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宣布退休:寒门逆袭的男人,此生最怕这个女人。

 

谈谈俞敏洪。...



从俞敏洪的女性言论,
谈谈他和母亲的关系。


1.屡被群殴的名老男人

这个疫情笼罩的3月,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俞敏,洪,因为一番“看似正能量,不料惹众怒”的言论,再次遭到女性同胞的集体“群殴”。

话说,在一次直播课上,大谈教育心得的俞校长,发出“多生孩子多条路”的呼吁:

“有玩伴特别重要,生两个孩子,成本太高了,其实这是你想象出来的……

 

如果我们父母能心平气和地把孩子,作为普通孩子,用正常父母的引导,把孩子带大,其实成本并不是那么高的。

 

第一个孩子用旧的东西,第二个孩子可以用啊,所以我鼓励大家生孩子。非常可惜我自己,只有两个孩子,我觉得要有,四五个孩子会更好。”


这番话,之所以在肺炎阴云下,引起轩然大波,除了遥遥无期的疫情,已经快把“既要陪娃上网课,还要加班去挣钱”的女人们逼疯。

最重要的原因,是女同胞们觉得,教学和经商时逻辑都极其严谨,的俞敏洪,这段论述(段论述)里明显,存在两个漏洞:

①漠视了女性的生育之苦。生孩子不是搞培训,教室一开,教案一印,煽情一讲,就完了。

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女人怀着死的凶险,挺过九九八十一关的,孕期劫难,才给孩子争取一张来到这个,世界的门票。

但,俞校长这段言论,没有考虑女性的生育风险,而是把女人当作“摁个按钮,孩子就自动出来”的生育机器。

②忽略了穷人的养育之难。

第一个孩子的衣服,第二个孩子可以再穿,但把第一个孩子养大,不意味着第二个孩子,会自动长大。

相比生孩子,更难的,是如何砸钱砸时间,陪孩子健康长大。

而对于生活普遍艰难、父亲普遍缺席的中国家庭,每多生一个孩子,就等于在女人肩上,多加一座山。

其中辛酸和实苦,是“把两个孩子早早,送到国外接受教育”的俞校长,根本无法感同身受的。

昔日小品中,宋丹丹和赵本山,在抖包袱时,说过这么一句台词:

做人难,做女人更难,做名老女人更是难上加难。

这话套在俞敏洪身上,可以这么理解:

做人难,做名人更难,做一个“有前科”的名人更是难上加难。

早在2018年11月18日,俞敏洪在公开演讲中说:“中国女人挑选男人的,标准是要男人会赚钱,至于良心好不好不管,所以中国女性的堕落,导致了国家的堕落。”

此言论一出,在网上引发轩然大波。

舆情的倒逼之下,俞敏洪不仅网上道歉,还专程跑到全国妇联机关,向广大女同胞发布公开,致歉信。



身为集作家、演讲家和教育家于一身(,于一身)的企业家,永不言败(俞敏洪最畅销的一,本书的书名)的俞敏洪,缘何一次次被女性“群殴”,先后数次摔倒在“不尊重女性”的同一条河里?

这或许,要从他和母亲,李八妹的关系谈起。

2.女强男弱的父母关系

1962年出生的俞敏洪,来自江苏江阴农村。

他的母亲李八妹,曾任生产队妇女队长,性格泼辣,强势能干,很有威严。

俞敏洪已去世的父亲,生前是一位木匠,老实巴交,性情温和,但嗜酒如命,还死要面子活受罪。

贫困而粗粝的生活,让李八妹恼怒于丈夫(,于丈夫)的不争气。但养家糊口的责任,又把她逼成远近有名,的悍妇。

她脾气暴躁,极其苛责,经常追着丈夫打。
青年俞敏洪和母亲


俞敏洪也说,他小时候放学,每次回家,走到门口,就会特别紧张,生怕看见父母在打架。

夫妻关系的不睦,还有对丈夫的失望,让李八妹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

不幸的是,她的大儿子4岁时患病夭折。小儿子“老虎”,也就是俞敏洪,就成了李八妹,梦想的继承人。

为了让体弱多病的小儿子,挺过“4岁”关口,李八妹让女儿推迟上学,照顾俞敏洪到4岁。女儿高中毕业后,李八妹又让她去学医,原因是“给弟弟打针方便”。

俞敏洪说,母亲非常疼他,小时候,他一生病,母亲就背着他去医院,还杀鸡给他补身体。

但是,他又特别怕母亲。母亲只要大发雷霆,瞪一眼他,他马上就吓,得扑通一声跪下。哪怕他后来创立了新东方,成为全国知名的人物,也不例外。
女强男弱的父母关系,让俞敏洪对母亲生出敬畏,也对父亲生出怜悯。

在一篇《一堆散乱的砖头》的文章里,俞敏洪用极其细腻的笔触,写了沉默寡言的父亲,把别人家盖房子,不要的砖块碎瓦,一一捡回来,散乱地堆在院子里,直到堆得足够多,用它们盖起了一间房子。

正是这篇文章,让人看出:

尽管,不管文学著作,还是节目访谈,俞敏洪谈得最多的,都是给他生命、爱他似海、逼他苦读、影响他一生的母亲。

 

但内心里,俞敏洪始终留着一间房子,是给他那窝囊,又软弱的父亲的。

 

正是这间房子,让俞敏洪在成长的源头,就对女性始终怀着撕裂,的情感:

 

在极度敬畏和极度恐惧中,不停摇摆;在深情报恩和罪孽深重中,总想逃离。

 

哪怕,贫困童年和如烟往事,过去很多年。

3.

恩重如山的亲情枷锁

身为一个底层女人,李八妹对儿女的教育,当然是有问题的。

但是,生活留给一个底层女人,的活路,并不多。所以,强势和能干,是她的局限,又何尝不是她的铠甲。

在李八妹特别狠心,特别爱中,俞敏洪很快成了村里,的劳动能手,种地插秧开拖拉机,样样拿手。

但成为一个农民,不是李八妹对儿子的期许,也不是时代给,俞敏洪的使命。

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

16岁的劳作小,能手俞敏洪,在母亲李八妹,的东奔西走中,再次回到校园,加入高考大军,实现逆袭之路。

母亲期待俞敏洪,能考上师范,当个先生——对一个农村妇女来说,教师不仅意味着铁饭碗,还意味着尊严和荣光。

只是,连续两年高考后,俞敏洪都落了榜。

他和母亲都不愿就这样被,命运遏住喉咙,所以就决定再赌一把:

第三次参加高考。
1979年的10月,当时的江阴县举办一个,高考补习班,俞敏洪没有资格参加,但他想去。李八妹就硬着头皮去求人,不知她怎么求,爷爷告奶奶的,反正最后人家同意接收,俞敏洪。

从县城回来的那天晚上,已是李八妹去,求人的第三天。天上下着大雷雨,李八妹深一脚浅一脚,地回来,路上摔了四五个跟头,推开家门的一瞬间,整个人都成了泥人。

“那一刻,我就知道……那一刻我就知道,我没有别的选择了。最后我能考上北大,缘起就是那个晚上。”

30多年后,在央视的《朗读者》舞台上,当俞敏洪哽咽地说出,这个故事时,台下一片泪光和掌声。
人们感动于母爱的伟大,和儿子的奋斗。

 

只是,又有多少人明白,这恩重如山的母爱里,藏着多少儿子一生对母亲,回报不尽的亲情债务。

 

而儿子孤注一掷的奋斗里,其实也藏着母亲至今也未必看见的儿子,的愧疚和讨好。

而这,又何尝不是众多底层,母子的真实写照?!

4.

又爱又恨的分裂情感

1980年的高考,俞敏洪以全班第一的成绩,在第三次高考中,考入北京大学。

这在小城轰动一时,受苦受难半辈子的李八妹,终于在梦想照进,现实的喜悦中,迎来了人生,扬眉吐气的时刻。

她杀了两头猪,在家里摆了3天流水席,为金榜题名的儿子饯行。

考上北大的俞敏洪,就如陈可辛的《中国合伙人》所演绎的那样,在人才济济的北大,开始一个寒门贵子备受蹂躏又不愿,服输的大学生活。



因为成名,俞敏洪大学四年里的糗事,成了后来种种忆苦思甜,的佐料。

其实,细想,哪一个从底层中国考上,大学的穷孩子,没有经历过这些不堪回首的,往事呢?

只不过,成名的人,有资本和话语权来把往事,说成段子,而没有成名的人,只能就着咸菜白粥,把苦涩尘封在青春岁月里。

值得一提的是,俞敏洪的恋爱。

俞敏洪大学时得了肺结核,中途治病休学一年。体弱多病加敏感自卑,导致他大学时连,一封情书都不敢写。

青春的骚动,让他看上了,几个喜欢的女孩子,但他不敢表白。因为,他知道,没有人会看上他。

直到1986年,他毕业后留校当老师,迷上当时读大三,的北大德语系校花杨桂青,遭到拒绝,穷追猛打,才终于把这场师生恋,修成正果。
因为,对母亲又爱又怕的感情,深入骨髓。所以,俞敏洪对漂亮优秀的妻子,也怀着同样的情愫。

 

不同的是,为了摆脱父亲窝囊的命运,他在这种分裂又,讨好的情感里,依靠自我奋斗,借势时代大手,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的培训王国。

 

5.

出息孝子的可贵可恨

婚姻最大的悲剧,不是爱情的消亡,而是比较的开始。

结婚后,看着身边的很多人,要么当官,要么发财,要么出国留学,杨桂青也忍不住,抱怨俞敏洪:“如果你不走出国门,就永远别进家门。”

在妻子嫌恶和生计压力中,俞敏洪开始考托福。

正是在不断考试,不断碰壁中,他发现了英语培训,这个潜力巨大的商机,并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俞式教学”。

由于他违规办学,导致北大对他的处分。一气之下,他辞职走人,自立门户。

偶然与必然之中,一个巨无霸教育集团,就此挖下根基,盖好第一间房子。



新东方的奠基发展中,始终都有俞敏洪母亲,李八妹的影子。

1993年,辞职的俞敏洪创办,北京新东方学校,营业执照都是母亲李八妹从教育局,领回来的。

底层摸爬滚打的经历,让李八妹懂得,很多时候,非常手段比书生意气好用。

她帮儿子去处理和工商、警察的关系,去谈场地省租金,去指导工人施工布场,事无巨细,都要操心,堪比垂帘听政的皇太后。

有个广为流传的段子是,俞敏洪邀请老同学王强、徐小平加入新东方后,有回仨人正在吃饭,却听见李八妹在骂俞敏洪。

王强和徐小平(徐小平)怂恿俞敏,洪不要当妈宝男,不要一味愚孝,要用冲突去纠正,老太太思想里的封建残余。

俞敏洪鼓足勇气站起来,打开门,却扑通一声跪在母亲跟前。
俞敏洪和老年母亲


在母亲面前,身家百亿的俞敏洪,始终是个孝顺的儿子。

 

这是他一路奋斗、出人头地、荣誉等身的动力,也是他辗转难眠、纠结撕裂、备受争议的桎梏。

这朴素感人但,也需审视的情感,在利益冲突中,影响了他商业,帝国的分分合合,也为他今日,遭受的言论争议,埋下伏笔:

成就一个人的,是他身上最可贵的部分。而讨伐一个人的,往往也是这部分。

6.

一代男人的集体缩影

 

这个疫情不散的春日,第二次遭遇女性“群殴”的一周后,3月25日,58岁的俞敏洪,宣布即将退休。

他说,自己对做企业已经失去,了热望,未来的新东方,应该属于年轻一代。

退休后的日子里,他要做自己,去尝试好玩的事情,读书,旅游,分享。
也好。

为了业绩和公司、成功和荣耀、母爱和恩情,奋斗了大半生的俞敏洪,是时候在后半生的跑道上,做个真实的自己。

而我们,不管喜不喜欢他,了解不了解新东方,都会从他这一路,悲喜交加的征程里,看见一个穷孩子的突围,和一段母子关系的实相。

把亲人看得太重,是穷孩子都有的病。

 

这是一种扎根血脉的病,它的症结在于,因为特别穷过,所以特别感恩。

 

和母亲的关系,是一个男人所有关系,的源头。

 

哪怕富可敌国,他始终都带着,那个给他生命的女人,留下的痕迹,在和人生搏斗。

这是一代中国男人的宿命。

值得欣慰的是,不管命运把他们送入云霄,还是摔落低谷,对自我的渴求,终会让他们从母体的,枷锁中挣脱,在和解中用余生拥抱温柔。

我是娜姐。周二名人故事,愿您喜欢。

期待您点个“在看”,并把今天这篇文章,转发给更多人看。
——结束,是另一种开始——
有一种隔屏深爱
叫星标闲时花开
上一篇:

香港女记者被“打脸”:没有一个人,靠做空自己的祖国而成功。

推荐篇:

张艺谋和巩俐:我失去你,在倔强如驴的年纪。

闲时花开(ID:xsha369):作者刘娜,80后老女孩,心理咨询师,情感专栏作者,原创爆文写手,能写亲情爱情故事,会写亲子教育热点,被读者称为“能文艺也理性的女中年,敢柔情也死磕的傻大妞”。

图片来自网络。

你点的“在看”,娜姐都喜


    关注 闲时花开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