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像方志 大城:抗战精神永垂青史 京作匠艺气度非凡

 

历代先民与这方水土,的交融,千载尘烟在这片土地,的凝聚,贯穿了大城的古今记忆。...

CCTV-10
2020.2.27 15:38播出
《中国影像方志》河北卷 大城篇


大城篇 预告片
在大城的历史上,百姓与洪水、海啸等自然灾害的抗争延续了近,三千年之久。
在大城境内,至今仍保留着一段近20千米长,的低矮土陇。这是燕南古长城遗址,也是燕赵两国的分界线,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徐州”,曾是春秋时期大城的地名。

公元前284年,燕国名将乐毅率领燕、韩、赵、魏、楚五国联军攻破齐国,徐州自此成为燕国的领地,并改名为“平舒”。

公元959年,即后周显德六年,周世宗柴荣率兵北上亲征,一举收复莫州、瀛州,平舒重新回归中原,王朝的版图。为彰显国力威烈、武功强盛,周世宗为“平舒”钦赐“大城”之名。自此,大城这一地名沿用至今。
抗战精神 可歌可泣


1939年3月末,八路军第120师师长,贺龙、政治部主任甘泗淇,率领120师715团及冀中军区,独立第四支队进入大城地区。
贺龙
甘泗淇


1939年3月30日,贺龙得到情报,日军增援部队600人将在第二天,从河间出发,与驻守在大城,县城的日军会合。两股日军一旦合兵,势必会对大城一带,的抗日武装力量造成严重威胁。贺龙当机立断,决定在日军的必经之路北魏村,打一场阻击战。

经过近一天的激烈战斗,八路军部队以十五名战士牺牲,的代价,击毙日军二百余人,迫使日军增援部队,退回了河间。
简陋的土造武器


这棵幸存至今的古柏,见证了当年那场惨烈,的战斗,被村民们称为“贺龙柏”。
如今,“贺龙柏”已被大城当地,列入重点抗战文物。

北魏阻击战是八路军部队在大城发动,的第一场大规模战斗。它实现了八路军120师从山地作战到,平原作战的战略转向,有力地推动了冀中地区平原,游击战的发展。

战斗结束后,全县1600多人报名参加,了八路军,跟随贺龙踏上抗战的征途。
全面抗战八年中,大城军民凭着简陋,的土造武器,与凶残的侵华日军进行了,舍生忘死的抗争,750名大城抗战,烈士英勇牺牲。
西河大鼓 弦歌不辍


西河大鼓是冀中地区民间流行的说唱艺术,艺人在演唱时,一手敲击扁鼓,一手敲击月牙板,另有一位琴师在,旁边用三弦伴奏。
鼓板弦声的诸般音色,与唱词和鸣,使唱腔更加回肠荡气、余音绕梁。
西河大鼓创始人,一般认为是清代著名说唱,艺人马三峰。
这种集弹弦、击鼓、打板与说唱为,一体的全新鼓书,深受当地百姓的偏爱,在子牙河流域广为流传。因子牙河又名西河,故得名“西河大鼓”。
在冀中地区各州县,的西河大鼓中,大城西河大鼓以真嗓,大口唱法、咬字准、吐字重、一板一眼、行腔转折鲜明而独具特色,讲究手、眼、身、法、步的综合运用,形成自成一家的独特风格。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大城曲艺队成立,陈全顺(陈全顺),跟随剧团前往各地演出,将西河大鼓唱遍了华北,与东北地区。他表演的鼓书,被河北省文化部门授予,一系列奖项。
2009年,大城西河大鼓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陈全顺(陈全顺)成为大城西河,大鼓代表性传承人。
为使大城西河大鼓,后继有人,陈全顺传授了十多名弟子,并把自己平生所唱的一百多首小段,和三部大书抄录下来,整理成手稿。
大城京作 气度非凡


在故宫博物院,这种雍容雅致、沉稳大气的古典座椅,很多都是出自大城,工匠之手,被称为 “大城京作”。
中国古典家具的发展,在明清时期进入鼎盛阶段,宫廷所用的木器更,是其中的珍品,而大城工匠对宫廷,匠作的推进功不可没。
大城工匠制作的玫瑰,椅不仅大量应用于宫廷,豪门大户、书香世家也将其视为,身份与修养的象征。
一代代大城工匠打造了无数,皇家御用器物,也由此形成了以设计、制作宫廷式古典,家具为核心的“京作”流派,在中国传统,木器行业独树一帜。
作为 “大城京作”的传人,宋玉顺不仅精通古典,家具的设计与制作,而且练就了一手,炉火纯青的雕刻技艺。
自2013年第一次受到故宫的,邀请至今,宋玉顺已经亲手修复了故宫的,数百件木器文物。小到钟表外壳,大到屏风、八仙桌,原本黯淡无光、残缺凋敝的旧物,重新变得熠熠生辉。
窝头松软筋道


薛家窝头讲究趁热吃,刚出锅的窝头软硬适中,富有弹性,手捏不碎,在清淡之中微带甘香,令人百吃不厌。
窝头的口感全靠对,水份的把握与揉面的力度,这不仅是手艺活儿,更是项力气活儿。
“人推碾子人推磨,清早出锅半夜做。”
这是薛家窝头创始人薛凤翥(,薛凤翥)制作窝头的奥秘所在,也是薛家窝头传承至今,始终未改的习惯。
据说,在清朝乾隆年间,薛凤翥逃荒来到里坦,靠卖窝头维持生计。

把玉米粒和黄豆碾去外皮,磨成粉,然后做成窝头,上锅蒸。这样做出来的窝头,松软筋道,嗅之清香四溢,品之绵甜润滑,令人食欲大开。薛家窝头从此在大城扎下,了根,代代相传。
大城之大,不仅在于这座历久弥新,的古城拥有大集市、大果园与大工业,更在于大城百姓,众志成城的大仁大义、捍卫家园的大智大勇、精勤造物的名工巧匠、传唱英烈的乡音大书。


大城人对未来的规划、愿景与格局,正如一支时代的巨笔,永不停息地书写着大城,的万千气象。
用影像记录当下,以地方表达中国
昨天的变迁,今天的影像,明天的历史


健康提示:请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去人群密集处。


中国影像方志

《大城篇》

播出时间:2月27日 15:38
监制 / 闫东  主编 / 刘铭 黄丽君

编辑 / 张兰 胡悦 陈皖宁(实习)


    关注 央视科教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