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秦、宋、唐三朝开国皇帝的先祖,才能盖世却错失帝位

 

引子你可能不认识他,历史教科书没有他,但你应该认识他,因为华夏文明不能没有他——大禹治水他有功,发明凿井他有...



引子

你可能不认识他,历史教科书没有他,但你应该认识他,因为华夏文明不能没有他——大禹治水他有功,发明凿井他有份,《山海经》传世他作之,

同时,他是黄帝后裔,是秦、宋、唐三朝开国皇帝先祖,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他:才能盖世,却最终错失帝位的伯益!

若无几分本事,
何以担当首领?


在上古时代,中原地区的人民以部落,为单位聚集在一起,大家一起打猎,一起采摘,平分所得,虽然大家都没有私心,但由于生产落后,大家的生活水平,还是非常低,不仅如此,人们还必须忍受野兽,的威胁、疾病的侵袭……

这时,一些有才能的人脱颖而出,为人们生存条件,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巨大贡献,被拥立为部落首领,最出众的当属“三皇五帝”,三皇五帝时期,没点真本事,那是当不了首领的。
以伏羲、燧人、神农这“三皇”为例:

伏羲,他总结出了八卦,问吉问凶咱们先占卜一卦,人民开始思考命运是,怎么回事;

燧人,发明了钻木取火,用火熟吃的熟食,既好吃又好消化,火还能用来取暖照明,驱逐野兽,火的使用让人类文明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虽然最后尝了断肠草后,断送性命,但首创《神农百草经》,让人们面对疾病不再,束手无策。

三皇之后是五帝时期,各大部落依然保持着能人,上位的传统。不过,这个时期的中原大,局势发生了一些变化——

为了扩大财富和权力,各部落首领率领,民众频繁征战,随着炎帝黄帝两大部落,联手,打败了蚩尤部落,中原各部落最终组成联盟,华夏部落最为强大,华夏首领自然成为联盟,首领,其他首领听命于华夏首领。

就这样,华夏族连着做,了四代联盟首领。

到了华夏第四代首领,唐尧时期,事情又不一样了。尧去世之前,见东夷首领舜才德过人,就把联盟首领之位让给舜,推舜为帝。这种让位,就是历史上的“禅让”。

尧传位给舜,同时传了“允执厥中”四个字,意思是“诚恳地秉执其中正之道”;之后舜传位给禹,也践行了“禅让”之道。

尧让位给舜,因为舜是有才德的人,舜让位给禹,因为禹治水有功,如果事情顺利发展下去,禹应该让位给,才能超群的伯益,就没有我们今天知道的,夏朝了……事实上,历史在禹这里,发生了惊天大逆转!

大禹治水得帝位,
伯益功不可没
舜帝传位给大禹,名正言顺,大禹治水,解决了社稷民生大问题!

不过,大禹治水,单枪匹马肯定不行,他是带领着,一支队伍齐上阵,其中有个叫伯益的人,在禹治水过程中可谓是,帮了大忙。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要问:为什么要治水呢?

大家知道,四大文明古国都,发源于河流附近,在古代,有水的地方,人类的先祖才能繁衍生息,但是,在与河流漫长的陪伴中,河流并没有对人类“日久生情”,今天水流和缓,大家各自安好,明天洪水泛滥,河岸的幸福人家,秒变灾难现场!

在尧帝时期,水灾尤其严重,据《尚书·尧典》记载:“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方割”是通假字,通“庞害”,就是大灾害。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滔天洪水危害百姓,水势奔腾包围了山岭,淹没了丘陵,可以说整个世界都泡在,水里了。

大洪水肆虐,总得有人管管吧,不能坐以待毙,于是,鲧(也就是大禹的爸爸)就被推荐给舜,舜命鲧主持治水工程,

但鲧出师不利,面对大洪水只知道建,高墙围堵,治水进度缓慢,毫无时间观念,最后鲧就被流放到,离家很远,还没开化的羽山,抱着遗憾客死他乡。

鲧死之后,禹子承父业,受命继续治水。不过这一次,禹比鲧幸运一点,因为他遇到了,伯益这个小天才,伯益吸取了鲧失败的教训,大胆提出堵不如疏的观点,被大禹采纳,大家齐心协力,疏通河道,“掘地而注之海”,大禹作为项目,带头人更以身作则,“三过家门而不入”。
用对了方法,成功才有望!就这样,四溢的洪水顺着,河道流入大海,十三年后,大禹治水成功,激动地表示:“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大费”是伯益的另外一个名字,古人特点名字多。)

此外,伯益在遭受洪水,侵袭的地方,根据当地地势低洼的特点,教给民众种植稻谷,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因此,当禹在平定洪水后,舜帝赏赐伯益以皂游(一种黑色旗帜),还将自己家族的女子,许配给(许配给)伯益。

伯益佐禹治水确为,我国古代一件辉煌史实,是古代劳动人民战胜大自然的,伟大壮举。至今祖国各地遍布禹迹,特别黄河下游地区,山东禹城即为大禹、伯益等治水驻扎指挥遗址,之一。

牛人伯益,
一不小心搞了个大发明


帮助大禹治水的伯益,特别爱动脑,是个“高级知识分子”,在治水途中,他不光给了,大禹疏通河道的提议,还顺带发明了凿井技术。说到这里,你可能好奇:治理水患跟凿井,完全是两码事,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如果把自己放在当时的,情境中,就能想得通了——

要治水,自然不能离水太远,得靠着河边,沿着黄河、长江流域走,不过,也不是总在,大江大河边上走,伯益带着大禹的治水大军,翻山越岭治水,也需要吃饭喝水,所以需要依山中泉水,旁居住。

雨季的时候,泉水就旺盛,然而等到天气干旱,泉水也有不够用的时候,水少之时,可以挖渠采沟以储水,别人看到这个情况,没什么想法,但伯仁就开始琢磨:池子一直往下挖,挖到底下,会不会挖出水呢?这就是井的前身。

现在的人,一打开水龙头就有水,可能意识不到水井的价值。不过放在过去,凿井技术可是一项非常伟大,的发明了!

在凿井技术发明前,人们为了生存,只能逐水而居,生存空间十分有限,但在河边居住,一到旱涝之季就出问题,涝了洪水成灾,旱了,可能小河水就干了,没水吃了。

伯益发明凿井技术,使人们的生活,空间迅速扩大,有了水井,人们便可以随心所欲地,迁移,离开大江大河,避免了洪水泛滥带来,的灾难,找到更适宜居住的地方。

此外,江河水的地表水,容易污染,自己凿井汲取的地下水,干净污染少,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又贤又能,
功盖群雄为何错失帝位?
牛人伯益,治水有功、教民众垦荒种稻、发明水井,样样都是力压群雄的功绩,不光如此,他还非常富有政治头脑,面对掌握大权的舜帝,伯益侃侃而谈,曾一口气提出了八个,执政建议,涉及做人、行事、治民三大方面:

“儆戒无虞,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乐。任贤勿贰,去邪勿疑,疑谋勿成,百志惟熙。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出自《尚书·虞书·大禹谟》)

翻译过来就是:

“注意改正缺点和错误,才不会有忧患,严守法度不废弛、不贪安逸不懈怠、不沉溺游戏宴乐;任用贤才不怀疑、剪除小人要坚决、没谋划好不要急于行事,只有这样,你心中的一切思虑都会,通明透亮了;不要违背天道以求百姓,的赞誉,不要违背百姓以满足一己,之私欲。”



按照前面说的禅让制标准,大禹理应将首领之,位禅让给能力出众的伯益,他也这么做了——

大禹在位末期,需要推选新的继承人。大家都举荐伯益之父皋陶为,新的继承人,然而皋陶还没有继承王位,就先于大禹而死了。伯益是皋陶的,儿子又素有贤名,因此大家又推选,伯益做继承人。

对于伯益的正统继承,人地位在《史记》和《墨子》之中都有文字记载。

《史记·夏本纪》记载:“举益,任之政。”

《墨子·尚贤》:“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

我们知道,在大禹之后,最终坐稳华夏部落,首领之位的,不是伯益,而是大禹的儿子启,对此,历史记载有两种说法:

《史记》记载:大禹死后伯益继位称王,但是各方的诸侯部落更,愿意拥戴大禹的儿子夏启,拒不服从伯益,伯益迫于压力只能让位于夏启而后,隐居到箕山南麓。

不同于《史记》,据《竹书纪年》记载: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夏启继承王位,伯益因为和夏启,发生了争执,所以在夏启登位6年后背,夏启所杀。

从相关记载来看,即便伯益曾经继位称帝,他的首领之位,也没坐热就没了。

值得一提的是,错失帝位的伯益,是黄帝的子孙,还是秦始皇、宋太祖、唐高祖这三个历史上著名,皇帝的先祖(据《中华姓氏源流通谱简本》)不知道这对于伯益来说,算不算一种补偿呢?

从历史的长河回望,胜败乃常事,但对于个人而言,却关乎命运,更何况,自古成王败寇,翻开中学历史教科书,会发现伯益这个名字,根本没有出现过。

那么,伯益为何败给了夏启——这个从私生子逆袭称王,并改禅让为世袭,改“公天下”为“家天下”的传奇人物?谜底下期揭晓!



▍作者:孟洁,参考文献:《史记·夏本纪》、《墨子·尚贤》、《尚书·尧典》、《尚书·大禹谟》、《吕氏春秋·勿躬篇》、《竹书纪年》、《中华姓氏源流通谱简本》

▍编辑:小雯



更多音频内容
(点击下文蓝字即可收听)
一、睡前故事
《窗边的小豆豆》《夏洛的网》
《孩子们爱听的,童话故事系列》
《沈石溪动物故事:白象家族》
《校园趣味故事:君伟上小学》
二、每日积累
通古今:《中华上下五千年》
涨知识:《儿童百科全书》
明事理:《儿童寓言故事》
读语文:《每日诵读》


更多惊喜,在读书会聊天框

回复【简爱】,收听【简爱】

回复【西游】,收听【西游记】

回复【夏洛】,收听【夏洛的网】

回复【古诗】,收听【古诗音频】

回复【经典】,收听【经典书籍】

回复【三国】,收听【三国演义】

回复【音频】,收听【音频合集】

回复【读书】,查阅【书单推荐】

回复【诗词】,查阅【必背诗词】

回复【成语】,收听【成语故事】

回复【资料】,领取【学习资料】




    关注 教育百师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