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张文宏医生学习高情商沟通

 

学不了他的医术,但可以学学他说话的方式...

这次疫情期间,最常出现在大家眼中的医学,专家的名字,除了钟南山,恐怕就是张文宏了。

张文宏,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最初因为在采访时说出“人不能总欺负听话的人”的金句而为大众熟知,后因几乎每次,采访都金句频出,获得了“硬核专家”“反矫情达人”等称号。

“吹捧”和称赞他的文章这些天我们已经,见得够多了,而且他自己也表示不希望,被过多关注,所以今天,我不写他的事迹,而想写写他的说话方式。

说实话,看了他的采访,你就会发现,他不仅是个顶尖的,医学专家,也是个沟通专家,说话的水平绝对超越,大多数人。

我们这些普通人,学张医生的医术这辈子,估计是没机会了,但学学他说话的方式,还是有那么点可能的。



张医生的采访,最大的特点是听起来,很舒服,最重要的原因,是他说话的时候,始终都是站在受众的,角度在思考。比如记者问他:对于重症患者、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方案,上海有什么特点?

他是这样回应的:“重症病人治疗方案的特点,我跟你讲你一定是,听不懂的。因为我们读的书不一样,我讲的每一个汉字,你都能听明白,但不会知道是什么意思。

但有一句话一定能听懂:即在上海市政府、卫健委的统一协调下,把上海市所有的优势资源、多学科团队全部,集中在这里,一起救治。”

你会发现,他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先对问题,本身进行了思考:如果介绍治疗方案,必然会使用大量专业名词。假如面向专业人员,这样当然没问题,但这个采访是面向大众的,这些专业名词,大多数人听不懂,那么如果直接回答的话,其实提供的是对,受众无效的信息。

所以,张医生(张医生),实际上重新思考了这个问题:对大众而言,人们关心的并,不是方案的内容,而是方案的,权威性和可靠性。

于是他的回答内容是这个,治疗方案动用了哪些资源和人员,对于大众而言,这才是他们最关心也能,理解的问题。

在沟通时,站在对方角度思考,对方关心的问题,并且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去阐述它,是很好的提升,沟通效率的技巧。

而大部人在日常,做表达的时候,都习惯只思考自己想,表达什么,而不是对方能接受什么。也就是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

甚至为了让自己的表达,显得高端上档次,故意把简单的事情说,得复杂,让人听不懂,显得自己好像高深莫测。

实际上别人听了只会觉得,你很装。

再比如,记者问他:“前几天世卫组织说唯一可能有效的药物是,瑞德西韦这个看法,你怎么看?”

他先是解释了一下瑞德西韦可能有效,的原理和原因,然后给出结论:“个人觉得,在所有的临床试验结果,出来之前,我们对所有的药物的,临床试验的结果下结论都是为时过早的。4月27号才能在双盲实验(出结果)。”

本来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但他又加了一段:

小伙子你也知道,除非这个人成为你的老婆,否则一直是女朋友,现在临床试验(结果)没出来之前就是,你的女朋友,等临床试验结果出来,你就知道她是不是你,的老婆,所以我们要有耐心,但是短期内我也不能依赖,一个神药,我们唯一依赖的还是我们,的人心齐,泰山移。

加的这一段,就能看出他说话时的细心:

“临床试验”“双盲实验”这种词语还是离大众,太远了,人们不一定能理解。但用“ 女朋友”和“老婆”的关系来做比喻,就一下子能让每个人都,理解了。

打出这样的比方,其实并不难,难的是有一颗,愿意这样去打比方,降低对方理解成本的心。

除此之外,张医生非常厉害的一点是,他能让受众舒服,地听进不舒服的建议。

我们都知道“忠言逆耳”,比如让大家都别出门,自己把自己关在家里隔离,就是让大家做一件“不舒服的事”。

常见的建议方式是“为了你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请自觉在家中隔离。”

这个说法倒没啥错误,但是你作为被建议的一方,听起来会有点不太舒服,感觉好像是在被,人命令和强迫去隔离。

张医生(张医生)是,怎么建议大家在家不出门的呢:

他说“你在家里不是隔离,是在战斗啊!你觉得很闷,病毒也给你闷死啦~”

对于不能复课的大学生,他说“大家只要闷两个星期,少说话,你知道伐,语言少了,思想就出来了,所以闷两个星期对广大,的大学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哦~

在家里、宿舍里闷两个礼拜,你不是医生,但是你做的事情比,医生还重要。一个疾病的控制从来不是医生把它,给控制住了,而是因为我们采取了,非常有效的预防策略。”

你会发现,这两种说法,比前面冰冷的建议,虽然内核是一样的,但听起来就悦耳多了。

因为他说话的方式,并不是在居高临下,的命令你为了“大局”做出“牺牲”。而是让你觉得,在家隔离不仅有价值有,意义的,而且还是伟大的崇高的。

这样的话,不用命令,你自己都会心甘情愿,去隔离。

所以,通过张医生的采访,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在沟通时站在对方角度思考的,人会做到下面三点:

1.思考对方真正关心的问题

2.只提供对方能理解的有效信息

3.用对方容易接受的态度,比如鼓励、称赞,而不是命令、说教的语气进行沟通。

为什么有些“高情商”的人说话总是让人,觉得很舒服,很有道理呢?归根结底,就是做到了这三点。


张医生说话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姿态放得很低,所以丝毫没有“中年男人的油腻感”。

要知道,他是华山医院的感染,科主任。

而华山医院感染科,又是常常在各种机构,评选的“全国医院排行榜”里排名第一的感染科室。

像这样的身份,在偶像剧里演个,主角都绰绰有余,就算做人嚣张一点,我都会觉得合情合理,毕竟人家有嚣张的资本。

但他不仅不嚣张,还一点儿都不装。

比如记者问他:“您作为主任的华山医院感染,科有中国最强的感染病学团队,您当初上大学为什么,选择了感染病学?”

一般来说问出这个问题的人,会期待一个崇高的答案,比如“家里有人因感染病去世,从此立志学医”或者“目睹了传染病的巨大危害,下定决心要拯救苍生。”顺便再讲讲自己寒窗苦读,的感人事迹。

但张医生的回答是:“对我个人你不要采访,我觉得没什么意思。我就一个乡下人跑到上海,读完书留下来工作而已。”

可以看出,他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救苦救难的上帝,而是始终把自己放在普通人,的位置。

但我觉得,这其实反倒让他,的行为更加崇高了。

人们有个思维定式,就是觉得只有崇高的,人才会做出崇高的行为。所以特别喜欢造神与毁神,把那些做了好事的,人捧上神坛,然后道德绑架他们,在他们展现出普通人的一面的时候又,把他们踩到脚底。

而实际上,普通人也是可以做崇高的,事的。

比如那些逆行支援,湖北的几万医务人员,他们的行为是无比崇高的,但他们也是普通人,所以他们也害怕死亡,他们也要赚钱养家。

承认普通人也可以,做出崇高的行为,我们才能正视他们那些“不够崇高”的普通的需求。

所以张医生拒绝“被崇高”的回答,既能拉近他和受众的距离,又是一个聪明的回应方式。让人们认识到他并不是神,而是一个真诚、真实的普通人。

而当记者追问“觉得大家是为什么粉你?”的时候,他回应:“这样说话很奇怪吗?我们在医院平时都是这样,说话的啊。

这个事儿出来,因为我懂这个事儿,大家喜欢听我的。等这事儿过了,大家又不要听我讲话了。你以为大家爱听我讲话啊?等过了这个事情,大家该看电视的看电视,该追剧的追剧,该看跑男的看跑男,谁要看我啊?

当新冠大幕落下,我自然会非常silently走开。你再到华山医院来,你也很难找到我了。我就躲在角落里看书了。”

你看看,他说话的时候,不仅不抬高自己,还拒绝被人抬高。

你说很多人粉我?算了吧,他们不是粉我,而只是关注这件事罢了,事情过了谁还记得我。

唉,我觉得这段话真该让,个别流量明星背诵并默写全文,好好看,好好学。

我们之所以会觉得一些人,说话的时候有“油腻感”,就是因为,他们明明不厉害,却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抬高自己,给自己贴标签,借此去从别人,身上获取优越感。

比如说自己的圈子是多么,多么厉害,朋友是多么多么牛逼。

明明没读过几本书,看了几篇公众号文章,就夸夸其谈国际局势,人类存亡,新冠病毒的特效药,姿态比专家还专家。

当然,没谁会因为这样就觉得他们,真的厉害,因为他们不懂,最能给人牛逼感的,事情不是吹牛,而是做了很厉害的事情,然后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用张医生的话来说就是“非常silently(安静地)走开,然后躲在角落里看书。”

所以,要记住,厉害的人,说话的姿态一般都,不会太高,因为不需要。看到这里,你就会知道,为什么张医生(张医生)说话从来不用网络,流行语却这么接地气?为什么他的话从来谄媚却,又这么讨人喜欢?为什么他身为顶尖专家但说话却,一点不晦涩难懂,没有距离感?

归根结底,因为他是一个足够厉害,有稳定的自我内核,不需要通过语言来获取,优越感。同时又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真诚善良的人。

祝你也能成为这样的人。

也祝疫情能早日过去,让张医生(张医生)重新做一个安静地,在角落看书的美男子。

End
今日作者 / cc
可 以 向 这 里 投 稿  发 送 简 历
wenxuedongwu@126.com
「 记 录 人 类 


    关注 温血动物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