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重看《小妇人》,我看到了阶层流动的真相

 

一个人精神上的体验,构成了他的最后收入。...







周末在家里看完了本该,在情人节上映的《小妇人》。

罗南、艾玛、甜茶、梅姨,这神仙卡司,又是名著改编,能不看吗?奥斯卡奖6项提名,烂番茄新鲜度高达98%,被《时代周刊》评选为2019,年度十佳电影。

我也真情实感的说,这部片子真的挺值得看的。

不过可能我已经过了那个追求,独立与自由、思考“嫁与不嫁”的年纪,一些影评里写的什么女性,成长教科书,还有和其他几个,版本电影的对比,其实都没有特别打动我。

电影中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关于中产家庭、工作理想以及阶级,流动的描绘,被100多年后的,我们完美继承了。在维多利亚时代的人身上,你我都能看到属于自己,的那面自画像。

所以我想借着,影片里绝美布景,重回19世纪的社会环境,跟大家聊一聊“如何实现阶级跨越”这个古今不变的追求。



维多利亚风,其实属于中产阶级

小妇人的背景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这时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的海外扩张,达到最鼎盛,美国在其影响下,正在急剧地变化,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富裕的中产阶级的剧增

在这个黄金时代,阶级的向上流动是可能的。最好的例子就是卡内基,随着贫穷的家人从苏格兰,移民美国,神话般地成为了钢铁巨头,世界最有钱的人之一。

中产们拥有了财富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声望的提升”。他们急于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标榜自己的成就,所有的装饰都,指向一个目的:展示贵族的生活场景。

小妇人里的马奇一家,算不上富裕,但绝对也算不上“贫穷”,我觉得更像那个时期的“小布尔乔亚”,在温饱之余还有,一点点余钱。



比如剧中的服装。艾米是她们之中最讲究的,她几乎拥有了所有“维多利亚风”的元素。

永远穿着塑身的胸衣、衬裙和裙撑,尤其是后期在欧洲学画,带有蕾丝和褶皱的,白色连衣裙、薄纱的帽饰,都是上流社会的象征。



要知道,越好的蕾丝,越费手工,价格不菲;白色服装损耗快,难打理,只有有钱人才穿;纽扣必须得用真丝或绸缎包起来。她还有很多好看的帽子,穿过非常贵气,的皮草领大衣。

梅格小时候向往的“大小姐”式生活,也是那个时代女人们最普遍,的梦想。尤其是她在舞会上被“赞助”那一身粉色礼服,就是从油画里走出来的啊:
乔喜爱(乔喜爱)丝绒的西装,外套和马甲,也是当时男士的流行单品。
劳里这个富家公子的风流倜傥,的时候:风衣、马甲、缎带领结、怀表链、袖扣,放到现在,去参加个时装周,或者慈善晚宴,都是妥妥的合适。
上流社交场合的服饰、礼仪,在100多年后的今天并没有,本质的改变。尤其是今年,各大品牌的春夏秀款,又重新唤起了一波,维多利亚风潮……

图片来自网络
再来看看室内装饰吧,“繁琐”这两个大字写在每一个,家具上。

整体配色饱和度都挺高的:酒红、深绿、金色、琥珀色等等,虽然采光不够好,但不会让人感觉沉闷。

我真的很喜欢,马奇家的客厅:
深红色护墙板配印花墙纸,绿色丝绒单椅,驼峰背式双人沙发,所有的木质家具,都线条流畅,有些浅浮雕。

图片来自网络
电影里的道具,都是艺术指导jess从古董,店里采购的,真实的19世纪的古董。这些维多利亚时期的家具,有3大特色:

1注重表面的处理,比如布料是丝绒或绸缎的,尤其关注花色图案。地毯、窗帘、盖毯、抱枕都是纹样考究的织物。

窗帘和椅面→

‘’
地毯
2 家具的体量都比较大,尤其是柜子类,特别喜欢用实木。

乔的写字台,就是现在依然流行,的秘书桌,左边是巨大的五斗柜:



餐椅是那个时代特别流行的,球形椅背,坐垫上还有绘画图案。



再看看劳里家,家具的体积又大了,一个量级,而且留出了更多的空间:



3 最后一个特点,就是非常华美。你看有钱人家的墙面,必须是被包裹住的,有护墙板和镜线(墙上用来挂画的),天花板上是装饰性的浮雕。



硬木地板,必须要加上东方或波斯风情,的大地毯。

复古挂画,壁炉和壁灯,银质或铜质大烛台,鲜花,马奇一家再穷,这些装饰反正一个也没少:



就连凌乱的阁楼,都布满装饰品:



所以说的直白一点,那个时代流行起来,的维多利亚风,也叫“王室风格”,本质上是中产阶级的炫耀,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富裕,可以简单粗暴地称为“有钱”风。

然而就算它浮夸,你也很难拒绝这种扑面,而来的美。

这就是为什么即便是现在,只要提起“维多利亚”大家就都还挺感兴趣的。因为种种讲究的背后,意味着物质富足,意味着时尚的开端,意味着你的品味和阶级。

说实话看完我忍不住想在,现代公寓里,用维多利亚风装修一场啊:



跨阶级的友谊和,婚姻是怎么产生的?

马奇一家从小的文化教育和,娱乐活动,也是向“富裕中产阶级”看齐的。

19世纪,是小说、戏剧、音乐、绘画艺术受到空前,欢迎的时候,剧院和管弦乐团的,数量剧增,中产阶级喜欢在音乐厅,和画廊碰面,博物馆和图书馆开进,了中型城市。

梅格表演的剧院
应该是历史上第一次,庶民也拥有了原本贵族,和巨贾享受美好生活的机会,而这些文化活动,正好对应了四姐妹的爱好。

一个人能买得起、看得起或者听得起,什么样的文化产品,是决定他“品位”的关键元素。

不过后来,这群中产阶级的审美,偏好被各种批判:他们追求儿时就有,的那种审美快感,看戏和读故事时喜欢,知道他们是站在哪一边的,听交响乐或观画时喜欢感受他们预,期会有的那些感受。




乔在和出版社争论小说,的结局,就是一个特别好的例子:为了迎合广大中产阶级的,喜好,女主角在故事最后,要么结婚、要么死掉,没有第三种选择。
马奇家和劳伦斯家可以产生跨阶级的,友谊和婚姻,我觉得是因为四姐妹在这波“提升品位”的社会潮流中,并没有丢掉真正的自我。

乔的魅力,我们大家应该都感同身受,她身上的灵动、勇敢,以及不依附婚姻,追求自由的思想,在当时是非常非常超前的。

看到电影里乔和,劳里的初遇,两人在舞厅外面,放肆地舞蹈,我就觉得如果我是劳里,大概此时就已经被,她深深地迷住了吧!


如果说劳里只是被乔,所吸引,那老劳伦斯先生和贝丝,才是两家人长久友谊的,关键。
他发现四位“小妇人”把自己的圣诞早餐送给了,贫困的邻居,就赠送她们一顿更加丰盛,的早餐。

他发现贝丝喜欢音乐,就邀请她来自己家,弹奏钢琴。贝丝的一曲舒曼《童年情景》,让劳伦斯爷爷坐在楼梯上,安静地痛哭:
贝丝确实是她们中最棒的,当大家都在畅谈梦想,如何获得世俗的成功时,她只是安静地说,“我喜欢音乐仅仅,是为了我们,不是为了让别人听到。”

还有梅格和艾米,最初两人都渴望嫁给,有钱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虽然有过迷失,但没有盲目崇拜、忘掉本心。

她们俩的话语,都是睿智且一针见血的。



梅格:“我想要结婚,不能因为我的梦想跟你,的梦想不一样,就代表它们不重要。我想要一个家庭,我愿意与生活奋斗,挣扎,但是我更希望跟,我一起的人是约翰。”
艾米:“巴黎让我知道我永远,不是天才。我不是诗人,只是一个女人,我没办法自己赚钱谋生,养家,我是个失败者。如果我结婚,那笔钱是我丈夫的,如果我们有了孩子,他们会是他的,不是属于我的。对我来说,婚姻就是一道经济题。”

所以我一直觉得,马奇一家,拥有着非常强大,的看不见的实力,或者说“魅惑力”:她们可以凭借自己的,魅力和理念影响到别人,让别人追随你之所想。
劳里就想要加入姐妹们,自创的“戏剧社”


费雪在《利息理论》里,讲过一个“收入”的概念:

收入是一系列的事件。依据现代的相对论,基本现实不是物质、电、空间、时间、生活或精神,而是事件。

对每一个个人来说,只有那些在他的经验范围内,所经历的事件才是他所直接关系的。正是这些事件——一个人精神上的体验——构成了他的最后收入。对他来说,外部事件只有成为精神感受的内部,事件的手段时,才算是有意义的。人的神经系统,像架收音机,是个伟大的感受器。我们的头脑将我们所遭遇的以及刺激,我们神经系统的外界事件转变成为我们精神生活的川流。”

如果你的成长经历,赋予你源源不断的“精神生活的川流”,那其他人跟你交流、相处的时候,就能从你身上收获,丰富的精神体验。

马奇家的四位小妇人,在这个“收入”的概念里,极其富有,富有的程度甚至超过了劳伦斯家,的小公子。
之前斑马姐在>>>中产阶级的保命理财


    关注 菠萝斑马居住指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