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造得不好咕,一定是放了鸽子咕!

 

戴了珍珠项链的咕咕,是你一定见过的咕...

鸽子戴上珍珠项链,就变成了珠颈斑鸠(大误)……珠颈斑鸠Spilopelia chinensis)是中国东部和南部,最常见的鸠,别名“珍珠鸠”、“花斑鸠”等。体长与鸽子相近,约30厘米,全身大致为褐色,颈部至腹部略沾粉色。公鸟与母鸟长相相似。它身上最特别,的部位是颈部,黑色的后颈密布着,白色点斑,像是脖颈上戴着小而密的珍珠项链,它也因此得名“珠颈”斑鸠。
正牌珠颈斑鸠。图片:红嘴蓝鹊。


你的“珍珠项链”和我的不一样
珠颈斑鸠脖子上的每一颗“珍珠”,其实是一根黑色,羽毛末端的白斑,这些羽毛的排列并,不是整整齐齐一模一样的,仔细一看,每一只珠颈斑鸠的“珍珠项链”都不一样

我想,如果珠颈斑鸠要靠“项链”认鸟,风一吹毛一乱,或者他鸠意外掉,了一根羽毛少了一颗“珍珠”,大概也会懵逼地思考“这个鸠是谁呢,我以前有没有见过呢?”

只有成年的珠颈斑鸠才有“珍珠项链”(除了印度的一个,亚种脖子上没有“珍珠”),幼鸟并没有,脖子是纯色的,且幼鸟的颜色也没有成,鸟那样鲜艳。我认识一个人,刚入观鸟坑的时候,靠“珠”辨鸠,一次见到没有“珠”的幼鸟,以为是新鸠,后来才知道原来鸠还是,那个珠颈斑鸠,只是宝宝没有“珠”。
没有“珍珠项链”的珠颈斑鸠幼鸟。图片:Pixabay


齐心协力养宝宝
珠颈斑鸠的繁殖期在3~7月,一窝通常产2枚蛋。它们通常在树杈上或,灌丛里筑巢,偶尔也在地面,和建筑上筑巢。巢很简陋,主要由细树枝搭成,呈平盘状,结构松散,风一吹可能就掉了。所以,珠颈斑鸠在鸟类建筑界以“放鸽子”精神而闻名

夫妻俩会分担从筑巢,到养宝宝的一切任务,与鸽子一样,它们育雏时会喂宝宝吃嗉囊内层脱落的特殊细胞,称为“鸽乳”。由于有的珠颈斑鸠,会在花盆里、窗台、空调室外机上等地方筑巢,所以如果你家附近恰好,有一窝,不用出门就能看到“咕咕”,甚至是可爱的小宝宝哟。
别人家窗外的珠颈斑鸠和它,可爱的小宝宝(我也想看嗷)。作者:Andrea Schaffer / Flickr


哪儿哪儿都有
珠颈斑鸠通常栖息于有稀疏树木的平原、草地、农田等地,在城市和村庄的树上、地上甚至电线杆上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常成小群活动,有时会与其他斑鸠混群。珠颈斑鸠主要在地面觅食,一边走一边找吃的,以植物种子和果实为食,偶尔也会吃昆虫、蜗牛等“肉”。珠颈斑鸠个头较大,脖子上的“珍珠项链”又十分显眼,很好辨识;它们不怕人,甚至会混在鸽子群里与鸽子们一起吃人类投喂的食物(当然我们并不推荐投,喂野生动物),所以人们很容易近距离观察,到它们。
我见过的珠颈斑鸠,其实多半都在地上。图片:鹰之舞。

我在与我先生相识后,最早认识的鸟之,一就有珠颈斑鸠。像我这样的脸盲,第一次见珠颈斑鸠就,记住了它的珠颈,所以它真的是非常好辨识的常见野鸟了。后来很多年里,在中国不同地区,我先生都陪我,看过珠颈斑鸠。果然是常见鸟,真的很常见啊。一开始我(大概)还会认真看一看,后来看够了,就只有离得很近,才会看一看(很近=距离十几米内),很久不见了,才会多看一会儿(很久=两三年以上)。

除了中国以外,东南亚和南亚很多地区都有野生,的珠颈斑鸠,此外洲、新西兰和美国都有引入的,珠颈斑鸠。我在东南亚旅游时见过,珠颈斑鸠,来了新西兰以后,发现这里竟然,也有珠颈斑鸠,顿时觉得十分亲切,How old are you(怎么老是你)?
新西兰奥克兰的珠颈斑鸠: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图片:鹰之舞。


珠颈斑鸠的亲戚们
除了珠颈斑鸠,在中国还有两种,常见的斑鸠:灰斑鸠S. decaocto)和山斑鸠S. orientalis)。灰斑鸠是灰的,没有“珍珠项链”,只在后颈上有半圈黑线。山斑鸠的“项链”是黑白条纹,翅膀上的色彩,比珠颈斑鸠鲜艳。
灰斑鸠。图片:Andre Simon / Biosphoto / Minden Pictures
山斑鸠。图片:Neil Bowman / FLPA / Minden Pictures

这三种斑鸠除了长相不同外,声音节奏也不同,即使都是咕咕叫,它们的叫声也各有特色。在林子里,往往未见其鸟先闻其,声甚至只闻其声,有经验的观鸟人,可以只凭叫声来,分辨到底是哪种斑鸠。

珠颈斑鸠的叫声。音频来源:xeno-canto

灰斑鸠的叫声。音频来源:xeno-canto

山斑鸠的叫声。音频来源:xeno-canto

此外,新西兰还有一种个头惊人又华丽,非常的鸠——新西兰鸠Hemiphaga novaeseelandiae)。这种新西兰特有鸟在本地是,比较常见的,刚来不久我就见到了。把我吓了一大跳,只觉得一只巨大的鸟扇着风呼呼作响从,我的头顶飞了过去,后来见多了才习惯。这就是大鸠鸠的动静,飞到树上树枝都得一沉。尽管“鸽子那么大”,它还是爱吃只有嘴尖大小,的果实。我很爱看它有金属光泽的华丽羽毛在阳光下闪耀。
体长51厘米的新西兰鸠,非常壮,一只顶4只珠颈斑鸠,的体重。图片:鹰之舞

不仅身上有“珍珠”,名字里也有“珠”的鸟鸟,还有珠颈斑鹑(Callipepla californica)和珠鸡(Numida meleagris)等。
珠颈斑鹑:看我呆毛!哦不,看我珠颈~图片:Glenn Bartley / BIA / Minden Pictures
珠鸡:看我们,全身都是珍珠~图片:Pixabay

无论是否有“珍珠”,鸟儿都是很美的,它们都是我心中的珍宝。
本文是物种日历第,6年第79篇文章,来自物种日历作者@鹰之舞。
咕咕咕的家族
哀鸠:咕的一声哭出来
家鸽:很傻很天真
凤冠鸠:注意发型!
渡渡鸟:并不是被人类吃了
很多朋友都是在自家小区开始对鸟类产生兴趣,然后加入到了观鸟的行列。

初学者稍有不慎可能就会陷入打卡,认鸟的怪圈,之后又逐渐丧失兴趣。
其实在观鸟过程中,对鸟类行为展开探究,分析背后的因素,乐趣比单纯看外貌,认物种要更有乐趣!
一本《鸟类行为图鉴》,能避免你陷入那个怪圈。
1000多张手绘插图,将鸟类的行为融汇到,环境中。在这看到的不再是端正的“证件照”,而是更接近实际观,鸟体验的行动瞬间。
翻开这本书,结合你的观鸟体验,就能理解很多鸟类行为背后,的含义,甚至还能观察到人类社会对,它们的影响。
1000多张插图,展现近500种鸟类
让你的自然观察体验更进一步
《鸟类行为图鉴》
 果壳商店现价6.5折 
戳图带走 /


本文来自果壳,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GuokrPac@guokr.com
戳原文

探索更精彩的鸟类世界~


    关注 物种日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