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阻止越要做,孩子总是和你对着干,是时候了解“潘多拉效应”了!

 

潘多拉效应是个两面派,用得好是神器。...





昨天晚上我还没回到家,ok爸就电话追过来了,问我什么时候到到家,与此同时,就听到后头有OK的尖叫+呜咽声:“爸爸,你为什么不给我看电视......为什么只能明天给我看,今天不给我看,明天我要看3集……“

我大体可以估摸出家里“鸡飞狗跳”的样子,我问OK爸,你干嘛不让他看啊?OK爸说,每天都在看,今天一天不看怎么了?看看看,眼睛都要看瞎了!以后都不准看!

不想让OK觉得我会“袒护”他,虽然我内心觉得让他看一集,没啥的,所以我在电话里没再说啥。晚上ok睡着后跟,ok爸聊起这事,我说,你这样暴力的禁止,只会带来副作用,你看之前,我们和他约定,好看一集的时候,他看完会主动自己关了,现在你强行不让,那么他就有着,报复性的反弹,大声说明天要看3集,可怕不?一直压抑他,那么原来只是想看1集,后面就会想要看3集、5集、10集,甚至满脑子(满脑子),都是想要看电视!

娃的坏习惯,为啥越禁止越无效?
心理学家曾对一群孩子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先准备好十个,不透明的杯子,将杯子放在一个显眼,的地方,这时候,没有一个孩子去看向杯子。

紧接着,工作人员在其中一个,杯子里放上一颗糖,然后说道:“你们千万不要看,杯子里有什么。”

随后,工作人员佯装离开,其实是找一个不容易被孩子发现,的地方站好。

就在这时,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跑,过去看,放了一颗糖的杯子里,到底有什么。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潘多拉效应。

而心理学家之所以把这个,概念用“潘多拉”来命名,正是取其来自,于潘多拉古希腊神话——宙斯给名叫潘多拉,的女孩一个盒子,告诫她绝对不能打开,但潘多拉越想越好奇,终于还是忍不住把,盒子打开了,只不过盒子里并没有装了,什么稀世珍宝,而是装着人类的全部罪恶……
虽然以神话命名,但潘多拉效应在心理学的研究上,有相当多经典案例都在反复证明,探究未知事物是人类普遍,的行为反应。

对一件事物的简单禁止,会引起各种推测和想象,当人们感到禁止的,理由不充分时,心理上就会朝着,违反禁止的方向倾斜,最终做出违反禁止的举动。

所以到了孩子身上,爸妈的禁止或命令就像是打开,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的潘多拉盒子,我们不停地用阻止的方式,就是不停地在触发他们,打开盒子的动力。

避免潘多拉效应,疏比堵更有用


既然阻止不但无效还会起反作用,那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变得可以合作呢?

“疏”永远比“堵”有用!

上周我和大家分享过的绘本《小调皮卡米》中“卡米妈妈“的做法真的很值得我们学习~面对爱看电视的小卡米,她不是一上来就骂就禁止,一开始先是提醒,但卡米并没有听进。她也不动声色,而是想了个迂回的策略。买来一个倒计时玩具,当礼物送给卡米,然后和她做了约定、看一段时间的电视,就要中途休息一下,换一个项目玩。每次都会约好时间,倒计时玩具铃由卡米保管,铃声一响,卡米就需要关上电视,去玩别的项目。卡米答应了,玩具铃一响,她就关了电视,虽然一开始也仍然,会有点小抱怨,啊呀,怎么这么快,但她还是做到了。放下电视,出门去院子里搭帐篷、和自己的玩具,玩过家家的游戏,很快她就投入了进去,接着她又看书,时间过得很快,她也发现除了看电视,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自己可以做!给孩子多一点自主,的掌控感,帮他发现其实我们每,天都有太多好玩的事了,那么自然而然,他将不再沉迷于电视!

在这方面,我也特别佩服明星,妈妈海清的做法。

海清有个“神仙级”儿子蛋妞,阳光帅气,品学兼优,极为自律。随便在她微博上一翻,关于儿子的话题,差不多都是类似下面这样,的画风:



不仅学习上特别自觉,和刻苦,蛋妞的兴趣涉猎,还特别广泛,书法、绘画、英文、乐器、写作样样拿得起,随便拿出来秀一秀,都是可以羡煞旁人。

但在海清看来,儿子蛋妞与一般孩子没有,多少差别。比如她让儿子不要,躺着看书,儿子会说“不,我没有躺,我是靠着”;她让儿子戴牙套,儿子会说,“妈妈我为什么要听你的呢?”

不仅怼起妈妈来,和普通小孩儿没差,在喜欢的事情上也是,一样一样的,比如爱玩游戏。

可是这些在海清眼里都,没有成为挑起矛盾的坏事。在她看来,儿子有些小顶嘴的,语言是特别有趣的,那就是孩子的思维世界。

因此,她很少用阻止的,方式去管教儿子。就像玩游戏,虽然在海清眼里,虽不是什么好事,但也不至,于是什么洪水猛兽,所以她会主动帮儿子选择优质的游戏,从画面到评论,自己都认真地琢磨起来,并且要自己先玩通关,玩成高手。

这波操作,其实暗藏了海清,的两层智慧:一是增加了,母子间的共同语言,二是悄悄地提前帮,孩子把关游戏是否健康。

后来就连儿子蛋妞也,忍不住夸她,“脑子是个好东西,妈妈你有!”(若不是心锐诚服加,足够亲近,孩子嘴里恐怕难得有,这么好玩的彩虹屁。)



不那么稀罕,也就不那么沉迷了。

孩子的反馈系统就是,这么简单,寻寻常常的游戏,想玩就可以玩,抛下一切争分夺秒或是偷鸡摸狗地玩又,有什么必要呢。
潘多拉效应用得好,也会是个宝


单纯从玩游戏这一件事情去看,海清用到的方法,其实就是尽可能地不用,条条框框过多触发孩子的好奇心,以此来规避一发不可收拾,的“潘多拉效应”。

事实上,潘多拉效应的本质好奇心,也有两幅完全,不一样的面孔。有时候它是让孩子沉迷、沦陷的小恶魔,有时候,它也是孩子汲取知识、获得进步的内在动力来源。

伊恩·莱斯利在《好奇心:保持对未知世界,永不停息的热情》一书中,将积极的好奇心定义为“认识性好奇心”。他认为这一类好奇心,是可以激发创造力、引发创新,并且产生真正的价值的。

如果站在这个角度,去看我们的养育,主动去触发孩子身上的“潘多拉效应”,也有可能变成一件好事情。

我的好友向向刚好最近,也和我分享过类似的心得。

她女儿前阵子脾气比较大,一言不合就要怼起来。为了了解女儿多一点,向向找来了,几本儿童心理学书籍,默默在看。

有一次,女儿见她坐在那里看,了很久,就来问:“妈妈你看什么书啊?”向向故作神秘,顺手把书藏在背后,说:“不告诉你。”

说完就起身走开,把书藏在书架比较隐蔽,的一个角落。正是这神神秘秘的样子让女儿很好奇,对这本书产生了极大,的执念。

过了几天她帮,女儿整理房间时,发现这本书居然在女儿,的枕头底下,而且折页的地方,是全书的三分之一处。原来,女儿凭着一二年级的认字水平,偷偷把这本书看了一小半!

“她一开始应该是觉得,我在研究她,好奇书里边都都有哪些对付,孩子的招儿,知己知彼才能赢得了我,所以干脆也跟着看起来。”向向说,一本好书通常不会把孩子往对抗,的路上引,女儿看着看着,反倒是似乎增加了,对我的理解,很多事都能共情起来了。

所以,当你下一次几乎要脱口而出地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说“不可以”、对孩子饶有兴趣的一,件事想要去掐断时,请一定暂停一下,想一想,然后告诉自己:越阻止,越要做!
相关阅读


【情绪】《娃儿发脾气时正是培养高情商(高,情商)的好时机!》

【管教】《用对方法,娃发脾气也能变成,锻炼大脑的好时机!》

【管教】《如果不知道这个方法,应对两岁T2的娃会抓狂!》

【心理】《面对几乎每个娃都会有,的这种“变态”行为,我们最好的应对方式是...》

【心理】《被吼后,娃的大脑会启动“逃生机制”,身体真的会痛!》
近期推送(可别错过咯~)
【课程推荐】《没被爸妈真正,了解过的孩子,一生都在寻求关注!》

【正面管教】《“正面管教”就该这么来,这套绘本中的爸妈,给了最好的示范!》

【陪伴智囊】《厉害!4岁不到的儿子,练就出独处5小时的能耐!》

【早期发展】《视动整合能力弱?85%的学习障碍或源自它!幼儿园阶段是关键期!》
↓↓↓ 点击"阅读原文"  关注我的微博


    关注 妈咪OK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