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的通货膨胀

 

....

新冠疫情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显而易见,2020年中国的gdp增长率,难以保六已经不容置疑,但是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在疫情期间一般,民众收入减少,支出因物价高涨而增加,痛苦指数(失业率+通胀率)将达到近年20来最高峰。

理论上来说,失业率与通胀率呈反比,只有在如新冠疫情,这种黑天鹅事件发生时,因为供给能力,突然间大幅减少,才会造成的情况,随着疫情趋于缓和,产能利用率回到原有水平,失业率与通胀率,才会同步下降。

在2月15日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的副行长范一飞,表示,复工复产需要一个过程,但中国绝对不会出现,大规模的通货膨胀。在疫情仍然持续的,这段时间(段时间),消费者还要忍受,一段痛苦时间。
从去年2月份以来, CPI便一路走高,尤其是进入到去年四季度,后,CPI指数从“3”一路突破到“4”,到今年1月达到5.4%的高峰。食品价格上涨20.6%、其中猪肉价格上涨116.0%,拉动CPI同比 2.76个百分点;鲜菜同比上涨17.1%,拉动CPI同比0.45个百分点,是推动1月份cpi,指数的主要因素。

而ppi前几个月,呈现下探走势,到今年1月份PPI同比0.1%,回到正增长区间。cpi同比涨幅扩大既有,春节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因素,也有今年与去年春节错月、去年对比基数较低的因素。

从经济理论分析,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有三,总供给、总需求、货币与汇率因素。除了原本就存在的,猪周期因素持续发酵以外,在疫情爆发以来这三个因素的,发展可归纳如下:

一、总供给因素1. CPI(国民消费物价指数)方面在全国大部分城市都处于,封城或封闭式管理的情况下,人员与物流的流动性受阻,导致供给量减少,运输成本增加,尤其是无法长期,保质的生鲜食品。根据农业部的统计,到2月17日为止鲜菜平均,批发价较节前上涨了16%,零售价受封闭式管理社区,需要“抢菜”的结果,根据近日美团宅,经济大数据,美团买菜的平均客,单价已经上涨了70%。

预计2月份的cpi环比,增幅仍会上涨,同比增幅受去年2月春节基期较,低的影响,可能会进一步提高到6%左右,3月份以后随着复工与,封闭管理情况的改善,供给能力增加,cpi同比增速预测就会,开始滑落。

猪周期是影响短期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从2019年初开始爆发的,非洲猪瘟,与环保政策下中小型养猪场,的退出,生猪存粮同比持续下降,到2019年11月生猪,存粮同比下降40%,猪肉价格同比上涨110%。

倘以仔猪作为后备母猪,要形成产能大致需要,18个月,原本猪周期已经进入尾声,猪价下跌在即,但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猪价在2月的上半个月仍,在持续上涨,直到最近一周才开始下跌,但目前的价格,仍高于年初价格,猪肉价格是否继续下行成为观察cpi,走势的重要指标。
2. 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方面工业产品原料和,产成品流通受阻;上下游复工速度不一,产业链供需不匹配;隔离政策等限制下,人员到岗率低。产能利用率除了口罩、防护衣、耳温枪、消毒水等疫情相关企业,可超过100%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平均复工率到2月,21日为止达到70%,大型企业相对中小企业复工复产,进度快,上游行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相对下游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进度快。

中小企业到2月21日为止,复工率才达到30%,预计到2月底也到不了50%,2月份工业品的整体供给,能力还是严重不足,PPI环比增速上升的概率大,同比也会因为去年,的春节在2月,增速持平或略高,但到全面复工后要看中国与全球,经济复苏的情况,若如SARS期间快速复苏,当需求增加的速度,高于供给增加的速度,PPI同比增速又会迅速走高,因此需要密切观察需求面,的因素。

 二、总需求因素1.CPI方面新冠疫情期间总需求也跟着下滑,餐饮、百货公司、电影院等聚会型营业场所,与旅行业受到,最严重的影响。餐饮业改为外卖来降低,损失,外卖价格不但没有,涨价甚至还有优惠,但值得注意的是,比照2003年SARS的经验,sars期间cpi服务分项,同比增速基本保持稳定,疫情过后服务价格,出现了小幅回升。

与sars当年集中在广东省,与北京市不同,新冠疫情中心点在武汉,但疫情扩散后偏及全国,采取的各种防疫措施也,更严厉。在疫情期间因为封闭式管理,需求被动下降的情况远高于sars。

等疫情过后压抑已,久的相关消费需求爆发,餐饮业的价格反而,会出现上行,旅游业方面,延期原定的旅游行程可能使得疫情,过后的两三个月,旅行业有大幅的增长,团费也会调高来弥补疫情间,无法做生意的损失。

预计疫情过后对服务业需求增加的,幅度会高于供给,导致服务业价格上涨,但生鲜食品类因不再,抢购而价格下跌,再加上猪肉价格已经,开始有下跌的征兆,这两项权数大的分类,价格下降,会使得cpi价格开始,逐渐下降,但预计2020年12月的cpi同比增速仍,会维持在3%以上。2020年全年的cpi同比增速可望会,回降到3.5%左右。

 3. PPI方面在PPI方面,由于新冠疫情已经影响,到全球,WHO认定本次疫情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HEIC)”可能抑制中国的出口。国内方面,工业品需求将全面受到,疫情、复工延迟、网格化隔离以及大规模限流的,影响而回落,进一步导致价格下行。内外需拖累下3月,开始ppi环比下行,同比大概率转负。

按产业来看,国际油价下跌导引石化产品,价格下跌,房地产滞销使得钢材价格出现,超季节回落。等疫情影响开始消退,此时国内生产和需求也将恢复,至正常水平,在逆周期政策的作用下,我国经济可能快速反弹,叠加海外经济企稳回升,可能出现国内与海外经济,增长共振向上,从而带动工业品价格反弹推升,ppi回升;PPI同比增速在上半年下降、下半年回升的预期下,2020年全年ppi同比,增速预期在0%左右。

 三、货币与汇率因素 1.   货币政策方面尽管1月份cpi同比涨幅,达到5.4%,但1月份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仍保持在1.5%的相对低位,通胀无法对货币政策,形成方向性掣肘。为了应对新冠疫情,央行采取一连串的,逆周期操作。

今年1月17日以前人民银行向全国安排调拨,近6000亿元的新钞,春节前紧急向武汉,投放了40亿元的新钞。2月17日对冲央行逆回购到期等,因素的影响,开展2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1000亿元逆回购,操作。

2月20日调降LPR利率,1年期下调0.1%,5年期下调0.05%。在1月6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之后,若疫情拖过3月底,第二季之内应该还有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空间。

采取这些宽松的货币政策会使得市场,的流动性增加,理论上对通货膨胀会有,一定影响,但增发的货币不一定用来购买,商品或服务,就最近热络的股市来看,更像是被投入的标的,因此疫情期间的货币,宽松政策,短期内对物价的影响不大。

 2.   汇率方面在中美贸易谈判,最艰难的阶段,美元兑换人民币离岸,汇率曾经接近7.2,今年1月5日达到第一阶段,谈判成果后,人民币一度回升到6.85,新冠疫情爆发后,又回贬到7以上的水平。

人民币贬值会使得进口,物价上升,中国承诺增加对美国,的进口,抗疫的产品、药品一部分也依赖进口。如果人民币继续贬值,甚至突破前期7.2的关口,此时进口物价提高会加重中国,的通胀压力。

四、结论这过去1个多,月新冠疫情期间,大家感觉因为限制出行,收入减少了,宅在家里网购抢菜,的支出增加了,痛苦指数提高了。

1月份的cpi创下100个月,以来的新高,但是根据目前的情况,除了湖北省以外,中国其他省份的疫情已,得到控制,新增确诊病例明显减少,应该还不用太长时间就可以脱离,痛苦的日子了!

就物价来说,疫情期间供给与,需求同时减少,民生必需品与医疗用品的,供给赶不上需求,导致此类物价上涨。疫情过后供给与需求,同时增加,餐饮与旅游服务业的补偿性需求,高过供给,导致此类物价上涨。

就严格的经济学定义来说,通货膨胀是物价全面性持续上涨,的情况。因此在疫情前后不同,类别的价格互有涨跌,而且不会持续很久的情况,还称不上通货膨胀。就CPI来说猪肉价格的走势,就PPI来说国际油价的走势,还是未来影响物价指数,的主要观察因素。

至于在疫情期间逆周期调节,增发的货币,在仍坚持“房住不炒”的情况下,大量的资金涌向股市,也造成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对负面消息不敏感,的股票资金行情,因此对物价的影响也不大。


    关注 大唐财富智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