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63岁,为了女儿,加入了同性恋亲友会”

 

真实的孩子是最好的礼物...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心理严选”


上周末,湖南卫视热播节目《我家那闺女2》中,新加入的“闺女”张佳宁给妈妈的,男朋友当起了神助攻。



早年离异的张妈妈(张,妈妈)独力将女儿抚养长大,于两年前遇到了“夕阳恋人”贾叔叔。



张佳宁得知后,悄悄将贾叔叔(贾叔叔),接到妈妈身边,随时随地使眼色教贾叔叔怎么,夸妈妈、逗妈妈开心,还怂恿贾叔叔向妈妈求婚,给妈妈惊喜。



贾叔叔也很给力,进门时抚摸女友,头发的小动作,一口一个“媳妇”的东北味儿爱称,打羽毛球过程中趁交换场地来,个不经意的拥抱,都看得人脸红心跳。



“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相处画面甜到,了众多网友。



许多人问张佳宁为什么支持,妈妈再婚,张佳宁发微博回应:“虽然她是我母亲,但她更是她自己,她有权利去追寻属于自己,的幸福。”



三观这么正的小姐姐,活该圈粉是不是?!

张佳宁的做法一夜,登上热搜,引来3.5亿关注,说明亲子之间看见,对方的需要,给彼此尊重和自由,在当下仍然稀缺罕见,切中了许多人心底的渴望。



的确,因着尊重和自由而能在至亲,至爱面前展现真实、完整的自己——我想不到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这对亲子双方简直,是最大的共赢。

那么,如何创造出令父母和孩子,都终生受益的有爱关系呢?

作者 | 小猪猪
来源 | 尹建莉父母学堂(ID:yinjianlifumuxuetang)




“有了孩子,才发现自己是个暴君”

其实,亲子关系的主动权掌握在,父母手里,不在孩子那里,孩子是透过父母,习得如何爱的。

一位妈妈在朋友圈记录,了这么一段见闻:

一个小男孩想吃顿麦当劳,家长不同意,就当街打骂、训斥孩子:“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呀”!



这位处于无明中的,家长一定觉得错在孩子,孩子不听话,他就有理由用暴力,将孩子驯服。

囿于有限的认知,或为了维护自恋,一些父母常常在亲子关系中预设自己,是英明神武的,孩子是无知低能的。失去了尊重和平等,也就关闭了,看见孩子的眼睛。

另一位经过自我觉察的爸爸则,在这条朋友圈下诚实写下了反思性的评论:“有时候有了孩子,真觉得自己跟个暴君似的。”



拒绝满足孩子的喜好,还打孩子,是在向孩子传递一种信息:“你的需求很坏,你的感受不重要,我不会接受真实的你。”

孩子就会体验到:“父母对我的爱是假的,有条件的,我必须放弃真实的自己才能,让父母满意。”

有这么严重吗?

亲子冲突中,成年人只要将自己代入,类似的情境和角色将心比心,就很容易理解了。试想一下:

作为妻子的你想买,一件喜欢的衣服,任你软磨硬泡,丈夫说出种种理由,总之就是不答应,一气之下还揍了你一顿。空手回家后,丈夫搂着你道“其实我特别爱你”,你还会信吗?



尹建莉老师讲:“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表达关爱的方式,首先应该是尊重,而不是改造。”

心理学者李雪说:“爱TA,就如TA所是,而非如我所愿。”

这些美好的教育,理念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何其难也。



乖孩子都是 “假孩子”

孩子自然自发的状态总得不到养育者的,接纳和支持性回应,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

近期很热的高分纪录片《剩女》,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答案:

28岁女孩徐敏毕业于,不错的大学,做着体面的电台,主持人工作,却在婚恋方面遭遇了困境。



为了找到结婚对象,她做了种种努力,改换了发型、衣着,设置了“合理”的择偶标准,也经常参加相亲活动,但依然无果。

在心理学专家海蓝,博士的帮助下,徐敏进行了自我探索。

原来,妈妈是徐敏建立亲密关系的,最大障碍。徐敏曾找过好几个男朋友,都被妈妈各种挑剔并,否决了。



为了让妈妈高兴,徐敏一次次任幸福(,任幸福)擦肩而过,悲哀地表示:“我顺从惯了”。





就在前不久,母女俩还因为对一个相亲对象有不同意见,而大吵一架,妈妈摔门就走了。

徐敏回忆,从小到大,妈妈经常为了强迫她,听话转身就走,还不许她哭。

记得两三岁时的一个夏天,徐敏在一件小事上,没顺妈妈的意,妈妈就把小小的她,一个人丢在了大街上。徐敏受到了巨大的惊吓,而类似的事情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密集地发生。





不听话就意味着被妈妈,抛弃——这样的信念深深烙印在,了徐敏心中,使她出于本能的恐惧,成年之后仍然难以违抗,母亲,为自己做主。

亲子关系中,孩子一定会非常敏锐地感知到养育者,的需要和期待,去配合养育者,以便生存下来。

如果一个孩子上幼儿园,了还不能自己吃饭,上小学了还不能自己,写作业,大学毕业了还不能,养活自己,或者像徐敏这样心理上无法从,原生家庭独立出去,那么基本可以肯定,为了满足养育者的把控感、重要感、强大感,孩子主动压抑了,自己的潜能,切断了自己的发展。



确切地说,“无能”的孩子背后一定,有着控制型家长——他们通过剥夺孩子的,自主空间,亲手造就了孩子,的失能和依赖。

面对养育者的控制和改造,孩子的内在不得不分裂,把“不受欢迎”的真实自己隐藏起来,发展出一个,虚假自体察言观色,围着养育者转。

乖孩子都是“假孩子”,他们不被允许拥有真我,也即不被允许真正地活。

这是细思极恐的。



“真实的孩子是最好的礼物”

有时候,接纳真实的孩子真的,很不容易,因为作为平凡人,我们都受制于文化、社会、教育、自身的“旧知”和条条框框。

每跨出一小步,仿佛都需要扒皮抽筋,拿出巨大的诚实和勇气。

可是平凡的父母的确也,能完成非凡的自我超越——当他们真的爱孩子——就像下面这位妈妈:

妈妈从容63岁,女儿若岚29岁。



从容54岁生日那天,女儿给她写了一封信:

“妈妈,今天是你的生日,我想送一份大礼给你。”



读到这里,从容很高兴;但下面的话却让她脑袋“嗡”的一声炸了:

“没有什么比一个真实的孩子是,更好的礼物,所以我要说了,我是同性恋……”





怀着极度的忐忑和紧张,若岚向妈妈宣布“出柜”了。她不知道妈妈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但还是决心在生她养她,的妈妈面前,卸下那背负了,20年的沉重包袱。

刚刚得知这件事,从容难以消化,连续失眠,夜夜回想女儿从小到大的,经历,自责是不是她这个妈妈,哪里做得不好。

等待妈妈“审判”的日子,若岚也觉得时间相当漫长,充满了痛苦。



查阅大量资料后,从容了解到同性恋并不是“病”,而是人类多元的性取向,之一,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未被,社会普遍接受,甚至被标签为“罪恶”。

同性恋者内心几乎都承受着巨大的,煎熬和撕裂,公开性取向,不仅可能被陌生人排斥,也极有可能被,至亲至爱的人抛弃。

一边是“特殊”的女儿,一边是未知的社会压力,年过半百的从容要作何选择,(何选择)?



令人震撼的是,经过一番激烈挣扎,从容决定“冒天下之大不韪”,和女儿站在一起:

“既然她不能改变,我就改变我自己。

你把一个孩子,带到世界上来,就是你的责任,你不接受她,那谁还接受她呢?”



记者陈晓楠问从容:“还是因为你很爱她?”

从容回答:“对。她能够告诉我,其实她也很爱我。她是相信我,相信她妈妈有这个能力,去接受她。”



“出柜”后,若岚第一次将女友带回,了家。从容打心底里接受,了女儿的伴侣:“这个人是跟女儿有很深,的联系的。有人爱我女儿,能够陪伴她一辈子,我就很满意了。”



几个月后,若岚哭着跑回家,告诉妈妈她失恋了。原因是对方的妈妈,坚决不接受同性恋。

从容很心疼,陪伴女儿度过了失去,伴侣的伤痛阶段。第二年,若岚有了新的恋情。

女儿带女友回来吃饭,一家人一起聊天、洗碗、看电视,让从容觉得很幸福。



可不幸的是,这段感情(段感情),两年后亦被对方家长掐灭——对方妈妈癌症晚期,在病床上要求女儿去,和一个男孩结婚。

大多数父母拒绝接受孩子真实,的样子,只爱他们期待中的孩子,对孩子被迫伪装、阉割自己的痛苦视而不见。

从容抱着女儿,不知道怎么安慰她。



为了支持女儿,从容加入了同性恋亲友会,还时常鼓励女儿建立新,的恋爱关系。

虽然经历了两次分手,若岚仍然觉得通过恋爱,她获得了成长,比以前更好。

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觉得被父母催婚是烦恼,但对于若岚来说,被父母催着去找同性伴侣,是莫大的幸福。



同性恋是加在一个孩子身上,的诅咒吗?不是!父母的不接纳才是。

就如每个孩子身上都有着不同于别,的孩子的特质——高矮胖瘦,内向外向,好静好动……众多特质被习见污名,化为缺陷,甚至“跟别人不一样”本身就可以成为罪名。

不被接纳的孩子背负,着诅咒;而被父母接纳,孩子就得到了最大的祝福。

耳边再次回响起那两句话:

“爱TA,就如TA所是,而非如我所愿。”

“真实的孩子是最好的礼物。”



由这不二法门,平凡的你我皆能创造出充满,滋养的关系,体验到源源不绝的爱。你,准备好了吗?


尹建莉父母学堂(微信ID:yinjianlifumuxuetang)由中国最具影响力,家庭教育著作《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尹建莉主持的教育,交流平台。所有的家教问题,这里都有答案!帮助千万家长轻松育儿,从知道到做到!













点个“在看”,收获 


    关注 萨提亚实用心理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