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景观理念及规划全解读

 

农业景观,作为世界上最为广袤的景观,是指在农业区域内,由各种要素构成的、能够成为人们审美对象的、农业外在特征和内在特性的总和。...



一、根植田野的中国梦

        农业景观是人地相互作用的直接界面,既具有一般景观的基本特征,又突出表现为人类和自然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熟知的彩色稻田艺术“中国梦(字)+中国地图(图),就寓意着全国农民和农业人,将中国梦根植在希望的田野上。
农业景观概念

农业景观,作为世界上最为广袤的景观,是指在农业区域内,由各种要素构成的、能够成为人们审美对象的、农业外在特征和内在特性的总和。由于具有客观地外显形式,可为人感知和理解,从而达到情感愉悦的审美效应。

农业景观是由其农业区域的自然生命(农作物)景观、农业生产、生活场景等多种元素综合构成,其景观所反映的不是各构成要素的独立效果,而是相关元素组成的复合效应

农业景观背景关于农业景观的发展可概括为四个阶段,即农业前景观、原始农业景观、传统农业景观和现代农业景观。从根本上说,原始农业是一个自给自足、自我维持的内稳定系统,人们还未意识到农业合理土地利用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景观转变的过程,巨大的人口压力,有着大量人工辅助,人类活动过程和自然生态过程交织一起。最近几十年,集约化经营方式导致传统农业景观中生物栖息多样性降低和自然景观的破碎,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方式的变化,最直接反映为农业景观的美学和生态效应遭受损害

化肥、农药、除草剂及现代农业工程设施的使用,使得土地生产率提高,农业景观异质性,土地利用走向多样化,同时土壤流失、有机质减少、土地板结及盐碱化对农业景观变化产生影响。农村各产业蓬勃发展,在有限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下,行业间竞争物质、能量、信息等各景观要素,不断改变区域内农业景观格局,农业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对农业景观资源进行合理规划、设计,促进农业作用的合理利用和发展,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农业景观功能

主要有生物产出、经济发展、生态平衡和社会持续四大功能。

经济产出是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主导功能,要求整个农业景观具有较高的生产率及容纳更大物质和能量流动的结构,因而需要在自然景观基础上有机融入人工调控生态因子生态平衡功能,要求农业景观具备较好稳定性、较高物质、能量利用效率、较少的废弃物和多余能量牌坊,对人类环境具正面生态功效。社会持续功能要求农业景观综合考虑社会习惯、人口就业、景观美学和户外教育等。

因此,理想的农业景观不仅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同时应维持环境的持续稳定,它的具体目标可以归纳为生态优美、经济活力、社会期望三个方面,主要表现为:农民有适当经济收入;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最小的环境负效冲击;较小的非农产品投入;人类对食物和其它产出需求的满足;理想的农村社会环境。



二、规划原则
        农业景观规划和以往的单目标规划设计本质不同,主要体现在把景观作为“资源”,并从整体上进行对待,将人类的需求和景观自然特性、过程相联系,主要关注宏观尺度上的资源配置。那么进行农业景观规划,应遵循哪些原则呢?
景观异质性原

普通农业景观往往高度人工化,自身稳定性相当薄弱,很难持续稳定完成农业系统各功能,因而农业景观生态规划必须要求增加农业系统中物种、生态系统和景观等层次多样性及空间异质性。

异质性高的景观格局虽可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及持续性,但景观格局过度复杂会大大降低人工管理效率,因而农业景观生态规划追求的是适度空间复杂性,经济产出和生态稳定性最优,在稳定和生产力之间取得平衡。继承自然原则

如何合理继承原生自然景观,维持并修复景观整体生态功能是农业景观规划的重点。在规划实践中以环境持续性为基础,用保护、继承自然景观的方式建造稳定优质持续的生态系统,有利于维持系统内稳定,强化农业景观生态功能。



关键点调控原则

农业土地利用过程中大多数土地对农业生产具有限制性环境因子,若能合理分析这些关键生态要素,选择合格的空间格局,建设人工景观以制约不利生态因子,创造并放大有利生态因子,起到防范控制灾害、增加基质产出、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因地制宜原则

农业景观生态规划必然要落实到具体区域,因此必须因地制宜考虑景观格局,以便更好实现农业景观各功能。生态农业模式建设实践表明随着气候温湿、流域地形、经济发展、人口密度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变化,农业景观格局呈现规律性变化。


社会满意原则

人类是整个农业系统的主导成分,其能动性调动和负面影响控制是景观规划得到顺利实施的关键,因而景观是否得到当地人群满意,审美、生物多样性等综合景观生态功能和社会教育意义等都是规划中必须考虑到的。

理想的农业景观规划应体现出农村景观资源提供农业总体生产力、保护和维持生态环境平衡及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观光资源这三个层次的功能。



三、规划要点
        从前文论述的农业景观规划原则中,我们可以总结出理想的农业景观规划应设计出既有经济价值,又具有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的景观空间格局。即景观空间格局优化设计应以景观生态价值得以维持、经济价值得到增值、美学价值得到提升为目标。


农业景观规划基本步骤

规划设计包括水平生态过程与垂直生态过程两个阶段,前者是景观整体优化,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从单元土地生态性质入手,分单元实现景观利用的最优化作用。

1)景观分类

如果将景观单元看成土地单元并视土地为特殊的生态系统,其实质是提供一个对资源利用和保护有意义的土地单元,每一个单元根据其生态一致性作为景观的分类进行制图。



2)景观功能规划

不同的土地单元有不同的生态系统功能,即生物生产、环境服务和文化支持三大功能。以生态土地分类单元为基础,并作为农业规模经营的“适度规模”依据,有助于强化和完善景观生态系统的功能,借此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3)景观格局配置

根据景观规划设计原则,应当对景观功能单元进行调整和重新构建,包括调整原有景观格局,引入新的景观成分(如生态缓冲区)等,建立起可持续农业景观生态格局。

农业景观规划具体措施

我国长时间高度利用土地,农业景观中自然植物斑块寥寥无几,人地矛盾突出。景观规划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保证人口承载力又维护生存环境

生态保护必须结合经济开发来进行,通过人类生产活动有目的地进行生态建设,如土壤培肥、防护林营造、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等。


从空间布局来看,这类地区景观规划应遵循以下四点措施:

1)建立高效人工生态系统,实现土地集约经营,保护集中的农田斑块;

2)控制建筑斑块的盲目扩张,建设起具有宜人景观的人居环境;

3)重建植被斑块,因地制宜地增加绿色廊道和分散的自然斑块,恢复景观生态功能。

4)在工程建设区节约工程用地,重塑环境优美、与自然系统相和谐的景观。

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实质就是在空间上合理安排格局以实现整体景观的持续利用。在宏观上设计出合理的景观格局,在微观上创造出合适的生态条件,才能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农业的持续发展。

农业同其他行业不同之处在于农业生产极大程度依赖于土地的自然属性,而景观规划设计充分强调景观的自然属性,其本质都是对资源进行空间配置



经过前文的介绍,相信有些人认为农业景观只存在乡村,其实城市同样可以营造出农业景观。下面就通过案例比较感受乡村农业景观和城市农业景观的不同魅力吧。

四、乡村VS城市
        农业生产不仅存在乡村中,也是城市基础措施的重要组成之一,而现代城市普遍存在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问题,被称为“食物的荒漠”,但实际上,城市具有进行农业生产的巨大潜力,景观可以作为一种有效途径重新引入农业生产中。当乡村农业景观遇到城市农业景观,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乡村农业景观

1、概念

乡村农业景观是在满足人类基本需求情况下,根据当地自然条件,进行少量人为装饰后所形成的具有当地地域特色的农业景观

2、形式

除了纯自然属性的农业景观外,人为加工后的农业景观主要分为三大构成,两大形态。即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静态景观和动态景观


什么是纯自然式农业景观?

景观形成是建立在保持当地自然地形地貌的基础上,利用当地特殊的自然资源。例如传统畜牧业和休闲农业的组合,基本保持纯自然的景观属性。具体表现为游步道的植入,民居建筑艺术的融入等。



城市农业景观

1、发展背景

加速的城市化进程,导致人口膨胀、市区用地紧张、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城市的郊区化趋势侵占了周边大量农田、绿地、森林等自然资源,整个自然生态系统脆弱。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到农业的生态功能,不仅需要农业生产食物,同时需要农业在城市、生态、文化等多方面发挥作用。


城市农业景观就是在这大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是平衡人和自然关系、提高未来生存质量的有效途径,还可以起到延续地方文脉,保护物种多样性,增加城市生态资产,促进城市生态健康发展的作用。2、概念

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将城市农业定义为生产、加工、销售食品和燃料的特定产业,主要应对消费者在城镇、城市或大都市的日常需求,一般分散在整个城市或城郊的陆地和水系之上,应用集约型生产方法,使用和重复使用自然资源、城市废弃物生产多种农作物和牲畜。

3、建造方式

1)居住区内土地开发和利用;

2)利用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农田景观,兼具休闲、观光、教育等多重功能。4、案例应用

都市农业——2012年ASLA专业类通用设计荣誉奖

这里濒临金融区,周围繁华喧闹,但是花园成功营造出一派生机盎然的绿地空间,仅有0.43英亩的花园却弥补了2010年拆掉的拉菲特大厦的空缺。设计经过层层推进,演变成一个使用可持续性材料,具有儿童教育意义的都市农业园区。不仅布置了超过200种果蔬以及鲜花,提供大量休息座位,同时还鼓励公众使用这片空间。



可持续花园地面超过70%的面积是可渗水砾石、草坪、地面,配合高效率的灌溉系统,利用再生木材,密集的植物种植让花园的生产力大幅提升。作为一个教育圣地,人们在公共空间参与学习、种植、栽培,了解粮食系统和体验季节的变迁。这个都市景观花园增强城市体验,建立起景观、食品、环境三者之间的联系,让我们认识到城市农业景观的必要性。





随着农业景观的发展,”垂直农场“新型形式应运而生,作为科学家为了研究农业发展面临的人口压力和资源匮乏等问题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呢?五、垂直农业
       垂直农业也称为垂直农耕,是科学家为了研究未来农业发展面临的人口压力及资源匮乏问题所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主要人物在于解决资源与空间的充分利用,在于单位面积产量的最大化发挥,是一种农业耕作方式。


“垂直农业”,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迪克逊·德斯帕米尔提出的,他希望在由玻璃和钢筋组成的光线充足建筑物中,种植出本地食物,在建筑物内,所有的水都被循环利用,植物不使用堆肥,甲烷被收集起来成为热量等。“垂直农业”,是一种获取食物、处理废弃物的全新概念提出背景

伴随地球资源被人类不断消耗,可利用耕地面积越来越少,目前全球可耕地已被使用80%,而且人口增长以每年2%的速度递增,近代农业文明的发展对自然造成严重破坏。居住在地球上的人类将会面临食物危机和环境污染等,据估计到2025年,人居人口将达到80亿人,而且城市人口占据80%。

为了寻求农业发展突破口,必须对现有农业进行改革,总结技术和经验,于是“垂直农业”成为人们探索新思路的方式。

价值体现

“垂直农业”所构建出的垂直农场大大提高传统设施利用率,可以让温室大棚的能源投入得到效率最大化发挥,每亩产出蔬菜的单位投入能源数倍减少,在当前石油资源紧缺的时代意义非凡。

当然,”垂直农业“不仅在构建农场上发挥作用,对于没有土壤的城市空间也可利用该技术建设微型高效的垂直种植系统,甚至在狭小室内空间或地下室仓库都可以构建,以人工光源进行室内菜园花园建设,而且在室内栽培时无需担心病虫害,就可以达到免农药无公害的需求。



对于经济发展的具体价值体现有四点:

1、改善环境并提供食物

在垂直农场中,可以建立池塘养殖各种鱼类,利用小围养殖家禽;利用无土方法种植各种植物,将植物悬置在水中或其他溶液中;利用太阳光线产生能量和发电,昼夜不停让植物生长条件达到最优化的目的。

2、不产生任何垃圾

这里没有未经处理的废物,动物不会因此污染和传播疾病,天气灾害远比郊区少,农作物受到危害也较少。这样的摩天大楼,不仅提供粮食,且供应能源,创造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3、可实现性

建造“垂直农场”价值匪浅,一座简单小型的“垂直农场”大约需要2亿美元,但伴随农业用地越来越少,“垂直农场”会受到日本、冰岛、迪拜等国家的推崇。
4、缓解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垂直农场”有助于抑制全球变暖,只有当相当一部分的耕地重新成为树林,人类才能维持气候稳定,假设垂直农场取代传统农业,那么很多因人为耕作或放牧而遭受破坏的地区,生态环境会逐渐恢复,在温带和热带,多年生树林的恢复,会消耗空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扭转目前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经典案例1、比利时“蜻蜓垂直农场“

比利时建筑设计师文森特-卡尔博特根据蜻蜓的双翼设计了一种所谓的“蜻蜓垂直农场”。这种设计方案或许可以解决纽约罗斯福岛食品长途运输的问题。在这栋132层的巨型建筑中,包括了28个不同的农业生产领域,可以供应水果、蔬菜、肉类、牛奶和鱼类等各种农副产品。这栋建筑还包含有多个实验区、办公区和居住区等生活空间。



2、荷兰鹿特丹“城市仙人掌”
居住在公寓楼里的人们或许都有这样的想法,在自己的阳台上也能够拥有郁郁葱葱的大花园。现在,建筑设计师提出的“城市仙人掌”方案或许能够满足他们的愿望。在“城市仙人掌”方案中,建筑物的外观极为奇特。设计师为每一位住户增加了一个向外伸出的绿色户外空间,为毫无生气的建筑增添了大自然的元素。居住在这种住宅里的城市居民可以有机会在自己家中尝试种植一些自己喜爱的作物。



3、“生态豆荚”

在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美国波士顿许多正在建造的工程都处于停工状态。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继续建设,它们都成了一个个只有框架结构的烂尾楼。波士顿豪勒-尤恩建筑事务所认为这些烂尾楼其实都是可以利用的,因此他们提出了在这些烂尾楼上安装一个个“生态豆荚”的利用方案。这种所谓的“生态豆荚”其实就是一个个“藻类舱”,其中可以用来生产生物燃料。而机械臂可以旋转这些“生态豆荚”,以保证每一个“生态豆荚”都能够接收到同等的光照。



结语

虽然”垂直农业“具备生态和经济双重效应,但成为现实的道路依旧存在挑战,最大的两个障碍即资金和政府支持。据相关专家表明,在获得足够的投资后,首个垂直农场将在15年内启动运行,甚至可以盈利。而政府的支持显然有利于垂直农业的持续发展。
注:文章由岭南论坛整理,转载请注明

岭南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工程管理中心

主        编:秦国权

副  主  编:汪华清 王欣国

执行编辑:姚诗菡  毕   爽


    关注 岭南论坛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