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诗:“一辆辆车扶着自己的灵柩/匆匆赶往太阳能照到的地方”ll赖子:水杉记(读诗版)

 

借物抒怀,让物寓之性灵,从而抵达诗人所要的,诗意最终表达,是诗写者通常的书写路径,但要有效完成这种表达,并不是一般诗人都能做到。从《水杉记》可以看出,...





水杉记
赖  子


所有的枝丫

一伸出,就有了方向

为了搭起苍穹,垂下头

躯体挺拔,高一点

便于领受上天的旨意以及日出的桂冠

这些雾色中行走的布道者

一直沉浸自我的修正

一棵树曾骄傲得

听不懂雷电与冰凌

旁逸的部分习惯以手语方式

交换对命运揣测,与内心颤栗

作揖,拱手让出一条

县乡公路,轻软木质如乡下人

一副愁苦的脸,他们听懂了

已经会用各种方法安慰自己

而一辆辆车扶着自己的灵柩

匆匆赶往太阳能照,到的地方

点评

借物抒怀,让物寓之性灵,从而抵达诗人所要的,诗意最终表达,是诗写者通常的书写路径,但要有效完成这种表达,并不是一般诗人都能做到。从《水杉记》可以看出,诗人赖子无疑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诗人首先从水杉入手,紧紧抓住其个性特征,并辅之以精巧的意象组合,让它们由“物”本体直接外化为“人”,如此,血肉凸现,在它们的身上就具备,了一种浓重的生命体验。从诗中看出,这种生命体验体现,的核心点是“疼与痛”。水杉“以手语方式/交换对命运揣测,与内心颤栗/作揖,拱手让出一条/县乡公路”;其次是精准的意象配置,令文本“立”起来,其立面效果带出大的,诗意表现力、穿透力。比如《水杉记》中的“轻软木质如乡下人/一副愁苦的脸”“一辆辆车扶着自己的灵柩/匆匆赶往太阳能照,到的地方”,一首诗中,能检验一个诗人成色几何,的标准,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文本,的语言叙述与意象选用;第三,这首诗的呈现方式是,内向的,其隐藏在文字背面的,其实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在这里,诗人没有让我们失望,而是让我们的心灵与,文本隐藏的那一部分发生激烈碰撞,成就了共鸣,一种悲悯情怀了然于心;最后,我认为,诗人对文本的把,控也是到位的,从起句的干净利落到文末,的自然收官,内敛,节制,其力量分配恰到好处。读赖子这首诗的过程,尽管有些许的沉重感,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收获更多的还是一种,心灵的历练,是蕴含其间的那种难能可贵的对万事万物的,关切及其悲悯之心。(流泉赖飞明,笔名赖子,文化副研究馆员,浙江省作协会员。先后在《人民文学》《诗刊》《十月》《诗选刊》《诗歌月刊》《时代文学》《文化月刊》《四川文学》《青年作家》《山花》《星火》等报刊发表作品,出版诗集《比水更深的水》。

投稿:自荐或推荐优秀原创,且首发的诗作品,请发送至fzzzjtg@163.com, 本栏目主持人:李曙白。

点赞就是点在看哦!


    关注 冯站长之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