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碧微回忆录》⑤ “结婚28年,每天不到10句话”:沉默式婚姻,是无数女人的心酸

 

陪伴学习,向上成长。...



文 | 江徐 · 主播 | 安静


回顾:

今天我们继续阅读《蒋碧微回忆录》。

昨天我们读到,徐悲鸿在向妻子求和不成的情况下,登报表示与她解除关系,然后向孙韵君求婚。

求婚失败,转而又向蒋碧微表达夫妻复合的意愿。

在此之前,两人在南京初次分手,蒋碧微就有表示,只要徐悲鸿决心与别人断绝,她在任何时候都欢迎他回家。

可是最终,她为何不再愿意复合呢?

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阅读吧。
婚姻如瓷器
1942年,徐悲鸿从新加坡回国。

他并没有去广西,还是回了重庆。夫妻两人同在山城,却不相见。

茫茫江湖,未能相濡以沫,却也没有做到相忘江湖。

毕竟,有了孩子,两个人总有断不了的藕丝,更何况还有大人之间的爱恨恩怨。

有一天,蒋碧微发出请帖,请自己的丈夫徐悲鸿吃饭。

这让他对夫妻关系的复合再次抱有幻想。

于是,他带上自己一幅画作、一幅泰戈尔画像复印件作为礼物,兴致匆匆地赴宴。

酒席上,在回家欲望的驱使下,徐悲鸿为自己过去的种种错误表示道歉。

蒋碧微之前有给过他机会,如今,她已无心留恋过往,只是想商洽解决两个孩子的抚养事宜。

生性难移,徐悲鸿像以往一样,遇事总是默不作声,对于蒋碧微提出的关于孩子抚养问题的意见,他至始至终没有给出任何表示。

过了一段时间,徐悲鸿却又主动登门。

他知道,以前的作为已经让妻子心灰意冷,现在他想挽回,又没把握。
究竟还有没有破镜重圆的可能,他希望蒋碧微给出一个明确答复。

我有一个譬喻,仿佛一件很精美的瓷器,不幸被你打破了。

尽管你找到最高明的工匠把它修补好,但是,这条裂痕永远是除不掉的,我宁可将它打破,也不愿有假的完整。

这就是蒋碧微的答复,婉转而决绝。

作为妻子,她不是没有给过宽容和谅解,但是谁的忍耐都有限度。

至此,徐悲鸿明白,这段婚姻的补合已经没有希望。

他出于那个年代的文人礼仪,在出发去广西之前,给蒋碧微写了一封信,信中满怀叹息:

“我之于汝,将成一魔,便令吾自责,亦徒然也……”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徐悲鸿托朋友送来五千元,作为孩子的学费,然后急匆匆去往桂林。

原来,他看中了桂林一个名叫冬渡兰的女戏子,并且做着这样的打算:

如果蒋碧微愿意复合,再好不过,如果不愿复合,就向冬渡兰求婚。遗憾的是,当他真向冬渡兰求婚时,遭到对方拒绝。

和上次一样,徐悲鸿两头落空。
蒋碧微父亲去世


在桂林,徐悲鸿再次情场失意。

意兴阑珊之下,他重回重庆,主持中国美术院事务。

那个时期,蒋碧微的父亲蒋梅笙身体抱恙,在家休养。

有一天晚上,蒋父坐在藤椅上静静欣赏墙上一幅画。这幅画,还是徐悲鸿过来求和时赠予蒋碧微的。

正在此时,徐悲鸿和一位朋友过来探望蒋父。


大家坐着闲聊,徐悲鸿突然注意到墙上那幅画。

他没有说明缘由,决意将画从墙上取下来,收卷起来,说明天另外送一幅画过来,然后告辞离去。

在那样一种场合和气氛之下,徐悲鸿如此举止,落在蒋碧微眼里,不仅莫名其妙,更是成为她余生难解的心结:

徐悲鸿携画离开后,蒋父指着空白的墙壁向旁人表示时过境迁的哀叹,加上他当时疾病加身,更添忧思。

老人生病,周围的东西不便移动,尤其是那些牵连感情的事物。

作为女婿,不但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反而做出那样令人费解的举动。

不幸也不巧的是,第二天,蒋父溘然逝世。

若干年后,追忆昨昔,这一晚经历的种种事情,蒋碧微依然感到“极大的憾恨和痛心”,乃至毕生难忘。

更让蒋碧微怒不可遏的是,就在守灵的那一晚,而且是在逝者近旁,徐悲鸿竟然迫不及待地向她加以试探,委婉提出复合的建议。

在她看来,面前这位名义上还是自己丈夫的男人,自从结婚以来,任何时候,都以他自己利益和意向考虑问题,从来不会不顾她的心境和心情。

父亲刚刚去世,遭此重大变故,蒋碧微悲痛欲绝,难以支撑,最需要的是慰藉和帮助,他却还有心思提儿女情长的问题!

这种不分场合、不分时间的处事方式,让蒋碧微愤恨至极。

她也趁此时机,摆出直截了当、毫无余地的态度:

既已分开,一动不如一静。既然个性大不相同,勉强在一起不如分开。
蒋父追悼会那天,徐悲鸿的画展不早不晚,偏偏也在那天。

蒋碧微不知道这是巧合,还是徐悲鸿故意如此安排。答案究竟为何,大概只有他自己清楚了。

婚姻的初心,是为了共同成长,共享幸福。

如果两个人在夫妻关系里找不到快乐,好聚好散,或许才是最佳选择。
最终还是离婚


蒋碧微与徐悲鸿虽然没有正式离婚,却早已成为名存实亡的夫妻,各走各的路,各过各的日子。

蒋碧微这边,父亲逝世还不到一年,母亲中风病逝。亲人接连的去世,给她带来沉痛打击。

还有子女教育的烦恼,家里佣人的生病,种种琐务与烦恼,都是生命这袭华美袍之上的跳蚤。

徐悲鸿这边,他后来又去桂林,登报招考中国美术院图书管理员,在五十多名报考人员找那个录取了一位十九岁的湖南姑娘。

这位姑娘,就是后来成为徐悲鸿第二任妻子的廖静文。

没过多久,两人关系公开。

大概是危及生命的疾病让徐悲鸿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又或者上了年岁,耐心已无,他不再对夫妻复合抱有幻想。

徐悲鸿终于提出离婚。

蒋碧微提出离婚条件:赡养费一百万元(相当于当时普通公务员一年的薪水),加上徐悲鸿的一百幅画作。徐悲鸿认为数目太大,离婚的事为此搁置下来。

离婚不曾,徐悲鸿故技重施,再次登报声明,自己与蒋碧微断绝“同居关系”。

三天之后,他另外刊登了自己与廖静文的订婚启事。




这一次,蒋碧微实在不能容忍,打算控告徐悲鸿侵犯她在社会上独立生存的自由。

最终,她看在徐悲鸿学生(那些学生已成为她的朋友)的面子上,才不让他过分难堪。

事情做到这地步,作为夫妻,他俩已经有了恩断义绝的情味。

半生走过,经历各种波折,淌过各种风雨,徐悲鸿最终答应了蒋碧微的一切条件。

1945年12月31日,这是一年当中的最后一天,也是蒋碧微和徐悲鸿多年婚姻的最后一天。

那一天,已进知命之年的徐悲鸿,脸色苍白,神情倦怠,他手里拎着一只口袋,里面装着一百万钞票,和一百张未裱的画作。

签了离婚协议,从青春时代为爱私奔,到后来摇摇欲坠,再到后来心灰意懒,艰难维持了二十八的婚姻,终于划上句号。

从此之后,各自踏上新的人生旅途。

余生不长,她与张道藩明修暗度,他与廖静文生儿育女。

是虚度,是辜负,还是幸福,评说纷纭,冷暖自知。

1953年9月,也就是离婚后的第七个年头,徐悲鸿在北京病逝。

蒋碧微在自己的回忆录中,以徐悲鸿亲笔书写的一幅对联作为收尾:
独持偏见
一意孤行


蒋碧微撰写这本回忆录时,已是花甲之年,她依然在客厅悬挂着徐悲鸿为自己创作的油画。

画上,她丽姿侧影,凝神奏琴。

那个时候,他俩芳华正茂,共赴欧洲,虽然艰苦,却是同心。
今日共读《蒋碧薇回忆录》▼
【结语】
婚姻就像开公司,需要两个人的用心经营。

尊重、理解、陪伴、沟通,这些是维持婚姻必不可缺的元素。

蒋碧微与徐悲鸿二十年的婚姻,一直摇摇欲坠,最终划上句号。

“一别两宽,各生欢喜”,是夫妻分手的最佳姿势。

在此之后,他俩各自拥有怎样的余生呢?

让我们期待明天的阅读吧。
【今日话题】
对于一段糟糕的婚姻,你会选择好聚好散吗?

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想法!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内容,欢迎转发给你的好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阅读好书,共同成长,相遇十点,读你每天!明天见!


往期回顾
《蒋碧薇回忆录》④ | “离婚24小时后,我后悔了”:这个中年男人的深夜独白,点醒无数人

《蒋碧薇回忆录》③ | “我嫁给了爱情,却输给了老公”

《蒋碧薇回忆录》② | “老公给闺蜜剥虾,我生气了”:避嫌,是婚姻里最基本的自律
共读打卡,记录学习

宝宝们,读完书记得打卡哦!

每天21:30,我们不见不散!

现在点击下方打卡按钮

记录每个因读书而成长的日子



-领读-


江徐,80后女子,十点读书签约作者。煮字疗饥,借笔画心。已出版书籍《李清照:酒意诗情谁与共》。
-主播-

安静,十点签约主播。每天晚上九点,一段声音,一首音乐陪你说晚安!新浪微博@用心兔子 公众号:我是安静。

-声明-
文章图片来自视觉中国,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wangweiwei225进行删除。

版权

本文内容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授权发布,若需使用,请联系出版公司授权。

编辑:维豆

「十点读书会员」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立即领取「超值课程礼包」

每天向前一步!





    关注 十点读书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