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名校的孩子跳楼自杀,妈妈后悔说了这句话

 

这世间最可怕的伤害,打的旗号叫“为你好”...



那个晚上之前,茉莉妈妈一直觉得:一个母亲能做的,自己都已经做到了最好。

她为了孩子放弃了一切,变成一个每天忙着准备维生素、营养餐的全职家庭主妇;留美硕士的学历,也全部用来辅导孩子功课;甚至为了更好的监督孩子,在客厅悄悄安装了摄像头……

可乖巧听话、品学兼优的女儿林茉莉,却在拿到重点高中录取通知书后跳楼自杀了。

自认为最了解孩子的茉莉妈妈想不明白:女儿为什么会自杀?

为了搞清楚真相,她接受了一项读取孩子大脑记忆的新科技测试。

直到用孩子的眼睛回顾之前的生活,她才发现:自己从来都没有了解过孩子。把孩子逼上绝路的,就是一直“为她好”的自己。
01
茉莉的爸爸是大学系主任,妈妈是留美硕士,家境优渥。

可这个外人眼里光鲜亮丽的家庭,对茉莉来说却像一个逃不出去的牢笼。

从小到大,妈妈的期望都沉重的让她喘不上气:

小时候玩过家家,茉莉说自己长大想做收银员,妈妈立刻变了脸色说她“没出息”
考试考砸了从来得不到安慰,妈妈只会劈头盖脸的训斥“你还好意思哭”。
即便考到了好成绩,也得不到肯定。

妈妈总是带着讽刺的口吻告诉她“要不是我盯得紧,你以为你能考第一名?”
茉莉喜欢文学,可妈妈当着茉莉的面把她的小说一页一页撕掉,狠狠告诉她“不要以为我什么都不知道”
妈妈眼里,生小孩就像投资,小孩书读的好才叫投资成功。
妈妈觉得,要不是为了小孩做出牺牲,自己早就成了教授、实现了人生梦想。
02


为了不辜负妈妈,茉莉努力逼自己成为了“完美的孩子”。

可越是努力,就越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
她最大的愿望,是全家人能共进一顿愉快晚餐。
为了引起妈妈的注意,她每次考砸后都会偷偷割腕。

她想着有天妈妈看到这些伤痕,会难过会心疼,会说一句对不起。
一再失望之后,茉莉的希望只剩下好好读书,考上热爱的中文系。

可她被所有人认可的写作天赋,在妈妈眼里却只是“见不得人的东西”。



连自己一心想读的中文系,在妈妈看来也是“丢脸”的事。只有读金融、读医科,才不算辜负自己的期望。



最终,绝望的茉莉跳下了楼。
悲痛欲绝妈妈终于说出了那句“妈妈爱你”,可茉莉却再也听不到了。



妈妈以为自己为孩子牺牲了一切,可孩子所有的时间都在为妈妈活着。
03
茉莉的故事,是台湾影视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一个部分。

这部影片改编自台湾同名小说,作者吴晓乐原本是一名家庭教师,用 7 年时间走访了一个又一个家庭,记录下了 9 个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故事。
这本书的腰封上有这样一句话:“这世间最可怕的伤害,打的旗号叫‘为你好’。”

而这样的话,剧中的茉莉妈妈每天在对孩子说:

我这么辛苦是为了谁?”

“我放弃自由放弃生活,还不都是为了你?”

“你这样对得起我吗?”

“让你学医,是为了你好!”

……
04
替孩子焦虑未来的父母,因为这句话搞砸了现在,也搞砸了和孩子之间的爱。

央视的寻亲节目《等着我》里,曾经来过这样一对寻找儿子的老人。

他们都是大学退休教授,为了培养孩子倾尽心血。

但儿子大学毕业后,却给他们寄来了一封“断绝关系”信,从此再也没有过消息。

儿子小海在信里说,他想要摆脱父亲的操控,成为一个有人格尊严、能自由追求自己生活的人。

即便已经过了 23 年,还是拒绝和父母见面。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痛苦,而我们这一辈的课题,就是学习不要再复制同样的悲剧。”

幸运的是剧中茉莉的原型——现实生活中的茉莉结束了这场悲剧。

她没有跳楼自杀,在按照母亲的意愿读书、结婚之后,她生下了女儿小叶。

除了茉莉,家里其他人都对不够乖巧聪明的小叶不满意。

于是六年级的一次考试中,小叶靠着作弊考到了全班第三。

因为小叶听到了外婆对妈妈的指责,她觉得这一切是自己造成的:

“外婆觉得我很笨,怎样都考不到前十名,不像是你和爸爸的小孩。

我害你被外婆骂了,是不是?

我不是故意要作弊,我只是希望大家都开心。”
女儿的话,让茉莉心如刀绞:“我不想小叶成为第二个我,到我这一代该结束了,小叶该有她自己的人生。”

茉莉不再要求小叶为了补习数学放弃画画,她考得不好一样可以吃大餐,没有考上长辈期望的高中,也能获得妈妈的鼓励和支持。

小叶可以自由伸展手脚了,而茉莉却被指责是一个疏于管教孩子的母亲。

可是没关系,茉莉会学会勇敢的,因为她无条件地爱着自己的女儿。
05
每个父母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

正是因为对孩子倾注了太多的爱和心血,所以我们生怕不能给他一个美好的人生。

就像作者说的:怪兽家长的背后,不过是站着一个胆怯的、害怕犯错的人啊

事情的最初,我们要的只是孩子健康、快乐。最后我们的期待却无限制地扩张开来,于是伤害就无可避免,我们也失去了凝视孩子的初衷

曾经在某个时刻,我们光是触摸小孩柔软的掌心就满足不已,我们可以不再复制这些伤害。

因为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因你而来、却不是为你而来——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

在弓箭手的手里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

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纪伯伦


孩子因你而来,但不是为你而来


    关注 年糕妈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