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湿气重的人都有这些症状!

 

春季雾露雨湿,身上总觉得粘粘的,连带着人都觉得不精神,睡不醒,身体沉,挣脱不得又烦闷......基本可以确定...

春季雾露雨湿,
身上总觉得粘粘的,
连带着人都觉得不精神,
睡不醒,身体沉,挣脱不得又烦闷......
基本可以确定这是“湿人”本尊!
人们常说:湿气不除,百病丛生!
湿邪伤人隐蔽,
最初不显症状,
但渗透力强,
可逐渐使人五脏失调,
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湿的来源有两种:

■ 一个是自然界的湿邪(外湿)。外感湿邪,或因气候潮湿,或感受雾露之邪,致令头重、胸闷、腰酸、肢倦、关节疼痛等。

■ 一个是身体内的湿邪(内湿)。

现代人熬夜、饮酒、爱吃油腻食物等等,习惯皆损伤脾胃,脾主运化,脾的负担加重,水湿不能完全运化,就堆积在体内。少动多坐,使得湿邪积聚更多,日久诸病由此而生。

体内湿气知多少
一套自测题,测测体内“湿”的程度:

以下情况,符合的记1分,不符合的记0分。
1、经常感觉乏力、嗜睡;
2、总觉得头晕或浑身酸痛;
3、胃口不好,吃一点东西就,觉得胃里胀胀的;
4、早晨起来眼皮肿肿的,眼袋重;
5、饮食和作息没变,体重却明显增加;
6、小腿水肿;
7、舌苔厚腻,舌边常有齿痕;
8、总感觉脸上油腻不舒服;
9、大便不成形,容易粘马桶。
10、手上起小水泡,出现汗疱疹。

总分为1~4分的,说明体内有湿气;5分以上,说明体内湿气较重,得采取行动了。



中医讲“甘助湿”,所以身体里已经有一些,湿毒或痰湿之毒存在的人群,除了甜食,还应该尽量避免摄入含糖量较高的瓜、果、薯、蜜,如常见的热带水果芒果、菠萝、榴莲等含糖量都很高。

淀粉多的食物也易生湿,这是因为甘入脾,健脾的同时如果不注意,控制摄入量,就容易生湿。
中医讲“寒凉伤脾”,伤脾后,脾的运化功能减弱,也容易促进湿气生成。

虽然天气转暖了,冷饮雪糕还是得少吃,以免损伤阳气,导致脾胃虚寒,从而加重湿气。

此外,凉拌生吃蔬菜也会生湿。退休族吃蔬菜时,最好做熟再吃。


煎炸、烧烤食物虽然好吃,但比较油腻、不好消化,吃多了容易,加重脾胃的负担、促进湿热之邪的生成。
辣椒本是祛湿“高手”,中医认为辣椒能散寒除湿。但是,吃过多辛辣食物生内热,而热邪常和湿邪一起“狼狈为奸”,人就容易生病。

吃辣指南:

①吃辣首选红辣椒,有一定祛湿效果,红色辣椒还对心脏有益。

②怕上火,加点料。做辣菜时,可以搭配些泻热润燥、性凉滋阴的食物,蔬菜如苦瓜、丝瓜、黄瓜等,肉类如鸭肉、鲫鱼、虾等。

③适可而止,不要贪吃。有痔疮、甲亢、眼病患者,哺乳期产妇,肠胃不适或患有胃溃疡、食道炎等消化道,疾病患者慎食。
凉茶被大多人,认为是健康茶饮。但多数凉茶性凉,经常喝容易导致脾胃虚寒,从而加重湿气。特别是喝凉茶后,如果出现没胃口、拉肚子等不适时,往往意味着脾胃受损,应马上停止饮用。

即便是一些祛湿凉茶,如薏仁祛湿茶、五花祛湿茶,天天喝也会损伤脾胃,湿气越祛越重。


偏瘦型的人补脾要,滋养气血,脾是后天之本,生化气血,需要增加营养,补脾阴,充盈气血。

日常可适当吃些山药、百合、桂圆、大枣等食物。
偏胖型的人补脾要,利湿健脾,可食用含糖分,少的补脾食物,比如,薏仁、茯苓等。需要注意的是,薏仁要祛湿健脾的时候一定是熬水喝。




清底茶



材料:山药10克,薏苡仁10克,茯苓5克,白术5克,莲子10克,白扁豆10克。

烹制方法:所有材料放入砂锅内,加入1500毫升清水煮开,小火煎煮15分钟,关火焖至温度适口即可。

喝法:每周3次,连饮3天,连用3周。

温馨提示:孕妇慎用。



茯苓双豆祛湿汤



材料:茯苓30克、赤小豆30克、炒扁豆20克、陈皮5克、生姜2片、瘦肉300克(2~3人分量)。

烹制方法:将茯苓、陈皮洗净,生姜切片备用,赤小豆、扁豆用清水洗净,浸泡数小时;瘦肉洗净切大块。将所有原料放入大炖盅内,加适量清水,加盖后隔水炖2小时,即可调味食用。



紫苏叶粳米粥



烹制方法:将紫苏叶15克与粳米100克,煮稀粥。

作用:有健胃祛湿的作用,出现食欲不佳、消化不良、便秘、咳喘痰多、胸闷时,可以多吃一些。
▼揉、拍两个“窝”①肘窝:肘窝外侧的曲池穴是,人体关键“排污口”,刺激曲池穴能消肿止痛、调和气血,对于热病、湿疹等都有一定疗效。
②腘窝:腘窝中心的委中穴是膀胱经的湿热水气堆积之地,拍打此处对于缓解,热病有一定作用。
方法:每周或隔周在肘窝、腘窝处连续拍打5~10分钟。

掐揉三个穴①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外膝眼下三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处。
②承山穴:小腿后面正中,当伸直小腿和足跟上,提时小腿腹肌肉的凹陷处。
③丰隆穴:小腿外侧膝眼和,外踝连线的中点,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胫骨前缘外侧1.5寸(中指、食指并拢的两指宽)。
方法:每天坚持掐揉以下三个穴,至少各10分钟。

以上穴位按揉时,有明显的酸胀感,坚持按揉一段时间后酸,胀感减轻,可帮助祛湿,消除下肢水肿。
健康管理专家认为:天气转暖,从事适度的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力,还可以助消化、促进气血流通,进而防止内生湿邪的产生。

同时,运动时身体微微汗出,还能带走体内多余的水分,让身体感觉更加轻盈。专家发现,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晚间相对,凉爽时进行,以散步、快走、慢跑、五禽戏、太极拳等运动方式为宜。
泡脚的好处多,如果在水里加点料,还能轻松赶走湿气。
①加花椒

把鲜花椒放入布袋中,用绳子系紧,放入热水盆中;泡脚时,以微微出汗为度,15~20分钟即可。

注:花椒包可反复利用,用一个星期左右再换,新的就可以了。

②生姜

泡脚时,加几块拍扁的生姜进去。

③干橘皮

泡脚时加些干橘皮,有助于祛湿。
往期精彩回顾
◆小豆子穿花衣,常吃它补肾气!
注意!新规发布,坐地铁不得再做这7件事!


点下方“阅读原文”,即可注册加入东犁退休,俱乐部,享受会员福利!


    关注 退休俱乐部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