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在家办公”后,才知道谁是影响工作效率的真凶!

 

工作中的投入与产出,并不是线性关系。...



早安,培训人
3月 第2期
用声音叫醒美好的周末晨光
本期导读:

关于工作的投入与产出,很多人误以为“工作做得越多,产出就越多”,事实上,大多数工作都是按照收益递减,的模式运作,付出更多的时间,收益并不会线型递增。我们要做的,是找到每项工作的杠杆点,这个杠杆点的达成,能够让你做事更有效。

  • 线性工作
  • 收益递减的工作
  • 找到工作中的杠杆点
  • 战略性延迟,是一个万能的杠杆点
本文是2020年3月推送的第9篇干货,计3656字,阅读时间8分钟。

文 |  Windy Liu

来源 | 自言稚语(ID:selfgrowth-handbook)

主播:xuan

配乐:岸部眞明 - 流れ行く云

2020年,是以一场令人恐惧,和愤怒的瘟疫开始的。

算一算,从春节开始到现在,我们已经在家里困了,一个多月。

我们不再朝九晚五地,去公司上班,取而代之的是在家办公。过去不想上班,的情绪一扫而光,不过也将面对,一些新的问题:

没人管你,所以全靠个人自觉和自律;

跟团队开会都要远程视频,沟通方面显然比面对面交谈,来得差一些;

跟别人协作之前,你得先做好准备,抓住重点,理清思路,表达清晰,以免浪费沟通时间;

…...



这些困难于我而言,都不是太大的事儿,让我有所反思的是,我在家办公的工作时间,比起过去,竟然多了两三个小时。

这反映出我内心的,一种认知:工作做得越多,产出就越多。

可是,关于工作的投入和产出,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

每本关于提高效率的书籍,都或多或少地告诉你,同一件事:抓紧时间,争分夺秒,就像互联网行业盛行的,996,用时间作为竞争的筹码。

我相信每个人的,生产效率都不一样,因为我们有不同的大脑,想法、偏好和习惯都各不相同。所以,我们要专注的不是寻找,新的提高效率的工具,而是要去关注,自己的心理状态。

比如,拖延与焦虑息息相关,因此探索和了解自己内心,的恐惧很重要;行动需要动力,因此开发个人习惯以使自己,能够毫不费力地把雪球越滚越大,比起你喝杯咖啡打点鸡血,更为重要。

今天,我想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有关于工作的投入,和产出。
线性工作


我们大多数人一生中都将工作视为线性函数,这里所说的“线性”是指你的产出数量与你,花费的时间成正比。



因此,工作两个小时的产出将是一个,小时的两倍,八个小时的产出是两个,小时的四倍。

我们小时候都有,这样的经历,学校里要记的东西很多,你花两个小时来记住,的东西,往往是花一个小时的两倍,所以等我们长大,就以为所有事情都是,按照这种方式来运作。

但事实并非如此。

最需要深思熟虑的是,与脑力劳动相关的工作,并不会像线性,工作这样展开。

大部分线性工作实际上是一些,很基本的重复性的工作,就像你送快递,开出租车,或是在办公室,做数据录入员,又或者在麦当劳里炸鸡腿。

这些工作,你工作两小时的生产力是,一小时的两倍,四小时的生产力是两小时,的两倍,依此类推。

可悲的是,很多互联网公司把这种线性工作的,理念放到了需要大量脑力的编程工作中。在他们看来,16个小时的编程产出会是,8小时的两倍,他们倡导用更多的时间来换取,更好的产品服务,结果悲催的程序猿们,总是在加班的路上越走越远。

可是,他们的这种想法错了,因为大多数的脑力工作,不会产生线性回报,反而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收益递减。
收益递减的工作


想象一下,你到外面慢跑了10分钟,这显然是一件,非常健康的事情。

现在想象你去,外面跑了20分钟,它也很健康,但健身效果却不一定是,10分钟的两倍。

如果你跑了一个小时呢?很可能你仍然会从锻炼的前10分钟,中得到大部分好处。

运动的收益递减原因,很简单,因为你的肌肉会疲倦。随着肌肉的疲倦,它们被刺激进一步生长,的能力会逐渐减弱,直到不存在为止。

在健身房花费两个小时,比起花费一个小时,几乎不会给你带来额外,的好处,而花一个小时只会比,花45分钟给您带来稍微多一点的收益。

大多数工作都是按照收益递减,的模式运作。

为什么?

因为你的大脑,就像肌肉一样,会累会疲倦。

如果你每天花大量的,时间苦思冥想,做出重大决策,那其实你这一天,真正有效完成的工作,产出并不会像你预期,的那样多。



我有朋友在广告行业工作,非常忙碌,尤其是在需要进行重要演示或竞标,计划的时候,他们会熬夜,经常工作到晚上10点之后。他注意到,在这些额外的时间里,工作效率都非常低,从下午6点到晚上10点之后这四个,多小时的产出,其实只占了这一天,工作的两个小时的工作量。

更糟糕的是,人们会因为疲倦而,开始做不好工作,甚至做出错误的决定。当你积累了足够多糟糕的工作,产出和错误决策,你实际上会无意间给自己制造出,更多的工作,因为你要不停地补救,之前没有做好的事情。

就像最近在家办公,我可以无限制地延长自己,的工作时间去解决一个问题,可是这种长时间的工作并未让我用最好的,方式把问题解决,反而等我第二天睡醒之后,无意间脑子里蹦出的一个,好想法,把之前的瑕疵方案推翻了,在短时间里就把,问题完美解决了。

前一天的晚间加班则让我,感觉糟透了,问题没解决,自己也被弄得很累。

有时候,更多的时间付出,得到的收益甚至,可能是负的。所以在最坏的情况下,你甚至可能会从收益递减过渡,到负收益。



就比如我在,开始写作的时候,会专门安排周日出来,不出门,不聚会,想要在这一天的时间里憋出,个几千字。

可是等隔一周回头去看,那些文字,会发现真正能用的估计,1000字都不到。

这时候我就得推翻之前,的写作思路,重新搜集整理素材,然后把整个文章重构一遍,这反而给我增加,了很多额外的工作。

周日整天的写作,产生的正收益不多,甚至给下周带来了负收益。

我从中得到了,一个重要认知:当涉及创造性工作的时候,随着时间增加不仅收益,递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甚至会产生负收益。

很多工作,在前几个小时你,可能会兴致勃勃,但是一旦两三个小时之后,你就会开始注意力分散,想要去刷刷手机,玩玩游戏。

这时候,你就该让自己停一停,不要因为想要有更多产出,而线性地增加,更多的时间投入。

高度社交性或需要大量,团队建设的工作,在时间的过度延长下也会,产生负面回报。

如果员工总是被监督、被强制,这并不会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反而会让人心生厌烦,做事情的动力也随之降低。

找到工作中的杠杆点
每项工作都有一个所谓的杠杆点,而这个杠杆点的达成,能够让你做事更有效。

如果你是团队经理,杠杆点可能是创建一些沟通渠道以,了解员工的状态;

如果你是一名程序员,杠杆点可能是去学习新的,语言和技术,让工作更顺畅;

如果你从事面对面的,销售工作,杠杆点可能是让,自己的外表变得更专业,并能够在情感上理解客户。





比如,对于在线内容,品牌推广就是一个杠杆点。

你在品牌推广上,做的工作越多越完美,它对其他事情的乘积效应,就越大——销售会变得更容易,流量会更好,人们会更有效地传播你,的内容。

所以,出色地完成工作,的某些方面,可以使其他所有事情变得,更加容易。

面对你的工作,你需要有意识地去发现,工作中的那个杠杆点,从而用它毫不费力地,撬起整个工作的动力系统,让工作变得更高效。
战略性延迟,是一个万能的杠杆点


如果你喜欢吃火锅,你一定有过这样的感受——因为很久没去吃,所以内心总会有强烈的欲望,去大吃一顿。

这时候我总是会约上一两个好友,去一家火锅店,点上一堆菜,大快朵颐。

可是每次我都会吃到撑,吃完之后唯一的想法就是,下次别约火锅了,接下来的几天都不会想要,去吃火锅。

但是,一周之后,火锅在你心里会,听起来不错,两个星期后,你又会准备呼朋,唤友地再次去搓一顿火锅。

其实,你的大脑以相同,的运作方式来提高生产力。

和胃一样,大脑也需要多种刺激,单一的刺激太多,它也会厌倦和排斥的。

就像你一下子花好,几个小时在伏案工作,你的大脑肯定会厌倦,这时候,你需要给自己的,工作按下暂停键,或者换一件别的事情做做,或是愉悦一下自己,这种闲暇时间实际上使你的大脑在重返,工作岗位的时候更加有效。



这种暂停式的拖延行为,并不是真正的拖延,而是战略性拖延,给自己的大脑一个喘息,的机会。

在《巴黎评论·作家访谈I》中,有人问村上春树:你的一个典型的工作日是,如何安排的?

村上春树回答——

当我进入一本书,的写作阶段时,我会在早晨四点钟起床,工作五至六个小时。下午的时候,我会跑步十公里或者游泳,一点五公里(或者两样都干),然后读一会儿书,听听音乐,最后,我会晚上九点钟就寝。

我每天重复这种作息,从不改变。

村上春树非常明白,一个人每天的深度工作时间也就四,到五个小时,再多也得不到更多收益,所以他并不急着,一下子把一本书写完,而是选择战略性延迟,让这个杠杆点给自己的工作带来长久,可持续的正收益。

工作高效的人,拼的从来不是时间。

他们懂得找到工作的,杠杆点,用战略性拖延来提高,自己的投入产出比,从而让鱼与熊掌兼得。

在未来的时代,远程办公将会,成为一个趋势,一方面远程办公的条件,越来越成熟,而另一方面,这种工作模式也会让,人们更自由地安排自己的人生。

所以,在这一大潮流到来之前,请先想一想,你工作的那个,杠杆点在哪里,你会如何运用战略性延迟来提高你,的工作效率呢?
“直播行业情况”微调研
直播已成为当下培训行业热门选择
如此热的话题,我们自然不想错过
近期,《培训》杂志开展了一项针对
“直播行业情况”的微调研
您对直播平台和直播讲师知多少
欢迎扫码告诉我们
↓↓↓
调研结束后
我们会及时反馈您调研结果
并送上2019年精选的《培训内参》电子书
只需一步,即可获得
赶快动动你的小手指吧
本文来源于自言稚语(ID:selfgrowth-handbook)。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培训杂志”立场。

投稿请联系:editor@trainingmag.com.cn
往期文章推荐

从“共享单车”到“共享员工”,未来的你,可能不属于一家公司

不走寻常路的“学习法”,才是打破天花板的关键

危机情境下,糟糕的领导者只能面临“战”和“逃”

在企业大学的市场化路上,这家互联网公司从“青铜”变“王者”


    关注 培训杂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