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丧”越“浪漫”的古典音乐家:命运水逆一生,作品流芳百世

 

要“丧”,但也要正能量......



昨日是肖邦诞辰210年周年
他的一生是公认的命运多舛
按现在的说法就是
“丧”系音乐家
童叟无欺、实打实的“丧”


肖邦肖像,卢浮宫藏


肖邦(F.F.Chopin),1810年3月1日,出生于波兰,39岁便英年早逝。

不管有没有正式,学习过音乐,你对他可能都不会太陌生。从“肖邦铁粉”周杰伦那张《十一月的肖邦》,还是人人都挂在嘴边的再NB的肖邦,也弹不出老子的悲伤,肖邦对于现代音乐,与文化的影响力,绝对都是毋庸置疑的。

肖邦在电影中的形象
他是公认的“浪漫主义钢琴诗人”,为终生伴侣“钢琴”写下了59首玛祖卡(Mazurka,波兰民间舞曲),27首练习曲,27首序曲,21首夜曲与20首,华尔兹。


他的演奏技巧精湛、手法细腻,音响华丽、富裕激情...再多的形容词都,不足以说明他的伟大,但世界音乐菌在疯狂循环他的那些作品一天后,更愿意称呼他为:“丧系音乐家”。





许多人说“丧”是当今年轻人的常态,更是他们对于世界,从内到外的抗争。其实对于大音乐家肖邦,来说,也不例外。

肖邦不仅大部分的音乐,作品很“丧”,其本人的人生经历,更是一个大写的“丧”。

01山河破碎的“丧”

假如你听过波兰国歌《Poland Is Not Yet Lost(波兰没有灭亡)》,你就大概会猜到,这个国家在历史上绝对,是多灾多难的。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普鲁士、奥地利、俄国先后将其瓜分。最“丧”的一段时间,波兰甚至在欧洲地图上消失了123年。

然而即使山河破碎,也无法遮盖这个音乐天才的耀眼光芒。1810年,肖邦出生在了距离波兰,华沙40公里外的郊区——Żelazowa Wola。

法国父亲博学,波兰母亲慈爱,加上两个姐姐与一个妹妹(妹妹在14岁时,因肺结核夭折)的陪伴,肖邦过着无忧无虑的童年。

肖邦波兰故居
他7岁作曲写诗,8岁登台举办,个人公开音乐会。许多人在听完小肖邦的,演奏后,都认为他有望,成为下一个莫扎特。

1824年,肖邦进入华沙国家音乐,高等学校学习。在那里他即兴谱曲安抚吵闹,的同学,还曾为同学与,校长创作漫画肖像,展现出除音乐之外的,绘画天赋;1829年,19岁年少成名的他,开始作曲家与钢琴家的,身份,开始在欧洲巡回演出。

然而没过去1年,波兰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动荡。


‍肖邦在电影中的形象




1830年,肖邦离开波兰,前往维也纳深造,临走时写下了“我要去往更广阔的世界……心怀希望和些许遗憾。”华沙音乐学院的同学们为他唱了一曲,充满波兰民族意蕴的《即使你远在他乡》,院长则送了他一个银杯,杯子里装着波兰的泥土。

眼前是维也纳,身后是祖国。这个20岁的青年怎么,也想不到,之后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未能归乡。

历史的轮盘开始转动,肖邦离开没过去1个月,波兰便爆发了震动欧洲,的华沙起义,学生们展开运动试图推翻沙皇,俄国的统治。在维也纳的肖邦激动不已,在他给朋友的信中写到:为什么我不能,和你们在一起...!





1831年2月25日,在华沙近郊格劳,霍夫战役中,起义军以寡敌众,打败了沙俄军队。在维也纳听闻消息的肖邦更,是异常激动,想即刻起身回国参加战斗,但被好友劝阻:钢琴才是你最好的武器。



‍‍‍‍

‍‍‍9月,听从朋友劝说的肖邦起身,前往当时欧洲的文化艺术中心——巴黎。在前去巴黎的途中,肖邦听闻华沙起义失败并,被俄国沙皇残酷镇压的消息,悲痛欲绝,遂写下了愤慨万千的《C小调练习曲op10-12》,也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革命练习曲》。
华沙起义之夜
02爱情破裂的“丧”

演奏、教学、作曲...来到巴黎后的肖邦,拥有了更宽阔的事业,也正是在这里,肖邦遇到了这个影响他一生,花费了生命1/4时间陪伴的女人——乔治·桑(George Sand)。

有传闻一开始肖邦,并不认可乔治·桑,甚至一度厌恶这个女人,但也有这么一个说法,流传至今。

1837年,一次贵族聚会上,肖邦正在钢琴前即兴演奏,猛地一抬头,一位衣着朴素的女士,正倚靠在钢琴上,这个女人便是乔治·桑。她全神贯注地注视着肖邦,似乎要用眼神看穿他,的灵魂。

电影画面
乔治·桑对肖邦音乐的夸奖毫不吝啬,让肖邦颇为感动兴致大发,即兴演奏了更多的曲子。聚会后,两人还相约在花园散步,了很长时间。

他们在一起了,整整十年未曾分开,幸福的时光让肖邦的作品也,高产了起来。

三首叙事曲,四首谐谑曲,两首奏鸣曲,大量的夜曲、玛祖卡、波罗乃兹、前奏曲……
包括那些著名的《升C小调夜曲》、《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与在乔治·桑庄园里创作的《小狗圆舞曲》,曲曲动人,都是在这段时间完成的。



然而两个人的幸福生活,随着与前夫的,两个孩子的长大,开始变得冲突不断。与亲人不和睦的乔治·桑女儿时常寻求肖邦的支持,这让乔治·桑一度怀疑自己的女儿与肖邦之前有所暧昧。

还有说法指当时波兰被,列强刮分,肖邦挚友入狱。为了祖国的复兴,也为赎买入狱的朋友,肖邦一场又,一场的巡回演出,但乔治·桑认为肖邦的身体状态不允许再过度劳累,同时也不希望他,过多牵涉政治,两人分歧不断,最终因为种种原因,相守十年的两人在,1847年决裂。

电影画面
03身体病痛的“丧”

前面说的肖邦14岁的妹妹便是死于肺结核,而肖邦的父亲也,因为慢性肺结核1844年去世,而肖邦本人也一直,被这个病所困扰。

在乔治·桑之前,肖邦曾遇到了他父母朋友的女儿玛利亚。两人坠入爱河并想结婚。但婚礼由于肖邦的,病情加重而推迟,两人的关系也最终走,到尾声。

在离开的那天早上,肖邦写下了《降A大调 圆舞曲("离别")》,也就是著名的《告别圆舞曲》。



当时肖邦病情严重,而消息不够灵通,加上“婚礼延期”的原因,身在波兰的人们甚至一度以为这位作曲家早在1835年就已经去世。

肖邦的十年爱人乔治·桑在《Histoire de Ma Vie(我的生活历史)》中写道:他的病情反复发作之后,心情变得极其阴郁……他低下头,说我不再爱他了。我以为几个月过去了,他会恢复平静。1848年3月,我又见到了他。我紧握着他颤抖冰冷的手,我想和他谈谈,但他把手抽离了,现在轮到我说他,不再爱我了。

肖邦之死
画中在他临终前为他歌唱的
是德尔菲娜·波托茨卡(Delfina Potocka)
1848年,肖邦在巴黎举办了他,的最后一次音乐会。在遭受了乔治·桑的决裂,亲朋好友相继离世,波兰民族解放运动屡屡,受挫,与最重要的肺病折磨后,这位大音乐家终究,还是挺不住了。

1849年10月17日凌晨,两点,肖邦在家中辞世。

肖邦去世后,人们按照他的遗嘱把,他的心脏从身体中取出,送回故乡波兰华沙,放置在一个特殊的,陵墓中供人敬仰。

拉雪兹公墓的肖邦墓碑
肖邦的心脏葬在波兰,而身躯则葬在拉雪兹


按现在的说法,肖邦的一生总是“丧丧的”,但他却一直为之,反抗与努力。无论是对抗自身的孤独、家国的破碎,还是身体的衰落。

所以最后,别忘了肖邦教会我们的:虽然人间不值得,但要“丧”,也要正能量。

撰文:赖爷


    关注 世界音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