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一个小习惯,新冠病毒盯上你!别以为不聚餐、不吃野味就没事了

 

中国人这个就餐模式,是该改改了!...





2020年开春,一只蝙蝠引发的“蝴蝶效应”迅速席卷了全球,为新冠肺炎所累的人们无一不对猎食,野味的行为深恶痛绝,纷纷发起「拒吃野味」的倡议。

近日,这个民间倡议逐渐走向,立法程序,多地陆续立法,严惩非法买卖野味,国人吃野味的陋习该休矣!
然而,还有一个同样容易引起病毒,传播的“餐桌陋习”,却远远未能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那就是——
中国人一双筷子尝遍天下,的就餐习惯
中式共餐,新冠病毒的“狂欢大派对”
围桌而坐,面对着一盘盘美食,你给我夹,我给你夹,大家一起夹,其乐融融,热闹非凡,这样的“中式共餐”场景,我们再常见不过了。

殊不知,在温馨、热闹的背后,却藏着不小的健康风险。

在这次疫情中,因家庭聚集或外出聚餐,而染上新冠肺炎的病例不在少数。

浙江宁波,一次聚餐祈福25人确诊

四川成都,2次聚餐6人确诊近百人隔离

湖北荆州,一场聚餐20人确诊,同家医院住着的都是亲戚......

……

此前,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研究团队在患者的,唾液中检测到了新冠病毒核酸。
图源:凤凰网视频


聚餐时,我们没法戴口罩,如果共餐者中有新型肺炎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首先在交谈环节,病毒很容易经由飞沫传播,开来。

其次,用餐者不使用公筷,公勺或分餐,那么同一盘菜,在你来我往,中不知不觉就会成为一盘“口水菜”。觥筹交错间,每个人的唾液随着筷子、勺子进入身体之中,一场聚餐进而变成,病毒的狂欢“大派对”。
共餐制给人,带来的健康风险,在这场疫情,体现得淋漓尽致,但远不止于此。
共餐不分餐具,容易传播这些疾病


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螺旋状,细菌,存在于胃和十二指肠球部。

细菌虽小,却很会“搞事”,几乎有一半的中,国人都被它所感染。造成的后果可大可小,小到胃炎、口臭,大到胃癌。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其列为诱发胃癌的,第一类致癌原。
幽门螺杆菌传播,的主要方式,是口——口。聚餐时,在同一碟菜或同一盘汤里,十余人的筷子或勺子都,伸进去夹菜、盛汤,送入自己嘴巴后又用同一双,筷子再去夹菜,这样无疑会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机会。

家庭中,如果有一人得病,通过共用碗筷、一起进食等,就可能造成全家感染。

关于这方面的新闻一直,屡见不鲜▽


传播甲肝、戊肝

甲肝、戊肝很相似,可经由进食等,造成消化道传播。

虽说聚餐的人,大多是亲朋好友,但人数众多,甚至有十几人的,他们去过哪里、见过什么人、接触过什么东西,谁都不知道,致病原有可能就在,这相互夹菜过程中传播。

传播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由肠道病毒引起。病毒可以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刷、碗筷等接触传播。

小孩之间混用碗筷,若遇到一人得手足口病,则其他人得病的风险,大大增加。

中餐必须改变共餐的陋习
为了防止病从口入,推荐分餐制或使用公筷、公勺,还有助于调整膳食结构、防止儿童偏食挑食、减少浪费等情况。

必须说明的是,分餐制并非是西餐的“专属”,而是对中国传统的恢复。

早在秦汉甚至周朝,中国就实行了分餐制,条件好的家庭不仅分餐,还分桌。“席地而坐,分案而食”,这种场景在某些古代电视,剧中也常出现(常出现)。到了经济较为发达的唐宋,中式合餐制才开始出现。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推行西方流行的分餐制不,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违背,反而是对优秀传统的继承。

在10多年前,的sars疫情,钟南山院士就曾呼吁过,家庭中也要使用公筷。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再次强调了用餐中使用公筷,公勺的必要性。

最近,多个地方也先后,倡议公筷公勺、分餐制。


如何进行分餐、用公筷?这里有几个建议:

 1. 在家吃饭

每个人用公筷、公勺夹菜、舀汤、盛食物。

有条件的家庭,实行分餐,将做好的饭菜直接分,到每个家庭成员的碗碟里,大家围桌而坐,减少交谈。

小孩子专碗专用,不用大人的嘴、碗筷喂食。
 2.  外出就餐

多人用餐时,给每个菜、盆、碟加上公筷、公勺。

当下分餐还未普及,可以在每盘菜刚上桌时,先用未用过的,筷子拨一些到自己的碟子里,慢慢食用,之后不要再夹盘子里的菜,这样做既避免口水交叉,又能控制食量

对于实在推脱不掉的,热情敬菜,可用碟子(别用饭碗)客客气气地照单全收,但绝不沾碰。

当然,要改变“合餐”这种根深蒂固的饮食习惯,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点滴改变,就可受用终生,何不从现在开始,从你我开始?
-《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新媒体(新媒体,)中心原创出品 -
转载须得授权,侵权必究
右下角你点一个“在看”
小编工资涨5毛


编辑:瑞瑞周





    关注 家庭医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