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出家日丨对“出家”的几种误解,弘一大师为您一一解惑

 

出家人是宗教师,可说是广义而,崇高的教育工作者!...



“出家”


出家为印度佛教的制度,我国社会,特别是儒家对它误解最大。

在国内,每听人说——大家学佛,世界上的人都没有了。

——为什么呢?

——大家都出家了。没有夫妇儿女,还成什么社会?

这是严重的误会!

我常比喻说:如教师们教学生,哪里教人人当教员去,成为教员的世界吗?这点在菲岛,不大会误会的,因为到处看得到的神父、修女,他们也是出家,但只是天主教徒中的,少部分,并非信天主教的人,人人要当神父、修女。


不过出家与在家,既然都可以修行了生死,为什么还要出家呢?

学佛的有出家弟子,有在家弟子,出家可以学佛,在家也可以学佛,出家可以修行了生死,在家也同样可以修行,了生死,并不是学佛的人,一定都要出家,绝不因大家学佛,就会毁灭人类社会。

不过出家与在家,既然都可以修行了生死,为什么还要出家呢?

因为要弘扬佛教,推动佛教,必须有少数人主持佛教。

主持的顶好是出家人,既没有家庭负担,又不做其他种种工作,可以一心一意修行,一心一意弘扬佛法。佛教要存在这个世界,一定要有这种人来推动它,所以从来就有此出家,的制度。


出家功德大吗?

当然大,可是不能出家的,不必勉强,勉强出家有时不能如法,还不如在家。爬得高的,跌得更重,出家功德高大,但一不当心,堕落得更厉害,要能真切发心,勤苦修行为佛教牺牲自己,努力弘扬佛法,才不愧为出家。

出家人是佛教中的,核心份子,是推动佛教的主体,不婚嫁,西洋宗教也有这样制度。有许多科学哲学家,为了学业,守独身主义,不为家庭琐事所累,而去为科学、哲学努力。佛教出家制,也就是摆脱世界欲累,而专心一意地为佛法。所以出家是大丈夫的事,要特别的勤苦,如随便出家,出家而不为出家事,那非但没有利益,反而有碍佛教。

有的人,一学佛教想出家,似乎学佛非出家不可,不但自己误会了,也把其他人都吓,住而不敢来学佛。这种思想——学佛就要出家,要不得,应认识出家不易,先做一良好在家居士为,法修学,自利利他。如真能发大心,修出家行,献身佛教,再来出家,这样自己既稳当,对社会也不会,发生不良影响。 


与出家有关,附带说到两点。

有的人看到佛寺广大庄严,清净幽美,于是羡慕出家人,以为出家人住在里面,有施主来供养,无须做工,坐享清福,如流传的“日高三丈犹未起” “不及僧家半日闲”之类,就是此种谬说。不知道出家人有出家人的,事情,要勇猛精进,自己修行时“初夜后夜,精勤佛道”

对信徒说法,应该四处游化,出去宣扬真理,过着清苦的生活,为众生为佛教而努力,自利利他,非常难得。所谓僧宝,哪里是什么事都不做,坐享现成,坐等施主们来供养,这大概是出家者多,能尽出家人责任者少,所以社会有此误会吧!

有些反对佛教的人,说出家人什么都不做,为寄生社会的消费者,好像一点用处都没有。不知人不一定要从事农、工、商的工作,当教员,新闻记者,以及其他自由职业,也能说是消费者吗?

出家人不是没有事做,过着清苦生活而且,勇猛精进,所做的事,除自利而外,导人向善,重德行,修持,使信众的人格一天,一天提高,能修行了生死,使人生世界得到大利益,怎能说是不做事,的寄生者呢?

出家人是宗教师,可说是广义而,崇高的教育工作者,所以不懂佛法的人说,出家人清闲,或说出家人寄生消费,都不对。真正出家并不如此,应该并不清闲而繁忙,不是消耗而能报施主之恩。
腾讯佛学
关注腾讯佛学

长享智慧清流




了解更多?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
下载腾讯新闻客户端,
关注新国风页卡。


    关注 腾讯佛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