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说|刘叶:走过“灰暗时刻”,努力终将迎来“高光瞬间”

 

2018年9月28日,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刘叶在朋友圈更新了一则动态:“希望明年站在上面的是我”,图片里是那年的国家,奖学金差额评审公开展示会的现场,灯光照在舞台上,也照在她的心上。2019年,那个台下的女孩终于如愿,站到了国奖答辩的舞台上,从容地述说着她的“南信大故事”,回想起那天的情景,她说,“有点儿圆梦的感觉”。

对于刘叶来说,大学时光已经进入了,倒计时,这一路走来,她成绩优异,多次获得校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还获得了4项国家级奖项、5项省级奖项、20余项校级奖项,连续两年获得“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名副其实的“奖项收割机”。












今天,就来一起看看刘叶的,奋斗故事。
多尝试,从“灰暗时刻”走向“高光瞬间”
大二这一年,对刘叶来说是不断尝试,的一年——“碰壁”常有,但也在不断 “成长”。

她参加了很多比赛,但投出去的,作品大多都石沉大海。“那的确是令人沮丧的一年,但好在我是个乐观的人”。在这些大大小小的尝试里,她保持着一颗乐观的心,主动找学院工作室,的学长学姐交流,渐渐发现了自身能力,的不足,也总结了许多参赛经验。

进入大三,她有针对性地,参加了一些比赛,在这一年,她获得了太多的“高光瞬间”:第七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二等奖;第八届全国国大中学生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全国入围奖和校赛一等奖;第十一届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省赛平面类三等奖,和策划类优秀奖。一次次的参赛经历,让她不仅提升了专业能力,还收获了丰富的参赛经验。
刘叶参与创作的作品之一
她积极参加合作项目,不论是2018年的“中韩设计行走”,还是2019年的“中国美术学院暑期大学生,工作坊”,都可以看见刘叶的身影。在这些需要合作的项目中,队友们来自不同的领域,甚至不同的国家,刘叶认为,“与不同领域甚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合作,更有利于大家思维,的碰撞与融汇,能够创造出更好的作品。”在那里,灵感便是最好的语言。
找灵感,博物馆里诞生重点大创项目


没课的时候,学院的艺术工作室就是,刘叶最常去的地方。在这里,有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同学,和工作室里的学长学姐,以及老师交流,创作灵感的交织、思维的启迪让她收获,了太多太多。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她还会翻翻自己关注,的设计类微博和公众号,看到优秀的作品她就,收藏起来,第二天再整理。看似是小事,她却从没落下过。

不只是南京,许多城市都有她的足迹。每去到一个城市,她都会先去博物馆,因为在她眼里,“博物馆记录着一个城市的风貌和,走过的历史轨迹。“想要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别的地方是找不到的,必须要深入民间,与当地的居民交流,但实现起来较为困难,而在博物馆里,可以深入地了解到一个,城市的文化脉络。通过一次次的考察,她参与的大创项目《基于数字化视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化传承,设计应用研究》在2019年获批,国家级重点项目。
问需求,用心体察用户感受


做设计,刘叶很注重用户需求。她说,设计需要灵感,但最终的目的是服务大众,所以当有了灵感以后,还需要考虑受众需求。“我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去想,如果我是一个用户,我需要从这个产品中,得到什么”。2019年暑假在,北京参加的“设计马拉松”让她对用户需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设计马拉松是每年举办的一次,大型国际工作坊,2019年的主题是失智症,也就是老年痴呆症。刘叶参与的是服务设计类,在创作过程中她需要与许多患失,智症的老年人沟通,在沟通中她看到,了他们真实的生活状态,了解到这个病症给病人和,家属带来的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充分挖掘用户需求,才能让作品站得住脚。”她说。
由于专业学习需要,刘叶的期末考试往往要,提交很多独立完成的作品,所以常常为了一个作品忙,到深夜。当被问及如何脱颖而出,保持专业排名不断攀升时,她说:用心。当别人在过周末的时候,她还在做游戏设计概念,画到凌晨四点,实在撑不住了,就睡半个小时,再继续做。她从不走捷径,每一个脚印都很坚实。

现在,刘叶已经保研本校,在未来的研究生生活中她将,继续以百倍的信心和万分的努力,继续书写属于她的南信,大故事。

>>>>

往期精彩

甲子歌|来图书馆,看六十年时光,温润如玉

甲子歌|吴国雄院士的“大气”人生

校园秀|“悠悠木下”、“同心·文创”?小龙带你去瞧一瞧

文字:何泽梅

图片由本人提供

编辑:耿孝通

责编:杨昊

审核:方向


    关注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