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琵琶語》是林海的。

 

他遊走在古典音樂和世界音樂中。x0a他是右手東方、左手西方的天才音樂家。...



文字 |「淘漉音乐」

圖片 |「來自網絡」


2005年,徐静蕾将茨威格的代表作《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搬上银幕。

电影讲的是1948年深冬,一个男人在41岁生日那天收到一封厚厚的信,得知了一段与自己有关的缠绵爱情故事。

寄信的女人不可救药的爱上男人18年之久,离世前终于将这份隐秘深切的爱意告白。

这部电影获得第2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和最佳美术奖。

徐静蕾也将自己最风情、凄美的身姿留在影片中,而为之增色的,就是这段象征陌生女人一生的《琵琶语》。



这首钢琴伴奏下的琵琶曲,缠绵悱恻,欲说还休,配上龚琳娜如天籁般的吟唱,如泣如诉,悠扬缥缈。

听闻者无不陷入凄清哀婉的情绪里,好像也自己走过了那样的一生。

《琵琶语》就此大红,响彻街头巷尾。

作曲人林海也带着他的更多音乐,逐渐走近大众。

他的作品出现在《西南联大》《中国博物馆》中,也出现在《陈情令》《锦衣之下》中。

古典与流行,高雅与通俗游走在林海指尖。

林海本人似乎也在雅俗之间游走。

他极其低调,唯一一次大新闻出现在两年前;以爱与灵感的名义寻找年轻美貌的女子,微博征婚,怒怼网友。这场震动很快归于平静。

名人轶事逐渐为人淡忘,音乐却被人牢牢记住。

人们依旧会说:日本有个久石让,中国有个林海。

90年代末,唱片工业越来越不景气。

盗版猖獗,音乐制作人步履艰难。

林海不得不考虑现实的因素,但又不想脱离音乐,影视配乐便成了他眼前的一条新出路。

《大明宫词》是林海第一次的影视配乐。
给这部具有莎士比亚戏剧风味的电视剧配乐,起初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林海不知道李少红到底想要什么样的配乐,李少红也无法理解林海想表达的意思,创作过程很纠结。

直到音乐编辑廖家伟架起他们沟通的桥梁,林海才知道李少红要的是另类的音乐。

影视配乐最重要是贴合画面,观众看的时候好像不觉得有音乐,若把音乐拿开又觉得画面塌下来了。

这是优秀影视配乐的魅力,不抢画面又让人牢牢记住。

《长相守》《死亡》《母亲》……无一不是如此,人在故事里,故事在曲中。

《大明宫词》的成功,为林海打开了另一扇大门。
一天, 张亚东跑来说他在帮王菲做新专辑,拜托林海帮他编一首以钢琴为主弦乐的歌曲。”

那首歌是《空城》,当年入围第15届金曲奖最佳编曲。

其后,林海帮王力宏、那英、许茹芸、品冠、丁薇、李宇春、尚雯婕等歌手都制作过歌曲。

配乐过的影视作品也有五六十部之多。

这些影视作品中也包括一些公认的烂片,无论影片如何,林海坚持要对得起自己的音乐。

“起码回头看自己曾经做过的音乐,不会脸红。”

吴镇宇说:我演过烂片,但没演过烂角色。

这是一个演员的职业操守以及艺术追求。

做好每一支音乐,也是林海的职业操作和艺术追求。

这时的林海,对做音乐的态度更圆融成熟,如果时间往回十年甚至几十年,那是一段叛逆青年的成长史。
林海1967年出生于福建晋江。

四岁时,很偶然的被身为作曲家的父亲发现他的音乐天赋。

那天妹妹在学走路,不小心碰到家里的钢琴,他在旁边玩头也没回,立刻能准确说出是什么音。

父亲很惊讶,后来有意无意的测试他。

带他去买西瓜,小林海能说出敲熟西瓜是什么调,敲生西瓜是什么调。

无论什么音,多快的速度,都逃不过林海的耳朵。

在音乐专业上,这种听觉能力被称为“绝对音高”,属于可遇不可求的稀有音乐天分。
于是父亲觉得,得做点什么才不辜负孩子的天赋。

从此林海离开玩泥巴的生活,与音乐为伴。

4岁学钢琴,6岁创作自己的曲目。

9岁被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录取,离开父母,独自进京求学。

在北京,小林海什么要靠自己。

天寒地冻,他在雪地里洗衣服,手上一直长冻疮。

每年寒暑假,年幼的他要在火车上站两天三夜才能回到家。

有亲友说父亲狠心,让孩子太受苦。

小林海自己却不觉得。

以前在父母身边,每次和小伙伴玩得正开心,就会被抓回去练琴,苦不堪言。

到了北京,终于自由了,每天跟个小乞丐似的,跟同学们到处疯。
林海贪玩,是老师眼中最有天份却最不用功的学生。

这个最有天份最不用功的学生,1988年顺利进入中央音乐学院,主修钢琴专业。

1989年从全国竞赛中脱颖而出,代表中国参加美国范·克莱本钢琴大赛。

尽管只练了一个月的琴,他却意外进入前十名,成为有史以来首位入围准决赛的中国人。

林海一直走的是纯正派学院路线,不出意料的话,他会在音乐礼堂的中心,或者是在演奏钢琴,或者是在做指挥。

然而,转变来的猝不及防。
比赛回国后,林海迷上了爵士乐。

原因特别简单,爵士乐比古典音乐好玩。

“古典音乐作品就那么多,我每次练琴的时候就会想到,同一时刻全世界到底有多少人在和我练同样的曲子,一想到这些我就很崩溃,真的一点都不好玩。”

爵士成了完成学业之后,拯救他灵魂的东西。

他开始和志同道合的朋友组建爵士乐队。

他们没有教材,一切靠自己摸索。

林海的音准极佳,他就负责听记国外的作品,听记完了记谱,记下来以后分给大家,告诉大家要怎么做。

玩得最凶的是1992年,在华侨饭店。

林海和张永光(崔健的鼓手),还有几个老外,摇滚,迷幻电子乐,所有的音乐他们都碰,都喜欢。

这时期为他打下中西并用的音乐底子,以致后来他可以驾驭各种各样的音乐,混在一起玩。

林海那个乐队大概是国内玩爵士水平最高的乐队。

可因为各种原因,这支乐队解散了,后来来的人对于林海来说水平不够,不好玩了。

他意兴阑珊,不知该何去何从。

以林海的才情,当时并不是没有别的机会。
大学毕业前夕,时任中国轻音乐乐团负责人的李谷一看上了林海的钢琴才华,邀请他加入乐团。

林海在那里待了一年,三个键盘,他是主键盘。

铁饭碗,受器重,很多人求而不得的东西,林海轻而易举得到了。

但他不喜欢,体制内的生活让他觉得难受,“那样的日子特别受不了”。

一年后他提出离职,李谷一用一套房也没挽留住。

1992年是林海的一个分水岭,大学毕业,放弃了古典音乐和爵士乐,放弃了铁饭碗。

身怀绝技、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他们总会做出一些大胆的决定,他们也会迷茫,但他们也会被机会青睐。
林海迷茫的时候,顺便给高晓松《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作了编曲,那是林海正儿八经第一支编曲。

同时台湾著名音乐人李寿全也向他抛来橄榄枝,并促成了他和台湾风潮唱片公司的合作。

生活以他未预料又期望的方向发生改变。

在朋友家里,林海认识了台湾配乐鬼才范宗沛,也可以说,林海遇见自己的音乐引路人。

两人都是学古典音乐的,范宗沛学大提琴,林海学钢琴。

范宗沛也是四岁时在父母的苦心培育下开始学音乐。

相似的经历令两人一见如故。
范宗沛


此时的范宗沛在音乐界已颇有一番作为,他教林海怎么电脑作曲,指导林海的音乐创作从纯粹的舞台演奏转化为一张张精美的CD。

两人后来合作的专辑《故事》,在2001年入围第13届金曲奖最佳流行音乐演奏专辑奖,林海的另外两张专辑《蝶舞》和《月光边境》也同时入围。

金曲奖一共有四个作品入围,林海占了三个,最后《月光边境》获奖。

从第一张专辑《城南旧事》到《月光边境》,6年时间,林海慢慢将各种风格巧妙的结合起来,对音乐的演绎变得挥洒自如。
从前在音乐学院,那个环境不允许流行的东西存在,老师觉得那是邪门歪道,刻板的书本教育让林海觉得无趣。

为了追求有趣,林海一直在求变,求变的同时尝试融合。

将生活放进音乐里是融合。

钢琴专辑《猫》是他与爱猫咪咪之间亲昵的情感;

《流动的城市》是生活在北京的林海,诗意和生活化结合,描述的一副城市之态;

《月光边境》则是他与孤独共处的心情。

将民族的音乐与西洋的音乐放在一支曲子里也是融合。

一方面是林海要考虑西方听众,一方面是他自己的喜好。
《蝶舞》是林海的第一次尝试,他把扬琴全盘西化。

《琵琶语》《欢沁》同样是他用西方的技巧跟手段表现出东方的东西。

于是,林海被乐评人称为:“右手东方,左手西方的天才音乐家。”

如今,可能我们打开电视、收音机,无论是纪录片、风光片还是广告,听到的背景音乐是来自林海的;

可能我们走进餐厅,走进咖啡馆,走进书店,听到的音乐也是来自林海的。
我们被这些音乐吸引,无疑是因为林海将它们现代化,大众化。

但更重要的是,林海那一篇篇散文诗般的乐章,无不令听者安静下来,不自禁的从中去感悟生活。
音乐广为流传,林海仍然很低调。

和他或恬静或冷清的音乐给人的感觉相反。

他本人高大,略胖,胡子拉碴,很有几分粗狂。

他不爱接触人,能在家闭门造车地做音乐,已经偷笑了。

他爱喝酒,能聊到一块能喝酒的,就是朋友。

他喜欢吃路边摊,点一堆食物,多放点辣椒,来上几瓶酒,敞开了吃。

钓鱼也是他的一大爱好,渔具花了他好多钱,一去钓鱼就是一天,十几个小时不吃不喝,如今已经修炼成顶尖高手。

他的生活有些闷,闷得就像你我身边一个普通人一样无奇。
2018年,他对这种闷做出了打破。

49岁的林海在微博上征婚。(好友高晓松还仗义的在微博上给出林海的邮箱。)
最后他找了一个很年轻的,95后的姑娘,他称她“像酒一样热烈醉人”。

一向低调的音乐家此举引发了网络上一场小小地震。

他被网友质疑追求的不是爱情,他回怼说网友不希望他过得好。

艺术家的灵感需要青春和激情。

林海需要他的灵感缪斯。
而后他很快回到往日的低调当中,继续埋头做音乐。

即使唱片行业现在这么不景气,林海还是尽可能的争取每年出一张专辑。

他自己出资,包括里面的文案,设计,都是他亲自找人统筹。

他曾说,大众并不喜欢听真正的音乐,唱片市场这么艰难说不定他也会转行。

今天林海还在这行,自己出资做唱片是想为自己做些事情,也是为音乐做些事情。只要他在这里,对于后来者就是一种鼓励。
参考资料:
 1、《音乐天才:林海回声》
2、《如何评价音乐人林海》
3、《音乐才子林海专访:我一直都是自由的》
4、《安海知名音乐家故土回忆童年》
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标题进入)
日本當代為何會出現那麼多設計大師。
以自己為師。
不如就回去蘇州吧。
文化的高級。
間。
文化的靈性。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誰最中國』微商城


    关注 誰最中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