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年前的那场疫情,是怎么让马云变成中国首富的?

 

一次疫情,让我们看到了,更真实的生活,看到更残酷的真相。...





2020 年的开场,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的生活好像被,按下了暂停键。

我们放慢脚步,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人生。

我们目睹生死,体会善恶,也看到了生活更真实,的样子。

我们发现在疫情之中,麻木的人依旧浑浑噩噩,过日子,依旧坐以待毙,混吃等死。

而聪明的人已经清醒,不被谎言欺骗,

发现了那些被我们,忽视已久的 3 个生活真相。

作者丨杜言心
来源丨简易心理学(xinli01)
真相 1:
疫情是困境,也是机会
“不要把希望寄托,在一份工作上”,是《小狗钱钱》这本书中的一句话。

如果从如今疫情,的角度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任何一份工作可以带给,我们永久的体面和稳定。”

「稳定从来不存在」——这个被我们忽视太久,的真相,在疫情面前,再一次被残酷地揭开:

“还没复工,我已经失业了,今天公司通知裁员 30%。”

“我的工资被降到了 1500,想辞职,但是不敢,花呗的15000还没还。”

“我们部门被砍掉了,整个部门所有人失业,然而我的房贷还没还。”

……

2020 年的开头,真的格外艰难。


有人年前裸辞,年后待业,至今没有一个面试机会;

有人被降薪 50%,仍然不敢辞掉工作;

有人突然失业,被通知部门解散;有人,职场生涯面临重重危机。

疫情面前,那些曾经的“明星企业”,也未能逃过一劫。

松鼠 AI 的 CEO 栗浩洋宣布,这次要当“坏人”,5 个月内,全员工资按照 3.5 折发放;

在餐饮行业的重创下,木屋烧烤创始人隋政军称,“这次不当英雄,当狗熊”,接受公司全员自愿降薪;

“华生好车”的员工爆出,自己的月薪被调至 1540 元……



作为普通人,我们无法要求企业舍弃,自身利益。唯一能做的,是从今往后,一定记得多为,自己考虑一点:

不再以“打工心态”上班,不再追求用机械、重复劳动换取工资,不再幻想靠一份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其实,这次疫情,并不是职场人,第一次遭遇重创。

17 年前的非典,许多行业同样举步维艰,线下教育、零售业、餐饮业……一度萎靡不振。

但也是在那一年,无数人抓住了机会,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那一年的 5 月 4 日,在家中休息的马云,突然接到一通电话,得知阿里的一名,员工被诊断为“非典疑似病例”。情急之下,5 月 6 日,阿里杭州公司宣布全员,在家办公,自行隔离。

突然到来的危机,非但没能中断阿里巴巴的,业务运营,反而因为线下销售受阻,所有人全力专攻线上业务,迎来了企业快速增长。

同时,淘宝网的筹备也并未因为“非典”出现任何地搁置,哪怕隔离,他们依然保持“自驱力“,高效地完成工作。

四天后的 5 月 10 日,淘宝正式上线,数十亿人的生活方式,被彻底地颠覆。



那一年,同样感受到压力的还有京东,的刘强东。

当时,北京是非典重灾区。因为担心员工感染,刘强东选择关掉所有门店,由此带来的结果是,线下的生意彻底没了。

在后来的采访中,刘强东说,那是他第一次感觉到恐惧,恐惧之下,也因此受到启发,决定试水电商。

2004 年 1 月 1 日,京东的前身——京东多媒体网上线。

从此,京东成为中国电商,物流平台的佼佼者。

在那个困难的年代,一些人的困局成就了,另一些人的机遇。

十几年之后的 2015 年,也是不好过的一年。

大量的企业淘汰跟不上,步伐的员工,一时间,无数的人丢了自己的工作,在茫茫人潮中迷茫。

但也在那年,滴滴出行上线快车业务,共享经济进入大众视线;

央视主持人樊登成立,了樊登读书会,知识付费、社群迎来春天;

次年,Papi 酱爆红网络,快手异军突起,短视频风口到来;

2017 年,盒马鲜生出现,新零售、社区店开始新一轮换水;

2018 年,小程序、AI、5G 推向幕前,音遇等小众 APP 刷屏朋友圈;

……

在所谓的“寒冬”里,依旧有人可以过得很好。



因为他们明白,如何在逆境中抓住时代,的变化去规划自己的未来,只把希望寄托,在一份工作上,无法让自己过上体面,的生活。

那些可以让自己,过得好的人,大多拥抱变化,具备“老板心态”,与时俱进,调整自己的人生规划。

所谓的“老板心态”,并不是要我们为老板,拼命工作,而是尝试把自己打,造成一家“公司”,拥有自己人生的选择权和,掌控权。

疫情之下,已经慢慢醒悟,职场里不被淘汰的核心:

就是让自己拥有不可替代,的能力。除了工作本身,也要为自己建造一面足以抵御风险的壁垒。
真相 2:
你的消费观,可能压垮你的生活
疫情的代价之一,就是让我们的收入,大打折扣;

这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就是丢掉了生活的保障。

在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安家》中,有这样一处情节:

孙俪扮演的房屋中介,房似锦,鼓励客户宫蓓蓓购买,一套超出预算的高价房。

宫蓓蓓明显有些为难,毕竟,她家二宝即将出生,再过两年,大儿子就要上小学了,如果再加上高额的商业贷,夫妻二人的经济,压力就很大了。

听到这里,房似锦握了握宫蓓蓓,的手说:

“也许现在日子会,过得苦一点,但你一定要相信,你们未来的收入,一定会大大超过现在,的预期。



这句话,乍一听很让人心动,也的确说服了宫蓓蓓,成功买下了房子。

但心姐却觉得很可怕。

毫无节制地超前消费,真的能让自己离美好的,未来更进一步吗?

地基不够扎实,便造出一座空中楼阁,倘若意外来临,就是一个家庭的摇摇欲坠,真的承担得起吗?

不。这种享乐主义的消费观,只会让我们,的未来如履薄冰。

在这次疫情中,有人在社交平台晒出了自己的“不买清单”,获得无数赞同——

不再买那些被轻易种草,但从来不吃的营养品;

不再买已经足够多的口红;

不再买使用率为零的商品;

不再买超过购买,能力的名牌包;

……

聪明的人已经看到了真相,开始思考,那些在角落积灰的物品,那些超越我们消费,能力的商品,那些已经囤积无数的商品……真的是我们需要的吗?

理性、清醒,是看破真相的人的自知,也是疫情之下的消费觉醒。
真相 3:
有的人真不是忙,而是懒
曾经,时间是懒惰最好的挡箭牌。

“我想多看几本书,可是没有时间。”

“这门课我早就想学了,可是没有时间。”

“我想开一家自己的网店,可是没有时间。”

那些想看但没有看的书,没有来得及学的技能,没有实现的梦想,好像都可以用,没时间来搪塞。

可是,由于疫情,当我们必须独处,时间变得很充裕的时候,很多人的梦想就变成了:吃饭、睡觉、看剧、不工作。

比如疫情期间,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家住苏州的张某,是一家超市的员工,因为女儿发烧,张某便请假在家照顾生病,的女儿。

第二天,女儿病好了,可是张某依旧不想上班,于是,他想出一个自,认为聪明的办法——向公司谎称女儿,确诊了新冠肺炎。

就这样,张某被要求居家隔离,为了保住“假期”,他还要求妻子,帮忙一起说谎。

最后,在民警核查时,张某承认了自己的谎言,他说,自己只是不想上班,但又想拿工资。

不想付出,但想收获,这个世界极少存在,这样的捷径,无非一场不劳而获的美梦。



如果说,偷懒是人类天性使然,是下意识的选择;

那么自律就是反天性的行为,是有意识的、更高级的选择。

在家独处的日子里,有人作息颠倒,刷剧睡觉,宛如脱缰野马;也有人用心生活,认真吃饭、看书,不断地提升自己。

不想行动的人,永远不会开始;

愿意行动的人,时时都在努力。

或许,做喜欢的事情,真的不需要太多准备,忙碌,不过是借口而已。

世界那么大,真的不想去看,更远一点的风景吗?

当疫情结束,不妨多一点行,动起来的勇气,去见喜欢的人,去尝试那些心之所向的事,不再堆砌遗憾。

一次疫情,让我们看到了,更真实的生活,看到更残酷的真相。

这次疫情带给我们难以忘怀,的创伤,却也让我们共同经历,的一次“心智升级”。

愚昧的人依然懒惰、肤浅,停滞不前。


而聪明的人,已经看清真相,重新开始,向自己想要的未来冲刺。


*图丨网络





为自己的未来

点个「在看」

↓↓↓


    关注 简易心理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