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一线抗疫,儿子打赏主播10万:教育路上,永远不要指望孩子太自觉

 

关注小树妈妈...

这里每天和你,一起分享好听、好看的童书


文 | 小树妈妈
原创文章,其他公号转载请后台输入“授权”
前两天,看到这样一则新闻:



山西大同的护士韩女士,一直工作在抗疫前线,她的丈夫在外地工作。

10岁的儿子,每天独自在家用,手机上网课、看课件。

哪知,孩子没控制住自己,偷偷看起了抖音直播。

并在3天时间里,给同一主播刷了近10万块,钱的礼物。

韩女士回家后,发现了扣款短信,很受打击。

孩子也很后悔,每天内疚自责,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出来。

据孩子的叔叔说:这位主播主打少儿游戏。

粉丝多为学生,下边的评论里,也有不少同样遭遇的家长,留言请求退还钱财。

尽管,几经波折,韩女士儿子打赏主播的钱全都(钱全都,)退了回来。

可,我们由此也能看出:

即便孩子自理自律,能力都很强,他们也难免“开个小差”。



这段时间,很多孩子们都在家学习,利用手机看直播、听网课。

即使孩子在我们眼皮底下,父母也不能完全撒手不管。

因为,完全指望孩子自觉,是一件很不现实的事。
孩子自制力不强,是“天生”的


同事那天讲了一件事:

最近她在家办公,每天早晨8点,孩子正式坐到书桌前,她也准时到了电脑桌前。

一般,孩子一上午,会跟着屏幕对面的老师,完整走下一整个的学习,流程来。

比如:听课时间,孩子就听课;课间时间,孩子会跟着做会儿,眼保健操。

休息时间,孩子会喝口水,屋里转一下。

可有天,同事没听到老师,朗朗的讲课声,却听到了电子游戏,的音乐声……



原来,孩子被屏幕右下角弹出的“游戏广告”吸引,不知怎么的,就点了进去。

然后,酣畅淋漓地玩起了“消消乐”……

同事说,孩子已经上5年级了,平时成绩优秀,课堂表现也好,没料到他依然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

事实上,孩子难以抵挡学习之外的,各种诱惑,是因为生理决定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即便是小学生,他们注意力的集中性和稳定性,依然很差。

孩子很难长久地注意,一件事,而且,因为生理原因,他们的注意力,还特别容易被分散。

当遇到颜色鲜明,声音突出的有趣的事物时,孩子就很容易转移注意力。



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学习,是与时俱进。

可由于电子产品设计的,原因,很多画面绚烂、声音热闹的程序或通知,也有可能无意就跳出来了。

这对孩子的感官刺激是,很直观的,以孩子的“一己之力”,他们很难抵挡如此,丰富的诱惑。

我们做父母的,如果能很透彻的了解到:

孩子们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是“天性”,而且还很容易被“有趣”的事物吸引。

在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时,就不能撒手不管。

因为,单靠孩子“自觉”,有可能会害了孩子。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孩子的好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


多少孩子,学期初、放假初,会严格认真地制定好计划。

到学期末或假期开学时,却发现:

计划早就抛到脑后了。

临时抱佛脚,抓紧时间补作业,的孩子却不少。



没有外界或环境的监督,别说孩子,就连成人,也很难做到始终如一。

前段时间,很多人体验了一下居家办公,的感觉。

很多网友总结:

第一天准时起床,洗漱化妆穿戴整齐,很有仪式感的坐到桌前;

第二天,闹钟后调半个小时,几点上班几点闹,衣服穿戴整齐,装就不化了;

第三天,闹钟闹完躺半小时,才开始处理工作,上身衬衣,下身睡裤的打扮就,开始工作;

第四天,干脆躺在床上办公算了……



虽然有调侃意味,可我们也能看到:

缺了制度和监管,很多人,做不到严格要求自己。

孩子也一样。

很多孩子的好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是在父母反复督促,反复监管下,慢慢养成的。

 

著名作家、翻译家杨绛,小时候特别淘气,不爱看书也不好好学习。

起初读书,是看到姐姐们读起书来,总是津津有味。



可那些书在杨绛,看来无趣极了。

后来,杨绛听爸爸说话入情入理,出口成章,在《申报》上评论一篇接一篇。

很多人都因此敬重爸爸,她又想读书。

就这样,在家庭的熏陶下,在爸爸的反复督促、指导下,杨绛才慢慢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

而多读书、读好书这个习惯,后来也陪伴了杨绛一辈子,成就了后来博学多才的她。



杨绛

再优秀的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好习惯,也不是一天养成的。

那些好习惯好品质,需要父母付出教导和精力。

需要在父母的,帮助和督促下,才能在日久天长中,慢慢养成。

想让孩子在一个假期里,忽然生出自我规划或自我,管理能力。

这样的想法,也是不现实的。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父母的有效帮助,才是孩子优秀的关键


造就一个优秀的孩子,无论是平时,还是现在在家学习期间。

父母完全撒手不管,仅凭孩子自觉,都是远远不够的。

父母该省的省,该做的做,对孩子做有效的帮助,才是孩子优秀的关键。
01

事前计划,事后复习,父母要抓牢
父母们帮孩子提前做计划,不但有助于孩子养成预习、做计划的好习惯,还能让孩子带着问题,去学习。

学期总计划、月计划、周计划、甚至是日计划。



哪怕是父母提前跟孩子在,饭桌上聊聊,他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要有那些改变。

都比孩子只是茫然地听老师,的知识传授,效果要好得多。

学习,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孩子的学习效率,父母也很难掌握。

但我们可以用定期复习的办法,检验孩子学习效率。

记得教育家卡尔威特曾说:

“规则与自由是对立统一的。

只有在二者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才能让孩子的能力和品质,都得到提高。”



作为父母,我们不需要时时刻刻,看管孩子,面面俱到督促孩子。

抓好计划,定期抓复习,就能发现孩子的大部分,问题。



及时纠正和督促,才能让孩子在慢慢自立,地基础上,稳步提高。
02

用仪式感,为孩子注入精神力量
前两天,一则衡水中学校长“面对空操场演讲”的视频上了热搜。

倘大的操场,在疫情期间,变得空荡荡的。

操场上,除了几个年级主任放,国歌升旗,看台上的校长,一人对着空操场,依然慷锵有力地进行演讲。



满满的仪式感,除了让孩子们感受到尊重,还能让孩子体会到,集体赋予的巨大正能量。

孩子们会感同身受,仿佛回到从前,关于学习的信念,更容易找回。

这段时间,孩子们在家学习,父母也可以有意识地为孩子塑造,一些仪式感。

比如,每天按时起床,穿校服,虽然没有老师检查,作业也当天完成等。

这些仪式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孩子们找回动力和力量。
03

劳逸结合,帮孩子蓄积打持久战力量
正如前面我们说的,孩子的注意力并,不能集中很长时间。

低年级的孩子,集中注意力时间在20分钟,左右;

10-12岁的孩子在25分钟,左右;

12岁以上的孩子,可以达到30分钟左右。

孩子大脑长时间,专注一件事,就会感到疲劳。

日常生活中,也要帮孩子合理安排作息,让他们大脑适当休息。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那些蓄积了动力和能量,能打持久战的孩子,才会一路不累,一直优秀。
珍惜能管孩子的时光


作家明珠曾说过(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不要抱怨辅导孩子写,作业累人。

用不了几年,你看着孩子的台灯,会希望有一个瘦瘦,的背影在那写作业,看着孩子的卧室,好想早上叫他,起床快点上学。

但此时,他却已经在千里之外。

那间熟悉的卧室,已经成为了他的旅馆,只会在寒暑假暂住。”

孩子和父母相伴的时光,是有限的。

而孩子的成长,也是有有效期的。



孩子不会自己长成一个自觉,的人。

孩子能否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父母能为,孩子做些什么。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称职的父母,都懂得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在孩子养成好习惯、好品质,唤醒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之前,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去。

无论是孩子在家学习,还是将来解禁后。

我们都要珍惜,这些能帮助孩子、辅导孩子的时光。
〖 亲爱的们,看完记得在文末点个“在看” 


更多精彩原创,点击图片






扫描下方二维码
免费收听上千本图书音频


    关注 小树妈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