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港与阿富汗:胜利虚影下的致命误判

 

这个五千年的伟大民族,也许最不缺的,就是时间和耐心吧。...



摘要:这个五千年的伟大民族,也许最不缺的,就是时间和耐心吧。

王陶陶语音节目系列

《推荐节目:王陶陶讲资治通鉴》

《推荐节目:无可匹敌的力量,群众运动》

《推荐节目:王陶陶讲法国大革命系列》

《推荐节目:王陶陶讲述俄国革命》

《推荐节目:现实政治的基准》

《推荐节目:世界各国的长期地缘风险》

《推荐节目:历史成败的具体教训》

《推荐节目:现代政治的技巧》

《推荐节目:王陶陶千聊会员》
其实历史上很多问题的实质,汇总起来只有一个,那就是:

“看对了没有?”

个人决策,要看行当的前途;企业决策,要看生意的前途;国家决策,则要看历史洪流的方向。看对了,自然无往不利,看错了,怕是要赔得惨不忍睹。人生、企业和国家的差距,实际上,也就在这些对错之间拉开了。

譬如,大清的八旗精英阶层在1900年判定,义和拳的神功可以击败西方的洋枪洋炮,于是借义和拳对抗西方,结果国家几乎面临被瓜分的结局,日本反而通过英日同盟趁机完全压过中国,成为当时的远东主导性大国。

再譬如,1940年7月,昭和日本对当时的世界局势判定就是,“英美完蛋了,德国天下无敌,德意志民族要统治世界”,开始跟德国接近,最终输得精光;而蒋介石政府则坚定地认为,“英美不会轻易失败”,否决了孙科亲德的提议,继续下注英美,最终中国不仅成为战胜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还基本具备完成国家统一的条件。

再往后说,1979年,中国与美国建交,加入英美阵营与苏联为敌,最终迎来了改革开放的大发展,而2001年加入世贸,则让这种进步变得更为成功;相比之下,苏联呢?当时的苏联处于鼎盛时期,看上去天下无敌,如果大家打开当时欧洲和中国的报刊,基本都认为苏联比美国更强大,舆论普遍将美国视为衰败的国家——当时的舆论认为,美国无法摆脱对石油的依赖,产业陷入停滞,世界将被苏联制服,但是,历史跟俄国人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今天的现实仿佛是对当时舆论的巨大嘲讽,俄国人已经衰落不堪,原料贸易的神话也陡然破灭,而美国也早已摆脱了对石油的依赖。

自1900年以来,中国尽管在庚子国变中犯了大错误,跌入深渊,但在1917年的一战参战,1940年的二战选边,以及1979年的冷战站队中,中国都站在了胜利者一边,最终国运步步攀升。

相比之下,日本人尽管明治精英判断正确,但是昭和精英却在1940年选择了支持德国,他们认知的基础就是,“英国在敦刻尔克一败涂地,美国人经济至今没有恢复且反战情绪强烈,这都表明,盎格鲁撒克逊人永远地衰败了”(日本著名爱国者大川周明语),这种认知导致了昭和男儿勇敢地走向与英美决裂的战场,并灭亡了自己的国家。

“(法国投降后)陆军将领有末精三、海军武官平出英夫支持白鸟大使与大岛大使的看法,他们认为英国灭亡在即,美国衰落不堪,英美体系将被打倒,日本必须尽快与英美彻底决裂。”

“日本民众亲眼目睹了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在法国战场的凄惨颓丧甚至无能之景,可谓大为振奋,大人物们也开始跃跃欲试。近卫、松冈等人断定英美将走向灭亡,以至于第二次近卫内阁成立后,撤换了外交部几乎所有的亲英美外交官,同时在国内大举抓捕英国侨民,为此,东条陆相和风见章法相联名发布声明,说逮捕的都是间谍。”

——日本前驻英大使、外相重光葵《外交回忆录》

至于俄罗斯人,在1979年的越南战争尾声中,从美国人仓皇于西贡出逃、美国外交官被伊朗人羁押的画面中,从美国经济面对高油价的崩溃场景中,看到了英美的衰败幻境,苏联意识形态负责人苏斯洛夫在给勃列日涅夫的报告中写道,“可以肯定的是,美国人将走向衰败,他们的力量开始枯萎,他们的意志已然颓丧,他们的物质和道德优势都所剩无几了”。断定了美国的衰败,赋予了苏俄帝国的万丈雄心和无比胆量,让他们敢于将自己的大军派往阿富汗。当时,苏联高层深信,俄国大军的南进必将如尖刀般刺破西方的脊梁。

实际上,无论从各方面来看,昭和精英与苏共高层最大的错误就是急躁,他们太急于取得成功了,这种急躁使得他们迫不及待地将英美的战术挫折假想成战略毁灭——这些论断与其说是现实的反应,不如说是他们主观愿望太过强烈的体现。

譬如昭和精英过高估计了大英帝国在欧洲撤退的影响、过高估计了美国在两次经济大萧条(1929、1937)后的困境,过低估计了英美民族的韧性和物质技术优势,这正是日本精英敢于进军南洋的关键;而俄国人过高估计了美国在伊朗、越南的地缘灾难后果,更高估了美国经济体系对石油等原材料贸易的依赖,高唱“谁拥有石油,谁拥有未来”的俄国精英将美国1979年石油危机中的经济萧条视为历史的永恒,因此泛起了打败美国的战略雄心。

相比之下,那些真正精明的战略家则更能理解英美的力量。1940年7月法国投降,当几乎所有巴尔干国家争先恐后地试图登上德国的胜利之船时,土耳其决策者却牢记凯末尔大元帅临死前的名言,“无论历史如何演进,土耳其永与不与英国为敌”,最后,几乎所有巴尔干国家都在战争中遭受了毁灭性的灾难,只有土耳其保全了自己的国家;

1938年,凯末尔临死,当时欧洲战云密布,凯末尔对自己的部下说道,“无论未来欧洲如何变化,都绝不要与英国为敌,因为英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输过,土耳其绝不能与必胜的国家为敌。”

同样是1971年和1974年,在苏联力量看似最强大的时期,中国领导人和埃及领袖萨达特却没有急不可耐地追随苏联,而是选择了与美国成为朋友,这个决定,实际上改变了两国的历史,并使他们站在了冷战胜利者的行列。

事实上,盎格鲁撒克逊人的霸权,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实力,而是支配世界的体系,这绝不是容易挑战的存在。因此,面对这个体系,一定要有耐力和定力,不要因为对方的一点失误和挫折而产生过多的幻想,那是非常危险的,很容易导致重大战略误判。面对急切变化的地缘环境,一个国家的战略定力至关重要。

就像罗马帝国的崩溃,或许阿拉里克的西哥特人和盖里萨克的汪达尔人都先后攻克了罗马城,但是最后赢得历史的,是最持重、最隐忍的法兰克人——克洛维的法兰克人。而日本战国群雄中的最后胜利者,也是等鸟鸣叫的德川家康,只有得知丰臣秀吉真的死了,他才会拔剑出击。

所以,只有等到美国真的分裂了,真的灭亡了,才是取而代之的可靠时机。不要觉得等不及,这个五千年的伟大民族,也许最不缺的,就是时间和耐心。当然,如果和解真的无望,中国人也绝不缺乏亮剑的勇气和智慧。

德川家康听闻丰臣秀吉死讯及反应,体现了他巨大的耐力和痛苦
更多内容,请点击链接搜索:王陶陶文章搜索

推荐系列:《忠君爱国塔列朗系列》
王陶陶私货分享
私货分享》的大概目录
1、对政策风险及机遇的预判分享
(事前、准确、不模棱两可)
2、对政策预判之具体逻辑的分享
3、提升政策认知之系列课分享
4、网友政策事件投机的收益(补充)
《私货分享》的具体内容介绍及部分内容分享
《主要内容的具体介绍》
加入《私货分享》的二维码链接


    关注 王陶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