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15年逐月低门槛,可信度有多大?

 

我们不提供小道消息,只展示思考的结果。...

个人分析,仅供参考!

作者:老K

  

来自主择业要改成逐月领取退役金,看来大局已定,多数人也没有异议。但关于新逐月的准入门槛,有两个问题是比较有争议的:一是军官被设定为“少校可逐月”,那军士是几级军士长呢?二是逐月的门槛是多少年?目前军改期间暂行的是18年,未来是继续延续、还是比这高或者比这低呢?

考虑到军士长的定级,与服役年限有很大关系,其实这两个问题可以不严格地合并为一个问题:新逐月的服役年限门槛设定,到底应该是多少年?

个人判断,这个年限问题应该还在论证当中,推出也必然极为慎重,因为它不只要与新军官法规定的各衔级服役年限有机结合起来,还要发挥其在整个职业化改革当中的重要调节作用。

最近有一些风传,说新逐月门槛有可能15年起步,为此也引起一些波动,毕竟事关切身利益,不去关注不可能。但个人判断,这个15年的低门槛恐怕有些不现实。下面说说我的理由:
1
近日之内,新绿网先后发表了《降低门槛、拉大级差,或是未来自主择业政策调整的建设性办法》和《未来逐月的待遇不如现在自主的?谁说的?》这两篇文章。其中有些判断我还是非常认同的,比如说要拉大军龄之间的待遇级差,要建立更加丰富的“系数”体系,体现出干得越久、贡献越大,将来后路保障也越好的激励导向。但我不认同“降低门槛”就会降到15-16年这么低。

当然,“降低门槛”这个原则还是有些道理的,因为你门槛设定太高,有的年轻军官根本没有信心熬到那个年限,很可能早早就在5年、10年的合同期满选择走人,这不符合我们保留人才骨干的政策初衷设定。另外就是门槛设定太高,如果轮岗制并没有被实行或者说有效执行,那对那些一直在边远艰苦地区工作的官兵也不公平,毕竟同样是服役一年,人家要辛苦许多、付出更多。

但也不可能太低。在5年、10年合同期已经进行过两次分流的情况下,这时选择进入职业化体系的军官普遍为14-15年的服役时间,按照“少校可逐月”的设定,假使他们一满10年(服役14-15年)就能晋升少校,然后马上就能逐月或者最多干一两年就能逐月走人,你觉得可能吗?

再者说来,如果15年即可逐月,这时无论军官还是军士,平均年龄大约在33岁左右,且不说正处于干事创业的黄金年龄军队舍不舍得……就说让这些才三十出头的人就开始拿退役金了,你觉得社会评价和观感会怎么样?看看当下对满了18年才走的自主人是怎么看待的就知道了。有人说15年的退役金比例低啊,只要给我50%就可以了,但即使是50%比例也比社会很多人拿得多好不好?把这么一个庞大的群体放到社会上遭受忌妒与非议,反正我觉得不可能。

而且就世界范围内职业化军队的通常惯例来看,服役满20年领取退役金(有的还不包括军校上学的时间)是多数做法。服役15年就可以享受退役金?真的是风景这边独好,太好。不现实。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主观判断。见仁见智吧。
2
接下来是通过业内权威人士的讲话内容作出的判断:

在何宪那篇《军官转业安置制度改革研究》关于改革趋势的文章中,讲到过这样的制度设计出发点:不仅要让留下的军官能在部队得到很好的发展,还要让离开部队的退役军官到地方也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这才是一个好的制度。并且他个人认为,都说“人过三十不学艺”,35岁是一个比较科学的“职业沉锚期”,35岁之前可以变化与适应,35岁之后则要稳定。
在这个出发点下,他认为军转改革的一个关键点是,要改变年龄过大才转业的做法,把军官转业时间前移。即使不能都安置进政府部门,也要使他们在就业最佳年龄期退役,从而在就业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简单一点,可以理解为:最好是在35岁之前就让那些想退役的军官退役。

那么,我们其实也可以反过来推论,一旦军官超过了35岁,如果他再因非自己主观愿望的原因而不得不退役,那么国家应该会采取另外的补偿方式,以冲抵其在职业发展上因年龄所带来的不利方面。

逐月领取退役金,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出台的补偿性退役方式。也可以判断至少是以35岁作为分界点的。那么35岁之后对应的服役期平均是多少年?以17、18岁入伍算,显然不可能有15年这么短。
3
最后是根据一些公开信息做出的推理:
在上面这个报纸上登出的征兵讯息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有用信息:一是要适当延长中高级军士服役年限;二是服役满一定年限的退役军士将实行逐月领取退役金制度。

可以确定,退役军士将来可以逐月领取退役金已经不用怀疑。在把这个群体纳入之后,如果按照传说中的“15年低门槛”,也就是现在的四级军士长都符合条件,这样的体量是比较庞大的,即使采取较低“系数”,财政上也是一笔巨大的支出,因此只能有两个办法:把门槛抬高,或者把这个过程尽量推后。

“适当延长中高级军士服役年限”,应该就是基于这样的目的之一。同时,适当延长服役年限,也不应该只是时间的延长,一定会配套以规范而科学的考评晋升制度,从而真正能够把那些表现好、贡献大的军士留下来长干。“前慢后快中间稳”的原则,大概率也会应用于军士队伍。

那么,怎么才算适当延长呢?我觉得每一级延长个一至两年总是适当的吧?如果每级都延长一年,未来四级军士长还是16年就役满了吗?显然不可能的。那么,“15年低门槛”又会有多大的可能呢?

结合以上种种,也不妨作出一个大胆判断:即使是15年可以作为逐月最低门槛这个方案真的存在,也应该是像“我们未来的系数人生”里说的那样,它是针对边远艰苦地区官兵的系数“福利”,比如15年乘以边远艰苦地区系数相当于内地20年,不但可以按15年走人还可以按20年拿退役金;和对少数进步比较快的少校军官的限定条件,哪怕你10年就晋升到少校了,但也应役满最低15年才能走。

至于说“降低门槛”的说法,其实三年改革期间,已经把过去执行的服役20年、正营以上可以自主择业,改变为只要服役满18年、不卡职级都可以自主了,这已经是“降低门槛”了。如果未来把部分中、高级军士也纳入逐月门槛,并且如果继续延续18年的限定条件,这怎么就不是“降低门槛”了呢?所以15年可逐月,我感觉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现实可能不大。

那么究竟是多少年呢?这个上面比我们有智慧,所以就做好本职工作,以平常心等待落地吧。总的来说,我赞同《降低门槛、拉大级差,或是未来自主择业政策调整的建设性办法》这篇文章里最后提到的,结合军衔时间和服役年限的判断方法。
喜欢新绿网,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本号其他文章,点击进入:



★今年试行转业“直通车式安置”,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几乎一个建制连的基层军医复员,谁之过?

★谈谈我们这支军队的核心竞争力

★逐月领取退役金,或将成为军官士官都享有的退役方式

★2020“关门”前最后一年,犹豫走留的你该何去何从?

★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出台后,院校会发生哪些变化?

★关于军衔主导的职业化建设,谈一点对趋势的个人预判

★"前慢"背景下,如何给基层年轻军官带来更多希望?

★2020如何解决军官队伍建设的思路道路出路后路?

★当两年义务兵退役是“性价比”最高的服役方式?

★职业发展路径才是军官职业化的主线,不只是待遇★合同+职业,如何看待即将到来的转业安置政策改革?

★如何把那么多优待项目,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尊崇?

★改革收官背景下,你还在犹豫干不干文职吗?

★必须重视基层年轻军官想转业这件事,给他们以希望

★军队技术干部的春天在哪里?

★未来逐月的待遇不如现在自主的?谁说的?

★“辱军言论”频发背后,不只是军人几滴英雄泪!
原创不易,觉得不错可点“喜欢作者”打赏,或点右下角“在看”!


    关注 新绿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