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医疗机构或迎来大变革!国家卫健委出重拳补短板...

 

改善用房、建设可转换病房、提升能力...涉及每一个医疗机构。...

导 

改善用房、建设可转换病房、提升能力...涉及每一个医疗机构。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以下简称《建设方案》)。

《建设方案》中表明,暴露出我国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仍然存在不少能力短板和体制机制问题。为尽快补齐短板弱项,将切实提高我国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整理如下:
全面改善疾控机构设施设备条件

《建设方案》提到,实现每省至少有一个达到生物安全三级(P3)水平的实验室,每个地级市至少有一个达到生物安全二级(P2)水平的实验室,具备传染病病原体、健康危害因素和国家卫生标准实施所需的检验检测能力。

各级疾控应重点建设以下内容:
县级疾控中心:

重点提升疫情发现和现场处置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设备配置,满足现场检验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置等需要。

地市级疾控中心:

重点提升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升级和生物安全防护能力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市整合市县两级检验检测资源,配置移动生物安全二级(BSL-2)实验室,统筹满足区域内快速检测需要。

国家、省级疾控中心:

重点提升传染病检测“一锤定音”能力和突发传染病防控快速响应能力,推进中国疾控中心菌毒种库和相关实验室升级改造,支持省级疾控中心菌毒种库、生物安全三级(P3)实验室等建设,加强和完善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装备配置。


全面提升县级医院救治能力

《建设方案》要求,重点改善1所县级医院(含县中医院)基础设施条件,筑牢疫情救治第一道关口。

各县级医院重点改善以下方面:
1、提升医院诊疗环境

改善县级医院发热门诊、急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等业务用房条件,完善停车、医疗废弃物和污水处理等后勤保障设施。

2、提高县级医院传染病检测和诊治能力

重点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和相对独立的传染病病区建设,完善检验检测仪器设备配置,提高快速检测和诊治水平。

3、建设可转换病区

扩增重症监护病区(ICU,含相关专科重症病房,下同)床位,一般按照编制床位的2-5%设置重症监护病床,“平时”可作为一般病床,按照不同规模和功能,配置呼吸机等必要医疗设备,发生重大疫情时可立即转换。
此外,还要求县级医院传染病救治能力建设要做到“平战结合”、中西医并重,具备在疫情发生时迅速开放传染病病床的能力。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

各地要统筹做好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形成县域内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合力。
指定三级医院作为传染病定点收治医院

《建设方案》提出,人口较少的地级市指定具备条件的三级综合性医院作为传染病定点收治医院。原则上不鼓励新建独立的传染病医院。

医院内除了要扩大传染病集中收治容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升级。还要加强中医药科室建设,按标准规范设置中医药科室,提升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能力。
建设1-3所重大疫情救治基地

《建设方案》明确,按照人口规模、辐射区域和疫情防控压力,结合国家应急队伍建设,每省份建设1-3所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承担危重症患者集中救治和应急物资集中储备任务。

按照重症集中收治中心的要求进行水电气改造,改扩建重症监护病床,储备一定数量的患者救治、监护、转运必要设备,一般不少于10日用量。“平时” 满足医院正常使用需求,“战时” 服从国家统一调度。

同时支持有条件的中医机构建设达到生物安全二级或三级水平的实验室,健全完善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研支撑平台。

全面做好公共卫生特别是重大疫情防控救治的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工作,加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已经成为当前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维护国家公共卫生安全的一项紧迫任务。
来 源 / 国家发改委
华医网开设《中医实用技术》课程,涵盖针灸、拔罐、推拿、刮痧等技术,手把手教你解决临床常见病...


点击“阅读原文”,马上报名!


    关注 华医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