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没事,请不要喊“妈”!谢谢配合~

 

60分的妈妈,100分的自己...

作者|卡卡辛
对于女人来说,这世界上最甜蜜又可怕的称呼是什么?

——没错,就是妈妈。

自从当了妈,孩子每天100遍的妈妈简直响彻耳边。初时,这声音奶声奶气,算是可爱入耳。等到孩子上学了,才知道什么是天道魔音。

妈妈, 这个字怎么念?

妈妈, 这道题用哪个方程式呀?

妈妈,这个单词什么意思呀?

被喊妈声搞得崩溃的妈妈, 直接在孩子书桌上贴出一张“不要喊妈”的告知书。
只有当妈的人,才能深刻体会图中那一处处标红的“不要喊妈”加粗字体, 背后是妈妈历经的多少个崩溃的瞬间。
事无大小,有事没事,一天里八百遍的妈妈,就连孙俪也吐槽过,和女儿约定每天叫妈妈的次数是多少,超过次数了,就不能用了。

当了妈妈之后,似乎什么都变了,除了自己的名字。

本来下班逛街,刷剧,周末与老公的二人时间,全然被喂孩子,陪孩子玩,陪孩子学习,哄孩子睡觉所占据。
妈妈的世界里叫做自我的那部分被慢慢挤压,渐渐被生活,孩子,家庭所占满。久而久之,好像也忽略了:除了妈妈这个身份之外,其实我们还是我们自己。
妈妈生下我后,失去了什么?
妈妈成为妈妈之前,又是谁?而妈妈生下孩子之后,又失去了什么?这一切的答案似乎都能从这个视频中找到答案。

8岁的女儿金罗儿和39岁的妈妈许圣京进行了一场母女问答。“妈妈生下我后,失去了什么”?
“妈妈失去的是青春”。
是啊,有人会说,为什么成为了妈妈,青春就流走了呢?记得之前在综艺《你怎么那么好看》里的那位四胞胎妈妈, 被丈夫嫌弃不打扮,老气邋遢。
确实,与晒出的生孩子以前的照片相比,这个妈妈年龄没有大几岁,但是头发不再利落,再也没有精致的妆容,满脸只有照顾孩子的疲惫。

作为一个爱美的女人,谁会喜欢自己灰头土脸的样子。然而在孩子和自己之间,只能牺牲自我的时间,来保证孩子的需求。

自我牺牲这件事的可怕之处在于,它会潜移默化进到你的骨髓。久而久之, 似乎渐渐习惯了这样的设定。孩子是第一位,是我的全部。

然而, 一个忘我似的妈妈,真的是孩子想要的吗?
记得《囧妈》里的那对母子吗?徐伊万的妈妈卢小花,对于儿子,事无巨细,连儿子的性生活都要顾及到。

可是儿子呢?全然不买账,这种全方位360度的母爱让他无法喘息,只有逃跑。

直到在俄罗斯的大剧院舞台上,母亲悠扬的歌声惊艳了观众,也让徐伊万在那一刻,看到了妈妈那陌生的样子。那一幕,就是她曾经的青春。


在影片的结尾,随着卢小花开启了世界性的巡回演出,母子的关系反倒缓和很多。徐伊万渐渐理解母亲,对于她多了一些理解。

说实话, 任何自我感动似的牺牲都无法换得对方的尊重与理解。很残酷的是,我们的孩子同样是这样。

苦口婆心的付出,其实不会得到孩子的谅解和尊重。他们即使理解这种关心与爱护,却无法背负一个人所有的世界,承载一个人所有的悲欢喜乐。

无论我们承认与否, 失去自我的妈妈,最先失去的就是孩子的心。
先爱自己,再爱孩子
还记得之前因为那封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走红的女老师顾少强吗?

她当了妈妈后,也有了自己独特的育儿观。在《豫见后来》中,她很明确地认为:要先爱自己再爱孩子。
逛街时,女儿累了要抱抱,她会说:别这样,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直到现在,她还保持着定期旅行的习惯。兴致起来,把女儿丢给老公,自己就踏上旅途。

在她看来, 孩子的好日子还有很多,但自己没有那么多时间去体验人生了,而且自己是家里最辛苦最重要的人,必须要给自己放假。

甚至她会直接告诉女儿:我爱你,但我首先要爱我自己。这个妈妈,其实在很多人嘴里,是“自私”的表现。然而, 这种“自私”恰恰是自我关怀的一种方式。

自我关怀使我们在育儿的压力下,充满电,重新以一种乐观正面的心态投入下一场与孩子的斗智斗勇中。

在爱情与婚姻中,爱人必先爱己,是条黄金定律。那么在育儿中,同样适用。没有自我的爱,把全部的幸福感寄托在孩子身上,于己于孩子,是同样的不堪重负。
曾看过美国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写过一首很著名的小诗,《如果你爱我》中的一段:你若不爱你自己,你便无法来爱我,这是爱的法则,因为你不可能给出,你没有的东西。


爱自己,不是不爱孩子,而是通过爱自己,关怀自己,去更好地爱孩子。
当你只是自己时,孩子会更爱你
女儿三岁时, 因为收拾了她摊了一地的的乐高和娃娃, 小小的人突然冒出一句:妈妈讨厌,妈妈走。

说实话, 虽然我也读了很多育儿书,了解这是孩子的语言诅咒期发作,但心里仍然忍不住地难受。

被孩子讨厌,真的是每个妈妈最心痛的事情。没日没夜,任劳任怨,却一定能换来孩子的爱吗?

我们都知道高晓松对母亲张克群十分敬爱和崇拜。那句火遍全国的歌词:“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也是因为母亲而作。
张克群作为一名建筑学者,在孩子年幼时,不曾为了他们放弃自己的事业与和追求。即使是带着孩子出去玩,也会选择颐和园这样的历史古迹,从每一幅画,每一处建筑讲出娓娓的历史。

当孩子成年后,她更是到处流浪,世界各地走,考察天主教遗址,研究各国建筑和古代建筑。

在她这一生,母亲这一名字从来没有占据她全部的人生,而建筑学者,则贯穿了她的青春至晚年。

在心理学上有个心理定律,叫“泡菜效应”:即指人在不同的环境里,由于长期耳濡目染,其性格、气质、素质和思维的方式等方面都会有明显的差别,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张克群作为母亲, 一直致力于保持自我,她的“不苟且于眼前”深深影响了高晓松和妹妹的人生。他们深爱这个有着独立自我,有着自己爱好与追求的母亲。

孩子是种天真与现实的混合体,一个没有自我, 失去自我追求的妈妈,其实真的得不到孩子的尊重。

还记得之前网上流传的一篇孩子写的日记,内容真的扎心。
这位妈妈没有工作没有收入也没有爱好,可以说生活陷入无追求的状态,孩子是她的全部。

连一句和孩子的玩笑话,都让孩子反感异常。而这一切的原罪都是因为她失去了自我,她毫无光彩,毫无魅力。真的难以想象,当一个母亲看到孩子眼里的冷漠与嫌弃,是何心情。

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都喜欢和充满热情,积极追求上进的人做朋友。那么面对孩子时,又怎么会觉得母爱这件事可以掩盖一切。

我们常说, 身教永远好过言传的力量。你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做好自己就真的足够了。

我爱你,但是我也有自己的生活。

我爱你, 但是在母亲之后,仍然是我自己。

在我做了妈妈后, 真的最怕的一句话是:我用整个生命在爱着孩子。这句话在我看来,不仅不伟大,简直恐怖异常。

你的生命永远是自己的,即使有了孩子,他也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作为带他来到这个世界的人, 我们有责任爱护,教养他们,却不该用爱去绑架他们,也困住了自己。
当你想买一只口红,就去买,即使这只口红的价值超过孩子的玩具又如何?

当你想和闺蜜单独旅个游聚个会,放心把孩子扔给老公,谁不是一点点学习照顾孩子的?

即使你是个60分的妈妈又如何?在妈妈的称呼背后,你同样是那个爱美,有着无数计划与梦想的人。而最重要的,60分的妈妈加上100分的自己,难道不是已经超过100分妈妈了吗?

照顾好自己,狠狠地爱自己, 这就是孩子最爱你的模样。
更多热文


点击图片直接阅读



▲孩子和你共处一室却无话可谈?

他们想要的也许只是陪伴......



▲“妈,快给工资吧!”

孩子做家务,到底需不需要奖励?



文中所用图片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无法一一和版权所有人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版权所有人的知识产权,请及时通知我们,以便我们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联系我们:

文章转载:supernannyipcn2018(微信)

文章投稿:supernannyipcn2018(微信)


    关注 超级育儿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