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的《后浪》,让人心里有火气,你代表不了年轻人

 

“心里有火,眼里有光”,这是B站的《后浪》在描述现代年轻人的样子。...



“心里有火,眼里有光”,这是B站的《后浪》在描述现代年轻人的样子。

但是看完整个接近4分钟的片子,说实话,我心里倒是有几分火气。

在我看来,如何思考——才是这个时代年轻人们真正要思考的主题。

前浪会不会被拍死在沙滩上,我不知道,但是“后浪”这个词,挺不靠谱的。

人们习惯于给群体下标签:80后,90后,00后,前浪,后浪。

似乎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进步与困扰,80后错过了包分配工作,90后看着房价可望不可及,00后迷失在纷繁的社交媒体里。

有人享受了互联网,科技繁茂,也有人在乡村待了一辈子,在工厂机器面前惶惶度过一生,蹉跎岁月一再重复。

说些残酷的事:

2020届,也就是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

这874万人,现在5月份了——还有一半的人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工作。

回到20年前,199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不到85万,开始扩招,一年后是95万,2001年来到104万,然后是133万,187万,再到今年,874万年轻人,面对社会大潮,有点不知所措,就像是一个被人精心打扮的小姑娘,突然推到了社会这个油腻老大爷面前,扭扭捏捏。

这部分人,还是我们社会的中坚力量,读书人们。

更残酷的是,今年许多高校把一些以前觉得“热门”的专业取消了:比如南京大学取消了教育技术学,陕西师范大学取消了工商管理,山西大学取消了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这意味着,这些学校认为这些专业不值得学。

高校年轻人们的生存空间,进一步变得狭窄了。

再说些残酷的事:

2019年,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我国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15岁~60岁)达到9.8亿,其中农民工就达到1.6亿,大多数农名工因为收入微薄,会选择来到城市的工厂打工。

别说什么劳动法,一天做10个小时以上比比皆是,在机器大闸面前流干汗水,解决温饱问题之后,中年人省下钱寄回家,给留守儿童用作生活费,青壮年则拿着工资下班消遣,冲刷疲惫的灵魂。

你跟他们说“去旅游,去冲浪,去跳伞,你应该去发现更大的世界“,他们也许会回你一句“请问我们下个月的饭钱在哪里?”



而且,未来有一个更大更不可调和的矛盾就是:面对日益繁茂的科技,人工智能在制造业取代人力的一天,终将到来,那么这部分工人该去做什么呢?

我听到过一个说法“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职业出现,总是有工作的嘛。”

这句话错就错在——在技术爆炸的时代,工作是有“降维打击”的。

打个比方,最近200年技术的提升,已经远远超过过去2000年技术提升的总和,古代有作坊,工人在里面养蚕织布冶金造车,现代也是需要工人电焊裁布操作车床,归根结底,都是需要一定数量的“人”来操作。

但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需要人靠数量来堆砌了,一个人可以操作一个工厂,一个人可以输入代码让整条生产链尽然有序。

工作需求越来越少,人越来越多。

那时,多余出来的年轻人呢?

再说点身边的事,我几乎每天都会打车,在车上和的士司机聊天。

遇到过大概20位司机,都会跟我抱怨“平台补贴越来越少,因为疫情,我们每天最多跑200-300元。”

我做个说明:每天200-300元,背后是不低于12小时每天的驾驶时间,如果开过车的人就知道,长时间待在车座上,腰肌劳损,劲椎病缠身,这样换来的不过是每个月6000元左右的收入。

对了,一般司机都舍不得花17、18万去购置私家车跑滴滴,那么跟第三方公司每个月租车的钱,就要去掉2500元左右,再算上油费,保养费,基本每个月能剩下3000元不到。

就在昨天,一个司机大哥跟我说“他身边又有许多兄弟退出了这行。”

最后,绕不开的话题,房价。

当B站的《后浪》里,何冰满怀深情地看着屏幕前的年轻人们说“我看着你们,满怀羡慕”时,大家是否忘记了“房价”这个词压垮了多少人的脊梁,不得不在生活中负重前行,没有选择。

我听到过一种声音“为什么一定要买房才能生存,经济富不富足人人不同,但是获取精神富足的途径,人人平等。”

看个B站,精神就富足了,就可以在大城市立足,端着高脚杯喝着红酒跻身上流社会,人手一套房了吗?

一套房,早已经跟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捆绑在一起,这一代人的婚姻,下一代人的教育,都逃不开那张小小的产权证。

还有那句“你们把自己的热爱变成了一个和成千上万的人分享快乐的事业”。

你扪心自问一句,多少年轻人现在还坚持自己的热爱,愿意把热爱转化为事业?

媒体不挣钱,我要考公务员,体育不挣钱,我要考公务员,做生意不稳定,我要考公务员,企业朝不保夕,我要考公务员。

2018年,全国有接近150万人报考,这个数据在2002年的时候仅仅只有6万。

不管你同意不同意,“考公”成了现在许多年轻人的事业,疫情过去,谁在裸泳一目了然,热爱都是其次,稳定才是大多数年轻人所追求的事。

最后,要说什么呢?

在5月4日这天标榜献给年轻人的B站《后浪》,其实根本代表不了大多数的年轻人。

它充满了小资情怀,充满了消费主义,享乐主义。

根本没有后浪前浪,只有一群一群为了生活而打拼,被历史洪流裹挟向前的年轻人们。

他们中的许多人无法奔涌,他们只能向前,一步一步。

这个世界的后浪,也包括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的工厂青年,从白天到黑夜开12个小时月挣6000元的的士小哥,打工12个月才可以在一线城市买1平方米的上班族们。

心里有火,眼里有光,身体透支。

年轻人的世界可以有光,但也应该看到更多更广的年轻人们,是如何生活的。

只有精英的世界才是青春吗?

我不认同。


    关注 诚言说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