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对高句丽赤果果的鄙视…

 

至于高丽与高句丽的区别,下期重点讲。...



⬆️点我 ⬆️

你准备先看哪篇热文:明朝那些事儿讲的历史是真的吗| 慕容复要恢复的大燕国有多奇葩|极简中国游牧民族史|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国外历史书吹水的现象很严重|我们为什么要放弃永生

667年 形势图


这是修订版本~

听说过元万顷吗?

对,就是那个在唐高宗李治眼里,蠢到家且爱装逼的元万顷同学。

但在作者看来,元同学只不过是一枚可怜又可爱的小呆萌罢了。
01
这桩公案,发生于唐高宗乾封二年(公元667年)的九月。

在进入正题前,有必要先介绍一下邻国高句丽的局势。

彼时,高句丽出了个好战分子:莫离支渊盖苏文。

莫离支,官名,相当于唐朝的宰相兼兵部尚书。

出身顺奴部的渊盖苏文走马上任后,耍弄铁腕,独裁朝政,还动不动就捅咕捅咕四邻,惹得大唐很不爽。
牛皮吹破的韩国 电视剧


乾封元年,渊盖苏文挂了。

尸骨未寒,三个亲儿子便撸胳膊挽袖子,为争权掐红了眼。

老大名叫泉男生,实在干不过两个弟弟泉男产和泉男建,便急慌慌向大唐求援。

唐高宗一听,乐了,当即任命英国公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兼安抚大使,水陆并进,东征高句丽。

此次出征,可谓势如破竹,连战连捷。

《资治通鉴》如实载:

“辛未,李勣拔高句丽之新城,使契苾何力守之。勣初度辽,谓诸将曰:‘新城,高句丽西边要害,不先得之,余城未易取也。’遂攻之,城人师夫仇等缚城主开门降。勣引兵进击,一十六城皆下之…”

但说这日,身在作战总指挥部的李勣接到一封信。

是率领水军奔袭平壤的主将郭待封写来的。

启蜡封只一眼,李勣便拍桌子爆了粗口:

“军情如此紧急,还特么装啥文化人。等回来,老子非砍了你的脑瓜子不可!”
02


英国公李勣爆粗骂娘,并非作者瞎编,而是《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写的:

“勣怒曰:‘军事方急,何以诗为?必斩之!”

看明白了吧,惹恼李勣的,是一首诗。

李勣要的是军情。

可郭待封写的信里,却是一首诗。

平心而论,郭待封身出名门,乃唐初名将郭孝恪次子,学问着实不差。

显庆四年(公元659年)二月,唐高宗驾临考场,亲自策试天下举人。

900人中,仅取郭待封、张九龄等5人居上第,直接入职弘文馆,拿到了大唐公务员编制。

再说李勣。

李勣本姓徐,即徐世勣,字懋功,《隋唐演义》中瓦岗寨军师徐茂公,就是他。

后投靠唐王李世民并助力登基,因功被赐姓李,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从山匪军师到开国功臣,李勣的脑袋自是不简单。

但这光景,战事紧急,哪有闲心思赏诗论赋?

而这厢破口一骂,咱们的小呆萌元万顷便倒背着手出了场。

此次随军出征,元万顷的职务是管记。

等同于现在的秘书。

急行军途中,给主帅写诗?

郭待封乃将门之后,咋能干这蠢事?

元万顷越琢磨越觉不合情理,于是捡起信中诗,逐行看起来。

看着,看着,元万顷突然惊喜得叫出了声:

“老大,有情况!”
03
“啥情况?”李勣余气未消,哼问。

“你听说过离合诗没?就是根据汉字的结构,在诗中拆开字形,取其一半,再与另一字的一半拼成他字,先离后合。”

元万顷摇头晃脑、慢条斯理正科普呢,李勣瞪了眼:“少特么卖弄,说人话。”

“缺粮!”

事后证明,元万顷分析得丝毫不差。

原来,为最大限度发挥水陆齐头并进的威力,郭待封率水军出发不久,李勣便遣派运粮官冯师本,押运粮草赶去支援。

人是铁饭是钢,吃不饱肚子扛不动枪。

这道理,李勣懂。

焉料,粮草船半路抛锚,没能如期到达。

左等右等,迟迟不见物资到位,郭待封急得直蹦高,只能向李勣告急求援。

可是,在高句丽人的地盘上,细作无孔不入,无缝不钻。

万一让他们截获军机信函,暴露虚实,然后来个围而不打,饿也饿懵你!

咋整?

为保密起见,郭待封开动脑筋,赋诗一首,将缺粮现状蕴含其中,然后加急送往作战总指挥部。

万幸,李勣身边有个熟谙离合诗的元万顷。

不然,后果还真难料想。

很快,李勣再次调配粮草,及时发运,纾解了郭待封的后顾之忧。

“元秘书,有学问啊,牛。”

李勣拍着元万顷的肩膀道,“本帅还有一件大事要交给你办。”
04
说点题外话。

在古代,两国或两军开战,通常要发檄文昭告天下,表明我是正义一方,揍你是天经地义,除恶扬善等等。

檄文写的好,自然能把控舆情,鼓舞斗志。

从如今网络上的诸多骂战对喷,便可见一斑。

历史上,著名檄文有商汤灭夏的《汤誓》。

“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赉汝…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罔有攸赦!”

你们要辅佐我,弄死夏桀,我将重重赏赐你们…如你们不听话,我就弄死你们,把你们的老婆孩子变成奴隶,绝不宽恕!”

够狠吧?

再比如后来的骆宾王,为李勣的孙子徐敬业所作的《讨武曌檄》。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

武媚你个小婊砸,没脸没皮,跟人家爷俩扯暧昧。嘚啵嘚啵,甭管真假,先泼你一盆狗血再说。

而李勣交与元万顷办的,就是创作这样一篇讨伐高句丽的檄文。

要求嘛,口气要狠,最好能吓尿泉男建那厮。

能得领导信任,元万顷激动够呛,当即挥毫泼墨,歘歘歘开写。

05
实话实说,在大唐诗词圈里,元万顷虽算不上有名,但在文秘圈里,绝对是个腕儿。

有《旧唐书》职官志为证:

“武德、贞观时,有温大雅、魏征、李百药、岑文本、许敬宗、褚遂良。永徽后,有许敬宗、上官仪,皆召入禁中驱使。乾封中,刘懿之、刘禕之、周思茂、元万顷、范履冰,皆以文词召入待诏,常于北门候进止,时号北门学士…上列诸人,均为朝廷重臣,一代文宗。”

对于朝廷有分歧的意见,及百官表疏,武则天亦秘密让元万顷等人参与裁决,以分减宰相权力,时称“北门学士”。

能与魏征、上官仪等同列一个大名单,且深得武则天青睐,由此可见,自入职便做秘书(通事舍人)工作的元万顷,确实很有两把刷子,“属文敏速”,立马可取。

作《檄高句丽文》,也不过就是个玩儿。

然而,元万顷文思泉涌加激动过头,玩大了!

《资治通鉴》第二百零一卷中是这样记载的:

“万顷作《檄高句丽文》曰:‘不知守鸭绿之险。’泉男建报曰:‘谨闻命矣!’即移兵据鸭绿津,唐兵不能渡。”

意即,元万顷没辜负领导信任,一气呵成弄出篇10万+爆文,用词慷慨激昂,铿锵有力,直接炸了朋友圈。

非常遗憾,随着岁月流转,王朝更迭,此篇檄文已经散佚,无法窥其全貌。但据史料记载,其中有嘲讽泉男建就是个军事白痴,居然“不知守鸭绿之险”之语。

当然,对手泉男建也很快看到了。

尚未读完便拍大腿叫好,并迅速整改,调兵鸭绿江,严防死守,还不忘@李勣已知悉。

“谨闻命矣”。

谢谢了,我马上按你们说的办。

这下好,人家查缺补漏,直接导致大唐远征军丧失大好进攻机会,数度受挫。

结果不消说,“上闻之,流万顷于岭南。”
06
就这样,奉命撰写檄文,却因泄露军机惹得唐高宗龙颜大怒的元万顷,从此化身蠢货和文人装逼的典范。

只要说及蠢人,必提元万顷没跑。

可事实,果真如此吗?

单说隋唐时期,断断续续一直在打高句丽。

隋炀帝杨广打过三回,甚至举百万雄兵,结果均吃了亏;

唐太宗李世民打过三回,没赢;

此前,唐高宗也两度东征,照旧没占着便宜。

究其原委,无非后勤跟不上,粮食难继;

或草枯水冻,天时不利。

至于鸭绿江防线,压根就不是事儿。

而此次,正值高句丽内乱,哥仨打得鸡飞狗跳。

所以本文开篇,唐高宗一接到求援就乐了。

必须得乐啊,趁火打劫,一举搞掂高句丽!

但,此前已连输七八回,这次能赢吗?

估计从总指挥李勣,到副总契苾何力、庞同善,再到薛仁贵等一干威名赫赫的将领,心里都没啥底儿。

没底儿不怕,找个“背锅侠”顶缸呗,别损了咱的名声。

于是乎,呆萌得有档次,心机不在线的元万顷就被高票推选为背锅侠,一失“嘴”成千古恨。

想想看,他只是个小小的秘书,却要背起征伐高句丽成败的这口大锅,真真可怜了他的小腰板。

这倒让人联想到当下,为何只要冒出重大违规事件,倒霉的总是小员工和临时工?

所以,作者斗胆猜测,三征高句丽,终得胜果。

唐高宗犒赏三军,唯有小呆萌元万顷遭了训斥。

元万顷自然不服,梗脖欲问:

“皇上,如《檄高句丽文》这般重要文章,没有主管审核签字,我敢随随便便发布么?”

可唐高宗哪容他说出嘴,绷脸一声冷笑,就将他贬去了鸟不拉屎的荒僻岭南。

哼,不服是吧?那你跟鸟说去吧。

再见。

万顷作《檄高句丽文》,曰“不知守鸭绿之险。”泉男建报曰:“谨闻命矣!”即移兵据鸭绿津,唐兵不得渡。上闻之,流万顷于岭南。
附录元万顷诗作两首
 
《奉和春日》
花轻蕊乱仙人杏,叶密莺喧帝女桑。
飞云阁上春应至,明月楼中夜未央。
 
《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
象辂初乘雁,璇宫早结褵。
离元应春夕,帝子降秋期。
鸣瑜合清响,冠玉丽秾姿。
和声跻凤掖,交影步鸾墀。
老王:从军情藏头诗(随便一首保证你看不懂)和鸭绿江檄文(这么简单的战略都不去守)可以看出在大唐眼中,高句丽根本没啥文化…

至于高丽与高句丽的区别,下期重点讲。




    关注 历史教师王汉周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