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快手上看武汉开城,我看到了这座城市鲜为人知的秘密

 

在过去76天里,武汉人也从未放弃过希望。...

4月8日凌晨,月球飞跃了足足4万公里,让自己接近到离母星地球,最近的距离。

东半球的上空出现了一个,超级大月亮。圆润银白,冷辉四射。

这天零点,武汉长达76天的,封城令正式解除,75个离汉卡口统一撤去,在这里排队的人抬头,就能看见今年最大的满月。

有人说,这是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意思。

天河机场高速的收费站处,在城门打开的一瞬间,一排排汽车自发长按喇叭,鸣笛通过。

第一个开车出城的人说,他提前8个小时就来蹲点。

这条路上,已经太久没有这样,的正常景象了。

在过去的76天里,这座城市从未受到,如此重创,也从未令这么多人,揪心与牵挂。

这里生活着的九百万人,付出了巨大的忍耐与牺牲,终于盼到了渐亮的曙光。

伴随着江汉关零点钟声,的响起,无数人涌入快手直播间,记录并见证着解封第一天,的武汉。

那些看似再普通不过的,生活场景,背后往往隐藏着这座城市,一些不为外人所知的感情。
01
8日早上七点,央视在快手上直播,了一顿久违的早饭。

一位叫杨雪的姑娘,在一家早餐店买,了一碗热干面。

对着镜头,她语调略微带着点颤抖:

已经两个多月没有吃到现烫的,冒着热气的热干面了。

早餐店不能堂食,杨雪端着纸饭盒装,的热干面站在街边,只是抓紧扒两口,再赶紧把口罩戴上。
尽管街上几乎没人,安静得很,大部分时间她也,还是不敢摘下口罩。

武汉人(武汉人)的,早餐原本是走着吃的,要是平时,武汉人(武汉人)早就端着,碗面三五成群的,蹲在路边一边吞咽,一边扯开嗓子侃大山了。

在这里,吃早饭有一个独特的称呼:

过早。

香港食神菜澜说过,武汉是早餐之都。

池莉在小说《热也好冷也好活着就好》中也盘点过武汉的早餐,看得我直流口水:

老通城的豆皮,一品香的一品大包,蔡林记的热干面,谈炎记的水饺,田恒启的糊汤米粉,厚生里的什锦豆腐脑,老谦记的牛肉枯炒豆丝,民生食堂的小小汤圆,五芳斋的麻蓉汤圆,同兴里的油香,顺香居的重油烧梅,民众甜食的汰汁酒,福庆和的牛肉米粉……

热干面并不是武汉早餐唯一,的专利,它之所成为,武汉早餐的象征,主要在于它做着快,吃着也快,走着都能吃。没有汤汤水水,吃起来也爽利。

这种吃法,特别符合这座城市的,码头文化。

武汉是九省通衢之地,古时集散商货的最,重要码头。那时候要是有包邮区,肯定是这里。

千百年来,工人卸货装货,吃个早餐,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吃饱,才有力气干活。基于此,形成了武汉的过早文化。

这点类似于天津,只是天津早餐多以,白面食(白面食)果腹,但武汉人(武汉人)对生活悠哉的,性格赋予了早餐生命。

电影《万箭穿心》里,就有个镜头:工人们骑自行车上班,碰到红灯就端起车筐,里的热干面,赶忙吃上两口。灯变绿了,再把面收到车筐里,骑车继续走。


到了现代,热干面进一步登堂入室,上了公交和地铁。成了一种不,讨人喜欢的习惯。

光2013年3月到7月,武汉就有过九起市民在,公共交通上吃饭,继而引发的冲突事件:

3月28日,一女乘客乘坐地铁时,看见一女青年在,吃热干面不听劝阻, 想拍照发微博被察觉,女青年将热干面砸,在了她头上。

5 月 12 日,一对情侣在武汉地铁上制止一乘客进食时引发矛盾

......

武汉政府不得不出台规定,明文禁止在公共交通上,用餐。拒不改正的,将处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而在今天,武汉人(武汉人)这种吃货闯,九州的心,竟然让人有些怀念。

这天的快手直播里,一个叫“一崔哥”的主播说,他在武汉开车出门,被后边的车滴了一下,差点掉出眼泪。

对武汉市民来说,之前烦得要命的堵车、噪音、公交车上吃面,在此时,都巴不得能多发生一些吧。

这些往日记忆里,的琐碎与油腻,此时象征的是,一座城市生活的复苏。

一个叫雷靖的主播,在直播中走在没多少人,的汉正街上。他说:

我等着大家都端着热干面,回到路边蹲着吃的那一天 。
02
雷靖镜头里的汉正街,只有少数的店铺开业。

对比旺季时,20万的日均客流量,这里街头三三两两的人,实在是有些冷清。

汉正街是武汉最热闹,的步行街。由78条街巷组成,经营着6万多种商品,有一万三千多家,个体经营户。它也是《万箭穿心》的背景,和拍摄的主要取景地。
年前快手用户短视频里拍的汉正街

鲜为人知的是,这里曾出现(曾出现),过武汉乃至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的市场经济种子。

1979年9月,在个体经营还会被,打成投机倒把的背景下,武汉市政府决定悄悄恢复汉正街这条历史,上的老商业街。

103个人在汉正街上摆摊,做起了生意。他们中,有一个人叫郑举选。

郑举选因幼年时生过天花,左眼失明,右眼只剩微弱视力,农活是干不了了,他只好想各种门道经商。

1978年,他因倒卖像章被抓了起来,以投机倒把罪进去,蹲了一年。

受审时,无论怎么问他从,哪里进的货,卖给了谁,他都死咬着不说。出来后,他就有了一个绰号:

盲侠。

因为有这场经历,在1979年汉正街恢复后他,还十分犹豫,但考虑到家里三个孩子,要吃饭,他只好硬着头皮,靠着15块本钱摆起了,小百货摊。

可能是考虑到像郑举选(郑举选)一样,犹豫的人还有很多,政府干脆给这103家个体户,发了营业执照,以鼓励更多人来做生意。

这些执照,比“中国第一个个体工商户”,温州女人章华妹,足足早了一年多。

倒霉就倒霉在,这103个人,没一个人好好地留着,那张执照(张执照)。当投机倒把这个名词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中国第一的名头只好被章华,妹抢了去。

在当时,盲侠的名声流传在外,就像一场无形的营销,给郑举选带来了不少生意。5年间,他就做到了汉正街的首富。

还创下了两个第一:销售额连年第一,纳税连年第一。

2018年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郑举选成功入选100名“改革先锋”,也是湖北省选送的唯一,一名候选人。

现在的汉正街,就竖着一尊以他,为原型的铜像。

这座铜像,和汉正街一起见证了这座,城市商业意识、生存本能的觉醒。

也在多年的变迁与风雨中,体现着武汉人(武汉人)不服,周的生命力。
03


下午,我在快手上看到了一个,光头在直播,他是武汉18号酒馆,的老板,名叫王帆。

他在直播上说,前两天和要离开武汉的朋友,一起去跳了东湖。

朋友的眼镜和假牙,永远地留在了湖里。

武汉是一座景色迷人的,千湖之城,东湖就是其中的代表。

跳东湖,对武汉人(武汉人,)来说有特别的意义。

每年8月,武汉的东湖边都会,迎来一群不管不顾的年轻人,以各种方式纵身一跃,跳进湖里。



这场延续十年的跳,东湖活动,就是王帆一直在操办的。

2010年,深圳华侨城集团在武汉东湖风景区周边拿下了,一大片土地,规划建造两座大型主题,乐园,还有高档楼盘和度假酒店。而这些规划,需要填掉一部分湖区。

为了表示抗议,武汉一些年轻人联合起来,提出了举办一场骑自行车,跳湖的活动,他们提出口号:

东湖,是属于每个人的。

尽管最后东湖没有逃掉,被埋的命运,但这项活动一直延续,了下来。

如果不出意外,今年8月,这场活动,就举办到了第十届。王帆甚至还为这个活动设计,了一款啤酒。

年轻人十年接力跳东湖,的背后,是武汉激情躁动的一面。

武汉还有个称号:朋克之城。

这个称号源自一支,1996年成立的乐队:生命之饼。

他们是武汉,第一支朋克乐队,也是武汉名气最大,的乐队之一。

2014年,导演王水泊拍了一支讲武汉朋克的纪录片,片名叫做《绝不松开我的拳头》。

这句话,就是出自生命之饼,最经典的那句歌词:

我不会洒了我手中的酒,更不会松开我的拳头
04
音乐,一直是武汉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

晚上8点,一位武汉高中生在,快手的直播间,用钢琴和吉他弹,了10首歌。



第一曲,是迈克尔·杰克逊的《Heal the world》和《We are the world》串烧。

这两首歌,象征着人类在困难中自助和,彼此相助的精神。

而武汉,一直就是这样一座,英雄的城市。

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武汉的几十位,年轻人聚在一起,成立了一支合唱团。

他们的目的是:

到海外进行义演,为中国的抗战事业,募集资金。

他们一路从广州、香港边走边演,最终到达新加坡,和马来西亚。

前来买票观看的华侨之多,剧场不得不把原本的椅子换成,小一号的,以容纳更多的人。

他们在演出话剧时,一位富商直接将一张五百元的纸币,扔上舞台。

一呼百应,大家纷纷往舞台上扔钱,这场话剧最终,募捐高达16000元,创下了单场募捐最高纪录。

还有一些时候,有贵妇直接摘下自己的金手镯(,金手镯)、戒指、耳环、项链,现场拍卖,把钱捐给合唱团。

甚至,有不少在南洋务工的苦力,和橡胶工人,宁可少吃一顿饭,也要捐钱出来。

武汉合唱团,经常用一首团长夏之秋,亲自作曲的《歌八百壮士》压轴:

中国不会亡 中国不会亡

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

中国不会亡 中国不会亡 

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

四方 四方 四方都是炮火

四方 四方 四方都是豺狼

宁愿死 不退让

宁愿死 不投降

我们的国旗在重围中飘荡……

最终,他们筹得了1150万元。而这些钱,够买当时空军的主力战斗机美制霍克,3型飞机96架。

抗战结束后,他们把音乐留在,了这片土地上。

团长夏之秋在武汉,担任了一所音乐学校的副校长,这所学校就是,今天的武汉音乐学院。

在今年的这场疫情中,武汉音乐学院的38名,师生和校友,一起创作了一首歌,《明天依然最美》,写给前线的医生和护士:

忽然之间 天空被笼罩一层灰

你原本幸福的脸变得疲惫

无情的病毒就像魔鬼

将平淡的生活摧毁

可是倔强的你从不低头

知难而上勇敢的面对

纵然有眼泪 眼前漆黑

信念把黑暗全部击碎

......
05
这天的武汉,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场直播,发生在光谷。

一位叫“武汉老师傅”的主播,直播走在光谷步行街上。寥寥无几的行人,没开几家的商铺,让老师傅直接泪奔,他说这里曾是他和女友,拍拖常来的地方。

曾经,这里的地铁站,常年排在武汉,地铁客流量榜首。

光谷,是武汉东湖开发区的另一个,名字。

2001年,在华中理工大学也就是,今天的华科,光电子工程系主任黄德修,和校长周济的建议下,武汉市政府决定集中这,片园区的资源,发展光电子产业。光谷这个名字,对标的是美国的硅谷。

东湖高新区管委会最早,的办公地点,是一栋2层的小楼。地下一层,曾经还是个太平间。

他们在办公室的,墙上写下八个字:

鼓励冒失,宽容失败。

如今的这里,是中国光电子产业的核心,聚集着30多万专业,技术人员。最著名的企业,是投资了1600亿的,长江存储。

这片园区的,知名度远不如中关村,但它却是中国高科技,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和北京、上海、杭州那些光鲜亮丽的头部,互联网企业相比,光谷一直低调地默默支撑着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建立与发展,是中国的坚实后盾。

因为光谷在地理上,远离市中心,位于武汉最西边一带,知乎上有网友回忆世纪之初,的光谷时说:

以为光谷是武汉的结束,没想到是武汉的开始。

武汉,是全世界大学生数量最多,的城市,有121万。在这座常住人口1102万,的城市里,超过十分之一都是大学生。

而光谷的在校,大学生就有80万,占武汉三分之二。

武大和华科,都在这里。

作为全国最美的大学,武大每年三月盛开的樱花,已经成了这座城市的标志。

而华科,则体现着这座,城市的硬实力。这里毕业的创业者,创业收益超过清华北大,位居全国第一。

这些大学生,给光谷和武汉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每一年,都有无数充满希望的年轻人从,全国汇聚在武汉,又从武汉奔向四面八方。

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万,大学生,象征着这个国家的希望。

在过去76天里,武汉人从未放弃过希望。

就像开头那张照片(张,照片)里的武汉女人徐帆一样。

经历大灾大难,他们擦干眼泪继续生活。高门大嗓,元气十足。

解封第一天的武汉,尽管那些曾经的喧闹与烟火气,还未完全回归,但一个充满激情与力量,的武汉,已经隐隐若现了。
往期精选
中国性史  深圳往事  劣迹艺人
中美炸馆  钦点圣人  日本援华
讲有温度的故事
帮你理解这个世界
读者加群
请加越妹微信 :crosseight01
转载,合作
请加8妹微信:crosseight8


    关注 8字路口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