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国剧,热搜没说透它的好

 

宋代穿越保命攻略...



记得之前有网友说,现代人穿越到古代皇宫,一不分地位尊卑,二不懂诗书礼仪,活不过三集就会被“拖出去斩了”。

那时院长不信。

直到看了《清平乐》,才知道每个古人的人生,bgm名字都是《处处难》。
打开播起,院长就实时追更,眼看着豆瓣评分高居8.2
有人疯狂截图夸赞构图,精致画面美美美,有人觉得质感,高级表演舒服,我却觉得这剧最值得一品的是人物塑造

来,让我们点开大型宋朝穿越,教学游戏《清平乐》,康康那个年代每个人,的生活里,藏有多少心机和命运——



我在宋朝当皇帝


如果你骨骼清奇,幸运值MAX,恰好成了古代最强王者——九五之尊,吃穿用度自是不愁。

但,不要得意,地位和难度是成正比的。

你以为全剧最大,主角宋仁宗赵祯,会是天下最爽的男人,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错。

露面第一幕,就是委屈巴巴发脾气:
赵祯年少登基,太后垂帘听政。

早朝上大臣当着他的,面上呈名单,都要先给太后示下。
想看不能看是最寂寞


官员不听他的,皇后得娶大娘娘安排好的,一代天子,过得还不如普通人自在。

赵祯:怀疑我当了个假皇帝。

有皇帝之名,却无皇帝之实,怎么夺权?

最精彩、也是最剑拔弩张的夺权,高潮,是一场「失德之争」。

时逢官家(宋朝皇帝称呼)去庙里跪祈雨水,苦修自省,直至有提议让官家,亲政才肯回宫。

一回去太后就问,官家参悟到有什么失德吗?
二人关于“德”的辩论就此打响。

赵祯先退一步,称自己“愚钝”,话里话外却暗示太后失德,不肯放权。

第一回合,官家占得先机

谁知第二日朝堂之上,太后也来了个以退为进。

她主动自省揽责称,自己失德,给的理由却,不是没及时放权,而是早年陪先帝处理朝政,得来国泰民安;近来觉得皇帝大有长进,因而对政事松懈,结果出了岔子。

得出结论:“官家还小,吾不得松懈。”
要按这说法,太后下一步就不会「放权」,反而是进一步「夺权」。

好一招将计就计!第二回合,太后扳回一城

幸而,官家也是有备而来。

他称自己反省月余,没发现自己和,辅臣做错了什么。看来,最大的“失德”还是做得不够——唯有亲政,夙夜勤勉,才能更好地治理天下。
一招借力打力,把太后刚铺好的路又,给拦了。

加上大臣们一唱一和,官家亲政说成大势所趋,既催其他官员趁早站队,也隐隐在向太后“逼宫”。

再不同意放权退位,太后可就,冒天下之大不韪了。
最终局,官家胜。一朝掌权人易主,怎么想也是件天大的事,可身处其中,却发现战争就发,生在某个普通的早朝 ,在剧里,不过短短半集。

人生处处是挑战,看似轻松的对话,三言两句,兵不血刃,再抬头,天已经变了。
踏过事业难关,官家还有人生第二大难题:

生母vs养母,亲情pk权力,怎么端水?

活了好些年,惊闻自己生母不是当今,太后,是在守皇陵的李顺容。而且身边人都知道,就他不知道,气不气?
想见生母一面,独自出宫,却被所有人阻拦,怨不怨?
见不成生母,想吃点生母同样,手艺的蜜饯梅子,顺便好心帮帮做梅子,的人家,却发现因为他的一句喜欢,害得人家家破人亡,慌不慌?
生母是赵祯最大的意难平。

对生母和太后的态度,随着年龄增长不断改变,最能看出仁宗的成长——

年幼时,会为了见生母一面,硬闯出宫,让身边太监偷偷,帮他联络生母,拿蜜饯梅子故意去气,大娘娘。
大了点,懂了皇家人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百姓生死,若执于私念,只会伤了民生社稷。
再大点,听闻生母病逝,但国事要紧,也能强打起精神,先当好官家,再做回赵祯。
这段王凯的演技极有层次感

初闻死讯,他如五雷轰顶,失魂落魄,嘴里不断念叨太后的叮嘱,像在给自己洗脑。
一句一句,压下悲痛,挺直腰杆,到最后长呼一口气,眼神坚定地说:“给朕上冠。”
这一刻,他对自己残忍,却是最称职的官家。

大会上他偶尔流露出哀恸,眼底含泪,陷入回忆,只是很快又清醒过来,整顿情绪继续流程。
我很喜欢这样的戏份,理智与情感同时激荡,他是强大的君王,也是有血有肉的人。

这次过后,赵祯变了,变得更像个一国之主了。

原先总是他急于证明自己,干了不少蠢事,大娘娘当面不说什么,背后却也忍不住叹,“毕竟还是小孩子”。
现在倒成大娘娘,年迈糊涂了,总想搞出点什么事来证明,自己的地位。

一是要故意贬低官家,生母下葬礼制,二是要穿皇帝衮服,祭祀太庙,都不合规矩,再尊贵的身份,老了也逃不脱成为任性,赌气的老小孩儿。

若是以前的赵祯,定会跟她对着干,可现在,他只是静静地在太后面前,坐着,什么也不说,虽然回了自己宫里还是,忍不住发脾气。
一个闹,一个忍,时光流转,两人的关系也发生了轮换。

太后要穿衮服,就让她穿,哪怕群臣抗议,哪怕太后骂他怨他,他也始终温柔包容,柔中带强。

真正做到了曾经,先生提点他的“君王之仁”。

皇帝老儿是我儿


赵祯视角,大娘娘有千错万错,可换到大娘娘视角,就知道她的所作所为皆,有苦衷。

把持朝政,是受先帝所托,数十年不敢懈怠,却被所有人猜忌她,是要当下一个武则天,连儿子都说她失德,对不起祖宗。
不让官家见生母,也是先帝的意思,李顺容生了赵祯,却辅佐不了朝政,只有她当太后才能保住,江山社稷。

她当官家养母是必须,但如果宫里有两个太后,势必又要增添许多隐患,最后动摇的还是大宋江山。
先帝为自己儿子的皇位安排,好了一切,出力又挨骂的却只有她。

官家总说大娘娘不爱他,但论用心,大娘娘对官家丝毫不比生母差——

每次官家来见,大娘娘总是欢喜地,梳洗打扮,和生母李顺容一模一样。

为官家挑选的郭皇后,虽然性子莽撞了点,但对官家是真爱,大娘娘还时常提点她如何,做好一个皇后。

官家的青梅竹马,家里人其实不想让她进宫,还是大娘娘一而再再而,三帮她确定心意,最后成了官家的枕边人。
这样的母亲,不算差了吧?

不过从对爱情的态度上,倒是能看出大娘娘,和官家的不同:

大娘娘知道禾儿,和官家两情相悦,哪怕知道禾儿,今后只会成为“后宫众多女人之一”,她也愿意撮合他们,因为“她已经自己困住了自己,一道懿旨送不走她了”。
而官家自己和陈熙春,(陈熙春)情投意合,却选择放手让熙春走,因为舍不得让她在,后宫一方小天地消磨一生。

到底是爱情诚可贵?还是自由价更高?

两种观点分不出对错,正如大娘娘和官家,最后也分不清究,竟是谁更对不起谁。

只能在一方离世后,恍然发现自己其实,很想念她。

顶流也要当社畜

除了皇室,《清平乐》里最吸睛的当然是性格,各有不同,但个个戏都很足的,朝廷命官们。

宋朝顶流巨星,非“背诵全文天团”莫属。
范仲淹、晏殊、欧阳修、苏轼、苏辙、司马光……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无数学生的,哀嚎和泪水,谁上学时还没背过,几句长烟落日孤城闭、无可奈何花落去?
每次他们被贬就诗兴大发,背得我忍不住猜:他们被贬时的心境,到底是真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还是“高楼目尽欲黄昏”?

结果看完《清平乐》发现,都!不!是!

才播八集,晏殊和范仲淹俩人就升升降降被,贬了好几几次,而且每次被贬,居然还挺开心的?

瞧瞧他们一千个被贬,的理由——

晏殊:替官家怼了太后,自知待不长久,索性自己在殿前发火,帮太后找了个,理由把他贬走了。


过几年被官家接回来以后,又因为官家要为生母正名,主动请缨担当奸臣角色,替官家受天下人的骂名。


怎么?晏殊的官职是背锅侠吗?

原来下属替上司,背黑锅古已有之,瞬间觉得自己离文学家,们更近一步了!

不过说真的,喻恩泰的演技真是绝了,无论是对幼帝的和煦:
还是对少年任性,的苦心劝慰:
又或是恳请自贬时的决绝:
都拿捏得恰当好处,把晏殊对仁宗如师如父的情感写在了脸上,传到了仁宗心里。

相比晏殊的甘于奉献,范仲淹的贬黜理由更奇葩:

官家想废后,他和一众台,谏官跑去宫门口,傅文佩式拍门,边拍还边喊:“开门呀,开门呀,陛下开门!”喊得嗓子都哑了。
官家os:我离个婚你们操什么心?走走走都给我走!
被贬多了,范仲淹和晏殊也佛了:

要被贬啦?我唱个歌先。
又要被贬啦?我吃个饭先。
叒被贬啦?我路过小溪洗个脚先。
心态害挺好,不愧是能流芳百世的大家


刚出新手村的韩琦就没这么好心态了——

欢欢喜喜入职第一天,抬头一看自己跟上司,对过线。
确认过眼神,是影响仕途的人


还有上司恋爱谈得欢,同事派我去拆散。
夸了半天,好不容易平息了官家1%的怒火,最后吐露了大实话:“曹氏其实曾许人。”


官家问号脸*1,二婚你也敢介绍?

以及,用最诚挚的小眼神说着最,残忍的话:“貌丑不至惑君。”


官家问号脸*2,丑人你也给我塞?

为了娶你们推荐的丑人,还要我跟貌美白月光分手?考没考虑过颜控的心?!
要是曹氏真的貌丑,韩琦的罪过也就到此为止。

关键是,曹氏不丑啊!她长这样,感觉挺能惑君的。
然而君听了韩琦的话,吓得连洞房都不敢入,气得皇后躲床上哭。

恭喜这对新人,面都没见着就,已经注定要踏上漫漫追妻路。
而这一切,都怪韩琦。

这一通行云流水骚操作,我有合理理由怀疑,韩琦不光跟上司有旧仇,跟同事关系也不太好。

韩琦啊,你可长点心吧!


太监的职业素养


官家的难,在于刚柔并济;太后的难,在于诸多误解;当官的难,在于命途多舛。

但相比之下,还有一种人才真叫活,得艰难。

他们出力最多,却收获最少,人数最多,却戏份最少,过得最苦,却死得最快,说的就是给皇室打杂,的太监们。

《清平乐》里有两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

一是太后身边的任守忠,听到皇后在太后,面前口无遮拦,马上就要触逆鳞受责罚了,果断转身,摔了身边小太监捧的茶碗,打断皇后的作死之路。
救完皇后,还得去太后面前领罚,哭得声泪俱下,值得一座小金人。
还好太后看穿了他的,真实目的,没想跟他计较,不然一顿板子估计逃不了。

另一个是官家身边的,张茂则,官家让他把李顺容带来,张茂则不但没去,还受了太后的恩惠。

官家和太后正针锋相对呢,身边人当面倒戈,还回来一五一十地禀告。
仁宗居然这都没罚张茂则。

反而是多年以后,对张茂则自省当年,是自己做得不够妥当,干了蠢事。

还有一天,官家跑到后宫吨吨吨如,牛饮水。
怎么渴成这样?原来侍奉的人光顾着抵御,瞌睡去了,没看出来他渴得不行,他又不好直说害人家受罚。

这也得亏仁宗心善,换个铁血无情点的帝王,小太监估计早就,没了好几条命。

巍巍皇宫,太监宫女是最底层,命如草芥,在历史的风暴中艰难求生。谁都可以责罚他们,不是挨顿板子,就是打烂他的嘴,少有被尊重同情。
突然看到仁宗吨吨吨喝水,的样子,倒真觉得这个“仁”字鲜活了起来。

人物弧光总是在,细节处闪耀。

回想起来,《清平乐》里虽然每个角色各,有各的难,但细看也都有可爱之处——

仁宗的温柔仁爱,大娘娘的隐忍付出,晏殊的甘于奉献,范仲淹的拼死直谏……

什么是群像?

不是一个个人物次第登场,却只成浮光掠影。

而是用一个个鲜活,的灵魂刻画,去体现一个时代,的风貌和气质。

《清平乐》即是如此。一些人物、诸多细节,乍看波澜不惊,实则暗潮汹涌,越品越能感受个中澎湃。

虽然我如果回到宋代可能,活不过三秒,但这群人的宋代群像,却值得回味无穷。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点一个“在看”,背书不再难
↘↘↘


    关注 吐槽电影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