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疫情被迫隔离老家,婆家的屋檐,果然度日如年。”

 

这个假期孩子格外不听话?很有可能是这件事在作怪!...



爷奶隔代亲,孩子得意忘形
前几天,高中同学突然找我聊天,我知道她并不是想我了,在这个时期,要么是无聊,要么就是育儿问题,果然不出所料。

她和丈夫一直在北京打拼,但每年都会回公婆家过年,不同的是,今年因受疫情影响,且公婆家是在,情况相对严重的河南某市,至今未返程。

此前公婆一直念叨想孙子,这次意外能在家多待些天,老人又能帮忙看娃,原本是好事,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她措手不及:

  • 孩子平时在家看电视,最多半小时,提前说好到点就关,无论怎么撒泼耍赖都没用。现在就不一样了,他完全不用通过我,直接去找爷爷奶奶。
  • 还有最常见的吃零食,在家饭前半小时是要拒绝,一切零食的,要把正餐保证好。在爷爷奶奶家则是:“没关系,吃了零食少吃点饭,都一样的,饿不着得了,想吃什么吃什么吧!”……
一开始碍于面子,同学想着忍忍也就过了,回自己家再改,然而,假期一延再延,关于看电视,孩子已经从多看一两集发展,到四五集,不仅下午看,上午也要看一会儿;吃零食也就算了,关键是正餐都不好好吃,4岁的娃了,爷爷奶奶还要追着喂。

孩子各种不听话,有事就搬“救兵”、有“靠山”得意忘形的样子,让她分分钟冒火!

对于朋友这种一直自己,带娃的老母亲来说,在婆家屋檐下的每一天,都感觉度日如年啊~

这让我想起了去年年底papi酱官宣怀孕时推出的那个视频——“隔代宠,来自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双标”。

很多人看过后直呼:内容简直不要太真实!

Round 1 孩子打碎东西,父母VS爷爷奶奶or外公外婆▼




Round 2 孩子做作业,父母VS爷爷奶奶or外公外婆▼







Round 3 孩子吃饭看电视,父母VS爷爷奶奶or外公外婆▼


Round 4 孩子要买玩具,父母VS爷爷奶奶or外公外婆▼



以上图片来源@papi酱
虽然视频中是用比较搞笑夸张的方式表现了两辈之间对孩子的双标,但不得不承认,关于隔代宠溺,很多父母都和papi酱一样,有着同样的“遭遇”和担忧。
父母正反说,孩子无所适从
然而,当育儿遇到双标,情况当然不止这一种。

一位妈妈在后台留言说,跟队友同时在家带娃的这,段时间(段时间)太痛苦了!

原来,比“丧偶式育儿”更可怕的是“诈尸式育儿”!

育儿过程不参与也就算了,反而在你崩溃的,边缘火上浇油,挑毛拣刺,站在上帝的视角说风凉话。

  • 娃把家里搞得天翻地覆、连连闯祸,忍无可忍,你拽过来刚说了两句,“假爸爸”突然变身“真爸爸”,怎么又吼娃?有事不能好好说吗?心情不好也不能拿,孩子撒气……
  • 娃哭咧咧吵着闹着非要,再看一集小猪佩奇,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娃终于有点动摇,“云爸爸”飘过来,还带着一股凉气:再看一会儿怎么了,小猪佩奇那么短,也就是几分钟的事儿!孩子一听,眼神又亮了……
那句话咋说来着,常常没有在家里照看孩子的那个人,会觉得孩子的哭声更刺耳。

可是这位亲爹,您能不能了解下来龙去脉,再说话,您要是真看不惯,您行您上,能不能行?

无数个“诈尸”瞬间,只想让人马上掏枪把对方,突突了,帮他“死”得更彻底些!

在这个夫妻一起“亲密育儿”的假期,类似的事情数不胜数:妈妈不许挑食、爸爸说他小时候也不,爱吃蔬菜;妈妈坚持正面管教,爸爸三句话不听就动手,等等等等。



小一点的孩子可能会出现顶嘴、不听话,跟爸爸或妈妈亲,跟另一方不亲。

大一点的孩子则,表现出无所适从,我到底该听谁的?

比如练钢琴半小时,后觉得累,爸爸说可以休息一会儿,晚点或下午接着练,妈妈则让继续练习完,这首曲子。

“一开始我只是单纯想,表达我的想法,但到最后通常换来的是他,俩的一顿争吵,所以后来我就很少说了,我觉得家庭和谐比我的,需要更重要。”这句话出自一位上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听了着实让人心疼。

面对父母的双标,最难过的莫过于孩子,最受伤的也是孩子。
拒绝双标,让爱统一
各种有形无形的教育双标,恐怕每个家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

总不能点火就着,开口就吵吧?这样不仅不能,更好教育孩子,还会给孩子带来更大伤害。

那具体应该怎么办呢?C妈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1
开会,确定家庭教育一把手


当家里出现双标情况,并且已经严重影响到孩子,的教育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开个家庭会议,确定家庭教育一把手。




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手表定律”,大意是讲猴王有一块手表,大家都听从指挥,后来猴群有了第二、三块表,且各手表时间不同时,猴王没了威望,猴群也一片混乱。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是如此,对于一个对颜色认知还没,概念的孩子,如果妈妈告诉她,香蕉是黄的,他就会相信这种,颜色是黄色,如果此时其他人站出来说妈妈,说的不对,这是绿的,他就会混乱。

对于规则的建立和是非的,分辨也是如此,年幼的孩子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她需要从大人的言行中,明确地接受什么是对/可以,什么是错/不行。

如果家人对一件事,表现出截然相反的观点,比如妈妈说,看3集就必须关电视,爸爸说可以再看1集;妈妈说吃饭不能挑食,爸爸说不爱吃的就别吃。

那么孩子就会规则不清,是非不明,他会不断地测试规则,就像很多妈妈说的,这个假期孩子尤其不听话,就是因为更多的标准,让他们混乱,这非常不利于孩子建立规则,感及是非观。

家里有两块、三块表的家庭,要想统一,必须首先确保家中有,一块表,确定一把手。

不管这个人是谁,一旦确立,那么其他人就需要支持,和配合,同时一把手也要担负,起主抓孩子教育的重任。
2
不同意见,有效沟通


然而,尊重一把手的位置,并不是唯马首是瞻。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当然会,有很多不同声音,但是,对于不同的声音,最好的方式是有效沟通,不让孩子听到两种声音,自然也就没有“靠山”可依。




千万不能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 你妈不让吃巧克力?咱们偷偷吃不让她知道!
  • 你妈妈不让看电视,别着急,等她上班走了我们再看!
孩子在愉快接受,提议的同时,还毫无疑问的学会了“背着妈妈做”,“不对妈妈说实话”的欺骗。

欺骗不仅仅是一个非常不,好的品性,更重要是——它把孩子推向了,最亲近人的对立面。

试想,小时候吃块糖都不敢,告诉妈妈的孩子,长大后如果被欺负、霸凌,会有勇气告诉最,亲近的人吗?

而想要做到“有效”沟通,不让其他家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妈妈们就不能过于强硬,要听到其他人的声音,并且理智的寻找解决方案。

与孩儿他爹的沟通——忍住,别当孩子面吵架

电视剧《虎妈猫爸》中,赵薇和佟大为饰演的一对,夫妇常常因为教育分歧而大吵。

一个想让孩子变得,自立自强,一个觉得孩子还,小没有必要这么严厉。

再加上爷爷奶奶和,姥爷各方面不同的教育观念,孩子彻底凌乱了。

家里不断的因为教育,观念不同发生争吵,茜茜为了能够,让爸爸妈妈和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最后出现了抑郁症的现象。



心理学专家认为,父母如何在孩子面前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决定了孩子今后的,人格发展。

所以,有问题,私下沟通,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统一战线。

我跟C爸,就cc的教育问题不知道进行过,多少场深度对话,每每我们对cc,的教育出现分歧,多说一句话就是,开怼模式时,我们就会不约而同的转换成,眼神大战:

  • 闭上嘴巴,你不能再说了!
  • 我不服!
  • 收到!去卧室,咱们论战上三百个回合!
与长辈的沟通——亲自践行科学育儿,让效果说话

既然是咱们学到的科学理论,就先自己来实施。

比如dd出生之后我,很在乎的独立玩耍能力,开始给奶奶说,刚睡醒可以先不管,让他自己玩一会儿,奶奶心疼孩子,每天早晨dd只要一,睁开眼、发出声音,奶奶立马就会冲进来陪玩。

奶奶向来也很心疼我,每天醒来早饭就做好了,总是让我先吃。

常常是,我吃早饭,她抱着孩子,我吃完之后接过孩子,她再吃饭,再来替换我,显得无比忙碌。

后来,我坚持让她先吃,但是我照看DD的方式,就是让他自己躺着玩,趁这个时间我,会收拾部分家务。

奶奶看到,dd真的可以自己开心,的玩一顿早饭的时间,自然就明白了独立玩耍,的好处。

再后来就变成,了dd自己玩,我们全家一起吃早饭。

让科学育儿的好处在孩子,身上得到印证,老人看在眼里,自然知道孰好孰坏,没有人愿意被考核,如果你试图用埋怨、甚至指责的方式,妄想老人改变自己,没门!

谁还没有点最后的倔强?

所以啊,理性对待,有效沟通,不止是这个假期,孩子这一生都将受益其中!
推荐阅读
(直接点击蓝字,即可查看)

“对不起不是故意的”不是免死金牌,孩子犯了错,不是道谦就结束了

为什么等听懂后再立规矩就晚了?经历了一场交通事故后,我终于明白了


CC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C妈-报社育儿编辑,新时代、新父母、新理念,公益普及婴幼儿养育、疾病、心理知识。公众号:CC爸妈(cc-bama)

觉得文章还不错,分享给需要的朋友吧!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往期


    关注 CC爸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