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敬:她曾是最炙手可热的民谣才女,在最火的时候捡起画笔

 

成为艺术家后,她这样怀念母亲...

因为疫情的关系,我们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变长了,原来每天在家的妈妈要忙的琐事竟有如此之多。在佛山南海千灯湖正在展出的以“拓展的剧场”为主题的南海首届公共艺术展中,有一个作品正是在表达女性为母以后对生命的呵护。这周,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这位艺术家和她这个充满爱的作品。在这个特别的周末,何不牵起妈妈的双手一起来看看呢?也向全天下的母亲说一句:母亲节快乐。
作者 | 王不留行

编辑 | 房小瓜

1997年,我刚满十岁。

在我记忆中,那年最重要的事,大概就是香港回归了。那个时候,街头巷尾都在播放着《东方之珠》。但实际上,我对“香港”这两个字的概念,来自更早以前的一首歌:《我的1997》。

1997年之前,我就曾经在电视上看到过一个扎着马尾、抱着吉他唱歌的小姐姐,浅吟低唱着对这座城市的向往——她在歌里重复地唱着“1997快点到吧”,因为香港有八佰伴和红磡体育馆,有她的“那个他”,同时还寄托着她对于花花世界的各种憧憬和猜想……

这也算是一代人的共同记忆了吧。

二十多年后,当我再一次见到艾敬,记忆中那个随性弹唱的小姐姐改变了自己讲故事的方式——淡出歌坛后,她以当代艺术家的身份重新回归大众视野。
▲ 艾敬雕塑作品《怀抱二号》

参展南海首届公共艺术展的现场图片

艾敬是谁?
艾敬,辽宁沈阳人,当代艺术家。2017年获美国赫希洪博物馆“32位全球顶尖女性艺术家”称号。我爱颜色——小天才绘画大赛发起人。

对于90后而言,这或许是一个相当陌生的名字。实际上,她曾经火遍亚洲,是中国流行乐史上最有才华的女歌手之一,也是“城市民谣”的开创者。

关于自己的故事,她都写进了《我的1997》这首歌里。

艾敬的爸爸擅长各种民族乐器,妈妈是评剧演员,艾敬从小便耳濡目染,在充满艺术氛围的家庭里长大。16岁的她考上了沈阳艺术学校,开始登上舞台随沈阳歌舞团巡回演出。对了,她出生的地方是沈阳的艳粉街——这条街后来也被她写进了歌曲《艳粉街的故事》里。



▲现在回头看,艾敬可以算是内地歌坛文艺女青年的鼻祖了

17岁那年,就像她在歌中唱的那样,她离开家乡开始“流浪”。北京是她的第一站,她在这里考进了大名鼎鼎的东方歌舞团(是的,你们的厂花坤哥也在这呆过),录制了当年创下600万盒卡带销量的音乐专辑《大趋势》,专辑中她演唱的《沈阳啊,我的故乡》红遍大江南北。



▲艾敬不仅歌唱得好,人也是真漂亮,难怪有导演说她“长得像山口百惠,笑起来像栗原小卷”

上世纪80年代末,为了在音乐上有更好的发展,艾敬来到当时更为开放的广州,开始了自己的职业歌手生涯。因为“长得像山口百惠,笑起来像栗原小卷”,她还被导演选中,主演了广东电视台拍摄的电视剧《情魔》。而后,她又回到北京,考入了中央戏剧学院的表演系进修班,并主演了好几部电影。

1992年,24岁的艾敬迎来了自己最重要的一张专辑《我的1997》。香港回归这个重大的时代议题,在她的浅吟低唱中被轻轻提起。这张专辑在台湾首先发行,短短两个星期就售出了10万张的佳绩。在内地发行后,也受到了热烈的追捧。后来,这张专辑更是创下了亚洲外语唱片在日本的最佳销售成绩,还被日本著名民谣女音乐家加藤登纪子翻唱。



《我的1997》这首歌诉说的是当时的人们对于香港回归的欣喜和渴望、对于即将来临的翻天覆地的社会变化的迷茫和期待

之后几年,艾敬在日本的音乐影响力不断扩大。1995年,她受邀参加国际指挥大师小泽征尔的《地球交响乐》音乐会,与崔健一同参加在东京武道馆举办的“95亚洲音乐节”,并在次年签约日本SONY 唱片公司,推出第三张专辑《追月》。1996年,艾敬正式开始在日本发展,并陆续在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城市举办了个人演唱会。





▲1995年,艾敬的东京演唱会现场

20世纪90年代,艾敬的好音乐乘着唱片界的鼎盛时期掀起了一阵热潮。而这段时间,也是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相应提高的时间,电视和互联网的发展迎来了春天。

央视开放了对娱乐与流行文化的限制,人民群众已不满足于《新闻联播》的基本资讯,带着轻松随意风格的综艺节目应运而生。《正大综艺》、《快乐大本营》、《幸运52》等便是这个时候的产物。大家对于娱乐内容的选择已不仅仅局限在唱片这种单一媒介上。

1998年,艾敬第四张专辑《中国制造》录制完成。在那个时代下,“中国制造”是美国电视里用来调侃“质量不好”的代名词,而那时候的中国正处于出国潮,所以里面的部分歌词是不能被当时所理解的。最终,因为歌词审批没有被通过,而使得整张专辑都没有在国内正式发行。

这件事情无疑让艾敬产生了对于“音乐”的一些思考,也成为了她渐渐淡出音乐创作的主要原因。除了音乐,是否还有另一种表达方式与这个社会更好的沟通呢?艾敬看见了她生命里另一个曾被触动的领域:当代艺术。

遇见艺术,就像遇见恋爱
喜欢印象派的人都知道盖尔波瓦咖啡馆,莫奈、德加、雷诺阿这些当时还籍籍无名的画家经常到这家巴黎的咖啡馆里吹水聊天发牢骚。而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进程中,也有一家名为阿仙蒂的西班牙餐厅,成为当时艺术家们把酒言欢的根据地。

从这里走出来的艺术家,有后来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代表人物的曾梵志、王广义、方力钧、岳敏君、张晓刚,也有当时已经红遍亚洲的歌手艾敬。她非常喜欢这个画家、诗人、作家云集的地方,因为这里随处都是艺术交流和思想碰撞的气息。在这里,她遇见了她绘画学习的引路人,张晓刚老师。







▲艾敬的新专辑《追月》以及她自己手绘的封套

实际上,艾敬对于艺术的兴趣,在更早的时候就略见端倪。1994年,她第一次去法国巴黎,在同一天里游览了卢浮宫博物馆和蓬皮杜当代艺术中心。后来,她回忆起那一天的所见,用了“恋爱的感觉”来形容西方的古典艺术和当代艺术的碰撞带给自己的心灵冲击。

但让她真正与当代艺术产生共鸣的,是1997年的纽约之行。那是艾敬第一次来到纽约,但她却并不感觉陌生。东村、Chelsea、SOHO都是艺术家聚居区,强烈的艺术氛围一下子就击中了她。

在音乐事业受到阻碍的时候,是绘画再度燃点起了她的创作热情。当年张晓刚就曾对艾敬手绘设计的《追月》这张专辑的封面表示肯定。到了1999年,艾敬正式拜师张晓刚——这位她在阿仙蒂认识,后来被誉为中国当代艺术界“四大天王”之一的艺术家。



▲艾敬和张晓刚

“有一天,艾敬拿给我一册涂鸦本子,都是她平时随便画着玩的,我觉得她很有天赋,画得很有感觉,充满幻想,表现性强”——张晓刚这样描述他们师生情谊的开端。

说起来,张晓刚还是艾敬的粉丝。据张晓刚自己说,他在四川的时候就买了不少艾敬的磁带,经常是边画边听。而在张晓刚的学生里,艾敬可以算是个“异类”。其他学生都是科班出身,只有艾敬没有任何美术功底。但她似乎并不在乎,只是随心所欲地画。

虽然当时处于创作低谷,生活上也不太如意,但艾敬的乐观和对艺术的执着给张晓刚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开始,张晓刚让艾敬自己随性画着玩,“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偶尔也教她一些绘画技巧,尤其是色彩的处理。



▲2000年,艾敬在张晓刚工作室完成的油画《卡布其诺》

后来艾敬去了纽约生活,张晓刚依然经常鼓励她,将自己对于人生的体味和感悟转化成艺术语言,并将其融入创作。

2005年,艾敬定居纽约,并在下东城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工作室。她在纽约学习、钻研当代艺术,生活自由而惬意,用她自己的话说,每天的日常就是“在当地的画廊及美术馆欣赏艺术品,生活以绘画和煮饭为主。”

在这里,她正式开启了自己的艺术之路。
爱的制造者


我喜欢的女艺术家有很多,每个人都有自己非常鲜明的风格。在我看来,弗里达是浓烈的,欲望满满的;草间弥生是夸张的、梦幻的;向京是冷峻的、理性的;而在艾敬的作品中,我感受到更多的是温柔和爱。

2007年,艾敬正式以艺术家的身份受邀参展,这时距离她1997年第一次拿起画笔,已经过去10年了。

就像“每个导演一生只拍一部电影。” 在艾敬的作品中,没有深奥晦涩的表达,也没有错综复杂的叙述,她不断挖掘、拓展着自己对“爱”的理解,用当代的视觉语言赋予着每一个作品独特的生命。



▲2004年至2006年,艾敬在纽约

实际上,艾敬不止一次在采访中提到,自己的创作深受艺术家凯斯·哈林(Keith Haring)的影响。初到纽约的时候,艾敬正是在一次Keith Haring的回顾展中,找到了自己和当代艺术的联结。



▲没错,这位纽约涂鸦艺术的领军人物Keith Haring,就是画了你们身上穿的优衣库上那个涂鸦小人的艺术家

在Keith Haring的空心人、尖叫狗、红桃心等标志性元素中,艾敬也摸索出了自己的一条路:用“Love”字符来作为自己的视觉语言。

她最早的关于Love系列的作品,就是在刚定居纽约期间酝酿、诞生的。而在后来的十多年里,她也一直继续着Love系列的绘画创作。



▲《LOVE》1, 2007 布面丙烯 120 x 120 cm



▲《宝贝我爱你》, 2008 布面丙烯 180 x 210 cm

早期,艾敬的作品多以黑白基调为主,看上去极简且冷静。后来回到国内,成立工作室之后,她的Love系列增加了很多的绘画语言和色彩语言,在表达自己方面好像也更加自信与直接了。
▲《I love color #16》布面油画、油画棒
90X90cm
2015



▲《I LOVE COLOR #17》, 2015 90 x 90 cm
▲ 《烈日下的行走#1》 布面油画 90X90cm 2014
▲ 《烈日下的行走#2》布面油画
90X90cm
2014

在《我的母亲和我的家乡》这件作品中,最醒目的那条宽6米,长16米,充满“love”字样挂毯便是母亲带领发动了家乡沈阳的近50名亲戚、朋友和邻居,共同参与编制的。而挂毯前的塑像就是母亲等比例的形象。



▲ 《我的母亲和我的家乡》

废弃毛线、玻璃钢、硅胶, 1600x600cm, 2012

2000年起,艾敬的创作触角伸向了装置、雕塑、影像等更广的视觉领域,但以“爱”作为主题的理念,一直延续。



▲《海浪》, 2012 大理石 60 x 63 x 150 cm
▲ 《Ai pray》3D 雕塑品
25X25X12cm
2015



▲《艾的祈祷》, 2018 耐候钢

这个造型的素材源自于艾敬本人的手部扫描图片。作品以铸造形式,呈现出来的效果很像铁锈。

这件作品蕴含了多层次的意义。首先,是祈祷和祝愿,是感恩,向所有的产业工人致敬;另一方面,手,是艺术家最为信赖和依赖的身体的一个重要的部分,而工人也是凭着双手的劳作,创造他们的幸福生活的。

作品摆放在原沈阳铸造厂的广场上,似乎在对话曾经的沈阳铸造厂,也表达着艾敬对这里的感恩和回馈的意愿。



▲《I Love Heavy Metal》 , 2012 不锈钢 100cm和300cm

艾敬曾经在自己的书中提到,自己是“a love maker ,一个爱的制造者”。

在她的装置创作中,对“爱”的思考更加淋漓尽致。不再像画作中呈现的那样直接而具象,艾敬在装置中书写的“爱”,有了更深厚而广阔的延展,而她的女性特质也赋予了这些作品极其细腻而柔软的内核。

艾敬说,她是相信爱的力量的人,这种力量之无形、之巨大,是不可以想象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创作的爱早不仅仅局限于“那个他”或者乡愁与亲人之爱。在艺术创作的坐标上,她是以“地球人”甚至“宇宙人”来自我定义并进行创作的。

2010年的《生命之树》,艾敬“用不环保的材料去做了一个环保的作品”,就是在呼吁大众保护大自然,关爱生命。



▲《生命之树》, 2010 一次性筷子以及综合材料 300 x 300 x 350 cm

而在2012年的作品《每一扇门里都有鲜花》中,艾敬为从世界各地收集来的每一扇古董门都配上了生机盎然的鲜花,新的时间和空间就在这样的组合中焕发出生命的美。



▲《每一扇门里都有鲜花#2》, 2012 法国19世纪古董门板,鲜花 235 x 150 cm

一扇欧式古董门半打开,门内满是令人迷醉的鲜花。“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面对选择就犹如推开一扇扇陌生的门,门背后你不知道有什么。不过我相信,这些门的尽头,都应该是鲜花和希望的存在,这也是我对于生活的态度和哲学”。艾敬这么解释道。

关于家乡的记忆,也成了艾敬近年来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我的家乡》, 2012 旧锅炉、铅皮 190 x 80 cm



▲《艳粉街的故事》, 2014 20世纪60年代黑白电视机以及玻璃钢雕塑 45 x 47, 5 x 38 cm

几年前,母亲的去世促使艾敬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并将这些思考放进了自己的创作中。
▲ 我的母亲和我的家

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
2019 年 8 月



▲《女孩儿与秋千》, 2018 硅胶 120 x 40 cm



介绍了那么多,重点来了!

2020年1月,艾敬带着自己的作品《怀抱2号》登陆广东南海了,亮相“南海首届公共艺术展”。



▲《怀抱二号》, 2018 橙红色喷漆不锈钢 406.8 x 315.3 x 200 cm

这一作品的前身其实是艾敬早期的一幅画作:一位女性低头垂泪呵护着怀里的一颗心。在她的理解中,画中的女性形象既是在短暂的生命历程里极尽全力地呵护着家庭的母亲,同时也是天下人的母亲,是孕育着生命的大地之母。

2018年,艾敬将原画作的图形提炼出来做成了雕塑,于是就有了即将在本次展览中亮相的《怀抱2号》。装置采用了不锈钢材质,呈现出来的镜面效果,不仅是衔接现实与梦幻的载体,同时也是幻像的隐喻。

在“南海首届公共艺术展”中,你将可以更直观地与这个雕塑作品面对面。“南海首届公共艺术展”将持续到 6月11日,在千灯湖活水公园展出。本次艺术展的主题为“拓展的剧场”。



除了艾敬,展览还邀请了方力钧、范勃、陈克、杨诘苍、王鲁炎、刘建华等共28位国内外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艺术家参与,作品涵盖雕塑、装置、综合艺术等多个方面。

当雕塑和装置作品,邂逅城市的风景和建筑,开放的艺术便在城市空间中延展开来。这个就在家门口的艺术展,确实不容错过。
▲参展作品,英国艺术家Matt Hope设计的《空气I》
▲参展作品、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范勃设计的《千灯印》

接下来,维C还将继续向大家介绍此次展览中的其他几位艺术家,希望当中就有属于你的“那杯茶”。
展览信息
展览时间:2020年1月11日-6月11日

展览地点:千灯湖活水公园

交通攻略

-地铁:礌岗地铁站。

-公交:119路、176路、g6路、h11路、h12路、桂04路、桂13路、桂16路、桂20路、桂27路、桂32路、沥15路。

-自驾:千灯湖活水公园停车场、周边道路及灯湖西路国税停车场。

延伸阅读▼

  • 剧透!南海首个公共艺术展要来了,27件名家作品即将火热登场
  • 全城征集1650封情书!这位艺术家邀你齐打造时代记忆
  • 谭勋:你随手扔掉的垃圾,是他眼中的无价之宝
  • 杨诘苍:“给我一支毛笔”,从佛山来,到世界去


在这里,找到属于你的艺术品
艺术咨询&收藏、艺术展讯请添加小香蕉。
备注“艺术”~
END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新浪微博、今日头条、小红书:C小姐艺术维C
艺术品收藏:artvc001(小香蕉)
商务合作:artvc002(小苹果)


    关注 艺术维C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