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抖音,我和50万人一起逛故宫

 

云看展!...

01.
今年过得比以往每一年都要快。

春天停摆了,我常有一觉睡醒就到夏天的感觉。

“因为疫情”四个字,模糊了美好的春天,也给夏日时光打了个折扣。

郊游、旅行、看展、聚餐……很多往年夏日必备的事情现在都可以做了,但要说体验,真不如从前。

唯有一件事,让我觉得这漫漫春日创造力无限。

自从解锁了云端逛博物馆,我发现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以往每到一个城市,总喜欢去博物馆看看,毕竟博物馆代表了一个城市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了解城市人文的快速打开方式。

很遗憾的是,今年去的几个城市,因为疫情,博物馆都还没开业。

不过,昨天在抖音接连看了两场博物馆直播,这个遗憾算是弥补上了。

第一场是南京博物院的直播,主题是《从春秋到秦汉——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和包容》。

主持人邀请了重量级嘉宾,以历史为脉络,以馆中的文物为据点,串起了公元前770年到公元220年这1000年的悠久历史。

这1000年间,是我国从春秋战国到秦汉王朝的漫长时期,完成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蜕变,奠定了其后绵延至今2000年的中华文明传统。
春秋 ·楚  “王子午”鼎
 
展馆中的楚国的王子午鼎,是此次的重磅展品。

它造型优美,鼎身纹饰精致,有长篇铭文刻于上面,记录了王子午施政德于民的功绩,铭文篆刻所用的字体,算是我国最早的“美术字”。
战国·中山  错银铜双翼神兽
 
战国时期的错银铜双翼神兽,是个非常有“争议”的文物。

关于它的原型,一直有西方和东方之争。

此外,南京博物院还惊现了类似“兵马俑”的雕塑,这件文物的确与秦朝有关,主持人戏称,这是博物院给从小向往兵马俑的南京人带来的惊喜。

那么,为什么选择春秋到秦汉这段历史时期呢?

因为,这是我国多元和包容的开始,文化百家争鸣,“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紧接着,我又看了另外一场直播。

这场直播和上一场时间相连,内容上也有延续。它讲述了汉朝丝绸之路和“马踏飞燕”的故事。
这场直播是甘肃省博物馆的《铜奔马:戍卫汉帝国的边境》。

我们常常在城市的火车站广场上看到“马踏飞燕”的雕塑,它的原型——东汉铜奔马,就是甘肃省博物馆中的这只马。

1983年,国家旅游局将东汉铜奔马定为中国旅游标志,它是国宝级文物,也是甘肃省博物馆的镇店之宝。

气宇轩昂的奔马是汉代人勇武豪迈的气概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的表现,也能反应出汉王朝的强大与富底。

而说到汉王朝的开放和发展,就必定绕不过“丝绸之路”。

主播邀请了博物馆副院长来讲解这段历史……

云逛博物馆几小时后,我发现自己简直像上了堂参与感超强的历史大课。

老师们都是相关领域的顶尖专业人士,还有专业摄像团队给展品特写,这种直播逛博物馆的体验,真一点不比线下差。
02.
除了这两场之外,我发现云端博物馆中还有各个城市的30多个博物馆直播。

成都博物馆在讲汉朝时期的成都,西安博物院在讲唐朝时期的帝都人民生活,除了讲历史的,还有讲艺术的。

江苏省美术馆在讲20世纪的中国画,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以徐悲鸿和齐白石为主,展示着广西的风土人情。



有幸在一天之内云游这么多省份,是因为昨天是国际博物馆日。

因为疫情,今年的博物馆日活动主阵地由线下移至线上,关键词也从往年线下博物馆的展览、夜游、论坛,转化为“线上”“直播”活动。

这是十多年来“5·18国际博物馆日”首次线上联动线下,好处是众多博物馆邀请了多位诸如陈丹青这样的专家和自带流量的“大咖”加入,让我们得以足不出户跟着大咖逛博物馆。

故宫的直播叫《重启的故宫·夏日的幽静》,听起来就充满重新启动生命的美好张力,这大概是故宫这么多年来最安静的时刻,很可惜,直播在5月17,我错过了。
最近几年,《我在故宫修文物》和故宫文创把故宫带出了“圈”,它是历史古迹,也是现在的网红打卡地。

我不止一次去过故宫,每次去游客都熙熙攘攘,红砖绿树和雕塑宫殿在人潮之中洋溢着古老又现代的生命力,皇家的猫都有一份别样的雍容和慵懒。

但是,人潮褪去后的故宫是什么样的呢?

我一直很想看看,想感受静谧的故宫,这是我心里一个的隐藏愿望。

错过的直播,让这个落空的愿望更遗憾了。

不过很快,我发现了一个宝藏博主,他是在北京教书的大学老师,在北京呆了13年。

这13年间,他去故宫不下100次,以至于检票机都认识他了,每次检票进故宫,机器就会提醒他这位常客,门卫也曾拦住过他,问他这么常来故宫,居心何在。

他说,他只是单纯的太喜欢故宫了。

喜欢这里的历史厚重的气息,文化蓬勃的味道,喜欢这里的一草一木,喜欢这里的猫。

因为喜欢,他对故宫开始有了研究。

2018年,他用网名“只露声音的宫殿君”记录起自己对故宫了解,以及在故宫的日常。
他能严肃地讲故宫的结构布局,也能发现故宫严肃面孔之下,御花园石头上那些“妻管严”插画的隐藏幽默。

他在抖音讲关于故宫的干货知识,也在3月人烟稀少春寒料峭的冷清故宫,去寻找藏在树间的猫。
他还会讲关于故宫的冷门知识,比如色彩搭配师。
也会在初雪的冬天,给大家拍红色宫墙里的银装素裹。
故宫,在“只露声音的宫殿君”的视频里,变得平易近人,像个学识渊博的老朋友。

而在抖音,这样的宝藏博主不止“只露声音的宫殿君”。

如果说“只露声音的宫殿君”讲的故宫带上了文艺范儿,那么“大中说长安”的视频里,就是一个妙趣横生的西安。

“大中说长安”是西安的导游,对当地的名胜古迹自然烂熟于胸。

讲西安碑林博物馆中的昭陵六骏,他从李世民的生平讲起,把6匹战马比作李世民的老友。每一幅高浮雕,在他口中,就是一段纵横捭阖的历史。
讲献陵石犀,他非常专业的引用《新唐书》的记载,几十秒钟,尽显唐代气派。

镜头特写中的犀牛,与现在的非洲犀牛有明显不同。这是当时的林邑国(今越南)不远万里敬贡给唐朝的犀牛,深受太祖李渊喜爱。

李渊死后,他的陵园献陵,便有4只犀牛做“守护”。

每只犀牛都由一整块10吨重的石头雕刻而成。

“大中说长安”拍的这只,是如今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展品。
“大中说长安”不仅专业知识丰富,他还非常善于把现代和古代结合,一瞬间拉近我们和文物的距离。

大唐西市博物馆中有一组1950年代出土的陶俑,各个大腹便便,他戏称他们是“油腻的中年大叔”。
你以为只有现代人才吃哈根达斯吗?

“大中说长安”告诉你,我们的先民早在唐代时就有“冰激凌”吃啦。

这其实是章怀太子墓的捧器物仕女图,仕女手上像盆景一样的饰物,是唐代夏日必备甜品——酥山。

酥山是用冰块和奶酪做成的,唐朝人格外爱美,没有好看的外包装,就动手插画让酥山变好看。
听他这么一讲,就会觉得很多现代事物都能和古代相勾连,而我们今天的流行语,倒回当年,也完美适配。

用现代眼光看古代,是“大中说长安”的一大特色,在现代和幽默中,消解历史和人们的隔阂,是我喜欢这个博主的原因。

除了热爱中国文化的本土博主,也有海外生活的华人,在抖音上记录自己逛博物馆的那些事。

其中“博物馆有意思”是我喜欢的博主。
他的主要阵地是大英博物馆。有时候他会一个人去,有时候会请其他嘉宾一起录视频。

作为一个华人,他常常去逛中国馆,在欣赏文物的同时,把展馆里那些稀有的中国宝藏,分享给他人。

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都有。
他也会分享西方世界的各种奇珍异宝。

从古希腊罗马,到近现代人们的生活。
他会通过各个时期的展品,给我们展示人类发展中的变化和变革。

比如,在大英博物馆中,有铜币、纸币以及现代的电子货币,他把这些串联起来,让我们具象的感受到时代的发展。
在“博物馆有意思”的视频里,能感受到的,是大英博物馆的藏品之丰富,以及藏品背后,东西方文化的纵横。

像上述的博主,在抖音上还有不少。

我就跟着这些博主,在抖音云逛了很多家博物馆。

不止有传统的历史博物馆,还有美术馆,以及现代的、偏重体验的博物馆,比如泡面博物馆,失恋博物馆,减压博物馆等等。
输入地名+博物馆,随手一搜,就是一个江湖。
 
03.


原以为疫情尚未褪去,最大的精神娱乐就是看看书刷刷剧,没想到在以娱乐著称的抖音上,我逛了这么多博物馆,涨了这么多知识。

以前,刷抖音是娱乐和放松,最近我发现,在抖音看展,也是不错的选择。

这种体验很新。

以前,我常一个人出去逛博物馆或者看展,这种情况下,如果进入一个自己不了解或不感兴趣的馆,就会很无聊。

也常跟审美和思维方式都相似的人去看展,不过因为大家想法差不多,交流起来就少了新意。

到了新的城市,我也会跟导游去逛博物馆和景区,但大多导游较为官方的介绍,听多了会乏味。

云看展的新奇体验在于,我看到的古迹风景,是经过博主们二次创作的、带着他们视角和观点的风景,相比于导游志上的刻板概念,博主们显然更活泼。
“大中说长安”把唐代壁画和现代喊麦美妙结合


而且,还能看到不少网友的奇思妙想,会发现每个人关注的点都不一样。

在奇思妙想里能顺便感慨一下文化之博大精深,祖先智慧之无穷。

云看展也规避了排长队的问题,同时,能让我在别人的镜头里,补足那些在线无缘见到的事物。

虽然云看展、云逛博物馆不能替代真实进入博物馆的那种实在感,但在今年这种特殊的情况下,能够在家看看外面的世界,也别有一番滋味。

没有地域限制的云看展,是更多文化的吸收交流和联通。

这也完美契合今年的主题——“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

看完展后,我觉得这在今年这种特殊情况下,有了更深一层的意思。

因为疫情,我们前所未有的感受到了所谓“全球化”和“命运共同体”。

因此,如今的多元和包容,不只是虚头巴脑的口号,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感受。

不止是国家贯穿古今的包容,纵横南北的多元,更是世界的多元。

这不止体现在文化和种族上,还体现在最平实的生命里,体现在技术和信息对生活的浸润里。

抖音云看展拉平了文化与地域的差距,让深处世界各地的你我,可以同看一场展,逛同一家博物馆。

也能让足不出户的你我,跟随大师和专家的脚步,跟着他们的视角,走进世界各地的众多博物馆。

这消弭了信息的差距,填补了文化的鸿沟,让知识变得平等普惠易获得。

而这种信息的普惠,正是云看展在我眼中最大的意义。


    关注 为你写一个故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