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防震减灾 要从提高建筑质量做起!

 

☞点击查看详情...

512是全国“防震减灾”日
地球或进入“震动”模式


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有“地震预报”的国家之一。邓志辉透露,我国在中期预测方法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地震预报方法还处于研究和检验阶段。地震预报尚有很多难题没有解决。另外,地震是否会发生,影响因素很多,科学家还没有完全掌握。科学家们认为,防震减灾的根本措施应该是: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要从建筑工程抗震设防、提高建筑质量做起。
本世纪全球已发生7级以上地震285次,8级以上19次。

印尼9.3级地震造成20多万人死亡及失踪,日本9级地震引发海啸导致核泄漏,中国汶川8级地震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前不久尼泊尔又发生8.1级地震……最近10多年来,发生大地震的次数明显增多。今天是“512地震”纪念日,也是全国“防震减灾”日。地球真的进入了“震动”模式吗?小编在地震专家的帮助下,通过数据解读本世纪以来发生的“大地震”。
防震减灾
要从提高建筑质量做起

环太平洋欧亚板块边界是集中区

据统计,从2001年至2015年4月,这14年期间,全球共发生8.5级以上地震6次;发生8级以上地震19次,平均每年1.35次,即平均每年都有1次以上8级地震;发生7级以上地震285次,平均每年20.57次。而在1970年至2000年这31年期间,全球没有发生过8.5级以上地震;共发生8级以上地震19次,平均每年0.61次;发生7级以上地震570次,平均每年18.38次。

广东省地震局地震预报研究中心主任邓志辉指出,从数据上看,地震活动进入本世纪以来确实出现了“小高潮”,不仅表现在次数上,也表现在能量释放中。“两个相差1级的地震,其能量释放相差31倍,而过去14年发生8级地震的次数与上世纪最后30年一样多;5次8.5级以上地震集中在6年多的时间内(2004年12月至2011年3月)。”邓志辉表示,同样的情况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也发生过。比如,根据现有数据,在1960年至1965年期间,就发生了4次8.5级以上的大地震(分别在1960年、1963年、1964年、1965年),其中还有两次达到9级以上,包括目前人类记录到的最高级别的地震——智利南部发生的9.5级特大地震,地震及随后的海啸造成至少1716人死亡。

将本世纪以来发生的7级以上地震(不含8级以上)以黑圈在地图上标示,将8级以上地震以红圈在地图上标示,发现环太平洋、欧亚板块边界仍是大地震最为集中的区域,其中喜马拉雅带2001年以来8级以上地震超过8次。一些大地震也发生在大陆板块内部的断裂带上,比如中国的两次8级以上地震,2008年汶川地震及2001年昆仑山地震,均属板内地震。

中国地震: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的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活跃。纵横三千年,中国历史上发生过的92次大地震。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台湾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在20世纪里,全球共发生3次7.6级以上的强烈地震,其中两次发生在中国;全球发生两次导致20万人死亡的强烈地震也都发生在中国,一次是1920年宁夏海原地震,造成23万多人死亡;一次是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这两次地震死亡人数之多,在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的。我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1900年以来,我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

包头地震:地震强度与频度全国第二包头所在的华北地震区,在五个地震区中,它的地震强度和频度仅次于"青藏高原地震区",位居全国第二。由于首都圈位于这个地区内,所以格外引人关注。据统计,该地区有据可查的8级地震曾发生过5次;7-7.9级地震曾发生过18次地震灾害的威胁极为严重。

由于历史记载缺失较多,据已有资料,包头所在地震带共记载4.7级以上地震40次左右。其中6-6.9级地震9次;8级地震1次。其中根据中国地震统计,华北地震带包头市周边范围1994年至2014年共发生大小地震368次。其中大于4.0级地震有47次、5.0以上地震3次,其中强烈地震有两次,一次是民国24年1月21日(公元1935年)五原附近发生里氏6.25级强烈地震。一次是1996年5月3号发生的6.4级地震照成严重的人身损失经济损失。据华北地震带包头市周边中平均每三年有一次波动(见下图),由此可见包头市同样是受地震威胁比较严重地区,包头市人民政府关于包头市地震应急预案中指出包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2006-2020)。我市的市四区及土右旗处于地震动加速度0.2—0.3g的高地震烈度区,包头市存在发生地震灾害的潜在危险。

总体趋势:能预报,精确预报还做不到如果地震真的进入了频繁活动期,我们可以“预报”吗?“总的趋势是可以估计的,比如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带,经常发生地震,人们已经有共识。但板块边界线很长,断裂带很多,具体哪一个位置,什么时候会发生地震,却很难给出准确的答案。所以,一些地震可以说是‘预料中’,但要准确预报何时何地有地震,却很难。”邓志辉表示。

邓志辉介绍,地震预报分为长期预报(10年内)、中期预报(1~2年内)、短期预报(3个月内)、临震预报(10日内)、震后趋势判定(地震后震中附近后续地震预报)几种。而人们最关心的短、临预报,主要靠现实的观测资料及历史数据的分析。

“目前地震预测方法主要是在查明地质(比如看有无活断层)、地球物理背景基础上,依据测震、形变、流体和电磁观测资料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一些高新技术也不断被引入地震预测研究,例如,深部观测、卫星观测、物理建模、大数据信息挖掘等。在每个板块(地块)中,找若干个点,在上面装上GPS台,测出两个板块的相对运动速度及相互作用的情况,就能算出大概在多少年后会释放出能量。”

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有“地震预报”的国家之一。邓志辉透露,我国在中期预测方法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地震预报方法还处于研究和检验阶段。地震预报尚有很多难题没有解决。另外,地震是否会发生,影响因素很多,科学家还没有完全掌握。科学家们认为,防震减灾的根本措施应该是: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要从建筑工程抗震设防、提高建筑质量做起。

钢结构住宅
庇护生命的安全建筑
我国是一个地震灾难频发的国家,房屋结构和材料问题是直接造成地震人员伤亡的重要因素。由房屋坍塌导致的掩埋,是地震带来的最致命的威胁。实际上,这种在汶川地震、雅安地震、昭通地震中十分常见的建筑坍塌掩埋人员造成的伤亡,都可以通过在地震带活跃地区大力推广和应用钢结构建筑来解决。因此,在地震带推广钢结构住宅,抛弃以往的低水平建设做法,迫在眉睫。

据数据显示,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的9.0级大地震,最大的损失来源不是地震,而是海啸和核污染,其主要原因源于日本建筑普遍运用了钢结构;四川汶川地震,可谓满目疮痍,而钢结构建筑的绵阳体育馆却未受到损坏,成为安置灾民的主要地点;对于同样处于地震带中的包头,绿色、低碳、节能、安全、环保、舒适的钢结构住宅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和价值前景。

包头早期的城市居住建筑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主要面向重工业单位领导,典型苏联风格,尖顶青砖灰瓦红水泥,呼得木林社区即是典型的时代样本,我们称之为属第一代砖混结构;到了上世纪80、90年代,面向城市中高端阶层人群的典型欧舶来风格,以钢筋混凝土为主要结构形式,在商品房市场大兴风云,以迎宾小区、保利花园等高档住宅小区为标杆代表,属第二代钢筋混凝土结构;时至万郡•大都城,由于绿色低碳环保节能居住方式的大行其道,风格现代、施工更简单,新型建筑材料持续利用的钢结构住宅吸引越来越多的社会主流高端人士青睐,万郡•大都城也随即成为第三代居住建筑时代样式——内蒙古首个百万方钢结构住宅群。

万郡•大都城由荣膺钢结构制造特级、钢结构专项壹级施工资质的杭萧钢构负责制造和安装。作为首个国家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基地,杭萧钢构拥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钢结构加工设备,其产品精度更高、质量更好,可实现大跨度空间造型和局部较复杂的建筑造型,从而使万郡•大都城建筑更加坚固安全。而采用第三代钢管束住宅体系的大都城,承载强度更高,抗震性能更优越。由于钢结构重量轻(6层轻钢住宅的重量仅相当于4层砖混结构的重量),本身所受的地震作用小,而且,钢材具有高延性和较好的耗能能力,能较好地消除地震波力,防震性能好,尤其适用于高层建筑。目前,万郡•大都城所采用的钢结构技术已通过美国钢结构协会AISC认证,抗震烈度高达8度,堪称安全典范。

抗震性能好、建设速度快、得房率高、布局灵活、绿色环保、节约能源……说起钢结构住宅的优势,业内人士可谓如数家珍。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逐步提高,钢结构住宅以其颠覆传统住宅的综合优势,正渐渐走入国人的视线。

万郡•大都城的出现,对于处于地震带上的包头而言,不仅开启包头全新居住时代,更让包头人终于拥有了真正尊重和庇佑生命的美好家园。

万郡•大都城是万郡房产集杭萧钢构18年钢结构住宅经验之大成,开内蒙古之先河,驻足包头,打造国内首个大规模钢构住区。万郡•大都城将钢结构技术和人类宜居梦想完美结合,营造出更节能、更健康、更舒适、更安全的居家环境,彻底颠覆传统住宅的想象,领创一个全新的居住时代。


请长按左边的黑白二维码图片
识别关注“万郡大都城”公众号


    关注 万郡大都城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