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照进金银潭的一束光

 

前线特稿...

■ 来源 | 中国中医药报

编者

作为武汉市传染病专,科医院,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是疫情初期最早,开始接收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之一,也是最早打响这场,全民抗疫之战的地方,在患者救治尤其是危急重症,患者救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1月25日,首批国家中医医疗队奔赴,武汉,此后整建制承包了金银,潭医院一个独立病区。中医的加入,为这里的患者提供了,中西医结合的救治理念和方案,产生了确切的治疗效果,为中医药救治重症患者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019年年末,无助感席卷了,武汉市金银潭医院。

那些旋转着的,病毒rna链条,摧枯拉朽般毁灭两片,健康的肺,夺走人类赖以生存的一,呼一吸。

狰狞狡猾的新冠病毒、骤增的死亡人数让这里,坠入黑暗。

这所远离市区,的传染病医院,虽然有能力最快,启动处置传染病的防护机制,但不足以承担接连涌入,的危重症患者。

1月25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建的首批国家中医医疗队从,北京奔赴武汉,队员是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和西苑医院的医护人员。这支队伍凝聚成一道,明亮的中医之光,照进了金银潭。
来之不易的第一张处方
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忙得像陀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中医医疗队队长黄璐琦这样,形容抵达武汉后的第一夜。

金银潭医院南住院楼一楼,是他们即将接管的病区。

医疗队员们需要重新学习、熟悉这里的诊疗流程,病历系统怎么使用,检验、转病区、领取设备、物资供应等流程,怎么走等等,时间十分紧迫。
进入隔离区之前检查穿戴防护设备

1月26日,医疗队部分队员进入病区,踩点。广安门医院急诊icu主任,齐文升、广安门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边永君、西苑医院副院长李浩、西苑医院icu主任杨志旭,等专家进入病房,熟悉并梳理工作流程。

广安门医院副院长吕文良、护理部副主任郭敬、院感专家陈素平、西苑医院院感专家张丽等也,进入病区了解院感防控工作。

棘手的问题摆在他们眼前。

作为一家三级西医传染病,专科医院,金银潭医院在日常诊疗过程中,很少使用中药。没有中药房,中药饮片、中药颗粒剂、中药注射剂十分缺乏,医院也没有中药处方,信息系统,不能开具电子中医处方。

面对这样的“无米之炊”,“难,非常难,但也要上。”黄璐琦说。

中药供应不足,就搭建一个中药供应,保障平台。在联系药企筹备,中药的同时,金银潭医院药剂科、信息科迅速响应,在院内新增中药处方,信息系统,进行中药产品入库、编码。

1月27日深夜,打印机吐出了第一张中药,处方,这场战斗的“粮草”终于准备充足。“就像在一片荒地上建起,了一座房子。”李浩这样形容接管病区前,的筹备工作。

两天后,国家中医医疗队正式接管南楼,一病区。

这是新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中医首次整建制接管,一个独立的病区,还是收治重症患者的病区。“接管病区,能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开辟中医药抗疫的主战场。”黄璐琦说。

此后,床位从32张扩展到,42张。截至3月15日,累计收治重症,患者141人。

中医人救治重症患者的,战斗打响了。
在危险之地“摆渡”生命
接管病区后的前几天,很多年轻人的内心产生了不,小的动荡。

29岁的西苑医院护士陈盈盈(陈盈盈)人生中,第一次进行如此严实的防护:衣服4层,包括贴身衣服、工作服、隔离衣、防水衣;口罩两层,n95口罩外加,普通外科口罩;外科手套3层,随之而来的憋闷,让她几欲呕吐。

并且,防护服会挡住很多声音。为了保证防护密闭性,护目镜和口罩边缘,要紧紧压实,再用胶带粘紧。

空气净化器的“呼呼”、脚上塑料袋的“沙沙”、心电监护仪的“嘀嘀”……这些原本在病房里很,清晰的声音,隔着防护服,变得模糊。

更令人揪心的,是随时可能发生的死亡。

进入病区工作的第一天,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杨金亮(杨金亮)就,帮忙转运了一具遗体。“危重病人的生命,体征很不稳定,可能上一小时看着还不错,下一小时就要抢救。”他说。

西苑医院医生董国菊,和王冰回忆,28床的病人白天,情况还很稳定,到了夜里情况就急转直下。王冰坦言:“这个疾病病情变化很快,救治难度比较高。”

同时,在医院内流传的“插管一个死一个”一遍遍灌进队员,们的耳朵里。

压力像一块石头,横在许多人的心上,特别是这支队伍中的“90后”。

26岁的西苑医院护士周振琪是第一次面对,这样大的挑战。她总会回忆起第一眼,看到金银潭医院的情形:雨丝飘摇的夜色中,“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灯牌散发出红色的光亮,与内心的恐惧交织在一起。

“那种恐惧是一种面对,未知疾病的敬畏。”

广安门医院护士冷路兴,进入隔离病区是2月22日,那天他作为补充队员之一支援,第一批国家中医医疗队。眼前的场景令他无法忘怀:许多患者躺在病床上,急促地大口呼吸。那是他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这个,病毒的破坏力。
冷路兴在金银潭医院护理重症病人

相比于第一次上战场的年轻人,队伍里经历过sars疫情的中医,前辈显得很淡定。

“你们是如何挺过,sars的?”

“是对中医的自信。”齐文升说,这支队伍里有不少人,曾经经历过抗击sars的战斗,并在当时北京的定点医院,创造过sars病人零死亡的记录。

参与过抗击sars的广安门医院,肿瘤科护士长陈扬鼓励年轻的队员们:“我们会用最严格的标准、最规范的流程为大家,做好防护。”

为了更好地展开救治,医疗队决定将队员,们分成四组,由李浩、齐文升、杨志旭、苗青四位有经验的中医专家,作为小组组长,以老带新。

前辈们的故事激励着,第一次上战场的年轻人。随着救治工作的推进,压力开始转化为动力。

在回复家人的微信中,陈盈盈说:“在这里埋头干才是硬道理。”
中医不是“慢郎中” “老古董”
中医是“慢郎中”,应付不了急病。

中医是“老古董”,不懂现代医学知识。

社会上对于中医形象,的固化,也影响着金银潭医院,的患者们。但他们的认知,在国家中医,医疗队到来之后,被彻底颠覆了。

连续6天40度高烧、呼吸困难、气管插管迫在眉睫……

南一病区102病房42床的患者李某是,一位38岁的社区医生。他在工作中不慎,感染了新冠肺炎。

由于他是西医,一开始对于服用,中药十分犹豫。情况危急,杨志旭劝他服用安宫,牛黄丸。

当晚,他抱着“试试”的态度服用了安宫牛黄丸,没想到第二天高烧就退了。“以前总认为中药要,吃十天半个月才有效,没想到见效竟然这么快。”这次经历改变了李某,对于中医的印象。他主动要求喝中药。

针对他的症状,杨志旭为他辨证开方,仅用了三天,他的症状改善,病情转好,不需要气管插管了。2月26日,李某康复出院了。

一位83岁的老婆婆,入院时病情危重,无法脱氧,动则气促。李浩使用了参麦注射液和血必净静脉输注,几天后逐步好转。
齐文升在喂重症患者服用中药

多次气胸,70%的肺部感染,连走路上厕所都很费劲,几乎命悬一线,马上要气管插管。在使用“中药注射液+固定方”的组合力挽狂澜后,患者周某的病情迎来转机。

与周某同病房的,冷某刚入院时呼吸困难、发热、咳血、乏力、食欲不振,双肺也白了。他的情绪很低落,求生欲也很低。

“每天医生都会根据我的病情变化改变,我的中药方子,让我时刻感受到自己被,关注着,信心足了,精神头就起来了,从每天吃不完,到每天吃不饱,我一天比一天好。”

在2月27日交给,医生的信中,他对中医表达了感谢。在他心里,中医重新点燃了,他生命的希望。

“中医见效很快!”这些消息很快在病房传开,患者们服用中药,的积极性更高了。

与印象里的“老古董”不同,在国家中医医疗队中,大部分队员都有,传染病防控工作经验,医务人员能够熟练掌握紧急,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ecmo等西医,支持治疗技术。

“很多人认为中医不能,使用现代医学成果,其实这是个误区。如果古代有X光,中医也肯定会用。”齐文升说,我们是一支既有丰富,中医经验,又掌握现代医学技术的,精锐队伍。

对于疾病的认识,中医也是随着临证不断,深入的。

开始,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的基础上,专家们对症下药,制定出1、2、3、4号方。

但在查房过程中,杨志旭发现,有一类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动辄气喘,胸闷胸痛,高热或持续低热,咳嗽,神倦乏力,口干,纳呆。舌暗淡或红,苔少或腐腻,脉浮细数或濡数。这类患者的核心病机是:寒湿与疫毒深入人体,凝结在肺,耗伤正气,伴有伤阴。

原来的处方已不,适用于所有患者的病情。医疗队立刻开展沟通,在原来的方案上又加上,了5号方。

很快,专家们又发现了新问题。由于病房里主要使用,中药颗粒剂,颗粒剂的药量不是很多,很多重病患者不能仅仅拘泥,于一日(于一日)一剂。杨志旭又提出重病重剂,可以日3次,甚至日4次服用,临床效果明显提升。

个性化诊疗,是这次在救治重症,患者过程中的一大特色。虽然制定了固定方,但却不拘泥于固定方。”杨志旭说。

疗效是最好的说服力。2月3日,接管病区的第五天,8名重症患者康复出院。随后,icu病房开始邀请医疗队的中医,专家联合会诊,金银潭医院的所有,病区都开始使用中药。截至目前,南一病区累计出院97人。
中西携手制胜炎症风暴
炎症风暴,也称细胞因子风暴,意指某些病毒感染或当,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时,促炎性细胞因子持续,大量产生,不断活化更多的免疫细胞聚集,到炎症部位,过多的免疫细胞及多种,促炎性细胞因子引起组织充血、水肿、发热、损伤,还可能引起其它继发性,感染甚至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最终患者因多器官衰竭,而死亡。

新冠肺炎中炎症风暴可能会夺去,患者的生命。

抑制炎症风暴,中西医正形成合力。

在ICU病房,体外膜肺氧合(ECMO)为危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续的体外呼吸与循环,中药液通过胃管输送到,患者的胃里,挽救他们濒临崩溃的,免疫系统。

医生们知道,危重症的救治是重中之重,也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对危重症患者的治疗,要像走钢丝般抉择平衡。”齐文升说,把握用药和治疗的分寸,是关键

2月中旬,郭某因“新冠肺炎并发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转入ICU。住进ICU后,他经历了呼吸衰竭、肺部感染、心肌损伤、感染性休克等多重险境。3月12日,经中西医联合会诊后,他开始服用中药。
杨志旭在查房

“新冠肺炎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是肺,我们就用宣肺、降气、通腑的方法来改善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第二是免疫系统,患者的淋巴细胞数量很低,因此我们会用,一些扶正的方子。”

杨志旭说,对于危重症患者来说,临证用药犹如临阵点兵,将帅带兵打仗与大夫遣方用药,(方用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将帅要打胜仗,不光是对兵书滚瓜烂熟,还需要灵活化裁。

经过一段时间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的咳嗽、胸闷、腹胀得到了改善,随着呼吸机辅助通气等对症支持治疗,的有序进行,胸片显示肺部情况明显,改善,氧合指数也明显上升。

谈及此次中医治疗危,重症患者的特色,李浩说:“中医辨证施治危重症患者既,有中医病机特点的共性,如湿邪缠滞,毒贯始终,定位重在肺,又有个体化差异,如有三焦、卫气营血辨证的差异,又有少阳枢机不利的,兼杂等。针对每个患者的病机特点,辨证施方,强调经方与,时方的联合接轨。

对于没有合并细菌感染指征,的新冠肺炎患者,一律不用抗生素,给予清热解毒的中成药,静脉输注。在激素使用原则上应避免使用,或慎用激素,如呼吸困难明显、严重低氧血症,尤其强调肺部影像,进展加重明显,指标明显升高,方可考虑使用。”

中西医专家icu,联合会诊,是此次金银潭医院推进,中西医结合救治重症的一项重要举措。

事实上,除了备受关注的,金银潭医院,在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中西医结合也已使不少,危重患者转危为安。

“中西医结合会诊巡诊制度保证了中西医,协作有机制,有队伍,有措施,有成效。”3月13日,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涂远超这样评价湖北省建立,的中西医结合会诊巡诊制度。
一种前后联动的救治机制
每天下午四点,国家中医医疗队都,要召开例行会议。

病例分享、数据交换、方案研讨,是每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如何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在此次救治工作中,医疗队摸索出了新的机制。

在医疗队接管病区的同时,中国中医科学院后方科研,攻关组同步成立。为了及时、准确地将前线数据反馈,给科研组,尽快总结疾病治疗的规律,医疗队成立了数据组。护士徐春艳、陈盈盈、周振琪就是数据组的成员。
进入隔离区前,李东旭和郭敬合影

在她们结束了上午病房的护理工作后,给病人拍舌苔照、记录各项指标就成了他们下午,的重要任务。

为了配合武汉前方,进行临床数据分析,优化治疗方案,科研攻关组紧急设计开发了供,医护人员使用的症状信息及舌诊图像采集程序,为全面开展临床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

“每天从医院回到驻地,我们团队就马上着手,整理一天的病案。这是珍贵的第一手中医,临床资料, 对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的,完善有重大的参考价值。”齐文升说。

“只有经过反复实践,不断总结,掌握客观规律,救治才能得心应手。”李浩说。

“寻找中医药疗效的高级别(高级别,)循证证据,有利于优化临床方案并,加以推广,提高临床救治率。”黄璐琦说。

团队总结出新冠,肺炎患者共性、规律性的中医病机特点,即湿毒是贯穿整个疾病始终,的核心病机。针对这一核心病机,黄璐琦带领团队讨论,拟定了基本处方,又征求前线多个团队专家及,名老中医意见,最终共识为一个协定处方,取名“化湿败毒方”。

目前这一方剂,已完成了药理、毒理、工艺、质量等工作,并获得国家药监局临床试验批件,及北京市的医院制剂批准。

从科研组提供的数据看,一项75例的临床对照,试验显示,对于重症患者,中西药并用较单纯西药,组相比,核酸转阴时间、住院时间平均缩短3天。中药在改善血氧饱和度、抑制炎症风暴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这为中医药疗效提供了,循证证据。

面对这样的未知疾病,谁能破解它?谁能识别它?谁能制服它?前线救治与后方科研的,联动模式,或可为破解疾病,密码贡献智慧。

南楼外的早樱开了。

这是一种春天的讯号。
第一批国家中医医疗队名单
中国中医科学院

黄璐琦 吕 诚 史华新 胡力捷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李 浩 杨志旭 苗 青 李 静 张 丽 王 冰 董国菊 缐永悦 李 斌 周振琪 徐春艳 陈盈盈 谢晓磊 徐 明 蒋建新 王 刚 丛晓东 朱浩宁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吕文良 齐文升 边永君 郭 敬 杨金亮 王 健 陈素平 陈 扬 闫 蓓 王 微 石嘉恒 冷路兴 李东旭

I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中国中医药报”,记者/徐婧,供图/第一批国家中医医疗队,版权归权利人所有。
· END ·
编辑|山楂    视觉|花椒
-商务联系-

青黛|13418986412(微信同号)

柴胡|13148835568(微信同号)

-转载原创联系-
紫苏|18018790602(微信同号)


    关注 医馆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