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为当过孩子就懂孩子(文末福利)

 

其实,我的父母也不是真的懂他们的孩子。...





一个人或许

无法突破“原生家庭”

但一家人可以

本文转载自niwo

文/安柏(niwo特邀作者)
01



老人可能并不懂你孩子

小时候我在外婆家,带过3个弟弟妹妹。

我一般给他们编故事,创造游戏,分配角色。

如果是王子公主的故事,我总演公主,把王子的戏份分给我妹妹,然后让表弟演一匹马,而我表妹,总是被分到反角:大灰狼,或者妖怪。

为此,我发掘了他们最害怕的东西。

我表妹害怕大灰狼。我表弟害怕白胡子老爷爷。我妹妹害怕“大脑袋”——一个想象中的妖怪。

反正,这3样东西很管用,在很多时候,甚至比“我们不带你玩了”这句话更有威慑力。

当我对着妹妹说出“大脑袋”,表妹说出“大灰狼”,表弟说出“白胡子老爷爷”时,就像在哈利·波特面前放出了摄魂怪,恐惧笼罩大地,他们立马乖乖就范——大哭大闹的立刻停止了,不服管理的也像被施了催眠术。

后来,我学习了一点儿童心理学,发现,对某些情景、某些事物、某些特殊对象的恐惧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

由于认识水平低,对客观环境的适应能力差,适应方式简单,控制及调节情绪能力差,害怕和恐惧是孩子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正常反应方式。

同时恐惧还是一种有益的工具,比如,对黑暗、火和高度的恐惧,有助于他们规避风险

一般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恐惧情绪会逐渐消失的。因此,父母不必为孩子的恐惧心理过分担心。

但是,假如孩子总是为一种东西长期存在恐惧情绪,或者孩子终日为害怕所左右,或者当孩子害怕该年龄阶段的孩子所不该害怕的事物,则说明孩子心理的发展出现了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有时,老人带孩子,责任比较重,害怕孩子出事,会倾向于过分夸张危险的情形。比如:

  • 狗要咬你的,你离它远一点
  • 煤气会爆炸的,你不能进厨房
  • 刀很危险,千万不要拿


这容易造成孩子畏缩的心理,让他们逐渐丧失尝试和探索的勇气,对孩子的成长是有一定危害的。

所以,恐惧可以成为一种工具,但如果运用不当,恐惧也可以成为一种心病。

其实,老人可能并不懂你孩子。
02



我也并不都懂我孩子

儿子3岁时,进入了一个别扭期

极其厌恶不完整的东西,也不能接受规律和秩序被改变。

每次,递给他食物都要异常小心,如果面包不小心掉了一个角,他就会大哭大闹让我恢复原状。

开始我很头痛,后来我干脆多准备几个食物的“副本”,比如多个面包片,如果他闹,就偷偷摸摸把另外一块完整的变出来给他——为了配合他极端的完美主义,还要表演魔术,这容易吗?

就这样,他还是经常能辨认出这块面包,不是刚才那块面包,继续大哭大闹。如果安抚他,他也要哭个15分钟,但是,如果骂他,那可了不得,至少半个钟头停不下来。

还有吃饼的时候,小心翼翼地问他,要不要掰一块给他?经常是他同意了,但是当我掰开了,他又马上不认账了,让我恢复原状。

不光是他,我自己也要哭晕在地上。

晚上,喝奶,洗澡,刷牙,睡觉,一旦中间某个环节的次序或细节和平时不一样,比如说,刷完牙没有把牙刷按正确方向放回到杯子里,儿子也要哭闹不休,半天也不睡。害得我恨不得写一个标准流程操作手册。

后来,我读了关于儿童敏感期的著作,根据她的理论,2-4岁正好是儿童的秩序敏感期——原来不叫别扭期啊。

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

孩子会因为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感力。

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

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原来,我的儿子也没什么特别的。我一度还以为他很独特呢。

其实,我也并不都懂我孩子。
03



我父母也不真的懂他们的孩子

在央视的《朗读者》节目“选择”这一集里,有一个嘉宾让我印象很深,不是因为在片中宣传他的成就,而是因为袒露了他的痛苦和软弱。

他就是著名作家,中国谍战小说之父麦家。整个节目里,他都在回顾他儿子的青春叛逆期给他带来的巨大痛苦。

“很多人的青春期都有叛逆难弄的一面。面对这种有问题的青春,父母应该怎么办?是选择放弃还是坚持?忍耐还是放任?”

以父亲的身份,麦家分享了自己与儿子的“悲惨战争”。

“我的儿子青春期可以说是特别的作、特别的叛逆。” 麦家直言,青春期来了就是“鬼敲门”。

高中开始,儿子就把自己封闭了起来,学也不去上,3年全部待在家里,每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打游戏、上网、聊天、恶作剧。

对于儿子,麦家无数次想放弃,因为忍无可忍,但是最后又无可奈何。“我们始终不放弃,每天把老师请到家里来,但很多老师上了几天后就劝我,麦家,还是算了。”

儿子气走了家庭教师,麦家却仍然不放弃寻求让孩子可以继续接受教育的途径,甚至一度自己掏钱开了一家培训机构,只是为了让儿子和同龄人在一起,然而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

好在,麦家一直未停止对儿子的陪伴,他说:

“年轻人,或者说青春期就是一个危险,可以上天也可以入地,可以是一把刀也可以是一朵鲜花。我们作为长辈,只有一种选择,帮助他变成一朵花,抹平坚韧的地方。帮助他度过最摇摆不定,定时炸弹的这样一个阶段。”

我身边有很多朋友,也或多或少地经历了或正经历着孩子的叛逆期。有的是儿子,逃课打架鬼混谈恋爱;有的是女儿,从原来的听话乖巧变得桀骜不驯像个刺头。他们都很痛苦,但也都默默忍耐,扛过这段难熬的日子。

其实,孩子的青春期叛逆是他自我的觉醒,要证明自己的意志和力量,而因为不成熟,采取了一种极其激烈和决绝的方式。

想想我的孩子也快进入青春期了,再想想我以前青春期的叛逆行为,真是不寒而栗。当年,我和父母之间也有过很多对抗冲突。

其实,我的父母也不是真的懂他们的孩子。


幸好,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是信息时代,以前是靠感性去摸索和实验,现在的亲子教育,却可以通过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去装备自己——有这么多现成的案例、理论、书本、专家,让我们去学习如何懂得孩子的心理,去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技巧。

和孩子沟通,

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艺术,

为了更好地懂孩子,爱孩子,

为了孩子的未来,

怎样上心学习都不为过。
#推荐阅读#
40年长销不衰的原生家庭经典著作
重新定义心理治疗
颠覆对家庭的认识




#文末福利#
今天推送的三篇里留言
和内容有关的任何想法
回复5位赠书


更多【家庭】心理有关书籍
猜你喜欢
原生家庭的bug,有解吗?
懂事的孩子,连崩溃都是静悄悄的!
孩子想要的自由,你真的敢给吗?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购买


    关注 后浪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