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综艺我夸晚了

 





写在前面
看到这档综艺后面跟着第六季的时候,我还有点恍惚。

印象中,国内的综艺能上第六季的很少,而且都躲不过一季比一季评分低的口碑魔咒,毕竟对于带着娱乐需求的观众来说,疲劳是最容易产生的东西,你要是守旧,便意味着退步。

所以,当发现这档综艺五季的豆瓣平均分在7分以上,我甚至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其实它也有过下跌,但妙的是马上又会在下一季中回升,就像个小孩,一步一个脚印在成长。

现在,它的第六年来了。
《拜托了冰箱 第六季》


其实要说审美疲劳,它的形式是最容易让观众疲劳的那种,毕竟一共就四步:邀请明星,打开明星的冰箱,主厨利用里面的食材做料理,一群人在饭局唠嗑。

但它长寿的秘诀就在于,在这个看似简单的形式里,它从一开始就藏着一个很多综艺都无法做到的特质,真实的烟火气。 更妙的是,它通过打开一个冰箱就做到了这一点。每个家庭都会有一个冰箱,里面留下的痕迹透露出每一个人的生活缩影,这些是骗不了人的,更掩盖不掉。


我们再聊聊最新的第六季。

看起来《拜托了冰箱》 好像都是开冰箱+访谈+做菜的那一套,但它其实一直在变与不变中摸索着成长。跟前几季相比,第六季成熟了不少。

这种成熟不是添加各种花里胡哨,而是努力回归生活。

就好比一道家常小炒,没有什么花哨的做法,也没有很复杂的工序,一开始当然比不过大餐让人惊艳,但它足够温馨,拥有一股会让人想念的味道。而且,家常小炒的配方看似寻常,其他人却很难炒出相似的味道,因为它需要掌握的是内在的火候。



这也是《拜托了冰箱》跟很多节目的不同之处,它没有天翻地覆的大变动,一切的变化都在用温火慢炖。在形式上,它每一季都有创新,会尝试一些新的玩法。

比如,开冰箱的环节,第四季增加了让厨师先查看冰箱,给感兴趣的东西贴标签的环节。通过厨师的视角,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主持人查看冰箱时可能不会发现或注意到的细节。

第五季又有了新玩法,通过“放大镜”的形式,先放大冰箱的局部,让大家去猜冰箱的整体,增加了与观众的互动。
做菜环节,每一季也都有变动。

第四季从单人对决变为团体作战,第五季让明星成为帮厨,这些改变能避免节目形式陷入僵化。
还有新人的加入,跟老成员产生化学反应。

这一季就新增了两位“小鲜厨”,董岩磊和铭亮,他们代表着95后的年轻群体。

新人并不代表就是在替代老成员,而是在扩充“冰箱家族”的成员,新人会加入,老人会回归,就像身体在流动循环的血液一样。
更重要的是,它的野心不再局限于做一档美食综艺,而是想要通过冰箱这个切入点,以明星为视角,以美食为载体,去探讨当下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拜托了冰箱》赋予了节目更明确、具体的主题,第四季是“理想生活”,第五季是“独居生活”,它们都是年轻人生活的一种状态。

到了第六季,它已经不满足于呈现单一的年轻人生活状态,而是想更全面地去表达当下年轻人多元的生活方式。

从第一期访谈张若昀的方向,就能看出它跟往季的一个区别:节目分享的内容不止是明星当下的生活方式和态度,更在于他们的成长经历,可以为正在成长的年轻人提供更多可参考的样本。
而这些成长与变化之所以能温火慢炖,全然不显得突兀,是因为《拜托了冰箱》一直坚持着原有的配方。

它没有像很多综N代那样,通过对嘉宾进行大换血来增加新鲜感,而是选择打造“冰箱家族”的概念。

节目的主持人一直是何炅和王嘉尔(因为疫情原因,目前由魏大勋代班)。

厨师团成员在第一季亮相的时候,他们对于观众而言,都是一些陌生的脸孔,但六季下来已经变成了不可或缺的配方,更是这档综艺的灵魂与核心。
就像何炅说过的一句话:“一档节目不一定非要有新的感觉,更主要的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好的东西不用刻意改变它。”

这是《拜托了冰箱》保留的温度。
我们再来聊聊这种不断成长的形式,会跟明星嘉宾产生一个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新一季第一集的张若昀,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

在《拜托了冰箱》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更完整的张若昀,包括他的成长与变化,以及不常在众人面前展现的另一面。

从张若昀现在从容的谈吐中,其实很难想象中学时候的他会去烫头发,大学的时候会打唇钉,这些“非主流”的行为似乎无法跟他现在成熟的形象放到一块。
对于过去的张若昀来说,那是个性的表达,但随着成长,他发现当没有人束缚他做这些事情时,它们就变得没意思了。

“其实不需要刻意地去表达自己的个性”,这是张若昀和过去自己的一场对话。

同样的,当节目组晒出张若昀前些年的健身照片,也很难跟他在《庆余年》里露出的身材联系在一起,对此他笑笑就过去了。

对于身材,他现在的心态也变得更加放松,不再被大众的审美束缚住自己。
很多人应该可以从张若昀叛逆的青春身上,看到一些自己的影子。

用现在的眼光去看过去,难免会觉得过去透露着一股傻气或土气,甚至如今的自己会无法认同自己当年的一些看法。但它们的存在有着必然的意义,没有必要去抹杀掉,更应该学着跟过去和解,并且找到一个平衡。

就像《拜托了冰箱》里面的一句总结:“犯傻是成长中不断认识自我的过程。”


张若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接纳过去自己“离经叛道”的那一面,包容自己现在的身材,同时也能平衡好成人的生活与从小的爱好。

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张若昀是一个游戏宅男,在上《拜托了冰箱》之前,他很少在节目里提到自己有这么一个爱好。

但饭局闲聊的氛围,让张若昀慢慢放松一下,在聊到游戏的时候,他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
提到“我拥有一间游戏房”时,他的笑容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一丝自豪,毕竟那是所有游戏宅男的一个梦想。

他还聊到很多打同款游戏的朋友, 现在离线或者挂机的理由都是“要接孩子放学”、“我该做饭了”,这是年龄渐长带来的生活变化。
而张若昀呢,他是以游戏房划分自己的过去与现在,去适应这样的岁月变化。关上门他沉浸在游戏的世界里,打开门又是充满烟火气的生活,一切显得游刃有余。

这从他的冰箱就能看出来,里面摆放着各式各样家常的食材,有火锅底料、牛肉干和羊肉等,满满当当的。

还能一一说出可以拿这些食材来做什么菜,比如拿出金枪鱼,他立刻说可以用来做披萨,还会贴心地跟节目组沟通做肉酱意面的食谱。
哪怕在节目里,张若昀很少提及自己的妻子唐艺昕,不想去消费两个人的感情,但从冰箱的一些细节,可以透露出他对妻子贴心的照顾。

因为唐艺昕怀孕了,他们家还另外买了一个冰箱,里面放的都是一些她爱吃的食材。
张若昀从青春叛逆走向成熟的过程,说起来很容易,就是在以更包容的心态去接纳自己,但同时也很难,毕竟心态的转换不是一句话就能实现的。

这种成长和变化,是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的人生历程,每一个说出自己感悟的明星嘉宾,都能成为一种生活参考,给到当下在观看的年轻人一次共鸣或思考。
写到这里,你会发现无论是节目,还是张若昀,他们都在变与不变之中成长。

期间,他们都在坚守自己的初心,《拜托了冰箱》呈现对生活的热爱,张若昀坚持对游戏的喜欢。

但他们没有将自己困在舒适圈里,而是尝试改变和接受自己的变化。

很多人会以对或错去评判每一次尝试改变的结果,但其实很多事情不能以简单的二元论去看待。也许更多只是合适或者不合适而已,以这样一个更包容、更多元化的视角去看待自己,去看待世界,才有可能进步。


因此,这一季《拜托了冰箱》选择去呈现主持人、嘉宾和厨师团之间多元生活的一个碰撞,展现更多种的生活方式。

第一期,当张若昀谈起打游戏这件事时,放在往季可能都会是一些他打游戏的故事和心得,但这一季主持人、非本期主角的嘉宾郭麒麟,以及厨师团都在分享他们的生活。

比如,董岩磊在生活中就是典型的人民币玩家,他觉得打游戏花钱才对得起研发者的心血。
铭亮则跟董岩磊相反,他最多会花10%的生活费投入到游戏当中。

还有,魏大勋质问郭麒麟为什么不玩王者荣耀,郭麒麟的理由很简单,因为里面没有好看的皮肤。



他是魔兽世界里的正式服玩家,张若昀则是怀旧服玩家,两个人玩不到一块去,只是因为郭麒麟没有那个情怀罢了。

在这样的闲聊宽松的氛围里,游戏圈里本身的鄙视链慢慢消失了,说到底那只是一个喜好的问题。
当然,节目的重点其实不在于讨论玩什么游戏,怎么玩游戏,那是一件很私人化的事情。

你可以把谈话的内容换成做饭,换成恋爱,换成任何生活中会遇到的事情,这都没有任何问题。因为,重要的是去分享自己的生活,让这个饭局不再单一。从每一个人口中说出来的话,都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们没有高低之分,没有人能以自己的标准去评判他人的生活。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感受到生活本身,去热爱生活。

而这,是《拜托了冰箱第六季》正在做的事情。

音乐/《美好的事可不可以发生在我身上》

配图/《拜托了冰箱》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

“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关注 3号厅检票员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