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爆棚!向所有父母推荐这部电影,看完过瘾

 

你看到了吗?这是你自己亲手改变的人生。...

作者 | 芥末酱

责编 | 陈沉沉

值班编辑 | 张罐子

一个几乎每科都考0分的学生,

有可能在1年内逆风翻盘考上985大学吗?

前不久,我看了一部日本电影《垫底辣妹》,里面讲述的正是这么一个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影片女主沙耶加,上的是小学直升高中大学的私立女校。

由于没有烦恼升学,她每天都可劲玩,日常除了自拍打扮,就是聚会。

以至于到高二的时候,她的成绩仍只有小学4年级的水平。

后来,她因为抽烟被抓,被学校勒令休学。

这个休学处分,让她失去了直升大学的机会。

无奈之下,她只能通过补习社的渠道报考大学。

而这段补习经历,也彻底改变她的命运。
01
补习班的主要负责人是坪田老师,这位老师的神奇之处在于,他能快速地跟学生打成一片。

沙耶加第一天来到补习班时,染着一头黄头发,穿着低胸露脐装,俨然一个“社会女”的打扮。
坪田老师见到这身装扮虽然有点意外,但仍由衷地赞叹说:

“你这身打扮好潮啊。”

并问她说,可不可以教会他打扮,让他也跟上潮流。
沙耶加也直言不讳地嘲讽他老土,说潮流对他来说怕是学不来的。

但说完,也礼貌地向老师进行自我介绍。

在接下来的摸底测验里,尽管沙耶加考了0分,但坪田老师还是找到了夸她的点,因为每一个空格里,沙耶加都认真工整地写下了答案。
摸底测验过后就是填报志愿,可是沙耶加对大学完全没有概念。

坪田老师说,先大胆地提议——去东京大学吧。

但是被沙耶加否定了,理由是:东大的男生看起来都很挫。

听到这个理由,老师没有任何评价,而是顺着沙耶加的思路,接着提议说:

那就去另一座呗,庆应大学,里面有很多帅哥。

就这样,沙耶加以目前不可能上大学的分数,确立了一个上名校的目标。

沙耶加嘲笑老师的乐观,自己小学四年级水平,怎么可能会考上全国名校。

老师对她说:没关系,就像许愿一样,只要心里有“我要上庆应”的念想,念着念着,这个愿望就会和你越来越近。

这也是坪田老师身上另一个值得肯定的地方——不限制学生任何的可能性。

坪田老师善于发现对方的优点,并发自内心地肯定对方,这种相处方式也慢慢打开了学生的心防,让他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

当然,走进学生的内心,也是需要下苦功的。

为了和学生有共同话题,坪田老师每天熬夜看流行漫画,了解流行偶像的特点、最新的游戏。

他认为,学校的大班授课没有办法顾及到每个学生的特别之处,这也是他开办补习班的原因——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真正做到 因 材 施 教
比如:

他会和沙耶加玩答不出就卸妆的“大冒险”游戏;

在沙耶加有进步时,会和她击掌庆祝;

他让沙耶加通过看漫画书了解日本历史,也会带着她看新闻,了解论文的出题思路;

而且还会激励她说,上了大学以后人生会更加开阔,说不定会成为模特或女主播,嫁入豪门。

在坪田老师的肯定下,沙耶加也开始试着努力,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02
武志红老师常说的一句话是:生命的最根本需求,是渴望被看见。

只要内心的事物被看见了,被肯定了,就会转化为富有生命力的生能量。

就像坪田老师,真正去看到学生行为背后的动力,从而驱动他们追求自我。

而“看见”的反面,是“视而不见”。

糟糕的养育者、教育者,都只能看到到小孩外在的行为,而看不到他们内在的感受。

影片中另一个学生玲司,就是一个被忽略的孩子。

他的妈妈把他押来补习班,一直强调:我家孩子只要去做,就一定能做到。

她无视孩子厌学和叛逆背后的原因,固执地以为孩子只要去补习班,被管教,就一定能好起来。
坪田老师反驳她,“只要去做就能做到”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如果做了发现没做好,就会强化自己的无能感,变得越来越消极。

这也是很多家长的的误区,想当然地认为孩子肯定能达成一个完美的结果,但却对过程中孩子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内心不适的感受视而不见。

这样的教育观念,很省力、很粗暴,也很没用。

影片中,沙耶加的爸爸也是这种“反面教材式”的家长。

爸爸年轻时曾报考职业棒球手,但是落选了。

于是他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儿子身上,一心想把儿子培养成职业棒球员。

他每天逼着儿子练习,但却不在意孩子是否真的开心,也看不到孩子对打棒球的抵触。

儿子就只是为了父亲的梦想在活着。他没有自己的人生。

妈妈担心地问,把期望都押在孩子身上,这样孩子压力不会太大吗?

爸爸不屑地反驳道:

压力大依旧取得好成绩的 ,才是高手。
可最终,儿子因为自己不管怎样也比不过其他同学,而丧失信心,退出了棒球队。

为此,父子俩爆发了一场争吵。

这时他才知道儿子压力有多大——因为害怕打不好被父亲责怪,每到比赛的前一天,儿子都会紧张到哮喘发作。

好在最后,爸爸终于能放下偏执,和孩子认错。
03
谈回女主沙耶加,她为了考上庆应大学,每天没日没夜地学习,家里的过道上都贴满了英文笔记。

甚至,她还狠心剪掉了自己的长发,不再和朋友出去玩。

但,努力和付出,并没有那么快见效。

因为之前实在落下太多,在高三开学后一连串的测验里,沙耶加依然全部都不及格。

面对这个失败的结果,沙耶加崩溃了。

也因此,她跟坪田老师产生了最剧烈的一次冲突。

她不知自己为了什么而学习,开始想要放弃。

坪田老师看到这种态度也生气了,严厉地对沙耶加说:放弃的话,你什么大学都去不了!

那天下着大雨,沙耶加和坪田老师大吵一架后,哭着来到妈妈打工的地方,说她不想努力了。

妈妈没有责怪她,而是温柔地安慰她说没关系的。

和沙耶加一样,我们很多人都会有遇到瓶颈的时候,也会有被负面情绪裹挟的时候。

在瓶颈期,无论怎么给自己打鸡血,都无法让自己满血复活。

这时我们就会开始怀疑自己,会感到无力,甚至想自暴自弃。

而吵完架的坪田老师,此时也看着窗外的大雨发呆。

社长安慰他说:“这种天气也会有的。”
是的,阴雨天气总会有的,负面情绪总是会有的。

 

这里面,也隐含了另一种看见:对负面情绪的看见。

一方面,坪田要接受自己也无法总是鼓励到学生;另一方面,他要接受学生会有挫败和消极。

这是我们作为人,对失败和消极的尊重。

就像下雨天一定会来,我们得接受失败和消极在我们的人生里有一席之地;同时,我们也知道晴天会到来,就像希望和积极的感觉也一定会回来那样。

在这之前,需要的是耐心地等待。

后来,冷静下来的沙耶加决定接受老师的建议,让妈妈带她去庆应大学走一趟。

在庆应大学的校园里,她看到每个学生都是自信满满的,她想象着,如果在这里学习,自己的人生也会不一样。

她渴望自己能够属于这里。

这趟旅程,又让她重新找回了认真学习的动力。
04
影片的收尾,迎来了高考。

坪田老师打电话给沙耶加妈妈说,试卷的题目都是沙耶加会做的,让妈妈放心。

但他不知道的是,在沙耶加最擅长的英语科目时,她拉肚子了,前前后后跑了三次厕所。

她也因此错失了庆应大学文学部的录取。

可没想到,在以为不擅长的小论文考试中,她却赢得了庆应大学综合政策学部通知书。

在最擅长的科目上发挥失常,在最不擅成的科目上考出高分。
这个结局其实还有另一个隐喻在,那就是:
打破自我设限。
关于“自我设限”,心理学上有个流传很久的“跳蚤实验”。

跳蚤实验讲的是跳蚤原本可以跳到一米多高。但是如果在不到一米的地方盖上一个玻璃片,这时跳蚤会跳起来,撞到玻璃片。

因为不停地撞到玻璃片,跳蚤就会调整跳跃的高度。

过一段时间后,哪怕已经拿掉了玻璃片,但跳蚤再也不会跳到原来的高度了。

有时候,对一个人的定义或评判,就是一层无形的玻璃。

它会阻碍我们的发展,让我们被困在已经画好的高度里。

片中有一段场景,是沙耶加的班主任与坪田老师对话。

当班主任说沙耶加是个渣渣,不可能考上大学时,

坪田老师心疼地说,沙耶加不是渣渣,如果每个人都对她说她是渣渣,久而久之,她也会觉得自己是渣渣的!



我们成长中,也会听到很多我们“不行”的话语,比如:

“那里地方不属于你,别想太多了”

“你现在这个分数,最多也只能考上个二本”

"你就是缺少抽象思维,所以你数学不行"

……

这些声音也如同那道玻璃墙一样,挡住了我们发展的方向。

更可怕的是,连我们自己,也相信了外人随意评判的话语。

坪田老师可贵的地方在于,他从来不会光凭外表和表现就说对方不行,而是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尊重。

他相信一直垫底的沙耶加可以成为考取庆应大学。

而最终沙耶加也真的考上了庆应大学,凭借的,还是她自以为不擅长的科目。
最后

坪田老师给高考后的沙耶加,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到:

你曾说我改变了你的人生,

但我觉得,正是你努力的样子,

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



她的确改变了很多人。

看到她剪掉了长发,补习班的同学玲司,也跟着染回了黑发,更加认真学习。

看到她记得满满当当的笔记,她身边一直吃喝玩乐混日子的闺蜜们,也有了要为人生努力的意识。

看到女儿的转变,爸爸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重新把自己的精力放到了整个家庭。

而坪田老师这封信的意义,是对“看见”更高级的诠释:

他不将学生的成功归功于自己,而是强调了这是源于她自己的努力。因为他一直坚信,沙耶加本身就具备向上的特质。

我看见你,从来不是单向的,

而是“你”本身存在的,被“我”激发了。

他不是简单地告诉沙耶加“你可以的”,而是真正看到她想要的,激发她去找到这份动力,并陪伴她、注视她实现自己的渴望。

在最后,一句“你的努力,改变了很多人”,将沙耶加的主体性归还给她自己——

你看到了吗?

这是你自己亲手改变的人生。

不得不说,老师做到了他最好的角色——催化剂。

他相信学生自己有能力完成自己该做的部分,而他做的,只不过是进去每个学生的内心,看到那些不一样的灿烂,并激发和浇灌他们的信念。

这是为什么,这个真实故事会被拍成了电影。

很多在备考期的学生在坚持不下去时,都选择看这部电影,他们从中得到的最大支持从不是老师父母的加油声,而是找回自己的渴望和动力。

那才是最强大的力量。
作者:芥末酱,存在主义者、生活观察员。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看见心理】。
 ★ 拓展知识 ★ 
孩子正面临和沙耶加一样的困境?5月15日(周五),从业16年+咨询师张文萱将给各位家长带来免费直播:
《父母做好这件事,孩子自信进考场》
1小时干货分享、案例解析
针对性问题现场答疑
限量200人微信群互动交流


价值199元大咖亲子课免费送


    关注 武志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