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场白皎煤矿三食堂的青椒肉片、蒸肘子、红汤面条的味道,还记得吗?

 

关注兜兜不吃亏..........





巡场白皎煤矿三食堂的青椒肉片、蒸肘子、红汤面条的味道,记得吗?

矿区换容颜,新城有巨变
(白皎煤矿这些老楼,您还知道是哪儿吗?)
巡场这个地方,是个典型的四川小盆地。

巡场镇位于盆地稍偏南,盆地中心应该在矿务局车队位置。



盆地向东,经过巡场汽车站,至双三水泥厂,到岩门坎;向西,经过珙县中坝中学,到芙蓉煤矿;向南,经过拉法基水泥厂,到鬼打湾;向北,从金沙湾火车站穿出盆地。

芙蓉矿务局的几个矿在盆地的边缘,白皎煤矿、珙泉煤矿在南,杉木树煤矿在北西,红卫煤矿在北东,芙蓉煤矿在西。

(白皎煤矿这些老楼,您还知道是哪儿吗?)
生于斯,长于斯,从小对珙县巡场的川南美食深入骨髓。

味觉是有记忆的,尤其越小,记忆越深刻。

在儿时第一次无意识的摄入饮食的时候,就把家乡的味道,深植于大脑的深处。

无论今后,走到哪儿,都无法割舍这种味道。离开越久,思念越浓,可能这就是所谓的乡愁。



当远离故土,魂牵梦萦的往往是外地人不了解的自己家乡特色。这象春天里放飞的风筝,故乡的味道就是牵引风筝的线,让你欲罢不能。

再远的路,哪怕是大洋彼岸,最终都会变成一张机票,一张船票,一张车票,犹如向日葵向着太阳,向着故乡飞奔而来。



白皎煤矿的三食堂的味道,是我童年记忆里众多记忆味道之一,呵呵,谁叫我喜欢吃呢?

三食堂在现在一餐厅那里。食堂改造时,把三食堂撤了,才修的一餐厅。三食堂是一座象车间的大瓦房。正中有一个向里开的大木门。

进门后,右边是卖饭菜的几个大窗口,正对面是一个卖小炒的小窗口。其他的窗口看进去,好像是是食堂捡菜的后厨,因为没有做熟的菜,我不关心后厨。

食堂大厅里比较暗,即使是白天,不开灯是不太看得清楚的。所以几盏水莹灯一直都半明半暗的亮着。

(白皎煤矿这些老楼,您还知道是哪儿吗?)
食堂大厅里摆满用水泥条砌成的桌子,桌面油腻腻。

凳子是水泥板,围着桌子一圈,形成完整的矩形,工人们吃饭要跨过凳子。

食堂外面的公路对面,是个开水房,安了几个水龙头。工人们吃完饭就在这里洗碗、接开水。

排队买饭打菜是常有的事。

工人们喜欢几个人凑在一起,打不同的菜,合在一起吃,这样能够吃到足够的品种,而且还没有多花钱,与其他的工友还多了感情上的交流。

煤矿工人不可能没有酒。三食堂自然卖得有酒。

我对一种黄酒印象非常深刻。

这种黄酒应该不贵,因为当时不当班的工人都喜欢买上一碗。

黄酒度数不高,味道也比较偏淡,不算好喝,但酒的颜色很好看,装在粗碗里,黄澄澄的,很有卖相。不喝黄酒的,可以喝高度的白酒,也可以喝啤酒。

啤酒不是瓶装的,食堂卖的是散装啤酒。工人们买啤酒时,一般用洗脸盆或者保温水壶,感觉得啤酒好象真不是酒,只能解渴,不会醉人。

(白皎煤矿这些老楼,您还知道是哪儿吗?)
白皎煤矿那会儿有好几个食堂,每个食堂都有自己做得最好,最拿得出手,最有特色的菜。

三食堂的青椒肉片是我最喜欢的。

青椒肉片的肉切得并不是很好,大大小小的,有一些肉片还不是净肉,肉片边缘还带着点肥津津。



青椒有的切得象丝丝,有的象块块,有的象齐字格,形形状状的。

虽然卖相不怎么样,但是总觉得味道非常好。

用洋瓷碗打三两米饭,然后买份青椒肉片盖在上面,米饭被青椒肉片的汤汤泡得油亮亮的,青椒、肉片诱人的躺在米饭上,你会真正体会到什么叫“秀色可餐”,原来这个成语讲的这个意思。

三食堂还有一样菜卖得比较好,那就是蒸肘子。

这个菜的份量并不大,盛肘子的碗和家里吃饭的碗差不多大,一块巴掌大的五花肉放在碗里,肉皮在油里棱过锅,金黄金黄的。



肉未完全切断,刀切到肉皮处就止住了。

肘子一小碗一小碗的放在大蒸笼里,象排兵布阵的士兵一样。大蒸笼是用竹子做的,有好多层,用的时间长了,大蒸笼外面油沁沁的。



一大摞蒸笼放在大铁锅里,掺上水,搁在熊熊燃烧的煤炭大灶上。不多久蒸笼就热气腾腾。蒸好的肘子,汤色清亮,瘦肉红亮,肥肉蒸后缩水不少,买上一碗,口里都包着口水。

(白皎煤矿这些老楼,您还知道是哪儿吗?)
三食堂的面条也很巴适。

三食堂卖面一般是晚上,卖面时不需要工人提供自己的碗,可能是不方便煮面师傅的操作。

食堂的师傅把碗摆在大灶台上,碗挨着碗,好几十个,形成了规模,看起来挺壮观的。用碗的大小区分二两或者三两,全部把佐料调好,只有红汤。

非常大的一个铁锅里烧满了水,水沸腾后,把面条放进水中,师傅用很长、很粗的筷子在锅里把面条搅散。等面条煮熟之后,再用那双长且粗的筷子把面条拈进碗里。



臊子是用肥肉做的,瘦肉很少,一些肥肉上有皮子连着。每个碗里再拈进去几根空心菜。

一碗面就OK了,制做非常简单,但就是感觉好吃,也许这就是嵌入骨髓的味道吧!

三食堂外面的空坝子里,经常会有跑江湖的民间艺人在那儿卖艺。

这些艺人们用一个破的洋瓷碗做道具,再用一根很细的杆杆顶着,把洋瓷碗在杆杆头上象陀螺一样转个不停,这是拉顾客的开场戏。

艺人们很会找时间,基本是在饭点的时候,在食堂进进出出的工人比较多,也可以多点收入。

艺人们表演很卖力,工人们好多端着饭碗在围在周边看他们表演。边演出,有人会拿着碗向周围的看客收钱。

(白皎煤矿这些老楼,您还知道是哪儿吗?)
经常还想起,721大学楼前的土路上,工人们提着暖水瓶,端着饭碗走向宿舍,不过那已经都是很远的回忆了。

这一切随白皎煤矿的关闭,已经走远了,并且还会越来越远,最终消失在历史茫茫的尘埃中。

永远的芙蓉矿务局,永远的白皎煤矿。

文章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配图
动动手指
让更多人知道...
兜兜是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
请大家点击识别二维码关注
编辑来源:两三颗星天外作者秋天的童话|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综合编辑:珙县兜兜


兜兜友情合作媒体:
兜兜友情合作媒体:


    关注 兜兜家生活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