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清华同衡学术周群英汇

 

26会议主题:第四届清华同衡学术周群英汇时间:2016年5月9日下午地点:清华同衡1...

第二场群英汇


“更加包容的规划”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总规划师、规划院院长沈迟


首先,沈迟先生给我们带来他对圈子的看法,圈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变化,我们经常在看,每天都离不开。大家都在各种圈子里头活动,我们都属于规划圈,圈子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80年代的时候规划这个圈子是一个很开放的圈子,各行各业对城市的研究都在这个圈子里面讨论。从中国来讲,古代最早研究规划的是研究地理的,叫堪舆。它在讲怎么样去布置,怎么样去盖房子,怎么样建城市,相互间并分不开。当然,现代的规划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建筑系,是分开的,然后其它学科才慢慢地融入。

到90年代以后,环境保护、经济这方面的研究思想不断的融入到我们的规划圈并被应用。大概也是90年代末开始,大家研究生态,研究政策的,交通的,土地的,研究社会学的,研究乡村发展的,研究公共管理的,研究法律的,到最近我们互联网、大数据,他们的思想对我们规划圈都是挺有影响,挺有冲击的。我们这方面应该说是已经有很多进步。但是,规划圈还是一个圈,没有说大家都能够真正的融入。

改革开放30年了,城市规划从改革开放开始就有比较好的开展,并取得了非常多的好的成绩,我们非常会总结自己的成绩。但是,我们的教训没有认认真真的总结?当然我在上面点了一下,比如说当年在规划珠三角某城市的时候,400平方公里400万人,做那么大的规划,当时的规划为什么得出那样的结论,为什么没有实现?包括现在某新区的规划,其发展上千亿进去了,得出来什么样的结果?当然,我们有很多新城新区还在这里规划,我们还要走多少已经走过的弯路?所以,我们要有更加包容的规划,我们思考的领域不能还是以局部的思维,局限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这个问题往往是把整体问题放一边,但是你要放在整体里面,你要放在全要素的分析里面,你就不成立了。

大概排了一下:建筑,不仅仅是人文地理因素,自然地理也是有关系的;生态旅游、交通,环保部在推环境整体规划,我们需要做更加包容的规划,“多规合一”建立统一的规划空间体系。如果你只是从某一个角度去做规划,而从另一个角度会得出矛盾的结论,说明我们思维局限,所以只有更加包容的规划,才能够更加科学。

提到“多规合一”,这是一个地方的顶层设计,它是既有规划的上位规划,但不代替现有规划。“多规合一”的规划,决定顶层的战略层面的事,把由地方事权决定的内容放到下面具体的规划中去,这样一个制度设计,来支撑我们的工作。当然,“多规合一”的规划需要自身有立法的支持,因为“多规合一”现在还没有立法的支持,需要有立法的支持。同时目前现有的这些规划也要做出自身的改革,从法律、编制、办法等等这方面进行一个更完善的改革。

总的来说我们需要一个更加包容的规划和更加包容的规划圈。

“文物保护规划二十年回顾与思考”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侯卫东


侯卫东总工在对他个人在文物保护规划二十年的回顾与思考中,根据个人的经历,将文物保护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叫初创时期:就是文物保护规划当初只是一种概念。但是国家相关部门没有出台专项编制办法。各个文物保护单位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编制文物保护规划。我觉得主要是这么几个,第一次把文物在主平面落到图纸上。另外把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这个概念落到图纸上。这是初创阶段主要成绩。这时期主要有陕西唐代睿宗桥梁规划。

第二阶段叫推广时期:因为2002年国家文物局颁布了《文物保护规划的编制办法》以及《文物保护规划的编制要求》。当时的说法就是文物保护单位都应该列入文物保护规划。这时候我因为保护规划有了办法,有了基本的模式,所以这个文物保护规划的编制逐渐走向了一个成熟。编制的单位不是很多,主要是一些文物的研究机构以及一些大专院校。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所以还是大同小异。这时期主要有汉代陵墓——汉阳陵、甘肃庆阳的一个石窟寺、青海的龙湖寺,这个从文物遗产的分析到保护区划定,到它的总体规划做的比较符合保护规划编制的要求,做的比较到位。

第三阶段也就是拓展时期,文物保护规划做的可能是最多的。但是从2012年以后由于保护对象不断的变化,包括文物还有文化遗产理念重新的诠释,保护对象类型增加很多,所以当初编制保护规划的要求和规定就难以完全满足保护规划的要求。这些时期就出现了很多探索,对于文物保护规划到底何去何从?比如说中国大运河。

现在新的形势,对文物保护过去大家觉得是小众的东西,更多的公众对它的参与都不太多,现在国家提出要惠及广大汇集的社会,利用这个土地又提出来。文物如何做利用规划,这又是一个新的命题。

这里我们也有一些想法,

首先现在“十三五”期间提出新的发展理念,“创新、绿色、共享”等等。这些理念实际上放到文物上每一个都是非常的核心,非常贴切。文物本身就是绿色的,文物本身就需要共享。这也是对我们行业来说提出的问题。

另外就是“多规合一”,“多规合一”实际上对我们文物来说也是提出一个新的挑战。在文物行业我们如何加入“多规合一”,没有写文物,写的大文化。

对这些问题怎么想呢?我简单的想了几个问题:

我个人建议就是把它分解为两类,

一类编制《文物保护专项规划》。这类专项规划到地方的《城乡发展总体规划》主要是两方面内容,第一是画两圈,第二是颁布管理条例,主要目的就是达到“多规合一”。

另一方面把这个规划批下来编制成《文物保护总体规划》,作为行业发展的规划。

“规划中国:从硬规划到软规划的蝶变”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教授。

从硬规划到软规划,也就是说话的时候要硬,但是作报告的时候要软。所以,硬规划和软规划主要是这个意思。

从市场来看,甲方过去要求我们“快、快、快,建、建、建,拆、拆、拆”这样的一套东西,那么多强拆,那么多城市扩张。

中国的城镇化水平非常快,沿海地区更快,城镇的数量在迅速的增加,用地扩张的非常快。很多城市从1952年到2011年建成区的倍数都是几十倍,40多倍这样的发展。这种快速的发展表现出中国的开发区、城市新区也特别多,城市内外,大江南北能建新城的地方全在建。但是,根据林坚教授的研究60%的开发区是失败的,也就是建设用地,为什么用地的效率特别低,有很多种原因。

过去的规划遗产院做文物规划,旅游规划院做旅游规划,水利部做水利规划,单一规划特别多。而且中国的土地利用又是那么低,每一块地只有一种用途,利用率特别低。

中国重要的文物是地方精神,地方建地方改,可以重建。为什么不能商业经营?一个文物能不能被保护,与国有还是私营还是集体所有还是私人所有没有关系。比如说右边的是土耳其这个是世界文化遗产,在当时古罗马时代的柱子放在里面,还有温泉可以进去洗澡。只是旧法不改,寸步难行,利益不破,有法难行。

就是要真正做到混合规划,提高特别利用效率,必须打破土地的部门所有制。就是“多规合一”,就是整合学科,同时混合规划的组织者。按照一个城市一个城市。西部的干旱城市搞一个,东部的特别有公立医院的城市来一个,然后这个城市需要什么医生?牙科、妇产科、男科等一起会诊这样来规划,规划院怎么办?这样就是学科融合,混合规划整合。

规划的存在感
深圳市蕾奥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富海

王董在对深圳规划的回顾中,对深圳进行相关数据统计,深圳总的建筑面积当中有一半是来自于违法建设,但来看这个城市的话,它现在是创新的,它现在是包容的,它现在是一个多元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深圳呢?如果深圳按照规划有秩序的来打造的话,深圳绝对没有今天。深圳自发这一块给我们提供了规划价值观,我们规划的价值观确确实实是美学,是功能,是比例的。自发生长的城市、自发生长的社区给相当多的人提供适宜的居住也就是二八原理。

二八原理。也就是城市当中有20%的面积或者部分是需要你去认真对待好好的去做,因为它控制全市框架和主要的风貌,剩下80%我们就制定规则,让市场更多去说话。

存在客观环境叫做我们城市化加速期和城市病的高发期。另外规划存在主观背景一个是主体多元化,第二是混乱博弈,需要我们长时期存在一个秩序重建期。还有规划存在的角色转变,一个我们确确实实规划在推动着技术进步,一个叫做我们规划一定也要放低身段。为什么要放低身段?和我们过去的英雄情结相对应,我们要真正扎进去,真正了解城市,真正适应城市,特别是我们以前总是要去创造一个城市,但是这个方法是错的。主流的应该是如何推动城市从现在往来更加健康的方向去走,你不是从生理角度描述一个病人,你理想的健康身体是什么样。你的病你需要如何去治,这才是我们规划价值的重塑。再有规划存在的方式转变,一个我们一定要主动的推进,同时也要被动的适应。属于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行业会竞争,会下跌,但是所有的下跌的时候都是一个蜕变的过程。规划行业不会消失,也不会走入苦难的时候。但是我觉得它会有一个蜕变的过程。所以,对于规划院来讲也许这时候我们是一个生存优先,活着才是一个存在的价值。

再有就是规划存在的价值取向,我们规划所告诉我们这套方法,我们的思维方式其实是最价值的。有了这个方面,即便规划院不存在了,我相信我们专业人员你还是有机会在社会所需要你的地方,发挥我们规划的强项,发挥你的作用。我们应该有一个专业和行业的很大的自信。

“面向未来,规划行业的供给侧变革”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袁昕
气候变化,这是这些年大家一直提的一个词,但是今天我讲的气候变化并不是国际政治上所探讨的巴黎气候会议等等所说的气候变化,而是我们这个行业里头大家所谈到的。

冬天,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国的经济进入到一个转型期。政府的投入开始有所减少,房地产行业也进入到一个下行的空间里头。所以,大家在近几年普遍的感觉到规划市场,或者说规划设计市场开始萎缩,竞争加剧。于是,我们这些年来以往不会碰到的很多事情可能这些年都会碰到,一个是招投标,可能有的设计单位会以一半的价格去抢这样的一个业务。政府不做了,低价竞标这样的项目可能真的被一半的价格在实施。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往前一步做高质量的规划,去打破我们的规划圈子,在制度化、体制上再往前做一些探讨,不仅仅只是做空间规划,而且要去做公共政策,去参与公共管理,这可能是我们规划行业做供需改革的过程当中可以往前进一步延伸的。如果我们能够做到那一点,我想我们的规划行业就能够有一个更长远的发展,那条曲线就不会往下一直延续下去。

怎么做到那样一点,首先我们行业还是要不断的学习自强不息,不断的去突破。另外,行业体系之外必须要精诚团结,还需要有更多的融合,更多的包容,更多的合作。在这儿我们也不能做竞价排名的事情,还是要有一个社会公立的、第三方的、科学的来去辅助政府,来去做决策,来去引导我们公众,参与城乡建设。
◆  ◆  ◆  ◆  ◆  
     近期文章推荐


☆乡村改造:一种构筑在新型城乡关系下的乡村发展模式

☆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已上报国务院

☆社科院:房价明年下半年或重回全面下滑通道

——————

来源:会场速记

新土地规划人   整理编辑


    关注 新土地规划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