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只用了15秒

 

如题...

先看看两支短片,
真的超短。

双视野

双防抖
以为只是预告片?不,这就是正片的长度。

对很多人来说,15 秒无法满足品牌广告的诉求,所以选择用重复洗脑的策略。

而这次,vivo 呈现了一场高级、清晰、有购买力的解决方案。1、

我在想,如果是我会怎么给 vivo S6 做广告?

可能脑海里会出现鬼畜的画面,接着这样沙雕的台词。

vivo S6 全新新新上市了,好看的不得了。就算你很激动,但也不会抖起来,因为它双防抖……

又或者利用明星效应,通过代言人把产品的卖点推介给粉丝大众。

然而,vivo 采用了更高级的表达方式。

把品牌的众多元素和讯息,融合到一个简单趣味的创意中。短短的十几秒,包含着品牌的许多心思。

首先,用鲜艳的色彩去获取注意力,并展现着品牌的青春活力,契合着产品“流光秘境”的外在表达。

其次,这短快的节奏和年轻人保持同频,从而顺畅地和他们进行信息传达。

并且,营造出来的调性和感受,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好感和偏爱。毕竟你是什么样的广告,就会吸引什么样的读者。

反过来也是,品牌想要圈住年轻的粉丝群体,那么审美和风格一定要时刻在线。2、

两支小短片看下来,vivo S6 卖点十分清晰。

一个双视野,一个双防抖。

除了台词说明,更重要的是画面表达很到位。

比如,在阐述「双视野」的时候,选择了用双屏展开的形式,将两个画面巧思结合起来。



这么下来,具象地表达出两个画面来自同一个镜头,凸显 vivo S6 双视野的功能。

再比如,在演示「双防抖」的时候,则是选取了一个很熟悉的失衡场景,在蹦床上进行自拍。



通过这个简单思维的逻辑,蹦床都能自拍,那怎么拍都清晰,去强化 vivo S6 双视野的卖点。

顺便插入一个小知识点,如何让你的广告留下深刻印象?

在这里就能找到一些线索答案,也就是,借助消费者已有的认知,来给予他们及时的反应和刺激。

比如,蹦床都能清晰自拍,这很防抖;

两个画面的契合如此之高,简直来自同一个镜头拍摄,这很双视野。

这样的创意表达,比直接告知来得有趣,比内涵抽象来得有效。

3、

广告最终的结果,卖卖卖。

虽然购买是一项很复杂的行为,但这两支小片却有着足够的吸引力,能够勾起目标群体的兴趣引发购买。

根本的原因在于两点——

一方面,片子折射出了产品使用场景。它能记录快乐的瞬间,也能拍摄美好的生活。

当下年轻人一边追求新鲜刺激,一边即时分享给社交圈。而 vivo S6 的双防抖,正好能满足他们这个新诉求。

同理也是,vivo S6 的双视野也能给年轻人拍摄短视频提供更好的想象力。

另一方面,片子触发了目标客群的购买动机。在短时间内,就描绘出一种美好生活的缩影。

而这,契合了年轻人强烈的求美动机。

美感的产品,舒服的视觉,快乐的心态……这些元素能和他们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唤醒他们的购买行为。

所以现在我去看一支广告,不仅关注创意的表达,更想探究它在寻找什么诉求,触发什么动机。

——

最后,再回到 vivo 这两支短片上,会发现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广告的长度在往两个方向发展,要么很长,长到电影的规格;要么很短,短到一眨眼的功夫。

做情感沟通的时候,就多花时间娓娓道来。突出产品卖点的时候,用最快速度进行传达。

这两种极致,可能是接下来的广告常态。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也记得常来微博@休克文案找我玩


    关注 休克文案SHOCK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