩子突然伸出,的脚绊了一下,粥差点全撒出来,手也被烫到了。

同事赶紧带老人去洗手间冲了凉水,而娃可能也知道,这件事做的不对,躲在洗手间门口,同事回头狠狠给了他,一个眼神,没说话。

等给外婆涂了药,孩子怯生生地过来说:“外婆对不起!”



同事一下来了气:“道歉有用吗?如果烫的地方很严重,是不是要去医院?你知道现在医院是个能不去,尽量别去的地方?blabla……”

娃显然没想到同事还会在,他道歉之后冲他发这么大火。有些委屈地说:“我都道歉了,还骂我啊?”

的确,外婆的手也不严重,就是有一块红了。

看沙发上的,孩子还有点委屈,同事问他:你好好坐在沙发上为什么突然,伸出腿来?

娃小声地说:有点无聊,就想看看伸腿出来外婆,会不会躲开。结果粥撒了,烫到外婆了,我知道错了。

同事说:你一个无聊伸出腿来,外婆这次是被绊了一下,烫到手了。如果下次你还这么做,她真的摔到地上,摔得很严重,腿受伤,甚至磕到茶几上,你可以送她去医院吗?照顾她?

娃摇摇头。同事继续说:如果去了医院,外婆需要承受伤痛,甚至还要面对,病毒感染的风险,你觉得说一句对不起,就可以抵消这所有,可能的后果吗?



我觉得同事说的,非常有道理——

很多时候,不是让孩子道了歉就,可以认识到错误。很多所谓的道歉,不过是孩子试图摆脱,责任的一种形式而已。

可或许有人还会说,“孩子都道歉了,就算了吧。”

还会说:“这只是孩子调皮的恶作剧,一件小事而已,不用这么上纲上线。”

那我们来看一件大事。

2019年7月13日,在宁夏省永宁县,警方接到报案,6岁的女孩李某走失。

在警方展开各种搜查工作之后才,在次日发现,女孩李某的尸体,就在她居住的,村子旁边废弃的土房内。

而凶手,经警方现场勘查,和法医鉴定,是女童12岁的亲戚苏某。

在审问苏某的时候,案件得到了还原:

在玩耍的时候,6岁的李某不小心从木,架上跌到地上导致头部受伤昏迷,而12岁的哥哥苏某因为,害怕妹妹醒过来跑去跟家长告状,自己免不了要道歉赔罪,于是找了一块木头,连续击打妹妹的头部,直到妹妹死亡。


失踪女童李某的照片
按照大部分人的习惯思维,孩子做错了事,道个歉,是不是就可以了?

可这个案件背后反映出,的问题,远不是道歉或者害怕道歉的,问题那么简单。

最开始担心妹妹去告状,自己不但要道歉,一定还会承受大人给,的惩罚。

对于一个12岁,的孩子来说,对于生命完全没有,敬畏心暂且不说,仅仅是为了逃避责罚,而起了杀心,就让人细思极恐。

虽然我们大人也一样,对于突发的时间有着,本能的趋利避害的心理,但逃避责任,却是万万不可的。



这种担当的勇气,需要我们父母给予他们信任,和爱。

孩子向父母袒露,自己的过错,其实不仅仅是在期待,父母帮助他一起处理后果,最重要的是想得到父母的,宽恕和信任,而不是他们表现出的愤怒,斥责甚至嘲讽。

就像刚才讲到的那个12岁的,哥哥的故事,他之所以害怕妹妹把事情,告诉大人,一定是因为父母曾经因为她有心或者无心造成的过错,而给予了愤怒和惩罚。因为不再信任自己的父母,转而选择了一种极端的方式去放掉,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

因为自己的举动犯错之后,最应该有一个基本的道歉态度,然后再去面对要承担的责任。

小到一碗粥,大到一个生命,都是如此。

看到这里,大家或许会问,那道歉到底有没有用?该怎么道歉?

当代道德哲学家Charles Grisworld说:好好道歉绝不仅是一句“对不起”或“我错了”那么简单,它一定包含了3个要素——

  • 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
责任是什么?责任感意味着对特定环境中的需求作出,合理应对的能力,这是美国加州大学,教育学博士杰恩·梅杰在《双向养育》里提到的。他还提出了一个公式:

责任 = 思考 + 爱 + 信心( R=TLC)学会思考非常重要,它是一个人利用理智,有逻辑地处理信息、分析形势并,得出结论的能力。

对于孩子来说,思考方式其实非常受,父母的言传身教的影响。这个影响远大于老师,和同学。

如果我们面对自己的错误,第一个反应都是推卸和,逃避,一旦变成习惯性处理方式,在潜移默化地告诉孩子,这样做“没错”。那么孩子们也会关注、学习、吸收并不断模仿,这种行为模式。




  • 感知个人行为对他人的影响
还记得很久之前“著名”的可乐洗钢琴的事件吗?

熊孩子(熊孩子)第一次把矿泉水倒在,表哥的钢琴上,大人忙着过来推卸责任,表哥没法过多责备什么,半年后父母带孩子去,商场玩,孩子把半瓶可乐倒在价值68万,的钢琴上,家长只能赔付19.8万的折旧费了事。

回到同事家孩子的例子,如果当时孩子只是道歉,了事,不让他了解,这个举动的隐患,那么或许他日后会,炮制很多类似事件出来,觉得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是完全没问题的,道歉就可以了啊。

可事实却是,错误不会因为“他还是个孩子“,就会自动消失。



  • 掌握正确合适的道歉语言


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举动,也可以勇敢站出来,承担即将到来的责任,这是对方可以接受道歉,的基本底线。

而对自己的认知和接纳,对对方因为自己错误而,遭受的现状,做到尊重和共情,虽然难做到,但却是让对方感知,诚恳的最重要的途径。

一句诚恳的“对不起,我错了。”不但适用于孩子,也同样适用于所有人。

 
我们在面对过错和,责任面前,同样也需要一份信心。

这个信心意味着采取行动、争取权利和独立决策,的勇气。这意味着依靠自己、相信自己的判断。

这是从内心,迸发出来的勇气。是对家人的信心,和对自己判断的信心。

所以,强行要求孩子学会道歉,并不意味着孩子真正知道,了错误。我们的目的,是要在爱的前提下,让孩子有充分的思考能力,对自己的能力有足够的信心,去处理突发事件,以及有力量去承担事件,的后果。
一个孩子从呱呱坠地到成长为一个,生理上的成年人,需要十八年,

而内心真正成熟,的标志之一,正是具备基本的责任感。这份责任感一定是在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以及相对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基础的“思考力”之下,独立思考,因为家人对自己的包容,信任和爱,对自己和对方的认同以及,拥有勇于面对任何事件的信心和勇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有底气,与孩子同行,而孩子们才能逐渐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大人。
-今日直播预告-
相信很多父母依然跟娃宅,在家里没有复工,这么久的相处,一定都憋坏了吧?

那些亲子游戏,估计也都快玩腻了。有没有一种新的,亲子互动方式,来缓解宅家的焦虑心情?

今晚20:00,我们将邀请咿呀舞蹈创始人林小静老,给大家讲讲“非常时期的宅家舞动指南”,大家一定记得准时来直播间收看哦~
老规矩,晚上8:00整,三个平台
抖音、快手、一直播~
-END-
策划:有养
撰文:源满
编辑:源满
视觉:magic y
图片来源:电影《伊甸湖》、《美国丽人》、
百度、新浪微博





阅读原文,马上回顾往期直播内容~


    关注 有养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