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世界经济变局,中国怎样应对? 社会科学报

 

疫情下的世界经济,变局与中国应对...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

2020年春季以来,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在,全球大面积、大范围蔓延,包括全球七大经济体在内的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相继“沦陷”,造成巨大的生命,健康与经济损失。单以股市为例全球股市市值的蒸发,已超过200亿美元。金价、债市和石油、大宗商品价格下挫明显,一些国家政界、学界与商界都有一些,声音对全球经济作了衰退、萧条的现状及前景判断。迄今为止,各国政府抛出的财政、货币政策救市“疗方”效果乏善可陈,“G20”特别峰会关于,各国加强合作、共同抗疫的声明、方案是否能够付诸实际,行动与落地有效,也有待观察。世界“百年变局”中的结构性矛盾借疫情演化而,进一步显现和激化。

原文 :《疫情下的世界经济,变局与中国应对》

作者 |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院长    黄建忠

图片 | 网络



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冲击
短期影响
疫情对世界经济的短期影响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疫情延续的时间长短。经验数据表明,北美流感、“非典”与“埃博拉”疫情都曾经历(曾经历,)8个月以上的影响周期,但随着全球气候季节性,逐步转暖,新冠疫情来势凶猛。考虑到大量国家和地区深陷其中产生,的海量样本支持,以及各国将展开的,有效的科技和防控合作,我们预计疫情会逐步呈现,收敛趋势。
二是金融恐慌引发的震荡。从目前美国实施QE、零利率货币手段失效和主要大国主权债务与,企业债务基数大、财政扩大开支受到预算与,法律双重制约的情形分析,一旦出现大型、超大型金融机构倒闭(例如“桥水基金”)和美国油股崩盘,就可能演化成为引发和,催生又一轮全球金融危机的“最后一根稻草”。
三是地缘政治反应。沙特与俄罗斯的“石油战”、美国选战中共和党向左与,民主党极左倾向导致保护主义与民粹主义继续升级,也会对世界经济产生,不良影响。年内世界经济走势将主要,取决于上述三大因素的相互作用结果。换言之,抗疫成果能否在时间上,跑赢全球金融市场反应及地缘冲突演化,决定了年内世界,经济的最终表现。
长期影响
疫情对世界经济中长期的影响也取决于三个变量。
(1)疫情对全球经济的直接,冲击程度。包括贸易“二次坍塌”、投资萎缩特别是直接投资收缩与收益下降导致,的利润再投资锐减、疫情下人员与服务国际流动受阻,等对全球供应链、产业链造成严重损害的,时长与深度。(2)疫情对全球经济,结构性矛盾的影响。疫情下贸易“坍塌”引起产业链与,价值链的收缩“停摆”,投资流量锐减与存量“回归”造成大量失业,以及科技革命非普惠性增强下的收入,分配更加不平等,会导致世界经济,陷入中长期衰退(不排除某些大国期间,呈现间歇性“弱复苏”)。(3)大国间后疫情期,的经贸政策协调。若大国之间继续奉行“以邻为壑”经贸政策,则世界经济衰退不可避免。在财政、货币政策持续多年边际,效益递减条件下,政策工具空乏与转嫁危机意识,驱动将导致世界经济整体提振无望。当此情形,我国必须在,竭力保持战略定力、稳定外部关系的同时,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水平,立足国内市场继续,挖掘改革开放红利,保障国民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


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若全球经济陷入衰退泥潭,中国经济当然,不可能独善其身。首先,全年经济增长,可能受到影响,一季度经济增长减缓、二季度恢复增长也,面临较大挑战。
以“三驾马车”与gdp增长率之间的经验数据,作为弹性依据,在没有特殊有效刺激,经济措施出台的情况下,全年经济增长不容乐观。其次,以静态考虑,在充分考虑疫情影响与,中美经贸不确定性、国际限运禁流短期内无法改变,等情况下,有较大可能性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呈微弱增长。主要贸易伙伴国排序和,出口商品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顺差与外汇储备压力增大。
再次,外贸出口、服务与消费收缩将加大,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当前,上海与“长三角”地区复工达产率,逐步恢复到90%,但消费与服务市场,启动不足、外贸供需不平衡将成为,主要的矛盾,社会就业压力不小。同时,因中外疫情“时空差”影响,国际资本追逐安全资产,可能会增加我国资本流入,但以短期资本为主,可能对金融稳定,造成一些风险。最后,短期资本流入使人民币汇率,贬值空间受限,政府财政开支的扩大也,会影响后续的宏观调控能力。


中国面临的选择与对策建议
中国经济与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基于综合实力基础的宏观经济包容韧性,是无可比拟的。随着我国抗疫取得,阶段性胜利,全球疫情防控在中外之间形成,不断扩大的“时空差”,中国内外经济出现“时空窗口”。
客观地看,“时空差”有助于国内企业通过复工,复产和增量扩产、进出口贸易与双向投资,增强对全球供应链的“粘度”,增加国内产业链嵌入全球,价值链(GVC)的长度与高度;生产、服务与消费的有序,恢复将逐步激活市场,帮助中小微企业走出困境;国际油价与大宗商品价格下挫,有利于我国国际战略储备结构优化调整;基于抗疫“中国经验”的国际合作,有利于我国在全球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推进数字产业、智慧物流、外贸海外仓、服务外包、电子支付,以及医疗与健康等产业的出口与,对外投资布局等。对于疫情后的我,国对内高质量发展、对外全方位开放而言,宏观政策的着力重心已经,逐步从“供给侧”转向“需求端”。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建议:
第一,中央政府在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基础,上,提前启动以“新基建”与“都市圈”建设相互融合为导向的“十四五”规划,依靠庞大的国内市场与加大投资力度,对冲疫情影响,保持国民经济与社会的,稳定发展;

第二,坚持全方位开放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基于相似的文化背景、防控模式与中国经验,在抗疫合作中加快rcep,落地与推动中日韩经贸合作(含FTA谈判),沿“一带一路”拓展双向贸易与投资,布局外贸海外仓与发展“反向加工贸易”;

第三,加快中欧bit谈判,与开启中英“自贸港”合作,“脱欧”后的英国已积极启动“创新型自由港计划”,中英可携手推进全球自由港创新,发展的新时代;

第四,抓住全球油价与能源、大宗商品价格调整有力,时机,提升我国的全球资源配置与,金融定价能力;

第五,向全球推广抗疫中数字,经济发挥巨大作用的经验,促进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
在当前阶段,中央与地方政府应在密切防控疫情输入性风险,的基础上加强指导复工、复产、复市;在人员恢复自由,流动之前促进货畅其流,充分依靠市场的,力量稳定经济、保障就业。在对外关系中,加强国际抗疫与经贸,合作的协同联动,最大限度地保障外贸供应链与国际,产业链稳定运作,为疫情后的世界,经济复苏发挥应有的作用。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702期第2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拓展阅读

面对疫情冲击,经济复苏如何“对症下药”?| 社会科学报

全球价值链遭疫情冲击,中国如何“危中寻机”?| 社会科学报

经合组织最新报告: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有何冲击(何冲击)?| 社会科学报


    关注 社会科学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疫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